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使用同种异体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术术后实施康复训练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远期效果。 方法:选择2000-01/2003-12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9例为观察对象,术前患膝后抽屉试验〉10mm,关节镜下确诊为后交叉韧带撕裂,并需要重建。进行同体异体骨-髌腱-骨处理的同时进行关节镜下检查清理,并用同一康复方案进行术后训练。①术后14d,不能行走,采用理疗,被动移位;电刺激,膝关节训练伸直位;股四头肌训练(直腿提高);踝泵活动;髋关节内外旋至最大程度。②术后2-4周,带支具双拐负重行走,采用理疗;被动移动髌骨;下肢功能活动器活动0&;#176;~90&;#176;,开始训练膝关节伸直位;床上被动屈膝锻炼,本体感觉训练开始,脱鞋行走。③术后4~8周,带支具双拐负重行走,采用理疗;被动移动髌骨;下肢功能活动器活动0&;#176;~120&;#176;,膝关节伸直位训练。④术后8-12周,带支具单拐行走,采用理疗;被动移动髌骨,膝关节伸直位训练,被动屈膝〉120&;#176;~140&;#176;锻炼。⑤术后12-24周,带支具完全负重行走,采用理疗;固定自行车训练;双膝夹救生圈游泳或游蝶泳,开始训练;双腿下蹲45&;#176;至单腿下蹲;上下台阶练习;登楼梯,进行患腿站立,逐渐至金鸡独立。⑥术后半年至1年,逐渐加强下肢力量,逐渐升级在户外平地跨自行车以提高肌力及活动度,当患膝达健膝80%的强度时,可在所有路段跨自行车,并开始跑上楼梯(走下楼梯)和健身房进行抗阻屈膝练习。提高协调性,训练本体感觉。主要观察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手术前后后抽屉试验及X射线照片比对。 结果:9例获得平均18个月的随访。①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术前平均46.5分,终末随访平均89.8分;后抽屉试验术前9膝,术前(+++)7例、(++)2例,术后(+)3例、(-)6例。②术后膝关节屈膝均大于120&;#176;,均无伸膝受限。③术后一膝遗留膝关节运动后疼痛、可忍受。 结论:经合理的术后康复方案训练后,关节镜下采用同种异体髌腱移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患者,能有效地恢复膝关节功能,避免了自体取材的并发症及训练不当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在关节镜下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手术要点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16例患者关节镜下施行前交叉韧带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采用等长重建、挤压螺钉固定的方法,重建断裂的前交叉韧带,同时利用髌腱的长度重建受损的内侧副韧带。其中5例同时实施受损内侧副韧带重建,1例行半月板镜下缝合,4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或完全切除。结果15例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4.5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膝关节手术前后功能,术前平均51.4分,术后平均88.3分,优良率86%;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阳性,术前14膝,术后弱阳性2膝;Lachman征阳性,术前16膝,术后1膝,弱阳性2膝,术后遗留膝关节运动后轻度疼痛2膝,膝关节活动受限(5°~15°)2膝。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减少了自体取材造成的损伤及其相应的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随访观察前交叉韧带断裂自体异体髌腱移植重建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选取2002-08/2004-08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24例成功随访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自体髌腱移植髌骨供区植骨9例,采用异体髌腱移植14例,绳肌移植1例,术后1年随访进行评估,以临床检查(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IKDC评分(采用4级评分法:即正常、接近正常、异常、严重异常,包括8个方面的21项内容,具体为:①按0~3级患者主观评估膝关节的功能及膝关节影响活动水平;②症状;③活动范围;④Lachman法;⑤关节间隙征;⑥受检部位病征压痛、敏感、麻木;⑦X射线退行性关节病改变;⑧功能方式检验),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包括8个方面的34项内容①跛行;②支撑;③交锁;④不稳;⑤疼痛;⑥肿胀;⑦上下梯;⑧下蹲。总分100分,分数愈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愈好。结果:23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年,随访率100%。①9例采用自体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髌骨供区植骨的患者,前抽屉试验( )1例;Lachman试验( )1例;轴移试验( )1例;IKDC评分正常8例(88.9%),接近正常1例(11.1%);患者主观感觉良好;Lysholm评分,患膝术前平均45.3分,术后89.8分,其中优6膝、良1膝、中1膝,优良率88.9%,患膝力量达对侧膝的75%以上,可免支具和拐杖行走。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达130°以上。3例膝部皮肤麻木,1例跪地疼痛,2例膝行疼痛。