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儿骨外层增厚症临床分析(附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缠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5):457-458
目的 探讨婴儿骨外层增厚症的临床特点和X线特征,以减少误诊。方法 对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均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和X线特点,但又各具特征性表现,9例均对激素治疗敏感,预后良好。结论 婴儿性骨皮质增生症临床表现复杂,X线具有特征性改变,属少见病,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2.
3.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较少见,现报告一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出生1个月.因双下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受限1周,于2002年5月3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发育营养良好,两小腿肿硬,触痛明显.皮肤颜色正常,温度不高.两前臂稍肿胀,经微触痛,颜面、躯干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王立学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3):443-444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infantilecorticalhyperostosis,ICH)又称Caffey病,是一种少见的婴儿时期的骨骼系统疾病,其特点为长管状骨和扁平骨有骨膜下新生骨形成,患处常伴有肿胀和疼痛,临床上易误诊为慢性骨髓炎。检索近10年来国内文献,共报道100余例,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最近我院经X线诊断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4例报告儿科学院内科张蓉君徐酉华中图分类号R725.8婴儿骨皮质增生症(ICH)是Cafey氏1945年首先报告的,又叫Cafey氏病,属骨骼系统少见疾病,容易误诊,而近年来国内发病有增加趋势,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告4例如下:1...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骨皮质增厚现象在中老年人群中的特征,探讨骨皮质增厚的判定方法。方法采用中老年人群右手X线片,选右手的三个部位的指骨骨体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其他标准定义骨皮质增厚程度的分级和增厚的类型,并对骨皮质增厚的相关情况进行描述性和单因素分析。结果骨皮质增厚的检出率为27.7%;以I度和Ⅱ度骨皮质增厚为主;形态以丘状为主;骨皮质增厚与性别、体力劳动强度史和风湿病史,骨关节病史等关系密切。结论骨皮质增厚检出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从事过重体力劳动者骨皮质增厚的X线检出率高于从事轻体力劳动者;有风湿病史者骨皮质增厚X线检出率高于无风湿病史者;有关节病史者骨皮质增厚X线检出率高于无关节病史者。骨皮质增厚判定方法简便易行,适于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病例资料婴儿骨皮质增生症(infantile cortical hyperostosis)为一种不明原因侵犯骨骼及肌肉筋膜的疾病,多数病例在出生后9-10周内发病,生后5个月后发病者非常少见。男女发病比率无明显差异。此病的 相似文献
8.
皮肤骨膜增厚症(Pachydermoperiostosis)较罕见。为软骨发育不全症伴长骨骨膜增厚及皮肤缺陷的综合症。最早由Fiedreich(1868)描述,后由Touraine-Solente-Gole(1935年)正式报导,故又称Touraine-Solente-Gole的综合征。我院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女,3个月,因右前臂肿胀1月余,左前臂肿胀半月,伴烦躁、哭闹不安入院。患儿系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四肢活动自如,无外伤史。入院查体:双上肢外展位,右前臂肿胀似藕节,左前臂肿胀轻,双前臂均有明显触压痛,无皮肤红热及凹 相似文献
10.
11.
软骨发育不全症国内报道甚少 ,在一些文献上又称为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症。近年我院发现 2例 ,现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男 ,1 5岁 ,患者因左小腿红肿疼痛来院就诊 ,临床以骨髓炎收住院。患者自小发育差 ,生长迟缓 ,幼儿时期经常伤风感冒 ,身体消瘦。 7岁才开始学走路 ,8-9岁后才能步行。四肢粗短 ,头大脸小呈方形 ,鼻梁稍下塌 ,面容如猴。胸廓对称 ,心肺正常 ,腹部稍膨隆 ,无静脉怒张 ,肝脾未触及。身高 1 1 3cm ,躯干 50cm ,胸厚 1 4 .5cm。上肢长 3 0cm ,上臂 1 7cm ,前臂1 3cm ,上肢下垂平髂翼 ,手指有车轮征 ,下肢长49cm。直系亲属… 相似文献
12.
石骨症又称大理石骨病、泛发性脆性骨硬化症、粉笔样骨病 ,是一种罕见的泛发性骨质硬化性病变。现报告 1例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 ,女性 ,19岁 ,学生 ,病例号 12 5 9。该患于 2 0 0 1年 1月 3日因左髋痛 ,来我院就诊。查体 :T37,Bp16 / 10 ,P75 ,R18。家族史无特殊 ,无近亲结婚史。未在氟区或高磷区居住生活过 ,无职业病史及其他病变。临床及化验室检查未见异常。X线表现 (片号 94 0 2 1) :骨盆平片中 ,双侧髂骨、髋臼缘、坐骨、耻骨、股骨头及股骨上段均普遍性密度增高。双侧髂骨内可见对称性“年轮”样改变。第五腰椎和骶骨均普… 相似文献
13.
14.
15.
患儿,男,2岁6个月。因双下肢无力、肌肉萎缩1月余,反复发热1周就诊。查体:体温38.5 ℃,双下肢肌及臀肌萎缩,肌力Ⅲ级,可站立,步态不稳,四肢肌张力减低。感觉系统检查示无特殊改变;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双侧对称。跟腱反射、膝腱反射亢进。双侧巴氏症、踝阵挛阳性,腰骶部神经刺激征阳性。辅助检查:肌电图检查未见特征性改变,血常规示WBC3.19×109/L、淋巴细胞比例81%增高、RBC 3.08×1012/L、PLT 65×109/L。腰椎穿刺示脑脊液压力稍高。诊断为“亚急性脊髓炎”。 相似文献
16.
患儿男 ,70d。主因“右前臂肿块、少动半月余”入院 ,伴烦燥、哭闹 ,偶有中低度发热。查体 :一般状况好 ,心肺腹未见异常。右前臂肿胀 ,桡侧为著 ,触痛阳性 ,皮温不高 ,肘关节活动尚好。辅助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 :1 9× 1 0 9/L ,中性0 82 ,淋巴 0 1 8;轻度核左移。右前臂 相似文献
17.
石骨症15例临床及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骨症(Osteopetrosis),又名大理石骨病(marbl e bone Disease)。是一种以泛发性骨密度增高、骨质硬化脆弱、颅神经受压并常伴严重贫血为特征的,少见的,遗传性家族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0月8日首次收治一例罕见石骨症病人,石骨症是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疾病,临床分为幼儿型(恶性型)和成人型(良性型)主要表现为贫血,骨折,颅神经损伤和肝、脾肿大、X线表现广泛性骨质密度增高。其发病机理为破骨细胞功能缺陷。临床上易误诊为因病及骨髓纤维化,治疗可试用强的松,骨髓移植及其它造血干细胞移植,此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石骨症,又称大理石病、骨硬化病、泛发性脆性骨硬化症、粉笔骨、硬化性增生性骨病.以及Albers-schonberg氏病等。本文报道4个家族5例石骨症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