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多学科合作的全院血糖管理模式对围手术期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影响.方法:构建多学科合作的全院血糖管理工作模式,医院成立由临床药师协调"医药护"多学科合作的全院血糖管理小组,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制定治疗协议、参与治疗过程.纳入研究对象120例,随机分为普通会诊管理组和全院血糖管理组,比较2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糖管理小组在非糖尿病科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方式、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成立全院血糖管理小组后至2015年2月符合本研究中血糖异常住院患者筛查的354例患者为观察组,以小组建立前医院骨科、普通外科、烧伤科、泌尿外科、妇科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由全院血糖管理小组负责非糖尿病科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健康宣教,对照组由非糖尿病科医护人员负责血糖管理,比较2组患者3d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以及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与人均医疗费用等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3d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达标率、糖尿病知识知晓率[(6.0±2.4)mmol/L、(7.6±2.9)mmol/L、90.2%]均远高于对照组[(9.2±2.8)mmol/L、(13.1±3.5)mmol/L、35.2%](P<0.05),且同等病情观察组医疗费用较对照组下降17%(P<0.05).结论 全院血糖管理小组的建立能使非内分泌科患者得到及时、专业、规范的血糖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手术治疗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0例)接受普通会诊,观察组(150例)接受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血糖、炎症水平、心理状态、疼痛程度,以及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8.67%(P <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糖、炎症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态、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住院总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33%,高于对照组的78.67(P <0.05)。结论 手术治疗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和炎症反应,迅速减轻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并减少医疗费用,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使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参与围术期血糖管理的模式及成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12月参与围术期血糖管理与内分泌科会诊的高血糖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作普通会诊.干预组由医生、药师、护士根据围术期高血糖管理流程进行管理;临床药师每日到患者床边查房,提供用药教育、咨询服务,记录患者饮食、用药、血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管理结束分析干预前后血糖参数、达标情况、住院时间等.结果 与结论:干预组血糖参数及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药师参与围术期血糖管理模式为其它慢病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两种不同血糖检测方法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床旁检验血糖仪(POCT)是目前临床检验领域出现的一种快速检验手段,已被普谝运用到临床工作及患者家庭中。分析了解全院各科床旁检验血糖仪(POCT血糖仪)检测结果与医院日立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并对医院各科血糖仪精密度及准确度进行评价,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方法检测患者血糖水平的结果差异,分析POCT法检测血糖与氧化酶法检测血糖的优缺点,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的依据是很有必要的。方法使用POCT法测定60例糖尿病患者末梢血血糖水平,同时使用氧化酶法检测同一患者的静脉血标本,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结果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系数r值为0.981。结论 POCT与氧化酶法的血糖结果存在方法间的差异,前者稍低于后者,但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POCT血糖仪简便、快速,但需进一步规范管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内分泌专业临床药师参与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管理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围术期血糖管理模式提供方案。方法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在某院骨科住院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104例,接受传统的血糖管理,观察组10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内分泌专业临床药师的干预与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平均住院日以及患者满意度,并对管理过程中药师提出的建议进行汇总。结果干预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04%±10.01%vs.51.76%±12.89%),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79%±1.06%vs.2.52%±1.99%),平均住院天数有所改善[(17.05±5.56)d vs.(14.16±4.66)d],此外,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药师针对干预组药学监护提出的用药建议共272条,医生采纳了194条,采纳率为71.3%。结论临床药师的参与和管理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情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药师可作为多学科治疗团队中的一员,在围术期血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种实用的、直观的、规范的微量血糖监测表在内分泌病房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均接受综合+++治疗措施,干预组使用科室自行设计的血糖监测表记录血糖监测结果,行个体化健康教育.观察其实用性和有效性,比较使用前和使用后住院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 该表较全面详细的反映了住院患者的血糖波动的变化,使护理工作安全化、简单化.病人出院3月后两组血糖、血脂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使用新的血糖监测表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DSC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表简单、直观、实用,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管理质量,为医生给患者进行治疗提供准确依据,并有效改善血糖、血脂代谢,提高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成立血糖护理管理小组,全面提高临床护士对血糖知识的掌握程度,为糖尿病健康教育以及糖尿病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护理部组织成立"血糖护理管理小组",针对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全面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结果 成立"血糖护理管理小组"即能带动护士的学习的热情,又能提高护士的专科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提高,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涉及多个学科。2012年09月—2013年09月笔者所在医院开展了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多科联合护理项目,现报告如下。1项目背景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或高血糖人群所占比例约为30%。这些患者大部分因合并其它疾病,分布在非内分泌科室接受治疗。有效提高糖尿病和高血糖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必须凝聚多科室的力量,建立多科室血糖护理团队,发挥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国血糖指数与血糖负荷相关饮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及护理人员的饮食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大中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2005-2015年血糖指数与血糖负荷相关饮食文献,分别从纳入文献的年代、文献类型、第一作者单位所在省市、发表文献的机构类型、研究的类型、研究对象、期刊分布、获得基金资助的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检出384篇有效文献,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但速度较为缓慢,内容以相关饮食干预为主.其中《营养学报》载文量最多;研究成果多来自于医院;基金项目较少.结论:近10年来,血糖指数与血糖负荷相关饮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文献的地区分布和研究类型分布不均衡,同时文献质量也亟待提高,饮食干预研究将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同时应加强对描述性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赵奕  李亚冬 《中国医药》2014,(10):1559-1561
