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结直肠癌rasp21表达和DNA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以199412/199505施行手术的大肠良、恶性肿瘤46例,其中结直肠癌35例,肿瘤8例,腺瘤恶变3例.手术切除的标本经冲洗清洁后,分别切取癌组织、癌旁2cm处移行粘膜及距癌肿10cm以上正常粘膜,0-5cm×0-3cm×0-3cm,腺瘤及腺瘤恶变者只取肿瘤组织.所取组织均行石蜡包埋存档备检.1.2 方法 DNA检测的单细胞悬液样品的制备.将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厚40μm),按Hedleyetal[1]法制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样品经二甲苯脱蜡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和癌旁组织中MUC5AC基因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0例正常胃粘膜取自胃癌手术切缘组织,经HE染色不存在癌组织及癌前病变,2例十二指肠组织取自胃癌切除标本的十二指肠部分;45例胃癌组织取自本院手术切除标本,其中35例含癌旁胃粘膜,肠化粘膜27例.所有标本均经100mL/L福尔马...  相似文献   

3.
Bcl-2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材料和方法1.1材料收集我院1992/1997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石蜡标本共77例,高、中、低分化者分别为46,16和15例.取癌移行区(距癌灶05cm~20cm)标本共57例作为对照.1.2方法标本常规切片(5μm)后贴于经APES处理的载玻片,...  相似文献   

4.
TGF-β1及其受体在炎性胆管壁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胆管炎患者胆管壁组织及正常胆管壁组织中TGF-及其受体TGF-R1的表达进行研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炎症组收集进行手术治疗的30例胆管炎患者的胆管壁组织,其中合并结石20例,10例无结石但合并狭窄,均经病理检查排除胆管癌6例意外死亡的健康成人的胆管为正常组1.2方法正常组于意外死亡后立即取材,炎症组在手术中取材,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5m,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设立空白、阳性及阴性对照结果光镜下观察2结果2.1病理正常组胆管壁结构完整,无炎细胞浸…  相似文献   

5.
胃癌组织中生长抑素Ⅱ型受体基因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目的 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我们旨在研究胃癌癌灶(C) 、癌旁组织(P) 和远处正常组织( N) 生长抑素(SS) 含量及其Ⅱ型受体(SSR Ⅱ) 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SS 及SSRⅡ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36 例,分为2 组:腹腔淋巴结转移组(A 组)20 例,男17 例,女3 例,年龄58-4 岁±14-8 岁;B 组( 无淋巴结转移)16 例,男14 例,女2 例,年龄60-5 岁±14-2 岁. 大体标本离体后立即取癌灶、癌旁和远处正常组织,应用RIA 法检测其SS 含量、同位素掺入RTPCR 法检测SSRⅡ基因表达情况( 以cp m 高低间接反映基因的表达强弱) .结果 A,B 两组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癌灶SS 含量明显低于癌旁和正常粘膜( P< 0-05) ,但A,B 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mol/ g ,A 组:C 15 ±8 ,P30 ±8 , N32 ±11 ;B 组:C 16 ±9 , P32 ±10 , N 36 ±12) .A 组癌灶SSRⅡ基因表达明显低于癌旁和远处粘膜( P< 0-01) ,也低于B 组癌灶的SSRⅡ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在肝外主要脏器中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资料与方法:收集近5年来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的手术标本127例,其中肝组织30例,胆囊16例,胃13例,肾16例,胰13例,脑组织10例,结肠14例,子宫内膜15例。同时收集上述脏器血清HBV阴性石蜡组织块各3例做对照。每例石蜡块连续切片数张,厚3-5 u m,一张进行常规 HE染色,病理诊断,另二张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HBsAg、HBcAg检测。统计学处理用x2检验。 2.结果:除结肠组织外,其他脏器均可检测出HBsAg和HBcAg的阳性表达,HBcAg阳性表达者HBsAg均为阳…  相似文献   

