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7):659-66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低蛋白血症发生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择期行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201例,比较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按术后48 h内的最低血清ALB浓度分为低白蛋白血症组(≤35 g/L)和非低白蛋白血症组(35 g/L),并对两组围术期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201例心脏病患者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55例,发生率为27.36%,无院内死亡。CPB术后低蛋白血症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性别、脂肪肝、术前ALB水平、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有关。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52,95%CI:1.013~1.093,P=0.008)、CPB时间(OR=1.025,95%CI:1.003~1.048,P=0.029)是CPB心脏术后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低蛋白血症组术后气管带管时间(P=0.025)、术后住院时间(P=0.049)明显延长,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1)。结论:年龄、CPB时间是CPB心脏术后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低蛋白血症患者术后气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发生严重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25 g/L)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2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以进一步评估肺癌患者发生严重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等级.结果 术后发生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64例(32.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病变大小、手术方式、胸液引流量、发热时间、最高体温、有无术前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4 g/L)、有无淋巴结清扫对肺癌术后是否发生严重低蛋白血症有显著影响(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胸液引流量、发热时间、最高体温、有无术前低蛋白血症、淋巴结清扫是肺癌术后严重低蛋白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x2=114.679,P=0.000).不同风险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280,P<0.05).结论 肺癌患者术后发生严重低蛋白血症的高危因素为术后胸腔引流量>1 000 ml、发热时间>3 d、最高体温≥38.5℃、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4 g/L、有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心脏瓣膜患者术后临床结局与血浆白蛋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患者术前、术后低蛋白血症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心外科住院手术的心脏瓣膜病变患者154例,全部检查入院白蛋白(ALB)、术后每w查ALB,以出院前最后一次ALB作为术后ALB指标。ALB≥35 g/L为正常白蛋白组,<35 g/L为低白蛋白组。临床结局项目包括:术后住院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是否发生感染,是否二次手术,转归是否不良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前ALB≥35 g/L组与<35 g/L组比较,在临床结局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LB水平与临床结局关系十分密切,ALB<35 g/L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监护室停留时间比≥35 g/L患者明显延长(P<0.01),不良转归的发生率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LB≥35 g/L的患者,二次手术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术前低蛋白血症的病例,这种趋向仍很明显。相关分析显示:术前ALB水平与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呈负相关(r=-0.124,P=0.038);术后ALB水平与术后住院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呈负相关(r=-0.544,P=0.0001和r=-0.198,P=0.001)。结论:在关注心瓣膜患者术前营养状态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心瓣膜病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术后出现低ALB是影响心脏瓣膜手术病患者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心脏瓣膜手术体外循环(CPB)期间全程使用血液浓缩器实施血液超滤,探讨综合超滤技术对于减轻肾功能损害的可能性。方法选取40例首次择期瓣膜置换或成形手术患者,实验组在CPB开始阻断升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平稳后即开始使用血液浓缩器进行常规超滤和平衡超滤。对照组不使用血液浓缩器进行超滤。分别于CPB前(T1),CPB 1h(T2)、CPB结束后5min(T3)、2h(T4)、12h(T5)和24h(T6)取血样,检测围术期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术后24h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浓度,检测尿液中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结果实验组血清BUN和SCr在T3、T4及T5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NAG活性在T4及T5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液中炎性介质浓度在T3、T4及T5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B期间全程超滤对于改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成人瓣膜性心脏病(HVD)围手术期高胆红素血症(HB)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探讨HB的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9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727例HV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4例,女393例.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CPB)下行手术治疗.记录患者围手术期的资料和血清总胆红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ARDS的144例患者。记录患者围术期相关资料和预后情况,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CPB心脏手术后ARDS患者144例平均年龄55.3岁,其中男性98例,占68.1%。CPB术后ARDS患者病死率27.8%(40/144)。CPB心脏手术后发生ARDS的主要手术类型是大血管手术,占28.5%,其次是CABG联合瓣膜手术占18.8%,多瓣膜手术占17.3%。不同手术类型对于ARDS患者的气管插管时间和住I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低BMI、术后应用ECMO和CRRT是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CPB心脏术后ARDS患者病死率高,低BMI、术后应用ECMO或CRRT的ARDS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7.