目的 通过评价北京安贞医院门诊即时血糖检测规范化培训效果,探讨新的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确保门诊即时血糖检测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 120例门诊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参加本院统一讲座式培训,试验组参加门诊护理单元立体式培训.在进行《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培训前进行摸底问卷考试,培训后3个月再次进行即时血糖检测相关知识考试,比较2组培训效果.结果 问卷显示在培训前,有关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总体知晓率低.经过培训后,2组知晓率均明显提高(P<0.05).对于医疗机构血糖仪管理基本要求、血糖仪的选择、影响血糖仪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的知晓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5.0% (57/60) 比58.3%(35/60)、96.7%(58/60)比63.3%(38/60)、98.3% (59/60)比46.7% (28/60)](P<0.05);对于血糖检测操作规范流程的知晓率,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 小范围立体式培训方法对于门诊护士掌握即时血糖检测规范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时互动式远程糖尿病管理系统(网络医疗平台)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出院后的管理效果,分析此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其行为的影响。方法依托网络医疗平台进行跟踪管理,选取2017年1~3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出院3个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80例为出院后接受门诊常规健康管理,于管理3月后进行应用效果评价,采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试验组在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管理水平等指标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P <0.01)。与对照组相比,3个月后网络移动医疗组FPG、2hPG及HbA_1c均较住院时明显改善(P <0.01)。且试验组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管理后,两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服药、自我监测、并发症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网络的健康管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使各种代谢指标的控制更加理想,改善患者出院后的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POCT(point-of Care Testing)是指在患者旁分析患者标本的一种分析方法,他能在床旁、护理部、病房或其他主实验室以外的地方进行。医院内几乎所有临床科室均备有快速血糖仪。但是,POCT血糖仪的操作者主要为当班的护士和少部分临床医师,均未受到检验知识的培训,血糖POCT的质量状况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的要求,应加强对血糖POCT的质量管理,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可行性质量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抗菌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特点和规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6-2007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I期刊知识库收载的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由抗菌药物引起血糖异常个案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血糖异常的抗茵药物中,喹诺酮类药物共39例,占73.58%,其中使血糖升高19例(48.72%),血糖降低20例(51.28%);而静脉用药发生率最高,45例,占84.91%;老年患者(>60岁)为27例(50.94%).结论:严格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用药指征,重视该类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情况,加强用药地观察和监测,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胰腺β细胞功能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7年8月至2014年7月于青岛内分泌糖尿病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美敦力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血糖监测,同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血生化实验检查,分析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平均血糖(MBG)、基础C肽(B-CP)、HOMA-β指数及其他代谢指标等的关系.结果 随着MAGE水平不断升高,HbA1c水平逐渐升高,B-CP水平、HOMA-β指数逐渐降低(P<0.001).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MAGE与MBG(r=0.21,P<0.05)、MAGE与HbA1c(r=0.54、P<0.001)呈正相关,MAGE与B-CP(r=-0.53,P<0.001)、MAGE与HOMA-β指数(r=-0.37,P<0.001)呈负相关.结论 血糖波动可损伤胰腺β细胞功能,临床血糖管理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减少血糖波动,维持血糖稳态.  相似文献   

16.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龙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143-144
目的:探讨运动对糖尿病(DM)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运动。方法:选取65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运动前、后指血血糖值(SMBG),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运动后血糖控制效果明显,SMBG比运动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一定效果,病情许可下由护理人员监护其活动,以达到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等.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护理方法对糖尿病控制和预防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30 d,平均22 d.通过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具有较好的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51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有效率达79.33%,两组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申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237-238
目的 探讨药师参与指导糖尿病用药,有效控制血糖疾病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32 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6 例,常规治疗组464 例,观察组有药师参与指导,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观察组血糖控制良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指导糖尿病患者正确合理用药,可有效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发生,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秋莲 《首都医药》2012,(14):34-35
目的 阐述社区规范化管理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结合社区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结果与结论 在社区对糖尿病病人进行连续性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同时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因此,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