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全麻诱导及CO2气腹对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胃食管跨障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30例,采用双通道压力传感器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量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分别于全身麻醉前置入压力感受器时(基础值)、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改为侧卧肾体位时、气腹压力达15 mmHg时测量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胃内压,计算食管跨障压.比较不同时间点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及食管跨障压.结果 与麻醉前基础值相比,全麻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侧卧肾体位后、CO2气腹中食管下括约肌及胃食管跨障压均降低(P<0.05).结论 食管下括约肌和胃食管跨障压在全身麻醉后降低,但在整个麻醉诱导和后腹腔CO2充气过程中胃食管跨障压保持正值.  相似文献   

2.
柯超  陈安清 《临床肺科杂志》2013,(12):2307-2309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救治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30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对照组(n=28例)采用喉镜经口插管,观察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插管时间及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插管后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1.4%)(P〈0.05);观察组插管后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及SPO2等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救治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并发症少,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轻微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将ASAⅠ-Ⅱ级6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静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剂量均为0.2μg/kg,同时均静注异丙酚1.5mg/kg,3rain后行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3、5min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观察患者用药后镇静深度、气管插管成功率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两组SBP、DBP、HR均明显降低;插管即刻及气管插管后1、3、5min对照组SBP、DBP、HR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和观察组(P〈0.01或P〈0.05),观察组SBP、DBP、MAP仅在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min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但在3min后恢复至诱导前水平,对照组SBP、DBP、MAP在插管后5min仍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HR变化组问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后观察组镇静深度和气管插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插管过程中观察组SPO2始终在95%左右,对照组4例出现呼吸抑制。结论与等效剂量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镇静效果良好,能有效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显著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Airtraq可视喉镜对困难气道患者全麻中行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手术的困难气道患者60例,MallampatisⅢ~Ⅳ级,随机分为Airtraq组、Macintosh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慢诱导气管插管,诱导后分别采用Airtraq可视喉镜及Macintosh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比较两组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时间和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及气管插管后3 min(T4)的HR、SBP、DBP,观察两组声门暴露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irtraq组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高于Macintosh组,插管时间短于Macintosh组,T3、T4时HR、SBP、DBP低于Macintosh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Macintosh组(P均〈0.05)。Airtraq组Ⅰ级气管插管声门暴露的比例高于Macintosh组(P〈0.05)。结论 Airtraq可视喉镜具有快速、声门暴露好、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小、插管损伤小的优点,适合于困难气道患者的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5.
气管食管瘘可以是抢救重症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过程中出现的严重伴发疾病,一旦发生,妨碍机械通气,又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两者均可危及到病人生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及探讨老年呼吸衰竭合并低血容量患者气管插管术前给予快速补液对患者插管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医院急救中心救治的老年呼吸衰竭合并低血容量拟行气管插管术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2组,1组于插管前在中心静脉压(CVP)及左室充盈压(LVFP)监测下行快速补液(补液组,52例),另1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后气管插管(非补液组,52例),记录2组患者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肾功能指标,同时观察插管后的低血压发生率、低血压恢复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补液量及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结果 2组插管前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插管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肾功能及尿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插管后2组上述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补液组插管后的低血压发生率、低血压恢复时间、补液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低于非补液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插管前是否快速补液、呼吸衰竭类型是插管后出现低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未补液患者插管后发生低血压的风险是补液者的1.674倍(OR=1.674,P〈0.05)。结论老年呼吸衰竭合并低血容量患者气管插管术前行快速补液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使患者插管后获得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并能防止低血压及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定(DEX)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行无肌松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I一Ⅱ级),随机分为D组和c组各30例。D组采用小剂量DEX复合瑞芬太尼、七氟烷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C组采用瑞芬太尼、七氟烷诱导后气管插管。比较两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入室后(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置入喉镜前(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2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评价两组气管插管条件。结果D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低于C组(P均〈0.05)。T2、L时间点D组MAP高于C组(P均〈0.05),其余时间点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喉镜置人、声门暴露、呛咳反应3项指标中,D组满意例数多于C组(P〈0.05)。结论小剂量DEX复合瑞芬太尼、七氟烷用于无肌松药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可以改善插管条件、减少插管时间、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士合 《山东医药》2009,49(46):95-96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诱导时复合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对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非心脑外科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分别静注瑞芬太尼1(A组)、2(B组)、3(C组)μg/kg,均在90s内注射完毕,静注丙泊酚直至患者意识消失。观察并记录各组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1、3、5min时BP、HR变化及插管反应和并发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A组在插管后各时点BP变化不明显(P〉0.05),B、C组均明显降低(P〈0.05)。各组各时点HR无显著变化。A组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B、C组,C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A、B组。