7.
1.资料与方法:经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组织标本选自本校西京医院病理科,10例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男9例,女1例,平均年龄59岁; 9例为肝高分化腺癌(转移癌)患者,男8例,女1例,平均年龄57岁;10例为正常肝组织对照。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染色超敏试剂盒(SPKit)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产品编号KIT—9710,按试剂盒说明书常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操作,鼠抗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和TIMP-2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Maxin公司。图象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判断指标:未见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内镜下卢戈氏染色和活组织P53检测诊断食管早期癌和表浅癌的可行性。方法 将97例信用这癌手术标本先用卢戈氏液染色,然后对粘膜不染色行P5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97例食管癌手术标本中,共有63处直径大于2mm的膜不染色区,其中正常粘膜2处,单纯增生7处,不典型增生42处,原位癌1处,鳞状细胞癌11处;P53蛋白的阳性主要发生在重度不典型(42.3%)和鳞状细胞癌(45.5%)的细胞核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癌基因P53蛋白在大肠良、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5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146例良恶性大肠病变组织中P53蛋白水平.结果正常大肠粘膜及非肿瘤性息肉P53蛋白均阴性,而11例腺瘤,53例癌旁粘膜及76例癌组织中p53阳性率分别为1818%(2/11),1321%(7/53)及4211%(32/76).在腺瘤及癌旁粘膜组织中,仅有散在细胞核里p53阳性,但在32例p53阳性大肠癌中,75%呈现(++)或(+++)的阳性表达.在各组织类型癌中,以低分化腺癌与粘液癌p53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364%(7/11)及625%(10/16),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的3016%(15/40)(P<005),并且p53阳性大肠癌比p53阳性癌更容易穿透肠壁侵犯浆膜及浆膜外组织,其淋巴结转移率也明显高于p53阴性者(P<005).但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肉眼类型,部位,Dukes分期及术后3年生存率无关.结论p53基因突变或过表达是大肠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并可能与肿瘤进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连接蛋白基因(Connexingene)是一个多基因家族,目前研究较多的有Cx32,Cx43,Cx37等.我们采用RTPCR及Southern杂交技术研究Cx32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30例未经过放疗或化疗确诊为胃癌的手术标本及配对癌旁组织,正常组织,冻存于液氮中,其中24例为低分化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2例高分化腺癌.Cx32基因PCR引物及内对照GAPDH引物由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合成.Cx32,PCR引物:正义链:5'AACTGGACAGGTCTATAC…  相似文献   

11.
胃溃疡(GU)与神经内分泌关系密切.但尚无较系统的研究资料.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U患者胃粘膜局部淋巴细胞的变化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收集意外死亡正常人胃标本6例,GU手术标本15例,胃组织经100mL/L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成5μm厚连续切片.1.2 方法 取每例胃标本的相邻切片,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法分别显示T,B淋巴细胞.主要步骤为:切片脱蜡至PBS,甲醇-H2O2封闭,PBS冲洗后滴加正常羊血清工作液,室温15min;鼠抗人CD45RO和CD…  相似文献   

12.
应用抗P-70糖蛋白单克隆抗体JSB-1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对10例正常骨髓及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9例)的骨髓细胞P-70糖蛋白表达进行检测,以研究P-70糖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多药耐药之间的关系。其中初治病人P-70糖蛋白阳性表达检出率为28.6%(4/14);难治、复发病人阳性检出率为58.8%(10/17);完全缓解病人阳性检出率为9.1%(1/11);10例正常骨髓标本中有1例阳性表达。15例P-70糖蛋白表达阳性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12例表现为临床耐药。初步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P-70糖蛋白的表达与临床耐药性有很好的相关性,P-70糖蛋白的检测有助于临床选择用药及判断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3.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等)与某些恶性肿瘤相关,已日益受到重视。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用PCR技术对HPVE6蛋白阳性组织中HPV分型,以探讨HPV感染与胃腺癌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收集我院1996~1997年,经病理确诊含有癌旁组织的胃腺癌存档蜡块65例,其中癌旁异型增生59例,癌旁正常粘膜65例。以同期活检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组织蜡块60例作对照组。二、方法H免疫组化染色:常规石蜡切片,HIGH-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一抗采用SantaCruzHPV-CIPS(SC-460),HIGH-S…  相似文献   

14.
自1994年10月至1995年1月,我们应用内镜下结扎联合电凝切或单纯结扎方法,对3例上消化道粘膜小肿瘤及粘膜下小肿瘤进行治疗,报告如下。1.材料:应用OlympusXO20型胃镜,天津产内镜结扎器,PSD-10型高频电凝器及SD-8P圈套器。2.检查结果:3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45岁至70岁。食管下段粘膜下肿瘤及胃体上部粘膜下肿瘤各1例(分别为1.0cm×0.8cm及1.0cm×0.6cm),食管上段息肉1例(0.8cm×0.6cm)。2例粘膜下肿瘤术前活检病理结果均为炎症,术后病理结果为良性…  相似文献   

