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切除的显微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40例颅咽管瘤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以及随访资料.结果 采用翼点入路24例,额下入路15例,经右侧侧脑室入路1例.肿瘤全切除26例(65.0%),次全切除10例(25.0%),大部切除3例(7.5%),部分切除1例(2.5%).经终板入路是翼点和额下入路对某些瘤体暴露不足和切除困难时最好的补充,特别是对于有钙化瘤体者.结论 翼点和额下入路仍是目前切除颅咽管瘤的主要入路.充分打开脑底各池、合理应用组织间隙、重要结构组织保护是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近年来利用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的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该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56例患者中经翼点入路手术39例,经额下入路11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6例。手术中充分利用4个间隙来完成肿瘤的切除。结果:全切除41例(占79.2%),大部切除10例(占17.9%),部分切除5例(占8.9%)。并发症的发生中,尿崩症41例(占73.2%),电解质紊乱以低钠血症多发占64.3%,但电解质紊乱经过治疗基本在2周内控制。结论:颅咽管瘤在显微技术下全部切除且并发症较轻微甚至无并发症已成为可能。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丰富的颅底解剖知识及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肿瘤钙化明显,肿瘤包膜没切净及肿瘤有残余是术后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颅咽管瘤位于颅内深部,累及下丘脑、垂体柄及视神经和视交叉等重要功能结构,同时因其手术视野狭小,使肿瘤切除困难,特别是大型颅咽管瘤,手术操作更加困难.我科自1992年以来显微手术治疗大型颅咽管瘤18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根治颅咽管瘤的方法。方法;采用臀点入路在显微镜下对34例不同类型的管瘤行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4例。死亡3例。随访1~43个月,能参加工作和学习者25例,生活需人照者6例。结论:翼点入路能达到绝大部分肿瘤的良好显露和全切除,可作为大部分颅咽管瘤手术的首选入路。  相似文献   

5.
颅咽管瘤是多发生在鞍区或第三脑室的良性肿瘤。其治疗方案长期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激光外科技术、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颅咽管瘤全切除显微技术成为防止肿瘤复发、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就颅咽管瘤的显微解剖学、手术入路、入路选择技巧、手术并发症及处理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颅咽管瘤属良性肿瘤,因其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复杂.如何降低病死率,减少肿瘤复发,各家作者意见不一。现将我们1989~1998年对51例颅咽管瘤患者的治疗与预后予以总结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4.5~60岁,平均18岁。1.2症状体征颅内压增高36例,性机能障碍5例,有下丘脑损害症状13例(25.5%)。视力、视野障碍42例(82.4%)。视乳头水肿23例,原发视神经萎缩20例。1.3放射诊断头颅X线平片检查为鞍窝扩大,鞍背翘起伴鞍区钙化14例。1例脑血管造影为鞍区占位表现。CT扫描均做出定应诊断,显示脑室扩…  相似文献   

7.
颅咽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60%的颅咽管瘤发生在15岁以下。现将2000—02-2006—02我院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颅咽管瘤30例手术治疗效果分析熊建生黄连泉钱锁开杨奇帆干小强(解放军第94医院,南昌330002)自1978年至1995年12月我院共收治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30例,占同期肿瘤4%,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  相似文献   

9.
徐建国  游潮  蔡博文 《华西医学》2004,19(3):429-430
目的:全面而系统的分析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作出适当的分类。方法:统计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从1998年8月至2003年lO月收治的颅咽管瘤患者105例,并发症大致可分为下丘脑受损、垂体功能低下、视力视野障碍和其他症状。结果:下丘脑损害后并发症复杂,发生率为80%,包括激素水平异常、尿崩症、体温失调、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昼夜节律失调、呼吸节律紊乱、血糖增高、食欲异常、精神异常、循环衰竭、急性肺水肿;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47.62%;术后视力减弱或加重的有13.33%。其他还有无菌性脑膜炎、脑脊液鼻漏、癫痫等。结论:颅咽管瘤是富于挑战性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不佳。手术要求高,可结合多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对 3 6例颅咽管瘤术后放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彭伟 《当代护士》2016,(5):64-65
总结了157例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治疗后的护理经验,认为颅咽管瘤患者若能全切除,术后疗效较好,患者长期生存率高,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尿崩、体温控制失调、下丘脑损垂体功能减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的护理观察和恰当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可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旭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7):3474-3474
1病例报告女,61岁。4个月前发现额部眉间处有2.0 cm×2.0 cm大小肿物,自觉右眉弓疼痛,在当地医院行抗炎治疗后肿物逐渐消退,病程中无明显头痛、发热及视力下降等症状。查体:意识清楚,语言清晰流利,应答切题,额部眉间偏右侧可触及约2.0cm×2.0 cm大小骨质缺损,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约2.5 mm,对光反射存在,眼球活动自如,粗测嗅觉正常,视力、视野正常,颅神经查体无异常,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颅CT示:额窦、筛窦内均匀一致略低密度占位影像。术前诊断:额窦、筛窦囊肿。2004-02-17在局麻下行额窦、筛窦占位切…  相似文献   

