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草正义》系近代著名医家张山雷所撰。张氏对中药的研究 ,重视《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文献价值 ,认为两书“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故撰《本草正义》 7卷 ,收载药物 2 85种 ,列两书之论于首。张氏博众众长 ,详加考证 ,又依据其丰富的临床经验 ,融入自己独特见解 ,不仅对诸药的性味、功效和主治作了深入阐发 ,而且对本草的采集、炮制和用法也有精辟论述。笔者阅读张氏《本草正义》一书 ,现就其中有关药物加工炮制的内容浅述如下。1 博采众法 ,古为今用《本草正义》列有正义、考证、正讹等项 ,广征博采古代有关药物学著作 ,汲取先…  相似文献   

2.
陈嘉谟的《本草蒙筌》是明代早期很有特色的中药学入门书。该书共收载药物742种,其中炮制药物254种,辅料炙药物125种,辅料品种达38种之多。本文对其在中药炮制方面的贡献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1 提出三类分类法 明代以前对中药炮制方法分类的资料比较缺乏。为了便于掌握运用各种炮制方法,陈嘉谟把炮制方法作了概括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3.
基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中药警戒思想,梳理明代代表性本草著作中警戒信息,分析明代药物警戒思想的特点,为现代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炮炙大法》《本草乘雅半偈》《本草蒙筌》为蓝本,以书中中药为研究对象,从识毒、用毒、防毒、解毒4个方面提取文本信息,归纳药物警戒思想。结果发现明代药物警戒认识较为系统,在识毒方面毒性分级明确并纠正前人谬误,在用毒、防毒方面用毒突出、注重毒药的配伍和炮制,在解毒方面中毒解救方法、机制明确。提示明代已初步形成"识毒-用毒-防毒-解毒"的警戒思想理论框架,为现代的药物警戒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并对现代临床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幼幼集成》咳嗽证治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幼集成》系清代医家陈复正所著。就其咳嗽论治部分,从3个方面略作探讨:即条分缕晰,辨寒热虚实;证治判然,论他脏兼证;力起沉疴,惟扶正保元。认为陈氏能融汇诸家,多有发挥,许多观点足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藏医药古籍文献是藏医临床与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在藏医药特色与优势的继承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晶珠本草》是藏药学方面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内容详实、藏医药特色浓厚、高原特点突出,临床实用性强。本文从药物分类、加工炮制方法、文献价值,以及藏药与中药的药性理论比较等方面,对《晶珠本草》的学术价值和学术特色进行分析,为推动藏医药古籍文献发掘整理,更好地发挥对藏医药科研、医疗及应用开发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藏医药古籍文献是藏医临床与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在藏医药特色与优势的继承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晶珠本草》是藏药学方面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其内容详实、藏医药特色浓厚、高原特点突出,临床实用性强。本文从药物分类、加工炮制方法、文献价值,以及藏药与中药的药性理论比较等方面,对《晶珠本草》的学术价值和学术特色进行分析,为推动藏医药古籍文献发掘整理,更好地发挥对藏医药科研、医疗及应用开发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浅析湖南省湘潭市中医院(411100)刘英辉主题词中药炮制学中药加工炮制是祖国医药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中医辨证用药发展起来的一项传统加工技术。历代医学家对药材的加工制作都非常重视,明代医学家陈嘉谟在《本草蒙荃》一书中指出:...  相似文献   

8.
刘洋  于峥  刘慧杰 《中医杂志》2007,48(4):377-378
处方中药物用量是中医临床颇具技术含量的内容。处方一经组成,每味药物的用量直接关系方剂的功效,故素有“不传之秘在药量”的说法。世尊张仲景为医圣,其《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仅开创了中医临床治疗学辨证论治系统的先河,经方的药物组成、用量、加减、炮制、制剂、服法等精确清晰,基本涵盖了整个中医临床用药过程,其规式作用,也是被后世尊为医方之祖的原因之一。但经方药量欹重,动辄数两,甚至半斤、1斤、2斤。后世畏其药重,尚轻剂而用之。对经方的药量考据,一直是历代聚讼之一。对经方药量的把握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经方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西方医药的传入 ,自汉以来 ,就不曾停止过。历史上反映外域药物的专著有唐·郑虔《胡本草》、五代前蜀·李《海药本草》等。但这些涉及外国药物的著作 ,多为中国人 (或已经归华的中国人 )所著。其书内容也多据中文资料编成。真正由西方人编写、直接介绍西洋药物的著作 ,晚至清代才出现。已故医史学家范行准行生认为 ,西洋药物著作传入中国 ,当以西班牙传教士石铎《本草实》为嚆矢。但今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吸毒石原由用法》一文 ,曾被《本草补》引用 ,故其成书又早于《本草补》。今就吸毒石及其传入作如下考证。1 关于《吸毒石原由用法…  相似文献   

10.
张诗晗  李良松 《河南中医》2019,39(7):1005-1008
《神农本草经读》援引《伤寒论》经方用法阐释药物,把药物与《黄帝内经》理论、临床用法相结合。但《神农本草经读》并未全盘接受古人之说,其调整药物品类,舍弃迷信观念,反对过度炮制,认为药物的性味取决于其所禀受的天地之气;陈修园认为上品药皆是日常食疗保健之品,难当大病之用;其批驳无稽之谈,博采众家之长,援引《本草崇原》及《本草经解》等多家注释;擅用五运六气、取象比类、易理八卦等思维诠释药性。《神农本草经读》训诂内容包括训释病名、训释功效、训诂字义、补充成分、考证药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