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6~2006年我院抗癫痫药的用药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1996~2006年抗癫痫药的应用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WHO推荐的以DDD数为指标的药物利用研究方法,计算我院抗癫痫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用金额等指标并进行排序。结果我院抗癫痫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值大体上呈逐渐增长趋势。并且以传统抗癫痫药物为主,丙戊酸盐、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三种传统的抗癫痫药物临床使用频度约占95%。结论我们应该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分析比较,为合理用药、开发新型抗癫痫药提供科学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癫痫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近年出现的一些新型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用法用量、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临床治疗应遵循的原则,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提供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型抗癫痫药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型抗癫痫药与传统抗癫痫药相比,具有较理想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较少,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由于新型抗癫痫药上市时间较短,临床资料和用药经验相对较少,其安全性问题尤其值得人们关注。本文对9种新型抗癫痫药从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方面作一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癫痫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癫痫治疗中影响药物选择的因素很多,如癫痫发作类型、药物的耐受性、药物的急慢性不良反应、不同药物的药动学相互作用、快速加量的可能性以及药物的成分和价格等。近年来,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增加了癫痫药物治疗的可选择性。尽管新药未必比传统药物更有效,但是由于其更合理的药动学特性和较少的药物问相互作用,新药比传统药物的依从性更好。考虑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新药尚需进行进一步的临床评价。本文介绍了一些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特别着重单药治疗、认知方面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致畸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2005—2007年抗癫痫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抗癫痫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我院抗癫痫药物临床用药稳步增长,丙戊酸钠等传统药物仍是主要品种,但托吡酯等新型抗癫痫药增长很快。药品销售金额大幅上涨,主要是因为新型抗癫痫药来源于进口和合资,价格昂贵。结论:我院抗癫痫药应用合理。目前新型抗癫痫药物市场前景广阔,但国产药物少,必须加大研制开发和生产。  相似文献   

6.
2008~2010年我院抗癫痫药物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医院抗癫痫药物利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对2008-2010年医院抗癫痫的用药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癫痫药物的使用金额逐年增长,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3种传统抗癫痫药使用频度约占70%;新型抗癫痫药物增长较快。结论医院抗癫痫药物应用合理,品种以合资与进口为主,新型抗癫痫药增长迅速,市场前景广阔,国产品种急需开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医院抗癫痫药物利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8-2010年医院抗癫痫的用药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抗癫痫药物的使用金额逐年增长,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3种传统抗癫痫药使用频度约占70%;新型抗癫痫药物增长较快.结论 医院抗癫痫药物应用合理,品种以合资与进口为主,新型抗癫痫药增长迅速,市场前景广阔,国产品种急需开发.  相似文献   

8.
何秋霞 《海峡药学》2013,25(9):148-149
对我院2010—2012年抗癫痫药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与2010年相比各种抗癫痫药的用药金额、DDD8值均有所提高,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这两种传统抗癫痫药使用额度居首榜;新型抗癫痫药物DDDs提高幅度很大。说明医院抗癫痫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9.
新抗癫痫药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目前应用的抗癫痫药进行评价,以期对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抗癫痫药的历史、作用机制、分类、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特别对近年来新出现的抗癫痫药进行了分析。结果及结论:传统抗癫痫药仍然是癫痫治疗的一线用药,但是新型抗癫痫药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为癫痫治疗提供了更广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武汉地区24家医院抗癫痫药用药现状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武汉地区24家医院抗癫痫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品种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丙戊酸的销售金额占抗癫痫药销售总额的比例均在35%左右;左乙拉西坦市场销售增长较快。结论:目前抗癫痫药品种较少,而销售金额却呈上升趋势,新型抗癫痫药以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优势,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常用抗癫痫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液系统毒性。文章通过综述经典抗癫痫药物和新一代抗癫痫药物的血液系统毒性及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抗癫痫药物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调查郑州儿童医院2 350例癫痫患儿抗癫痫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其超说明书用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郑州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的2 350例癫痫患儿,并对患儿一般资料、药物使用情况、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超说明书用药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 350例癫痫患儿中,年龄35 d~17岁,各年龄段男性患儿均多于女性。涉及抗癫痫药物8种,使用率最高为丙戊酸钠,其次为左乙拉西坦和奥卡西平。联合用药处方412张(17.5%)。超说明书用药处方337张(14.3%),超说明书用药医嘱363条(12.8%),其中超给药年龄149条(5.2%)、超给药剂量164条(5.8%)、超给药频次74条(2.6%)。婴幼儿期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最高,超给药年龄是婴幼儿期超说明书用药主要类型。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由高到低的抗癫痫药物分别为奥卡西平口服液、托吡酯片、卡马西平片和左乙拉西坦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和用药品种数是超说明书用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癫痫患儿用药基本遵循“首选单药治疗”原则。我院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普遍,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时期,以超给药年龄为主,在奥卡西平、托吡酯等新型抗癫痫药物中较常见。低龄男性患儿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更易发生超说明书用药。  相似文献   