13.
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和显微手术技巧。方法:本组颅咽管瘤5例。其中2例为实质性视交叉后肿瘤、1例为实质性鞍内鞍上型肿瘤、2例为囊性肿瘤。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双侧额、翼点和经蝶窦手术入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4例经颅手术的病例皆达全切除,1例鞍上鞍内型肿瘤采用经蝶窦手术次全切除。所有病例恢复良好。结论:根据肿瘤不同质地、部位和范围,采用恰当的手术入路,结合应用熟练的显微技巧,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女 ,5 5岁。头痛 30 a余 ,视力下降 1a,右眼视力 0 .4,左眼视力 0 .2 5 ,双眼底视乳头色淡 ,边界清 ,无内分泌症状 ,无视野缺损 ,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 CT示鞍区类圆形均匀一致高密度影 ,边缘光滑 ,约 2 .1cm× 1.9cm大小 ,CT值 5 4~6 6 Hu。头颅 MRI显示 :鞍内及鞍上亚铃形肿物 ,略偏后 ,T1 、T2加权均为高信号 ,大小约 2 .3cm× 2 .0 cm× 3.0 cm,边缘光滑 ,视神经受压 ,向上推移 ,蝶鞍下陷。术前诊断 :垂体腺瘤。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鞍区肿物 ,呈囊性 ,包膜似两层蛛网膜厚 ,囊内均为乳白色略粘稠液体。全部吸除囊…  相似文献   

15.
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40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2月-2006年9月,我院收治了26例儿童颅咽管瘤患者,其中25例通过手术治疗及全面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14例颅咽管瘤全切手术后患者,围手术期的多种临床表现以及忧虑型心理,施以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使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生命质量得以提高。14例病人均无手术后死亡,术后个人生活能力部分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帅克刚  杨咏波  游潮 《华西医学》2003,18(4):582-582
颅咽管瘤一般认为源自胚胎时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的鳞状上皮 ,是一种良性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 3 %。颅咽管瘤一般发生于鞍区 ,也可在第三脑室内生长 ,有文献报道过完全生长于筛窦的颅咽管瘤[1 ] 。颅咽管瘤的发病年龄可在儿童时期或在成年以后。颅咽管瘤虽是良性肿瘤 ,但因生长部位邻近视交叉、垂体、下丘脑等重要结构 ,往往预后不良。对于颅咽管瘤的治疗 ,目前多数专家认为显微手术切除肿瘤为最佳方案[2 ,3] 。但对于难以全切或复发后再次手术困难的颅咽管瘤 ,综合运用放疗 ,γ -刀 ,瘤腔内放置ommaya管作囊内照射治疗 ,脑室—腹腔分…  相似文献   

19.
王诚  卓志平  刘松  周焜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4):2273-2275
我科1998年1月以来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咽管瘤34例,现将手术和护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颅咽管瘤22例磁共振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评价其对颅咽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MRI表现。结果:22例颅咽管瘤发生于鞍上11例,鞍旁1例,鞍内3例,鞍内鞍上7例。囊性4例,囊实性15例(其中有壁结节5例),实性3例。囊性部分T1WI信号表现多样,可呈低、中、高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实性部分多表现为等T1与长T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示囊壁呈弧形或环形强化。结论:MRI可清楚显示肿瘤信号特点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具有较好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