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表现、诊断能力、形成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1 100例患者进行了肝脏MSCT动态增强检查,发现80例APS,其中,肝细胞癌(HCC)71例,转移性肿瘤2例,单纯性肝硬化6例,1例无明显肝实质异常。71例HCC均经DSA检查,以DSA诊断APS为标准,对照分析MSCT诊断APS的能力及APS的CT特征。结果71例HCC在MSCT增强动脉期均发现与APS相关的阳性征象。MSCT增强表现分为:中央型(52例)和周围型(19例)。中央型表现为:①肝动脉期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第1级分支提早显影;②肝动脉期低密度门静脉瘤栓内及其周围有网状动脉显影(滋养动脉);③肝动脉期可见门静脉管壁强化与低密度门静脉瘤栓形成“门静脉铸型”。周围型表现为:①肝动脉期肿瘤所在肝叶的非癌变肝实质、肿瘤外周和肝叶边缘出现楔形或片状强化区,门静脉期该区域密度与其他部位正常肝组织密度一致;②肝动脉期门静脉分支呈线条状显影且与肝动脉伴行,即“轨道征”;③肝动脉期肿瘤内门静脉提早显影。结论MSCT诊断APS的准确性可与DSA相比。MSCT血管成像可望替代DSA。APS的MSCT诊断对指导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肝动脉DSA表现,探讨其对介入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方法对56例HCC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DSA表现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介入治疗方案。结果14例DSA无肝动脉高灌注异常,其中2例可见门静脉癌栓内肿瘤染色,行常规TACE;19例出现明确肝动脉高灌注异常,但可分辨出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灶,行肝固有动脉化疗和肿瘤节段性栓塞;9例全肝叶或全肝有明显肝动脉高灌注异常,仅行肝固有动脉化疗;14例出现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对12例先行瘘口封堵,再给予肿瘤节段性栓塞,2例高流量肝右动脉-门静脉分流未予封堵。术后随访2个月,48例肿瘤体积缩小,7例病灶进展或出现新病灶,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结论对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TACE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分析肝动脉DSA所见,评价肝内动、门静脉血供变化状况,有针对性地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层螺旋CT(MSCT)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的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MSCT增强扫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影像学表现,图像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3种方式。结果 PVTT直接征象:门静脉腔内条形、树枝状及结节、肿块状的低密度充盈缺损区,动脉期门脉走行区线条样异常强化或迂曲成簇扩张滋养血管影,21例门静脉主干明显增宽。间接征象:肝实质灌注异常7例,门静脉海绵样变4例,表现为门静脉旁、肝内及胆囊窝增粗迂曲成团血管影,肝动脉-门静脉分流2例,24例瘤内显示异常粗大血管影,肝外异位供血动脉2例。结论 MSCT能够显示门静脉癌栓的准确部位和门静脉血流状况,可为临床手术、介入治疗及肝移植等提供更多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发生机制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方法32例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患者作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10例进行了多平面重组(MPR)成像,9例患者治疗后作CT随访。结果螺旋CT轴位和MPR图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癌栓,直接的CT征象为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门脉血管软组织肿块影和门静脉癌栓内及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间接征象主要有侧支循环形成及周围肝脏动力学的改变。螺旋CT扫描可以评价门静脉癌栓治疗后的变化情况。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轴位图像结合MPR可以完整地提供门静脉癌栓的影像资料,对肝细胞癌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肝癌(HCC)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作用,着重研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方法 对54例HCC患者先行MSCT检查,分别观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静脉期肿瘤及其并发症的影像表现;其中12例行CTA检查,42例应用MIP或MPR观察腹腔动脉的解剖和走行,根据影像表现拟订治疗方案。结果 54 例患者MSCT发现HCC病灶225个,门静脉瘤栓10例,动静脉瘘14例。MSCT对肿瘤数目、门静脉瘤栓显示率与 DSA无显著差异 (P>0.05)。CTA对于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三维结构优于后前位 DSA,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 DSA更方便。MSCT发现肝动脉起源变异5例,与DSA完全符合。结论 MSCT对于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方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Liu YB  Jian ZX  Ou JR  Liu ZX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7):436-43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的外科治疗方式选择。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期间收治的13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7例行保守姑息治疗患者1至8个月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3.9个月。10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行单纯肝癌切除术,平均生存时问10.9个月;78例采取各种手术方式行肝癌切除加门静脉癌栓取栓术,平均生存时间26.8个月。其中52例术后采用了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管微量泵灌注化疗,其1、3、5年生存率为96.2%、51.9%、11.5%,26例未行插管化疗,1、3、5年生存率为76.9%、23.1%、0%。