②14例异体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髌骨供区植骨患者:前抽屉试验I度1例,Lachman试验( )1例,轴移试验( )1例;IKDC评分正常11例(78.6%),接近正常2例(13.9%),异常1例(7.5%);Lysholm评分,患膝术前平均46.1分,术后88.7分,其中优11膝、良2膝、中1膝,优良率92.8%,患膝力量达对侧膝的75%以上,可免支具和拐杖行走。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达130°以上。结论:植骨修补髌骨表面缺损,有助于供区的修复,特别是髌骨的修复,植骨可减少以往自体髌腱移植的不适症状,尤其是髌股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4.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髌腱移植重建断裂的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在关节镜下利用同种异体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 (PCL)的方法 ,评估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 ,对 9例后交叉韧带断裂患者 ,在关节镜下采用深低温和γ辐射处理过的同种异体髌腱移植 ,等长重建、挤压螺钉固定的方法 ,修复后交叉韧带 ,其中 2例同时行外侧副韧带重建 ,3例半月板损伤行镜下部分切除。结果 :9例获得 12个月以上随访 ,随访时间 12~ 2 1个月 ,平均 14 5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 ,术前平均 46 5分 ,终末随访平均分 89 8分 ,客观检查 :后抽屉试验阳性 ,术前9膝 ,术后弱阳性 2膝。膝关节屈膝活动度均大于 12 0° ,所有患者无伸膝受限 ,术后 1膝遗留膝关节运动后疼痛 ,可忍受。结论 :关节镜下采用同种异体骨 -髌腱 -骨 (BPTB )移植修复后交叉韧带 ,避免了自体取材的并发症 ,能有效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自体、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介入功能训练改善膝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方法:病例来源于1998-11/2002-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因前交叉韧带断裂而接受关节镜下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患者18例,其中9例采用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自体组),9例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异体组)。两组患者术后进行系统性功能康复锻炼:①术后第1天起进行绳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自体取材者2周后,异体取材者3周后进行直腿抬高、绳肌抗阻收缩训练。②被动和主动活动度训练,以患者能忍受为限:1周内完全伸直,自体取材者1周后练习屈膝,3周内达90o~100o。异体取材者1~3周后练习屈膝,4周内达90o。③负重行走:自体取材者1周内借助拐杖和支具帮助部分负重,逐渐完全负重,异体取材者2周后借助拐杖和支具帮助部分负重。④支具保护:自体取材者3~6个月,异体取材者6~10个月。⑤有氧运动:自体取材者3周后恢复低冲撞的有氧训练,6个月后开始恢复于术前水平相当的运动。异体取材者6周后恢复低冲撞的有氧训练,9~12个月后开始恢复于术前水平相当的运动。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锻炼方案和时间。采用门诊随访和上门随访的方法,在术后3个月内每月随访1次,术后3~12个月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1年以上每6个月随访1次。观察手术前后膝关节稳定性,以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轴移试验为量化指标(Lysholm评分,100分为正常,80分以上为优,79~70分为良,69~60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膝关节功能以膝关节活动度评价,比较主观满意度(满意3分、比较满意2分、可以接受1分、不满0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中无脱失,在随访中无失访,各有9例患者纳入结果分析。随访27~77个月,平均41个月。①膝关节稳定性:18例患者术后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前和术后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稳定性单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②膝关节功能比较(Lysholm评分):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前:27.6±17.9,术后:83.6±10.4),有显著性差异(P=0.000);但自体组和异体组术前和术后比较(术前:29.0±16.9和26.2±19.7;术后:85.3±8.5和81.9±12.2),均无显著性差异(P=0.659,0.756)。③患膝关节活动度:18例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但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自体组和异体组术后比较(128.3±8.30和125.6±12.40),均无显著性差异(P=0.520,0.785)。④主观满意程度:11例满意,6例比较满意,1例可以接受;自体组和异体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7±0.5和2.4±0.7,P=0.537)。