老年心脏瓣膜钙化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脏瓣膜钙化的病因。方法 从骨质疏松者及骨密度正常者中分别随机抽取 5 0例病人 ,进行超声心动图 ,血脂分析 ,钙磷代谢分析等检查 ,并询问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结果 骨质疏松及高血压、糖尿病与心脏瓣膜钙化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高胆固醇血症与心脏瓣膜钙化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高甘油三酯血症及血清钙磷水平与心脏瓣膜钙化相关性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率显著高于骨密度正常人群 ;心脏瓣膜钙化者血清钙、磷浓度变化不明显 ;心脏瓣膜钙化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密切相关 ,提示心脏瓣膜钙化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似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患者的术前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及NT-proBNP表达,分析术前各血清指标水平与术后人工瓣膜异常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4年3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患者47例病历资料,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后即刻未发生人工瓣膜功能异常患者47例资料,纳入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清晨静脉血,检测血清Gal-3、NT-proBNP水平并对比,分析上述指标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Gal-3、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结果显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患者血清Gal-3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468,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al-3与NT-proBNP水平过表达均可能是诱发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即刻发生人工瓣膜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OR=2.048、1.003,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示,血清Gal-3与NT-proBNP水平预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发生的AUC均0.8,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血清Gal-3及NT-proBNP水平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患者中普遍呈高表达,可能参与术后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的发生,可通过术前检测血清Gal-3及NT-proBNP水平,用以评估即刻人工瓣膜功能异常发生风险,对早期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各消化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非糖尿病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n=50)和强化胰岛素治疗组(IT组,n=50)。IT组患者术中血糖控制在6.1~10.0 mmol/L(110~180 mg/dl),术后控制在3.9~8.3mmol/L(70~150 mg/dL);C组患者术前、术后没有胰岛素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CPB开始后及CPB结束0 h、6 h、12 h、24 h和48 h(T1-T7)测定两组患者的胃液、胃黏膜pH、胃液红细胞以及促胃液素(Gastrin)的改变并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胃液pH、胃黏膜pH(phi)在CPB开始时即略有下降,CPB结束后6h达到最低,CPB结束后48 h时接近术前水平,CPB结束开始各时间点对照组较强化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胃液RBC以及促胃液素含量在CPB开始时即开始升高,CPB结束后6h达高峰(P<0.01);此后下降,至CPB结束后48 h时尚未降至术前水平。在此过程中,对照组明显高于强化治疗组。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抑制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胃液pH、胃黏膜pH(phi)的降低以及促胃液素的分泌,防止胃肠道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患者术中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2)和神经损伤标志物与术后谵妄(POD)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0例,剔除3例,根据患者术后3 d内发生POD情况将其分为POD组(15例)和非POD组(NPOD组,42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并发低蛋白血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方法 40例老年脑卒中并发低蛋白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组(高蛋白组,瑞高,热氮比=100:1)和标准肠内营养制剂组(标准组,瑞素,热氮比=130:1),每组20例.在相等非蛋白质热量(104.6 kJ·kg-1·d-1)摄入条件下,进行不同蛋白质含量肠内营养制剂支持(2 w)疗效比较.结果 营养支持第1周,高蛋白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及甘油三酯(TG)、总蛋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下降程度低于标准组,高蛋白组ALB>30 g/L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标准组(P<0.05).营养支持第2周,高蛋白组PA及TC、LDL水平明显高于标准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及4 w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可抑制老年脑卒中并发低蛋白血症患者ALB和血脂下降,减轻低蛋白血症的程度,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胸心血管外科自2009-06-2012-06行心脏瓣膜置换的4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早期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结果:术后早期病死率3.52%,生存410例,死亡15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提示:低心排综合征(LCO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左室破裂,心功能Ⅳ级,LVEDD≥70mm及CPB转流时间≥180min是影响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LCOS、MOF及左室破裂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早期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心功能Ⅳ级,LVEDD≥70mm及CPB转流时间≥180min可能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0%及20%的人血白蛋白(HSA)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接受CPB心脏手术后低蛋白血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接受10%HSA组及20%HSA组,每组各50例。2组患者给予对应浓度HSA,至白蛋白(ALB)水平35 g/L。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临床相关指标、肾功能、HSA使用量、药物使用情况、尿量及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或χ~2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后当天ALB均较术前明显下降,补充HSA后第1、2天ALB水平有所上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当天2组患者血肌酐(SCr)水平升高不明显,但术后第1、2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尿素氮(BUN)水平在手术当天、第1、2天呈上升趋势,但第1、2天水平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手术当天2组患者血红蛋白(Hb)显著低于手术前,术后第1、2天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前及术后2组患者各时间点ALB、SCr、BUN、尿酸(UA)、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0%HSA组比较,20%HSA组HSA用量降低[(21.20±8.81)vs(30.00±10.41)g,P0.01],术后第2天尿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2±0.67)vs(2.13±0.82)ml/(kg·h),P0.05]。