结论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能相对延长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时间;手术在切除肝癌的同时应尽量使用各种方式取出门静脉癌栓;术后使用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管微量泵灌注化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DCE-MRA0在术前诊断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及其他血管性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D-DCE-MRA诊断为门静脉癌栓形成的37例MRA表现,并与常规MRI,手术或门静脉造影对比。评价门静脉主干,右支,左支是否有门静脉癌栓形成,及是否并发肝动静脉瘘,门静脉海绵样变等肝内血管改变。结果 手术或门静脉造影证实其中33例门静脉癌栓诊断正确,3D-DCE-MRA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特异性为89.2%。敏感性为94.3%,并提示9例门静脉海绵样变,7例肝动静脉瘘形成,而常规MRI对门静脉癌栓显示的敏感性,特异性为60.6%,80.0%,3D-DCE-MRA在显示门脉癌栓,门静脉海绵样变,肝动静脉瘘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MRI。结论 3D-DCE-MRA能较清楚地显示门脉癌栓。门静脉海绵样变,肝动静脉瘘等肝癌血管性并发症。可用于评价肝癌的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侵犯肝内主要管道结构(门静脉、肝静脉和胆管)的多排螺旋CT(MDCT)表现特征。方法 收集68例侵犯肝内主要管道结构的HCC患者MDCT双期增强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观察和记录肝内门静脉血管、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胆道系统以及肝实质等结构在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68例HCC中侵犯门静脉系统并继发癌栓病例47例,侵犯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内段12例,侵犯胆管并继发胆管内癌栓者9例。肝内静脉血管受侵的直接CT征象有:①受累静脉扩张或增粗,伴管腔内软组织密度样“充盈缺损”;②静脉内癌栓在动脉期出现强化.呈现静脉的动脉化现象等。间接征象包括:①动脉-静脉瘘形成;②癌旁肝实质在动脉期出现异常强化;③门静脉海绵样变等。HCC侵犯胆管征象为:①病灶周围胆管或近端胆管扩张;②胆管腔内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影。结论 HCC侵犯肝内主要管道结构可出现相应的MDCT征象。MDCT增强双期扫描结合图像重建技术可以更好地评价肝内管道结构的受侵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86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肝切除+门静脉取栓+肝动脉、门静脉双灌注化疗栓塞及生物靶向治疗。结果 1年生存率为90%,2年生存率为85%,3年生存率为35%;结论肝切除+门静脉取癌栓+肝动脉、门静脉双灌注化疗栓塞+生物靶向治疗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HCC)伴门静脉癌栓 (TTPV )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1995年 1月至 2 0 0 3年 5月期间收治的 95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 8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 6例行单纯肝肿瘤切除术 ,1、3年生存率为 3 3 .3 %、0 % ;5 2例行肝肿瘤切除加门静脉癌栓取栓术 ,其中 43例术后采用了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管微量泵灌注化疗 ,其 1、3、5年生存率为 10 0 %、5 5 .8%、13 .9% ,9例未行插管化疗 ,1、3、5年生存率为 77.7%、2 2 .2 %、0 %。另 3 7例未行手术者中 10例行单纯肝动脉栓塞 (HAE) ,1、3年生存率为 2 0 %、0 % ;2 1例行选择性门静脉栓塞 (SEPV)联合肝动脉栓塞 ,1、3、5年生存率为 71.4%、2 8.6%、9.5 % ;6例未作任何治疗者均 1年内死亡。结论 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有效 ,术后使用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插管灌注化疗可提高疗效 ,选择性门静脉栓塞联合肝动脉栓塞对不能切除的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继发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收集31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合并门脉癌栓继发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多层螺旋CT资料,与手术病理相对照,回顾分析其栓塞部位、CT表现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栓塞部位: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栓塞23例,其中4例合并肠系膜上静脉和(或)脾静脉、下腔静脉栓塞,1例合并胆囊浸润;门静脉主干及左支栓塞1例;f1静脉主干及右支栓塞5例,其中2例合并肝右静脉和(或)下腔静脉栓塞;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例;单纯右支栓塞1例。CT表现:平扫癌栓均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退呈等密度,相应血管内可见充盈缺损。侧支循环开放与血管扩张情况:肝门胆管周围侧支开放31例(100%),胆囊窝周围侧支开放19例(61.29%),胃底、胃小弯区侧支开放21例(67.74%),食管下段侧支开放7例(22.58%),脾静脉扩张15例(48.38%)。结论HCC并门静脉癌栓继发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多排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I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动静脉分流(AVS)的DSA、CT表现与介入治疗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20例肝脏肿瘤患者的DSA、CT图像,发现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35例,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HVS)2例。介入治疗模式: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TAI)。介入治疗方式:钢圈 明胶海绵 化疗,明胶海绵 化疗,单纯化疗。结果APS的DSA表现为门脉主干及相应大分支清楚显示18例,门脉较小分支显示9例,较细分支显示8例;AHVS的DSA动脉期为:肝静脉显示一条或多条,表现为由细到粗,边缘清楚。APS的CT动态增强扫描为门静脉提前显示,而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还未显示;或一过性肝脏密度差异。当存在AHVS时,动脉期在膈顶下层面可见肝静脉显示。介入治疗:TACE 38例次,TAI 5例次。