结论:自体骨-髌腱-骨及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短期效果相当,恢复了膝关节的稳定性,有利于接受和实施系统的功能训练,重建术后短期膝关节功能和患者主观满意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膝关节功能恢复1年随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随访观察前交叉韧带断裂自体异体髌腱移植重建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方法:选取2002—08/2004—08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24例成功随访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自体髌腱移植髌骨供区植骨9例,采用异体髌腱移植14例,胭绳肌移植1例,术后1年随访进行评估,以临床检查(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IKDC评分(采用4级评分法:即正常、接近正常、异常、严重异常,包括8个方面的21项内容,具体为:①按0~3级患者主观评估膝关节的功能及膝关节影响活动水平;②症状;③活动范围;④Lachman法;⑤关节间隙征;⑥受检部位病征压痛、敏感、麻木;⑦X射线退行性关节病改变;⑧功能方式检验),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包括8个方面的34项内容①跛行;②支撑;③交锁;④不稳;⑤疼痛;⑥肿胀;⑦上下梯;⑧下蹲。总分100分,分数愈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愈好。结果:23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年,随访率100%。①9例采用自体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髌骨供区植骨的患者,前抽屉试验(+)1例;Lachman试验(+)1例;轴移试验(+)1例;IKDC评分正常8例(88.9%),接近正常1例(11.1%);患者主观感觉良好;Lysholm评分,患膝术前平均45.3分,术后89.8分,其中优6膝、良1膝、中1膝,优良率88.9%,患膝力量达对侧膝的75%以上,可免支具和拐杖行走。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达130&;#176;以上。3例膝部皮肤麻木,1例跪地疼痛,2例膝行疼痛。②14例异体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髌骨供区植骨患者:前抽屉试验l度1例,Lachman试验(+)1例,轴移试验(+)1例;IKDC评分正常11例(78.6%),接近正常2例(13.9%),异常1例(7.5%);Lysholm评分,患膝术前平均46.1分,术后88.7分,其中优11膝、良2膝、中1膝,优良率92.8%,患膝力量达对侧膝的75%以上,可免支具和拐杖行走。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达130&;#176;以上。结论:植骨修补髌骨表面缺损,有助于供区的修复,特别是髌骨的修复,植骨可减少以往自体髌腱移植的不适症状,尤其是髌股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7.
应用同种异体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膝关节功能状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在关节镜下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手术要点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对16例患者关节镜下施行前交叉韧带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采用等长重建、挤压螺钉固定的方法,重建断裂的前交叉韧带,同时利用髌腱的长度重建受损的内侧副韧带。其中5例同时实施受损内侧副韧带重建,1例行半月板镜下缝合,4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或完全切除。结果 15例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4.5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膝关节手术前后功能,术前平均51.4分,术后平均88.3分,优良率86%;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阳性,术前14膝,术后弱阳性2膝;Lachman征阳性,术前16膝,术后1膝,弱阳性2膝,术后遗留膝关节运动后轻度疼痛2膝,膝关节活动受限(5&;#176;~15&;#176;)2膝。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减少了自体取材造成的损伤及其相应的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自体、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介入功能训练改善膝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价。方法:病例来源于1998-11/2002—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因前交叉韧带断裂而接受关节镜下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的患者18例,其中9例采用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自体组),9例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异体组)。两组患者术后进行系统性功能康复锻炼:①术后第1天起进行胭绳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自体取材者2周后,异体取材者3周后进行直腿抬高、胭绳肌抗阻收缩训练。