13.
892例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了解抗癫痫药物(AEDs)致不良反应(ADR)情况,探讨并分析规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对浙江省基层医院2008年—2012年上报的892例AEDs致ADR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 在892例AEDs致ADR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07∶1;传统及新型AEDs分别以41~50岁、21~30岁年龄段最多;其中以传统AEDs中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占比例较多,分别为35.09%和24.55%,其次为新型AEDs奥卡西平,占14.0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临床表现,占39.13%,其次为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临床应重视AEDs引起的ADR,定期监测与分析ADR情况,加强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口服抗癫痫药处方用药的基本情况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我院2013年1-4月的儿科门诊处方,每个星期随机抽取1日处方,对口服抗癫痫药的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916张含有口服抗癫痫药的处方纳入分析,抗癫痫药单一用药占68.67%(629/916),联合用药占31.33%(287/916)。单一用药中使用率排序居前3位的口服抗癫痫药分别为:左乙拉西坦30.36%(191/629)、丙戊酸钠27.03%(170/629)、奥卡西平12.60%(78/629)。结论:从口服抗癫痫药使用的品种、联合用药方案及使用剂量来看,我院儿科门诊口服抗癫痫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且以新型口服抗癫痫药为主,符合抗癫痫药的使用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儿癫痫停用抗癫痫药物后复发的高危因素,为小儿癫痫复发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176例小儿癫痫患者,均达到病情完全控制后停药,随访1年记录复发病例,将复发病例设为观察组,未复发者设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等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癫痫停用抗癫痫药物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6例患者停药1年内复发60例,复发率34.09%,平均复发时间(5.54±1.21)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发病年龄、发病频率、停药时机、停药后脑电图(EGG)、发作类型、颅内病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用药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2岁[OR=3.211,95%CI(0.876~10.546)]、停药后EGG痫性放电[OR=2.678,95%CI(0.971~9.211)]、停药前无发作时间<4年[OR=2.213,95%CI(0.654~8.321)]、局灶性发病[OR=2.034,95%CI(0.653~9.768)]、发作频率>5次/年[OR=2.446,95%CI(0.542~8.419)]是小儿癫痫停用抗癫痫药物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儿癫痫停用抗癫痫药物后复发较高,发病年龄<2岁、停药后EGG痫性放电、停药前无发作时间<4年、局灶性发病、发作频率>5次/年均会增加复发风险,应根据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在接受抗癫痫治疗的同时,将面临一系列重要的生育健康问题。首先,疾病本身及药物治疗可能影响女性的生殖激素分泌,从而导致患者受孕能力下降。第二,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对胎儿有致畸风险;第三,妊娠期癫痫发作将增加母亲死亡率及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妊娠期女性抗癫痫管理系列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5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在国外文献中报道的严重不良反应(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SARs),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检索1990~2009年MEDLINE/PUBMED数据库中有关新型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献,从中筛选出5种新型抗癫痫药物SARs的英文文献共132篇,将其SARs的临床表现、发生率、机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加巴喷丁(GBP)可引起行为异常、认知障碍、诱发肌阵挛发作;拉莫三嗪(LTG)可引起严重皮疹、肝肾功能衰竭、弥散血管内凝血、致畸;左乙拉西坦(LEV)可引起抑郁、行为异常、自杀倾向;托吡酯(TPM)可引起抑郁、认知障碍、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肾结石;奥卡西平(OXC)可引起低钠血症、血管神经性水肿、加重肌阵挛发作等。若能个体化选用抗癫痫新药,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或降低用药风险。结论:已在我国上市的新型抗癫痫药物均有SARs,这些不良反应导致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医师在选用药物、监护治疗时必须熟悉与警惕这些新药的SARs,制定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抗癫痫药物(AEDs)是治疗癫痫的主要药物,现有27种抗癫痫药物,这使得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抗癫痫药物也是进行TDM最常见的药物。第一代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乙琥胺、扑米酮、丙戊酸在TDM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现在TDM将更多地应用于新的抗癫痫药物如醋酸艾司利卡西平、非氨酯、加巴喷丁、拉科酰胺、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吡仑帕奈、哌拉西坦、普瑞巴林、瑞替加滨、卢非酰胺、司替戊醇、噻加宾、托吡酯、氨己烯酸和唑尼沙胺。本文通过对样本类型、样本的采集和处理、参考范围的概念进行综述,旨在为儿童抗癫痫用药的药物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