结论2μg/kg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注诱导能较好地控制气管插管麻醉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SLIPA)喉罩和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 方法 拟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年龄60~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气管插管组,SLIPA组和PLMA组.麻醉诱导后置入气管导管或喉罩,行间歇正压通气.记录麻醉诱导前(T0)、管(罩)置入成功即刻(T1)、气腹后10min(Ta)、拔除时(T3)、拔除后10 min(T4)平均动脉压及心率.记录管(罩)置入情况、置入时间、测定气道密封压.记录拔除管(罩)时呛咳、返流、误吸及喉痉挛的发生情况;管(罩)拔除后粘血及胃胀气的发生情况;术后2d内咽痛的置入发生情况. 结果 气管插管组、SLIPA组、PLMA组1次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2.5%、92.5%、95.0%(x2=0.268,P>0.05),2次置入成功率均为100.0%.气管插管组在麻醉诱导后和SLIPA组、PLMA组比较,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明显差异(t=4.076,P<0.05).SLAPA组喉罩置入时间较气管插管组和PLMA组短,喉罩置入容易(t=43.561,P<0.05).PLMA组喉罩气道密封压较SLIP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63,P>0.05).3组患者反流、误吸、喉痉挛和胃胀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P>0.05);SLIPA组和PLMA组呛咳和咽痛的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组(分别为x2=26.674,10.568,均P<0.05). 结论 SLIPA和PLMA喉罩均可保证有效通气,不良反应少.SLAPA喉罩置入更简单,而PLMA喉罩气道密封效果较好,更适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0.
背景食管胃静脉曲张(esophageal-gastro varices, EGV)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如其破裂出血则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是肝硬化患者主要死因之一.无痛内镜下治疗是EGV破裂出血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上有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麻醉两种方式,本文拟讨论对两种麻醉方式的安全性及经济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治疗.目的探讨比较EGV内镜治疗中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的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选择2017-09/2018-08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EGV内镜治疗的58例非活动性出血期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复合麻醉组(非插管组)28例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组(插管组)30例,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结果非插管组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较插管组下降(P 0.05),血压、心率等生命征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非插管组患者出现恶心、呛咳、呃逆、打鼾等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插管组,但程度较轻,对操作影响不大;非插管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总时间均短于插管组(P0.01),内镜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费用对比插管组高于非插管组(P0.01),内镜治疗费用、总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非活动性出血期EGV内镜治疗患者,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均可提供良好的麻醉环境,内镜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且非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诱导时间短,苏醒快,麻醉费用低,是一种安全、经济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1.
Shikani喉镜和Macintosh喉镜经口气管插管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祎  徐龙河  冯泽国 《山东医药》2007,47(13):16-17
目的比较Shikani喉镜和Macintosh喉镜经口气管插管所用时间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外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Shikani组和Macintosh组各20例。常规静脉麻醉诱导后实施气管插管,监测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Shikani组与Macintosh组气管插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Shikani组气管插管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与麻醉诱导后比较未见明显变化,Macintosh组则显著升高(P〈0.05)。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比麻醉诱导后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Shikani喉镜经口气管插管时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比Macintosh喉镜轻,插管后的反应则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胃食管反流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郭兮钧,郭兮华,俞亚琴,王志新,李明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较常见疾病,有些患者常同时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我们采用24小时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诱导用于小儿气管插管手术的麻醉效果,探讨瑞芬太尼的合适剂量。方法选择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患儿15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50例,分别应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A、B、C组分别为0.1、0.2、0.3μg/(kg·min)]复合5 mg/(kg·h)的丙泊酚泵注麻醉。记录3组麻醉诱导时、手术中、苏醒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呛咳、躁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结束时,C组丙泊酚用量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躁动、术后呛咳的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和B组(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0.3μg/(kg·min)复合丙泊酚5mg/(kg·h)用于小儿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麻醉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在中老年患者肺大疱切除术中的临床应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浙江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30例中老年患者,其中17例采用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麻醉方式(气管插管麻醉组),13例采用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非气管插管麻醉组)。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取第1、3天均值)、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情况。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非气管插管组无中转插管情况,无中转开胸、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非气管插管麻醉组仅手术时间较气管插管麻醉组略长(t=-1.751,P<0.05),进食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较气管插管麻醉组明显缩短(t=9.995、7.256,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疼痛评分、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009、2.314、2.992,P>0.05)。 结论对于在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的中老年患者,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具有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且痛苦小的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该麻醉方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内镜下食管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植入术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气管食管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例良性气管食管瘘患者,9例行PEG留置造瘘管、10例行内镜下食管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植入术,2个月后经内镜将金属支架取出,以吞咽一咳嗽征检测气管食管瘘是否完全愈合。结果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治愈率与治疗失败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PEG留置胃造瘘管组患者气管食管瘘黏膜的愈合率显著高于行内镜下食管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植入术患者(P〈0.05)。结论经PEG留置胃造瘘管对于治疗气管食管瘘显著优于行内镜下食管自膨式覆膜金属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16.