其他相关指标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及20%浓度的HSA对CPB心脏手术后低蛋白血症患者肾功能无明显不同影响,但20%的HSA使用总量少,且在增加术后尿量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将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阿魏酸钠组(S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两组均于体外循环(CPB)下手术,S组于CPB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注射液8 mg/kg,C组加入等量醋酸林格液.观察两组心脏复跳、辅助循环、心血管用药情况及CPB前(T0)、结束(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血清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结果 S组心脏复跳率明显高于C组,辅助循环时间及心血管用药明显少于C组,cTnI和CK-MB水平明显低于C组.认为CPB预充液中加入阿魏酸钠可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联合乳酸脱氢酶(LDH)、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重症肺炎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258例重症肺炎患儿设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260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血清PA、LDH、Hcy水平并对比。另统计疾病组治疗期间心肌损害发生情况,对比有无并发心肌损害的患儿血清PA、LDH、Hcy水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疾病组并发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A联合LDH、Hcy水平对疾病组并发心肌损害的预测效能。结果 疾病组血清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DH、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心肌损害发生率为13.19%;心肌损害发生组血清PA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LDH、Hcy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d、合并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呼吸衰竭与血清PA水平降低、LDH和Hcy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浆硫化氢(H2S)水平与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12月于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外科行择期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根据术后72 h内POCD发生情况分为POCD组22例与非POCD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CPB结束时(T_1)、术毕(T_2)、术后24 h(T_3)、术后72 h(T_4)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血浆H2S水平,并分析血浆H_2S水平与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本组60例患者POCD发生率为36.7%(22/6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CPB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方法在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和血浆H_2S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和血浆H_2S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和血浆H_2S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T_1~T_4时POCD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高于非POCD组,血浆H_2S水平低于非POCD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OCD组患者血浆H_2S水平与血清S100β蛋白、NSE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1、-0.82,P0.05)。结论血浆H_2S水平与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POCD有关,可作为POCD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龄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80岁以上高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498例,使用Python统计软件包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采用软件包中决策树、逻辑回归、随机森林、ExtraTreesClassifier、AdaBoost、GradientBoostDecisionTree、SVM等7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低蛋白血症风险模型构建。绘制并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选择最佳模型。最终根据模型纳入的特征确定风险因素。结果随机森林为最佳预测模型,白蛋白定量最小值(min)、椎管内麻醉、肌酸激酶同工酶、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前直接胆红素最大值(max)、术前血清总蛋白max、术后输血量、术前血清总蛋白min、术前血钠min、术前总胆红素min、术前总胆红素max、术前肌酸激酶min、术前高密度脂蛋白min,是高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术后高龄老人术后低蛋白血症的风险因素较多,其中及时改善术前白蛋白水平是降低术后低蛋白血症及其他术后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CPB)术后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心脏瓣膜瓣置换术的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前静滴α-硫辛酸600mg,对照组静滴等量NS。分别于CPB开始前(T1)、CPB开始后30min(12)、CPB结束时(T3)及CPB结束后1(T4)、2(T5)、6h(T6)采集患者颈内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CPB开始后即有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升高,相同时点实验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α-硫辛酸能明显减少糖尿病患者手术时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对CPB造成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脏停跳与不停跳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矫治术对心肌的损伤程度,并寻找敏感性评价指标.方法 将40例同期拟行先心病矫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分别于心脏停跳与不停跳下手术,两组麻醉及体外循环(CPB)方法相同.分别于围术期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AS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同时观察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指标改变.结果 两组围术期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指标均无明显异常,但术中、术后血清cTnI及CK、CK-MB、LDH水平均明显升高,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其中血清cTnI水平升高出现早、恢复慢(术后72 h时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结论 心脏不停跳先心病矫治术对心肌的损伤小于心脏停跳手术;cTnI是评价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敏感的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20.
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与痰菌阴转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低蛋白血症与痰菌阴转的关系。方法 选取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 2 6 2例。其中治疗前伴有低蛋白血症 10 0例 (38.2 % )。结果 在治疗前 10 0例伴有低蛋白血症患者中 ,经 2个月的强化治疗后 ,只有 33例患者伴有低蛋白血症 (P<0 .0 0 0 ) ;治疗前并低蛋白血症患者在完成 2个月疗程后只有 6 7.0 %患者痰菌阴转 ,明显低于无低蛋白血症患者 (80 .9% ) (P<0 .0 1) ;治疗前血清白蛋白含量与痰菌未阴转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r=0 .85 7)。结论 低蛋白血症可能是导致化疗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