②被动和主动活动度训练,以患者能忍受为限:1周内完全伸直,自体取材者1周后练习屈膝,3周内达90&;#176;~100&;#176;。异体取材者1-3周后练习屈膝,4周内达9驴。(④负重行走:自体取材者1周内借助拐杖和支具帮助部分负重,逐渐完全负重,异体取材者2周后借助拐杖和支具帮助部分负重。④支具保护:自体取材者3-6个月,异体取材者6~10个月。⑤有氧运动:自体取材者3周后恢复低冲撞的有氧训练,6个月后开始恢复于术前水平相当的运动。异体取材者6周后恢复低冲撞的有氧训练,9~12个月后开始恢复于术前水平相当的运动。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锻炼方案和时间。采用门诊随访和上门随访的方法,在术后3个月内每月随访1次,术后3~12个月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1年以上每6个月随访1次。观察手术前后膝关节稳定性,以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轴移试验为量化指标(Lyslaolm评分,100分为正常,80分以上为优,79-70分为良,69-60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膝关节功能以膝关节活动度评价,比较主观满意度(满意3分、比较满意2分、可以接受1分、不满0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中无脱失,在随访中无失访,各有9例患者纳入结果分析。随访27-77个月,平均41个月。①膝关节稳定性:18例患者术后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前和术后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稳定性单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②膝关节功能比较(Lysholm评分):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前:27.6&;#177;17.9,术后:83.6&;#177;10.4),有显著性差异(P=0.000);但自体组和异体组术前和术后比较(术前:29.0&;#177;16.9和26.2&;#177;19.7;术后:85.3&;#177;8.5和81.9&;#177;12.2),均无显著性差异(P=0.659,0.756)。(④患膝关节活动度:18例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但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自体组和异体组术后比较(128.3&;#177;8.30和125.6&;#177;12.40),均无显著性差异(P=0.520,0.785)。④主观满意程度:11例满意,6例比较满意,1例可以接受;自体组和异体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7&;#177;0.5和2.4&;#177;0.7,P=0.537)。结论:自体骨-髌腱-骨及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短期效果相当,恢复了膝关节的稳定性,有利于接受和实施系统的功能训练,重建术后短期膝关节功能和患者主观满意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髌腱断裂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应用持续被动运动机(CPM)功能锻炼致髌腱断裂比较少见。1例髌腱断裂患者使用自体股四头肌腱腱膜修复挛缩的下止点,术后予膝关节活动支具伸直位固定6周,结合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的膝关节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髌骨与行髌骨置换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03/2004-03东莞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因骨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1例(55膝)。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未置换髌骨21膝,置换髌骨34膝。术后康复训练:①术后当天,抬高患肢休息。②术后第1天,做患肢股四头肌、绳肌等长收缩练习和距小腿关节主动活动。③术后第2天,患肢行持续被动活动,自40°起,术后2周增加至120°。直腿抬高练习训练股四头肌肌力。④术后第3天,开始主动活动范围练习。⑤术后第5天,扶助行器下地部分负重练习。⑥术后第1周,活动范围0~90°以上。⑦术后第2周,活动范围0~110°以上,增强本体感觉训练,协调性练习,步态训练,增加下蹲练习。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法评定膝关节功能(优:≥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60分)。结果:纳入患者45例(55膝),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膝关节评分:未置换髌骨组优9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5.7%(18/21);置换髌骨组优17例,良13例,中4例,优良率88.2%(30/34)。两组优良率无显著差别(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未置换髌骨组21膝术后3膝发生髌股关节疼痛,其中1例疼痛症状重,行髌骨置换术后疼痛缓解;置换髌骨组34膝,术后1膝发生髌股关节疼痛。未置换髌骨组术后髌骨半脱位3例,置换髌骨组5例。两组均未见假体松动断裂、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选择性地行髌骨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亦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