杨军  夏敏 《临床肺科杂志》2014,(6):1147-114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74例行喉镜下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例)采用1μg/kg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组(n=37例)采用2μg/kg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和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期间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行麻醉诱导时血压均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两组间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压均高于插管前即刻(P0.05),HR则无显著性改变(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反应的发生率及麻醉诱导时异丙酚使用总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μg/kg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注诱导可明显降低插管反应发生率及异丙酚用量,是一种良好的联合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空腹胃酸、胃食管反流情况及其关系。方法对COPD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空腹胃酸及Hp检测,并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照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胃酸高于对照组(P〈0.05);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根除可能与胃食管反流发生有相关性;胃食管反流与慢性咳喘有相关性。对有胃食管反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者适当应用抑酸药和胃动力药可能部分缓解症状,减少重症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气管导管前端角度对模拟颈椎制动患者视频喉镜(GlideScope)插管成功率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G1组(气管导管弯曲呈60°)、G2组(气管导管弯曲呈90°),配戴颈托模拟颈椎制动,常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观察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1 min(T1)、3 min(T2)、6 min(T3)时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变化。结果 G2组插管时间较G1组缩短(P〈0.05),两组各时段血浆E、N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GlideScope并将气管导管弯曲成90°有助于模拟颈椎制动患者提高插管成功率,但在插管时所致的应激反应方面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氯胺酮在小儿腹部手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诱导中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患儿,按麻醉方法分为:A组(n=50例)为依托咪酯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B组(n=30例)为氯胺酮诱导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入手术室后,面罩吸氧,静脉麻醉诱导为:A组为依托咪酯0.05mg/kg预注,50s后再静脉注射全量依托咪酯0.3mg/kg和爱可松0.5mg/kg。B组为用0.9%氯化钠溶液预注,50s后再氯胺酮2mg/kg和爱可松0.5m吕/kg,两组皆1%利多卡因表麻后气管插管。收集麻醉前A组预注依托咪酯后30s及B组静脉推注0.9%氯化钠溶液、依托咪酯0.3mg/kg及氯胺酮2mg/kg全量时,气管插管、术始、进腹20min和术毕。记录各时点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中心静脉压(CVP)、术中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食管温度(Tmp)等生命体征及呕吐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中均未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A组患儿麻醉诱导后各观察时点SpO2、HR、BP和CV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对小儿呼吸影响轻微,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B组患儿诱导后SpO2下降。HR、BP和CVP升高。也较A组相应时点高,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上述两种麻醉诱导方法,虽皆可用于小儿腹部手术,但依托咪酯对小儿呼吸影响轻微,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故依托咪酯在小儿腹部手术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诱导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睡眠呼吸暂停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及持续正压通气的疗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疗效。方法对16例临床上同时有睡眠鼾、憋气、白天嗜睡及夜间反酸、烧心的患者进行了食管PH、压力及多导睡眠图的同步监测(对照期),并用nCPAP治疗(nCPAP期。结果 16例中有9例同时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胃食管反流,夜间胃食管反流发生之前常伴有吞咽支作(51.4%)、大的躯体活动(16.8%)、醒觉(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