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2008年9月~2009年8月重度糖尿病足患者共23例,治疗组12例(14条患肢),应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悬液标本约50 mL,在硬膜外麻醉或静脉全麻下在缺血下肢一次性按3cm×3cm间距做干细胞混悬液肌肉注射.对照组11例(共12条患肢),采用清创、换药、抗感染、改善血液循环等一般治疗.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疼痛缓解率85.7%(12/14),冷感缓解率85.7%(12/14),间歇性跛行缓解率71.4%( 10/14),溃疡愈合率64.3%( 9/14).对照组分别为25.0%(3/12),16.7%( 2/12),8.3%(1/12),33.3%( 4/12).经统计学处理,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未发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糠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 例自愿接受自体PBSCT 的糠尿病足患者施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各1 次,全部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0-500μg/d 皮下注射,行PBSC 动员5d,然后用MCS+ ED 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将干细胞悬液按3c...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一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采集和分离自身外周血细胞,处理成7×108细胞/ml干细胞悬液70mL,在患肢深部肌肉注射。[结果]患肢血液循环增加,坏疽逐渐愈合。[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明显,移植术必要的术前术后指导护理是保障移植后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由于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引起的糖尿病足坏疽,经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后,耱尿病足创面的愈合情况.方法 对18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及糖尿病足坏疽的患者,采用单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注射治疗后,分离、采集外周血中的干细胞注射于患侧下肢,同时观察对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 观察指标包括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患肢发凉、疼痛情况明显改善;足坏疽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双下肢血管超声、踝/肱指数(ABI)、皮温、血管核磁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合并糖尿病足坏疽的患者,可以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在临床上收到较好的疗效,而且经济、方便、患者痛苦小,是临床可以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途径。方法:对患者全身情况(特别是患肢感觉、疼痛、皮温等)评估,保持患者情绪、血糖、血压等方面的稳定,干细胞混悬液的保存和手术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术后注意休息、采取合适的体位,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溃疡面的感染及出血、皮肤颜色及水肿情况,并再次进行患肢疼痛强度的评估,测定皮温,控制血糖,观察不良反应。做好健康指导,定期检查足部,并保持足部卫生等。结果:本组26例患肢疼痛缓解,感觉异常明显改善,溃疡面全部愈合,皮温升高,色泽转红润。结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面广,专科技能水平高,患者依从性好,是有效治疗糖尿病足最基本、也是很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对25例自愿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每天给予rhG-CSF(特尔津)450~600U,皮下注射,第5天局部麻醉下从髂骨处抽取自体骨髓血200m l,在实验室将骨髓沉淀、离心、分离等处理后制备40m l干细胞悬浊液备用。第6天用COBE 6.1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单个核细胞(MNC),总量60~120m l。将两种干细胞悬液按3 cm×3 cm距离进行缺血肢体移植术,移植后观察各项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移植后2~15d 45条患肢疼痛明显缓解,3~16d 42条患肢冷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13周6例溃疡明显好转,踝压指数(AB I)32条患肢改善。1例8周后DSA下肢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新侧支血管形成明显增加。未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探讨心理治疗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以提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应激能力。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对确保成功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体外周血(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患者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因为患者小血管及微循环受损,致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糖尿病足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花费巨大,成为临床一大难题。随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开展和日趋成熟,利用移植的干细胞在缺血的患肢进行血管新生,起到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局部血流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症状、降低截肢平面,甚至避免截肢的良好效果[1-3]。我科于2006年成功开展了5例自体外周血(骨髓)干细胞移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5例,均为男性,年龄43~79岁,平均67.6岁,病程1~6年。所有患者…  相似文献   

9.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简称ABSCT).是指应用大剂量的化疗或(和)重组人造血强胞刺激因子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液中,然后再应用血细胞分离机浓集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含造血干/细胞)并冷冻保存.待大剂量化/放疗尽可能杀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再回输给患者以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力达治愈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的目的。现将我院1998年1月~1999年2月进行的3例ABSCT在移植治疗中的护理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例,年龄26岁—65岁.男2例,女1例,2例为非何杰金淋巴瘤,显例为小细胞性肺癌。自—7天进入空气层流洁…  相似文献   

