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CG),采用辨证分型论治、名医专方治疗、针灸疗法等,取得了较好疗效。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疗效及辨证标准,缺少多中心、规范的临床研究,中医药实验研究较少,缺乏对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寻找中医研究的切入点,制定科学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案,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是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方法: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治疗以及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评价指标等方面综述围绝经抑郁症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结果: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与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下降有关;围绝经期抑郁症可从西医和中医两方面进行治疗,西医主要是通过激素替代和抗抑郁药着手提高体内激素的水平和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中医则从整体出发,通过辨证论证采用疏肝解郁、调补肝肾法进行治疗,此外也有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的;在诊断和疗效评价指标方面,可以通过HAMD量表(或Zung SDS量表)、KMI评分表、垂体-内分泌功能测定以及进年来发展起来的事件相关电位评定患者的情感障碍、绝经期症状、体内内分泌激素情况以及认知障碍的程度.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确切的机制和有效的防治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围绝经期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的研究也逐渐加深,文章收集了近5年来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相关文献,分别从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中医情志干预疗效、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血清激素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并对将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内的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中医认为围绝经期妇女发生抑郁症的主要病机是肾虚肝郁,常可累及心、脾二脏,故治疗上常选用滋水清肝饮加减辨证治疗女性的围绝经期抑郁症。滋水清肝饮原方首见于清·高鼓峰《医宗己任编》卷六,其具有滋肾养阴、疏肝清热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阴虚、肝郁化火证。本文对近年来,中药滋水清肝饮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提示滋水清肝饮对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具有较大的潜力,但其机理还有进一步探索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对近15年中医药治疗肥胖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对中医药治疗肥胖的不同疗法进行分析,认为中医药治疗肥胖在减轻体重、改善脂质代谢和相关证候等方面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诊断标准不统一、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报告质量较差、疗效评价无法体现中医治疗优势等不足。建议在今后中医药治疗肥胖的研究中,制定规范的诊断辨证分型标准与疗效评价标准,开展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中医药治疗肥胖症临床试验,科学地总结中医药治疗肥胖的规律,反映中医药治疗肥胖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抑郁症(perimenopausal depression, PMD)是发生在围绝经期,以情感抑郁、焦虑不安、思维迟缓等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疾病。PMD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激素水平、神经递质、炎症反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研究表明中医药干预对于PMD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通过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PMD机制研究以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翟瑞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447-144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3例门诊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果43例患者中痊愈22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7%。结论中医药方法对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主流治疗抑郁症的西药有其局限性,而中医药却表现出独特的治疗效果。简要评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包括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包括中医药抗抑郁的快速性、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型、中医药抗抑郁的药理学基础、针灸抗抑郁的生物学机制等。提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研究应使用系统生物学和多学科、多模块的系统集成方法,发现新靶点并研究其机理,并通过大样本研究与合适的模型,确立疗效(包括快速持久效应),解析抑郁症证候的实质,以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抑郁症与雌激素替代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影响中老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雌激素缺乏起着重要作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现就近年来雌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疗效评价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指首发于围绝经期的抑郁症,目前具体病理生理机制不明,但与围绝经期卵巢激素水平的波动有关。因此,激素替代疗法可能是通过激素稳定效应,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本文旨在概述目前关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研究。当前研究证据表明,激素替代疗法,尤其是经皮雌二醇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有一定疗效,但仅针对围绝经期和绝经早期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述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中医研究进展。方法: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对围绝经抑郁症的研究情况。结果: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是在脏腑亏虚,气血失和的基础上,加上情志刺激的因素而发病;围绝经期抑郁症可从中医方面进行治疗,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辨证论治采用疏肝解郁、调补肝肾及化瘀等方法进行治疗;预防方面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该病以预防为主。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中医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确切的机制和有效的防治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学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采用对症及激素疗法,效果虽明显,但具有较大毒副作用,而中医药治疗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目前,大多数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主要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血脂、细胞凋亡、VEGF等方面分析其作用机制,体现了中医药从整体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妇女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中医药治疗因为方法灵活,疗效明确,副作用小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了自2000年以来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在本病的治疗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针刺疗法治疗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将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为针刺组和更年安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Kupperman指数,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和更年安治疗均能改善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针刺组疗效优于更年安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香  宋岩峰 《医学综述》2007,13(21):1659-1661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或不规则出血,是妇科较为难治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主要有刮宫止血、性激素调节、止血药物、中医药治疗及手术切除子宫止血等治疗方法。米非司酮(RU486,Mifetmstone,Mifegyne)目前在妇产科等临床专科中广泛应用,随其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学者将其单独或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多样,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药、针灸及心理治疗等方面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及文献进行综述,并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及中医分型无统一标准的情况进行讨论,提出今后研究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艺嘉  樊珂  崔小数  曹珊 《中医学报》2020,35(9):1908-1912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和应用前景,治疗方法可归于四类,即活血化瘀、化痰调脂、痰瘀同治、扶正祛邪,研究者辨证施治,多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目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重复性差,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及系统深入的实验研究;其次,对专家经验方及中药复方研究不够深入,临床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缺乏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挖掘;再次,目前的研究不够系统和全面,主要集中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对斑块易损性研究相对较少。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为治疗提供更加明确的理论依据和临床证据;同时,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模式,以中医宏观辨证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参考现代中药药理实验结果选药组方,扩大辨证选药思路,加强对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以及对其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鉴定和作用机制研究,并将传统组方理论与针对发病机制的对病治疗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探索中医药的作用机理。此外,应不断深入探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结合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科学,积极研究中医药的药效学基础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女性承受着工作、家庭和生活的多重压力,其健康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具有多重意义。特别是围绝经期失眠,如无法得到正确且有效的治疗,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和焦虑抑郁等。目前雌激素、苯二氮卓类药物和褪黑素等疗法仍存在明显不良反应,亟须新思路、新方法突破瓶颈。中医药作为我国重要资源,对围绝经期失眠具有显著疗效和优势。本文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现代医学疗法、中医药实践等角度探讨围绝经期失眠的研究现状,让更多的研究者、一线医师和群众关注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广西地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在 CNKI上检索从1980-2014年的临床研究文献,按标准纳入文献,提取其研究方法及内容,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131项纳入研究中,明确诊断标准的116篇(88.54%),有辨证分型的32篇(24.43%),有疗效标准的123篇(93.89%),明确规定观察结局指标的89篇(67.94%),随机对照试验108篇(82.44%),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119篇(90.84%),不良反应报告的47篇(35.88%),随访报告的8篇(6.11%)。结论 CHF 中医治疗性临床研究呈递增趋势,但临床方法学设计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提高。应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试验,规范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完善统计方法、不良反应报告和随访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研究文献的总体水平做出初步评价。方法选择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出截止到2005年的中医药治疗EH的临床研究文献,按标准纳入文献,搜集其研究方法和内容,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整体评价。结果在1185项纳入的临床研究中,说明诊断标准的917项(77.38%),辨证论治的492项(41.52%),有疗效标准的932项(78.65%),随机对照试验534项(45.06%),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的791项(66.75%),报告有不良反应的157项(13.25%),有随访报告的98项(8.27%)。结论EH的中医治疗性临床研究呈递增态势,但也存在着很多有待提高之处。应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试验,采用先进的疗效评价标准和指标,完善统计方法、不良反应报告和随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