35例APS中,高流量11例,低流量24例;钢圈 明胶海绵 化疗5例次,明胶海绵 化疗33例次,单纯化疗5例次。结论DSA和CT检查相结合,能准确地诊断肝脏肿瘤有无合并动静脉分流;DSA可以确定分流的性质、流量的大小及部位,对介入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层CT血管成像诊断肝癌门静脉癌栓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多层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7例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的HCC患者,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MSCTA成像,比较其中62例HCC合并PVTT患者横断面与CTA图像在PVTT诊断中的差异。结果MSCTA与横断面图像均能显示全部43例门脉主干和/或一级分支癌栓;横断面和CTA成像对门脉二级和三级以下分支PVTT以及长度2cm以下PVTT的显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MSCTA可明显增加门脉分支癌栓和门脉内较小癌栓的检出率,对制定治疗计划和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选择性容积重建后处理技术建立仿真肝癌模型,观察仿真肝癌模型对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的显示,并以此进行插管治疗,记录插管时间.结果 42例病人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癌供血动脉及其走行的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膈动脉参与血供3例,胃左动脉参与血供2例,肋间动脉参与血供2例,肾上腺下动脉参与供血2例;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无差别(P>0.05);TACE插管时间较常规缩短.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走行,用于指导肝癌TACE治疗,可明显缩短插管和手术时间,获得较完全的栓塞,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选择性容积重建后处理技术建立仿真肝癌模型,观察仿真肝癌模型对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的显示,并以此进行插管治疗,记录插管时间.结果 42例病人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癌供血动脉及其走行的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膈动脉参与血供3例,胃左动脉参与血供2例,肋间动脉参与血供2例,肾上腺下动脉参与供血2例;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无差别(P>0.05);TACE插管时间较常规缩短.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走行,用于指导肝癌TACE治疗,可明显缩短插管和手术时间,获得较完全的栓塞,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选择性容积重建后处理技术建立仿真肝癌模型,观察仿真肝癌模型对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的显示,并以此进行插管治疗,记录插管时间.结果 42例病人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癌供血动脉及其走行的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膈动脉参与血供3例,胃左动脉参与血供2例,肋间动脉参与血供2例,肾上腺下动脉参与供血2例;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无差别(P>0.05);TACE插管时间较常规缩短.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走行,用于指导肝癌TACE治疗,可明显缩短插管和手术时间,获得较完全的栓塞,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选择性容积重建后处理技术建立仿真肝癌模型,观察仿真肝癌模型对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的显示,并以此进行插管治疗,记录插管时间.结果 42例病人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癌供血动脉及其走行的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膈动脉参与血供3例,胃左动脉参与血供2例,肋间动脉参与血供2例,肾上腺下动脉参与供血2例;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无差别(P>0.05);TACE插管时间较常规缩短.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走行,用于指导肝癌TACE治疗,可明显缩短插管和手术时间,获得较完全的栓塞,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选择性容积重建后处理技术建立仿真肝癌模型,观察仿真肝癌模型对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的显示,并以此进行插管治疗,记录插管时间.结果 42例病人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癌供血动脉及其走行的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膈动脉参与血供3例,胃左动脉参与血供2例,肋间动脉参与血供2例,肾上腺下动脉参与供血2例;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无差别(P>0.05);TACE插管时间较常规缩短.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走行,用于指导肝癌TACE治疗,可明显缩短插管和手术时间,获得较完全的栓塞,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在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前行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选择性容积重建后处理技术建立仿真肝癌模型,观察仿真肝癌模型对肿瘤供血动脉、动静脉瘘和门脉癌栓的显示,并以此进行插管治疗,记录插管时间.结果 42例病人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癌供血动脉及其走行的显示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肝动脉解剖变异5例,膈动脉参与血供3例,胃左动脉参与血供2例,肋间动脉参与血供2例,肾上腺下动脉参与供血2例;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和DSA对肝动静脉瘘、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无差别(P>0.05);TACE插管时间较常规缩短.结论 多层螺旋CT仿真肝癌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血管及其走行,用于指导肝癌TACE治疗,可明显缩短插管和手术时间,获得较完全的栓塞,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