10.
徐薇  吴文森 《宁波医学》1999,11(5):208-210
目的 探讨自体外财力顺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7例急性白血病,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采用APBSCT。AL和NHL在初次完合缓解后经4~5次的骨髓抑制性化疗作体内净化后移植。预处理方案: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和NHL用MAC方案,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症(ALL)用AEC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造血功能重建,中位随访时间258(68~712)天,无移  相似文献   

11.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海丰  李尚珠 《医学综述》2008,14(3):422-424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缺血坏死而截肢,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运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将来在临床应用和推广。现对包括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等三方面的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益肾安足汤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2009年间进行的5例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移植治疗后5例病例的静息痛,肢体冷感,肢体麻木感,间歇性跛行,溃疡面,VPT及ABI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所有患者均来见明显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过程简单,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地增加患者的下肢血流,促进溃疡及坏疽愈合,中药益肾安足汤具有增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多点注射到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的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病变下肢,细胞数(3~7)×107/L,每点0.3~0.5 ml,每点间距3 cm×3 cm,肌肉组织丰富的部位可分层注射.移植术后第1天~3个月定期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进行评价,2例患者下肢疼痛均明显缓解、皮温升高、皮肤凉感消失、间歇性跛行明显改善、足部溃疡愈合.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CT血管造影显示治疗后病变下肢均有丰富的侧支血管生成.移植后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无一例患者行截肢术.结论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血管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使部分患者免除截肢.  相似文献   

14.
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基础研究 北京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崔世军等关于是VEGF-bFGF基因治疗家免慢性肢体缺血的实验结论为:VEGF、bFGF和VEGF-bFGF真核表达载体可以获得局部高效表达,刺激体内新生血管生成,建立侧枝循环,改善慢性肢体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30例,在术前以及术后2、4、8、12周分别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同时分别取患处及周围组织,用RT-PCR法检测VEGF mRNA表达水平.另外,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清VEGF和组织VEGF mRNA检测.结果 糖尿病足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组织VEGF mRNA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足患者术后2周血清VEGF水平到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到12周又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术后4周组织VEGF mRNA水平到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到术后8周时与术前无显著差异,术后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前4周是糖尿病足损伤组织毛细血管生成、表皮再生和修复的最旺盛阶段,4周以后随着部分组织的修复,VEGF mRNA水平逐渐下降.故术后4周后对患者未完全恢复的组织再次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将起到更好的效果.可见,对患者血清VEGF及组织VEGF mRNA水平检测对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支持效果。方法 恶性血液病患者经预处理化疗及干细胞回输后,在骨髓“空虚”期当Hb< 80g/L 时,输注照射的浓缩红细胞;血小板< 20 ×109/L时,输注照射的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输注量3 .0 ×1011 。结果 输注血小板悬液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可提高(6 ~26)×109/L,维持时间为1 ~4 天,无1 例因血小板过低致颅内出血。结论 成份输血是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的强有力支持,其中血小板输注的数量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 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BSCT) 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 研究共入组48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 依自愿原则分组, 仅采用PTA治疗的19例患者为PTA组, 单纯ABSCT组10例, PTA与ABSCT联合治疗的19例患者为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方案3组相同, 对3组患者的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踝肱指数 (ABI) 、侧支血管生成数量等方面的指标进行比较, 从而判断3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在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3方面3组患者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ABI评分与侧支血管生成数评分方面, 3组均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PTA及ABSCT组比较, 联合治疗组在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方面、ABI评分与侧支血管生成数评分改善更为明显 (P<0.05) .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是89.5%, PTA组的有效率是78.9%, ABSCT组的有效率是60.0%, 联合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PTA组和ABSCT组 (P<0.05) .结论 PTA联合ABSCT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安全、有效, 疗效优于单纯PTA术及单纯ABSCT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1月~2015年2月就诊于河北省胸科医院心肌梗死患者76例,根据是否行APBSCT分为移植组46例、对照组30例。入选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移植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5天,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及扩增,CABG前1天进行APBSC采集。入选患者采取非体外循环下CABG,移植组经心外膜下及冠状动脉桥血管注入采集的APBSC。两组均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运用SPECT评价心肌灌注情况;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形态、室壁节段运动指数(WMSI)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术后6个月时两组与术前相比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减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较术前明显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增高,WMSI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术后指标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同期APBSCT治疗心肌梗死能改善心肌血流灌注,SPECT对APBSCT治疗心肌梗死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