15.
微卫星不稳定性:基因研究的新热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原文的要点作者应用PCR—SSCP技术,对大肠癌切除病例,从病理蜡块材料的回顾性研究中,找到24例多原发大肠癌及21例单发大肠癌从蜡块中切下10余微米厚的癌组织,提取癌细胞中的DNA,进行PCR扩增后电泳,根据DNA带型,与正常的DNA条带比较,以寻找条带的移位,数目增多或减少等异常条带,即表示DNA重复序列的改变,以此证实为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MSI+)病例.结果表明,多原发大肠癌为MSI+为71%,单发大肠癌MSI+为38%.名词解释①微卫星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是指…  相似文献   

16.
鹿占鹏  李建峰 《山东医药》1997,37(12):14-15
用流式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单链构象多态(SSCP)技术对3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P^53基因表达及突变,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进行了研究,结果P^53基因表达阳性17例(51.5%)G1+G2级的阳性率显著低于G3级,并倾向分布于浸润型(I)膀胱癌;P^53基因突变9例(皆为P^53阳性表达)倾向分布于G3级和浸润型膀胱癌,HPV阳性13例(39.4%),G1+G2级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胃癌细胞DNA含量肿瘤相关抗原及其异质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异质性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和抗SSEA1,抗胃癌单抗MG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35例胃癌和10例正常胃粘膜进行了DNA含量和SSEA1,MG7抗原表达的研究.结果正常胃粘膜细胞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未分化癌的DNA相对含量分别为1160±0207,2176±0703,2214±0663,2206±0602,1196±0279和1665±0491,其中正常胃粘膜958%细胞为2C细胞,而胃癌常见>8C,>12C细胞,在直方图上分布弥散;同一类型的不同病例间,同一病例切片的不同部位呈明显的异质性,但印戒细胞癌的DNA含量接近正常.大部分胃癌标本中可检出SSEA1和MG7Ag,但分布及染色程度呈明显的不均质性.SSEA1,MG7Ag的表达与DNA含量无明显关系.结论DNA含量和SSEA1,MG7的表达是互相独立的,均与肿瘤的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胃窦幽门脉内啡肽(EP)阳性细胞,通过真彩色图象分析系统,检测非病变区胃窦幽门腺EP阳性细胞的阳性反应点灰度和面积,计算灰度密度R,以探讨与溃疡的关系,并为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腺阳性反应细胞EP含量分析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成人男性胃窦粘膜标本10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和浅表性胃炎(对照组Con)各5例.所有病例均经内镜证实,标本取距幽门口2cm肉眼下非病变区胃窦前壁粘膜,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6m.1.2方法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Ster…  相似文献   

19.
115例慢性炎和132例肝硬变标本,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用HBC法检测前S1和前S2抗原,PAP法检测HBsAg和HBcAg。在115例慢性肝炎中,60(52.2%)例显示前S1抗原阳性和54(47.0%)例前S2抗原阳性。前S1和S2抗原伴有HBsAg分别为90.0%和83.3%,伴有HBcAg分别为51.7%和55.6%。在132例肝硬变中,85(64.4%)例显示前S1抗  相似文献   

20.
肛管直肠原发恶性黑色素瘤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及其细胞起源。方法肛管直肠原发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切除标本12例,其中2例还于术前作活检。所有病理标本常规切片,HE染色;1例作Fontana染色,1例作S_100染色,瘤旁上皮也作观察。结果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62.6岁。肿瘤位置,白线与齿状线之间3例,齿状线6例,肛管直肠线与齿线之间1例,直肠下端2例。光镜下,10例见到黑色素颗粒;另2例中,1例Fontana染色阳性,1例S_100阳性。8个肿瘤的瘤周柱状上皮或/和鳞状上皮内可见异型增生的色素细胞。结论肛管直肠黑色素瘤起源于肛管非皮肤性鳞状上皮内的色素细胞,直肠柱状上皮内的色素细胞,或残余泄殖腔柱状上皮内的色素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