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黄在《伤寒论》中应用广泛而富于变化,查《伤寒论》113方中,应用大黄的方子即有12个之多,且炮制与煎煮法又有许多不同,笔者试就大黄在各方面中的不同入药用法浅论于下,以探讨仲景用大黄的技巧。1 从不同的炮制方法看大黄的应用大黄在《伤寒论》中有清酒洗和去皮两种不同的炮制法。1.1 大黄以清酒洗的方子有抵当汤、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四方,四方用大黄皆取其泻热通便、活血的作用。《伤寒论》中清酒即陈米酒,该酒性善行,大黄酒洗后,更增其:“走而不守,夺关斩将”之能,使其通便及活血功能都有所加大,所…  相似文献   

2.
中医治病临床疗效的优劣,主要取决于2个主要因素,即辨证、选方遣药的准确和煎煮药物方法的得当。在目前人们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而进行探索研究的同时,应充分注意煎药溶媒的运用与临床疗效的内在关系。不同的煎药溶媒因其性质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临床作用。这一点在《金匮要略》中多有独到之处,于指导现实颇有意义。现阐述如下:l溶媒的选择1.l水类溶媒《金匮要略》中使用最广泛的溶媒是水,水本身确实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溶媒,除少数生物碱、高级醇和油脂外,一般植物成份差不多都能在水中溶解。在水这一溶媒的使用中,张仲景除运…  相似文献   

3.
影响大黄提取液中蒽醌含量的条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不同溶媒十种提取方法对大黄提取液中蒽酯含量的影响,按所用溶媒不同分为醇提组和水提组,探讨了不同浓度,提取方法,煎煮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提组中大黄后下10分钟的提取液中蒽醌含量最高,醇提组中80%提取液中蒽醌含最最高。  相似文献   

4.
煎煮时间对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大黄组分代谢物含量为指标,探讨大黄在临床使用中合理的煎煮时间。方法采用醋酸镁染色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蒽醌类组分的含量。结景大黄总蒽醌在30min达到最高,游离蒽醌在60min达到最高,结合型蒽醌在15—30min达到最大值。结论临床使用中,大黄用于清热泻火,煎煮60min可使游离蒽醌含量最高;用于泻下,煎煮30min即可,不可久煎。  相似文献   

5.
近代对大黄的不同煎煮时间的化学及药理学研究已有许多学者报告。郝淑清等的研究证明,大黄煎煮时间愈久,煎液中所含蒽醌类成分愈少,30分钟煎出量只抵10分钟煎出量的51.6~66.2%,认为配制大黄煎液以水  相似文献   

6.
中药方剂的煎服法对于临床疗效至关重要,《金匮要略》记载的煎服药法讲究甚多,溶媒有普通水、甘澜水、井花水、浆水、泉水之别,亦有白酒、清酒、苦酒、大麦粥汁等。不同的溶媒有不同的特性,从古今研究的角度阐述《金匮要略》中药剂溶媒的多变性和选取适合溶媒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煎煮方法对大承气汤蒽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四种不同煎煮方法大承气汤中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的含量变化,为大承气汤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四种不同煎煮方法所得大承气汤在40-80min中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的含量。结果:大黄加入时间、煎煮时间对大承气汤中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的含量均有影响。结论:其他饮片煎煮20min后加入大黄的大承气汤中结合蒽醌的含量在四种方法中较高,为其致泻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黄不同煎煮时间对小承气汤中结合型蒽醌含量的影响,以确定大黄的最佳煎煮时间。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黄不同煎煮时间的小承气汤中结合型蒽醌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Waters X Bridge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小承气汤中结合型蒽醌在大黄煎煮30分钟时含量最高。结论:小承气汤中大黄的最佳煎煮时间为30分钟。  相似文献   

