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宇 《人人健康》2007,(9):18-19
第一期治疗 虽然对林楠来说很痛苦,但张医生还是让她简述一下被母亲暴打的经历.幽静的诊室中,林楠回到了那个令她恐惧的时刻.高三时,自己和一个开服装店的小老板相恋,他们在公园约会时被母亲看到,回去后母亲不等她解释便劈头盖脸地打她,她被打得血肉模糊.  相似文献   

2.
世界     
年轻的母亲与她的婴儿乘了一辆长速汽车,去乡下的娘家团聚.突然一阵山崩地裂般的摇撼,母亲和婴儿被抛出了车外. 母亲在无边的黑暗里叫喊.她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也无法移动自己的双脚.她知道她在呼喊"我的宝贝",尽管婴儿就在她怀中,就被她紧紧地拥抱,她想要知道这世界发生了什么,她想要知道世界把她们母子驱赶到了什么地方.当一道闪电凌空划过,她看见了开裂的大地,也看见婴儿对她微笑着.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初中在读的女孩晓丽(化名)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起初,母亲以为她是受凉感冒了,便买来感冒冲剂给她喝.不料连续服用一周后,仍未见好转,母亲心中十分困惑,便带她去医院就医.医生经过详细询问和相关检查,最终将晓丽诊断为慢性鼻炎,不宜服用感冒药.  相似文献   

4.
大概是上帝的疏忽,她从呱呱落地起,便开始了一系列地灾难:先是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医生预言,她随时可能死亡;接着被奶奶含泪装在一个小纸箱里放到了医院的长椅上,原因是老太太害怕目睹亲孙女的夭折.后来,被倔强的母亲"劫"回去时,她已经俨然一个小紫茄子了.家里人都以为她要死在母亲的怀里,可经过一次次挣扎,最后还是活了过来.当咿咿学语的她喊出第一声"妈妈"时,母亲激动得热泪盈眶,没想到,这个随时都可能被上帝接走的小病秧子,竟然学会说话了,母亲流的是开心的泪.  相似文献   

5.
周末一早,就听到"咚咚"的敲门声.母亲打开门,发现是小艳.小艳是陈阿姨的女儿,在老家时住在我家隔壁.她穿着一条粉色的连衣裙,手里提了个白色的塑料袋,见到母亲便笑盈盈地说:"黄阿姨,我给您送点花生来."母亲喜笑颜开地接过来:"太好了,我最喜欢吃花生,快进来坐."说完,母亲热情地将小艳迎了进来.  相似文献   

6.
刘元山 《健康》2010,(12):64-64
去年,我终于在城里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装修完毕,我便迫不及待地将母亲从乡下接了来。母亲为了供我读书,辛劳了大半辈子,现在也该享享清福了,我要趁母亲健在之时,好好地孝敬她。母亲来城里以后,我从不让她插手家里的任何事。当母亲情不自禁地想帮我择  相似文献   

7.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几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我的耳旁眼帘,在我心中一直没有走.而在现实中,我再也看不到她了.母亲是我看着走的,很多人说,他的父母或亲人是如何如何安祥地故去的,而我没有看到,我看到的却是她的无奈、她的不舍、她的一声叹息!就连一句遗言也没有留给我,留给我是无限悲伤和哭不出来的眼泪. 母亲的离去在我心里留下一个结,我也曾多次问过姐姐:咱母亲没有说过什么吗? (在母亲病重期间一直是姐姐陪护)许是我的天真吧,人都走了,说什么不说什么,还有意义吗?的确,母亲的离去我有些冥想,一直困扰着我.时不时地回望老家的方向,总想当面向老人家问个明白.其实,我也想过,再理性的人也有不自觉不坦荡的角落,心里的结就总会挥之不去,难以消解积淀下的种种悱恻.  相似文献   

8.
母亲生于1919年,今年102岁,家住江苏通州农村.她的长寿之道是不刻意,不苛求,凡事顺其自然. 心态平和心胸开阔,乐观开朗,吃得下,睡得着,有问题就设法解决,有困难就努力克服.母亲74岁那一年,我小弟因公殉职,白发人送黑发人,她心如刀绞.父亲因受不了老年丧子的打击,次年也离母亲而去,她悲痛欲绝.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疗伤,母亲想通了.人死不能复生,与其每天以泪洗面,还不如健健康康地活下去,以告慰离世的亲人.母亲的晚年生活早已步入小康,经历了不少风雨,对什么都很淡然,看开了.心态平和了,家庭和睦美满,晚辈孝顺,日子过得平凡而又快乐.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位女作家讲述了一段经历:在母亲查出乳腺癌后,她曾和医生讨论手术的必要性.结果,她惊讶地发现,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医药与保健》2011,19(5):51-52
1.从小,她对母亲就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漂亮不温柔,嗓门粗大,身材肥胖。而她,偏偏遗传了母亲的这些缺点。从小学一年级起,她便是班上最胖的女生。母亲又懒得给她扎小辫,硬是把她一头乌黑的长发剪成了短短的娃娃头。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都曾对我说过,与所爱的人生离死别,无疑是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刻.然而,在看到我的好朋友苏珊陪伴她的母亲走完人生中的最后一段路后,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苏珊频繁地到医院陪她的母亲.从住的地方到医院的路程并不近,每次去一趟都至少要花上两个多小时.苏珊总是早上收拾妥当后就出发,在医院喂母亲吃午饭,随后再和母亲待上一整个下午.她俩一起祷告,彼此安慰,回忆过去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12.
夏爱华 《长寿》2015,(2):15
母亲退休后,对我说起她内心深处一个久远的愿望,那就是,有生之年能够周游世界,观赏天下美景。她说:"辛苦了一辈子,现在退休了,趁着腿脚还利索,就想出去转转。"我理解母亲的心情,也非常支持母亲的想法,但因工作太忙,实在没空儿陪她前去。母亲摆摆手,潇洒地说,不用你陪,一个人更自在。母亲说走说走。身体一向很好的她,身上甚至连一片感冒药也没带。她  相似文献   

