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凤 《北方药学》2013,(8):44-44
肝素类药物的临床用途有很多,如治疗毛细支气管炎、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抗肿瘤等。对肝素类药物结构和功能研究的不断完善,有望对临床更多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低分子肝素(LMWH)的抗凝血作用已耳熟能详,但对其在非抗凝血方面的作用却鲜为人知。本文仅就LMWH在非抗凝血作用方面的部分进展予以综述,供读者参考。1在产科及妊娠方面的作用将良性子宫脱垂或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与黄体酮和17β雌二醇共同进行培养蜕膜,分别加入人凝血酶、人FXa、普通肝素(UFH)、硫酸葡聚糖及4种不同商品的LMWH,在第3 d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第12 d检测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量肝素的制备及其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分子量肝素的制备及其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李晓祥,李耐三(中国药科大学药理教研室,南京210009)肝素一直作为抗凝、抗血栓药物应用于临床,但应用时常伴有严重的出血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肝素的临床应用。80年代,有人发现,从标准肝素(Standard...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与肝素钠的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抗凝血与血栓防治方面的临床应用比较,提示低分子肝素在抗凝血与血栓防治方面优于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5.
温坚 《中国药业》1999,8(8):57-58
肝素是一种抗凝剂,是由二种家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塞、心血管手术、心脏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随着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的进展,肝素的应用不断扩大。1治疗肾病综合征马氏等[1]给肾病综合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肾静脉血栓,给肝素509~100mg静滴,每日1次,用药3天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用10~15天,全身症状消失,均痊愈出院。6例患者均在血栓发生后及早应用中小剂量肝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无出血倾向发生。肝素具有抗凝、抗补体、补充肾…  相似文献   

6.
陈家树  许华 《广东药学》1998,8(4):38-39
本实验比较了国内外两种低分子量肝素钙对家兔颈动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产低分子量肝素钙和国外分子量肝素钙的可显著抑家兔颈动脉血形成,两种药均存在剂量依赖性;表明此两种低分子量肝素钙在抑制血栓形成的同时,对凝系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中肝素代谢异常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9年11月共收集肝素代谢异常病例77例,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17例,瓣膜置换术26例,心脏粘液瘤摘除术32例,先心病2例.所有病例肝素用量体内3mg/kg,预充液内2mg/L;手术全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监测;ACT≥480秒为标准.结果 ...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人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其防治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动物实验对阿司匹林、肝素、蝮蛇抗栓酶的抗栓作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范星  林利  任星峰  彭隽  兰天飚 《中国药师》2015,(8):1328-1330
摘 要 目的: 研究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预防动静脉内瘘(AVF)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99例行AVF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IU皮下注射qd×7 d;观察组术中在游离动脉端与静脉端分别推注1 500 u肝素钠,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 IU皮下注射qd×7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和4周AVF血栓形成率及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AVF血栓形成率分别为3.4%和0;术后4周分别为4.8%和0.67%,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可降低AVF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病因主要为机体产生的血小板因子4抗体和肝素形成超大复合物,它们具有抗原性,与血小板FcγRⅡA受体结合,触发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现象,可引起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等临床表现。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支持HIT的诊断。治疗原则主要为停用肝素,选择其他抗凝药物等。  相似文献   

11.
静脉血栓栓塞症(简称VTE)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疾病。包括肺栓塞(PE)和静脉血栓形成(DVT)。在骨科大手术后容易发生,产生此种严重并发症原因是:①术后血液呈现高凝状态,②下肢大血管内皮损伤,③静脉血液淤滞。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量肝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综述了低分子量肝素在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药理作用及其最新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是人血浆中的一种多功能丝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也是血液中的重要抗凝血因子,在生理性凝血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先天性或获得性AT-Ⅲ缺乏可导致血栓发生。临床上主要应用AT-Ⅲ 浓缩制剂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此文就AT-Ⅲ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以及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甘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近10余年来甘草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降血脂、抗氧化、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联合造就了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效应,它们的抗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抑制所组成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又可阻滞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结论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疏水性黄酮类化合物是甘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亲和色谱分离纯化低分子肝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亲和色谱纯化低分子肝素的方法。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以抗凝血酶Ⅲ及凝血酶为配基分别制备亲和吸附剂,采用亲和方法分离纯化低分子肝素,并对两者的纯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前者制备的低分子肝素抗Ⅹa因子活性为173.9 IU/mg,比纯化前提高1.7倍;后者制备的低分子肝素抗Ⅹa因子活性为646.0 IU/mg,比纯化前提高6.3倍。结论经壳聚糖-抗凝血酶Ⅲ纯化的低分子肝素其抗Ⅹa因子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我国首批肝素、低分子肝素抗Xa因子和抗Ⅱa因子效价测定用标准化试剂。方法:Ⅱa因子试剂使用纤维蛋白原凝固法对效价进行赋值,效价溯源至凝血酶国家标准品;抗凝血酶Ⅲ采用生色底物法对效价进行赋值,效价溯源至WHO国际对照品;Xa因子效价采用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测定,溯源至国家人凝血因子国家标准品;S-2765,S-2238生色底物和游离p NA含量采用反相色谱进行分离,色谱柱为Agela Technologies Venusil XBP RP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20%乙腈与0.1%三氟醋酸溶液,流动相B为60%乙腈与0.1%三氟醋酸溶液;检测波长:313 nm;梯度洗脱;酶和底物亲和力通过米氏常数进行评价。结果:Ⅱa因子、Xa因子、抗凝血酶每支效价结果分别为40 IU、76.3 n Kat和10 IU;p NA的定量限与检出限分别为7.6和2.3 ng·m L-1;线性范围为0.005~100μg·m L-1,r=1.0;加样回收率在98.5%~102.3%范围内;S-2765,S-2238发色底物含量分别为96.2%和97.3%;进口试剂与标准试剂米氏常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本研究对标准试剂较为全面的质量考察结果来看,标准试剂可完全替代进口试剂,且标准试剂效价赋值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10月因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于术后即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性抗凝治疗,对照组术后不常规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当血小板计数大于500×109/L或门静脉系统形成血栓时,再采用全身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血小板、凝血功能变化及门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并不增加断流术术后出血风险,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从人工培养冬菇菌丝体中用阳离子交换纤维素层析分离,获得一种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75×10~4u,等电点为4.3,给大鼠iv10~(-6)mol1/kg,能完全预防体外血栓形成,IC_(50)为4.4×10~(-7)mol/kg。无论是体内或体外,都具有对抗胶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体外全对抗浓度为7.5×10~(-5)mol/L,其IC_(50)为4×10~(-5)1/L,体内剂量1.25×10~(-5)mol/kg(iv)时,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可达60%,抗血凝的最低浓度为3 ×10~(-6)mol/L。  相似文献   

20.
白前的镇痛、抗炎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前的镇痛、抗炎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的炎症和疼痛模型以及电刺激麻醉动物颈动脉的体内血栓形成模型。结果 :给小鼠ig(口服灌胃 )白前醇提物5g/kg 和15g/kg,能显著延长热痛刺激甩尾反应的潜伏期 ,减少由乙酸引起的扭体反应的次数 ,抑制二甲苯引起的耳肿、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肿胀。此外 ,它还能显著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和凝血时间。结论 :白前具有镇痛、抗炎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