9.
复方柴胡口服液制备工艺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复方柴胡口服液中橙皮苷的水煎煮提取工艺,比较乙醇沉淀和壳聚糖澄清剂的澄清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设计,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3个因素,以青皮中有效成分橙皮苷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皮苷的含量。结果 煎煮次数对橙皮苷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溶媒用量对橙皮苷的提取有较大的影响;壳聚糖吸附澄清法与醇沉法均能使药液澄清。结论 水提最佳工艺确定为加水18倍量,每次1.5h,煎煮3次;壳聚糖澄清剂可以替代乙醇沉淀;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正>大黄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已久,首载于汉代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一味泻热毒、荡积滞、行瘀血的良药,备受医家的青睐。因其个大、色黄,故名大黄。大黄性味苦寒,药性峻烈,素有“将军”之称。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唐代《千金要方》称大黄为“锦文大黄”;魏晋《吴普本草》称大黄为“黄良”;三国时期李当之《药录》称其为“将军”;由于大黄四川产者质优,故宋代《银海精微》则称之为“川军”。  相似文献   

11.
中药的煎煮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疗效。东汉,张仲景经过长期的实践,针对方药的治疗情况,对药物煎煮方法,作了科学的论述,为临床中药方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就学习《伤寒论》的认识,谈谈个人体会,不当之处,请同道指正。 1、煎药的溶媒水煎:《伤寒论》98个汤剂中,用水煮者有90方。这是最常用的煎药方法。其用水量要根据药物味数的多少,剂量的大小,煎煮时间的长短而确定用水量。论中的小青龙汤加水一斗,而栀子柏皮汤只加水四升,干姜附子汤、白通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即是。仲景在煎药用水量上不是随意使用,也不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肝宁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川芎、公英先于80℃热水保温浸泡1h,再与大黄一起,利用正交试验法,考察100℃水浴煎煮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三因素、三水平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大黄素、大黄酚为考察指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指标含量。结果:结合大黄素、结合大黄酚总量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0℃水浴煎煮15m in、加水量12倍、煎煮2次,其中100℃水浴煎煮时间对结合大黄素、结合大黄酚的总量有非常显著性影响,加水量对其有显著性影响,煎煮次数影响不显著。结论:退黄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川芎、公英先于80℃热水保温浸泡1h,再与大黄一起,100℃水浴煎煮15m in,加水量为12倍,煎煮2次。  相似文献   