13.
阿蓉 《长寿》2006,(12):44-45
7年前的那个春天,母亲不幸患了乳腺癌。做完手术后,母亲一直沉默,不是莫名其妙地独自流泪,就是愣愣地盯着天花板发呆,跟她说话她也心不在焉,饭更是吃得很少。我们怕她想不开,便轮番开导她,可总也说服不了她.  相似文献   

14.
中午,与好友阿芳微信闲聊,得知她的母亲已将老家的房子卖掉,并于月初迁至她所在的小区定居.放下电话,我一时心绪难平.阿芳的母亲姓杨,是我20年前初到山村小学执教时结识的一位老校长,私下里我习惯喊她杨姨.多年来,受她本色做人、角色做事思想的影响,我一直在属于自己的三尺讲台上躬耕前行着. 晚饭后,我径直去了杨姨的住处.门打开后,年过七旬的杨姨一眼便认出了我,她热情地把我让进门.  相似文献   

15.
妈妈困惑:为什么女儿成绩连跌15名 刘煜是重点中学的高中生,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进入高三后,母亲为了保证刘煜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辞去了工作,全身心地做女儿的"全陪妈妈".为了保证女儿一日三餐的营养,刘煜的母亲特地请教营养师,而且细致地考虑女儿的口味.到家后,刘煜的任务就是学习,妈妈会打理好她的一切生活用品,不用她操一点心.当女儿学习的时候,刘煜的母亲和先生定了三"不"政策: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大声说话.  相似文献   

16.
李老师:您好!最近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但说不请问题出在哪里。在我的一生中.最佩服的人就是母亲。她曾经在一个国企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精明强干、处事果断,从不婆婆妈妈的。但是母亲退休后.给我们姐妹的感觉却是大不相同,她变得挑剔而唠叨,没有她不关心的事情,没有她不发表意见的事情.不听她的便不依不饶,说起话来没完没了。我现在有点儿怕回家看望她,害怕她的数落;甚至在离开她时,内心有一种逃离出家的愉悦感。60多岁的母亲还不老,她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另外,我也在问自己,是我不孝顺母亲,还是母亲过分唠叨使我不愿意接近她?湖北楠楠  相似文献   

17.
一位母亲陪同患抑郁症的女儿来做心理辅导.有一次,在做完辅导后,这位母亲单独向我咨询,她不知要怎样做女儿才能理解她.她觉得自己为女儿费尽了心血,可女儿却不领情,对她只有怨恨,在她面前很少说话,连"妈妈"都不愿叫一声,说着说着泣然泪下.其实,从和她女儿的聊天过程中,我感受到她女儿对母亲并没有多深的怨恨,只抱怨母亲对弟弟好些...  相似文献   

18.
胡喜荣 《保健医苑》2021,(12):54-55
母亲退休后,心里焦虑不安,吃不下,睡不好,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家里气氛每天都十分紧张,我们都小心翼翼的,既怕她的火爆脾气,又担心她气大伤身. 有一天,母亲在家看一档综艺节目,里面一个阿姨正在现身说法,她退休后学习烘焙,不但改善了家人的伙食,还改变了原先火爆的性子.母亲一听,颇为心动,说:"我也要学习烘焙."我看母亲兴致很高,就给她报了一个网上烘焙班,还和她一起网购了许多烘焙工具.  相似文献   

19.
保格家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家的4个女儿在同一所学校的不同年级上学.她们全都是资质聪颖、为人友善的女孩.其中,最小的女儿贾尼斯就在我所教的班级里上课.似乎也只有她还要黏着母亲,拽着母亲的裙裾不放.其他3个年长一点的女孩每天早上都乘公共汽车来上学,到学校以后,各自欢快地冲向自己的教室,但是贾尼斯总是由她的母亲开车送她来学校,并且刚好赶在唱晨歌之前走进教室.  相似文献   

20.
为母亲征婚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独居。让她搬到我家里住,她不肯,说住惯了老房子,不想挪地方。我想给她安装电话,这样方便联系。可母亲说听不惯电话铃声,她嫌吵,想安静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