13.
大黄在急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中药,美国学者诺尔曼·泰勒在《改变世界的植物》一书中,将大黄列为“有全球影响”的十几种传统药物之一。近年来,大黄在中医急症中的应用颇受关注。大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寒,味苦,入胃、大肠、肝经,有泻热毒、荡积滞、行瘀血之功,故有“将军”之称。大黄与相应药物配伍应用,其疗效迅速,为祛邪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麻沸汤浸渍剂与常规煎煮剂的退热作用,从整体热效应角度探索其煎煮方法的科学内涵。方法将36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浸渍组、正常+煎煮组、模型组、模型+浸渍组、模型+煎煮组,共6组;采用皮下注射干酵母法制备大鼠发热模型。浸渍组灌服大黄黄连泻心汤麻沸汤浸渍剂,煎煮组灌服大黄黄连泻心汤煎煮剂,其余两组灌服蒸馏水。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Thermal Metabolic Imaging,TMI)测定并分析大鼠红外热成像图。结果给予大黄黄连泻心汤后,发热模型大鼠基础温度出现下降。与模型组相比,模型+浸渍组给药后1 h温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煎煮组给药后2 h温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煎煮组与浸渍组温度值给药后1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不同煎煮方法的大黄黄连泻心汤,正常大鼠温度变化存在部位差异。与正常+浸渍组相比,正常+煎煮组在胸部膻中穴区、中腹部中脘穴区、腹股沟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身平均温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煎煮剂相比,浸渍剂退热部位广泛且偏于中上腹;煎煮剂对发热模型大鼠降温作用更为显著,浸渍剂对正常大鼠体表温度作用更为显著。大黄黄连泻心汤不同煎煮方法的热效应差异证实了方药煎煮方法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煎煮时间大黄水提物对幼年雌性大鼠子宫、卵巢和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4周龄雌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黄水煎10min剂0.5g/kg、1.0g/kg、2.0g/kg组,大黄水煎30min剂0.5g/kg、1.0g/kg、2.0g/kg组,各组大鼠均灌胃给药30天。分析各组大鼠的子宫、卵巢指数以及体重指数。结果:大黄水煎10min各剂量组,大黄水煎30min 2.0g/kg组大鼠子宫、卵巢、体重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同煎煮时间不同剂量比较:水煎30min 2.0g/kg组大鼠子宫、卵巢、体重指数低于0.5g/kg组(P〈0.05),水煎10min 2.0g/kg、1.0g/kg组大鼠子宫、卵巢、体重指数低于0.5g/kg组(P〈0.05);不同煎煮时间相同剂量比较:水煎10min各剂量组大鼠子宫、卵巢、体重指数低于30min各剂量组(P〈0.05)。结论:不同煎煮时间大黄水提取物可对幼年雌性大鼠体重增长、子宫和卵巢指数造成一定影响,影响程度与大黄的煎煮时间和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一种微波加压萃取装置提取大黄饮片,并优化其工艺。方法 以浸膏得率和蒽醌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大黄在微波加压条件下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与常压煎煮法、加压提取法、常压微波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 微波加压提取大黄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6,操作压力0.20 MPa,提取时间20 min,浸膏得率达到44.37%、蒽醌提取率达2.44%。结论 微波加压提取大黄饮片浸膏得率和蒽醌提取率明显优于常压煎煮法、加压提取法、微波提取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整理并学习《医宗金鉴·伤寒论注》中对比方法的运用。[方法]认真阅读《医宗金鉴·伤寒论注》,采用文献整理方法,从病证、方药、煎煮法三个方面总结梳理其中对比方法的运用。[结果]《医宗金鉴·伤寒论注》屡用对比方法解释经文,主要有明示六经辨证、订正经文字句、明确方药之用、佐证病证之由、明煎煮法内涵、释用药之真意六个方面的作用,并应用对比方法对《伤寒论》经文次序、字句进行了订正,对六经病证纲领、病证缘由进行了阐述,还指出了方药煎煮法的重要性。[结论]吴氏通过运用对比方法来注释经文方药,实为一种以经解经的方法,该书中多有真知灼见,值得进一步总结学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法与煎煮时间对大黄蒽醌及鞣质提出率的影响,以寻求较理想的提取方法。方法:分光光度法。结果:大黄入汤剂以后下煎煮20~60min为宜。  相似文献   

19.
《备急千金要方》对冷痢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处方用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文通过分析冷痢篇的用药规律,总结了孙思邈治疗冷痢的证治特点。孙思邈认为,该病“多寒”“多虚”,临床治疗多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温热药以“寒者热之”,用人参、甘草、当归、阿胶等“虚者补之”;同时痢多积滞,宜少加大黄、黄连清利积滞,使其“滞者通之”;久泻滑脱,宜加乌梅、赤石脂涩肠止泻;另外,冷痢多虚劳,必要时应酌加血肉有情之品。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冷痢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孙思邈治疗冷痢的用药规律,探讨其证治特色,以期为临床治疗腹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伤寒论》的经方汤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所载其成方制剂煎煮工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伤寒论》对汤剂加水量、煮取量有明确规定,而《中国药典》对伤寒论制剂加水量、煮取量规定不明确;《伤寒论》原汤剂煎煮时间从14~ 65 min不等,而《中国药典》相应制剂累计煎煮时间均在3h以上;《伤寒论》原汤剂皆只煎煮1次,而《中国药典》制剂煎煮达2~3次;《伤寒论》麻黄、葛根规定先煎,而《中国药典》对小青龙合剂、小青龙颗粒、葛根芩连片均未注明先煎操作.以上差异的存在提示在对从传统著作中挖掘出的古方进行现代化工艺研究时要研究并比较传统制剂的经验,要以传统制剂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