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科 《微创医学》2012,7(2):179-182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DLBP)是多发病。据估计[1],在所有人群中80%的人有过腰痛的经历,但仅15%的腰痛患者被作出明确的诊断。该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从偶发、短时间的轻度腰痛和无明显的腰椎功能障碍到长期的反复发作的剧烈腰痛和严重的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亦极为棘手。本文主要就DLBP的微创治疗方法进行综述。1 DLBP概述1.1 DLBP的定义DLBP是指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接受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是由一个或多个椎间盘自身内部结构病变(如纤维环破裂)和代谢功能异常,从而刺激其疼痛感受器引起的疼痛性疾病, 本病临床表现为难以定位的弥散性腰部钝痛,一般无固定压痛点[1].其诊断方法主要依赖于影像学诊断,然而一般的X线、CT和MRI检查诊断常较困难.近年来笔者对DLBP患者进行了椎间盘造影,以探讨椎间盘造影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lowbackpain,DLBP)是指腰椎间盘内部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腰痛,以其不伴有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和节段过度活动为临床特点[1]。DLBP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左右,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生命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盘源性腰痛(DLBP)是慢性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通过观察椎间盘纤维环射频电热成形术治疗慢性DLBP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以期寻求新的DLBP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符合慢性DLBP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予以椎间盘纤维环射频电热成形术治疗,术后跟踪随访,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汉化Oswestry功能指数、VAS疼痛评分及手术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经椎间盘纤维环电热成形术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降低,疼痛减轻;功能状态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Oswestry功能指数评定优良率>7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椎间盘纤维环射频电热成形术能使损伤椎间盘发生再塑形,修复损伤椎间盘,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显著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并发症少,是治疗DLB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下腰痛被认为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引起下腰痛的原因很多,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是慢性下腰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占其发病率的28%~40%.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chronic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CDLBP)的治疗是目前困扰脊柱外科医生的一个难题.各种治疗手段均存在一定局限性,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方法得到缓解,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手术不可避免会带来相应的风险,如相邻间隙的退变、运动节段的丢失、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等.我院2011-11-2012-10采用椎间盘内脉冲射频治疗DLBP患者26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患,许多人在一生当中都息过腰痛.虽然腰部任何组织结构,如椎间盘、关节突、关节、肌肉等病变均可致腰痛,但腰痛多由腰椎退行性疾病引起,而腰椎退行性疾病多始发于椎间盘退变.Schwarzer等[1]临床研究表明,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pain,DLBP)占慢性腰痛的39%;而Cohen等[2]发现慢性腰痛病人有65%为盘源性腰痛.  相似文献   

7.
温针灸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DLBP)是由椎间盘自身结构病变所引起的腰痛,病理基础为腰椎问盘髓核变性致纤维环应力分布失衡和内层纤维环断裂,纤维环内层的窦椎神经分支受到来自于髓核的机械和化学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1].  相似文献   

8.
下腰痛是骨科和疼痛科门诊中常见的疾患,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临床报道患病率从11.8%~40%不等.以往多认为椎间盘突出是间盘疾病导致下腰痛的先决条件,但最近研究表明,即使没有椎间盘突出,发生于椎间盘内部的病变也能引起下腰痛,它与椎间盘自身结构病变有关,这种因椎间盘病变引起的下腰痛称为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1~3].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退变性脊柱疼痛的诊断方法.方法 查阅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椎间盘造影术是目前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断研究热点.结论 椎间盘造影对判断椎间盘源性腰痛很有用,并且是脊柱手术很好的指征.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ang QD  Wei DG  Zhao GD  Gao CR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0):2406-7, 2410
目的 观察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40例盘源性腰痛患者,使用椎间盘内电热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的功能状态及手术并发症等变化.结果 经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功能状态明显改善,优良率达到80%以上,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显著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并发症少,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磁共振正常的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MRI显示椎间盘正常信号强度但椎间盘造影显示纤维环破裂和存在疼痛复制反应的椎间盘源性腰痛特殊病例,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2003年8月至2008年11月,慢性下腰痛且行腰椎间盘造影术病人288例.其中腰椎MRIT2加权显示正常信号强度,但椎间盘造影术显示纤维环撕裂和腰痛复制的病人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0~44岁,平均29.6岁.病程8个月~3年,平均1.8年.应用Dallas CT椎间盘造影分级方法评估纤维环撕裂程度.结果 12例慢性腰痛但MRI显示正常信号强度的病人中,共行腰椎间盘造影33个椎间盘.12个病人12个椎间盘显示疼痛复制和纤维环撕裂,其中显示2级撕裂者3个,3级撕裂者9个.结论 对一些顽同性腰痛病人,保守治疗无效,提示是椎间盘源性的,但MRI检查正常需要行进一步治疗时,如行腰椎微创手术或腰椎融合术时,仍需考虑行腰椎间盘造影术,以确定疼痛的椎间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间盘内注射臭氧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 2005年5月至2009年7月,7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CT引导下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质量浓度为30~40μg/mL,剂量为5~10 mL,疼痛复制反应阳性66例(91.67%).结果 随访7~54个月,平均20个月,腰痛及下肢痛症状明显缓解,均恢复正常生活.VAS评分较术前下降50.36±2.32(P<0.01),ODI评分下降42.23±5.38(P<0.01).优良率90.28%(65/72),有效率10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臭氧气栓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注射臭氧的CT表现近似椎间盘造影.  相似文献   

13.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一组以下腰、骶部、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是脊柱疾患中最常见的症状,致病原因很多,其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约占40%[1].下腰痛传统治疗手段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较差;手术治疗虽然疗效确切,但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手术费用昂贵.近年来,介入技术逐渐应用到下腰痛的治疗中,其中以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ntrodiscal electrothermal treatment,IDET)发展最为迅速,现就其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何传正  唐海燕  吴发庆 《吉林医学》2010,31(18):2909-2910
<正>腰痛是一种常见病,不仅引起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还极大地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劳动能力,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负担[1]。临床报道下腰痛在腰痛中最多见,患病率占11.8%~40.0%,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慢性腰痛的最常见类型,约40%~70%。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是一种非神经根性疼痛综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退变性脊柱疼痛的诊断方法。方法查阅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椎间盘造影术是目前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断研究热点。结论椎间盘造影对判断椎间盘源性腰痛很有用,并且是脊柱手术很好的指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高信号区(HIZ)的MRI影像特点,探讨HIZ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相关性,为其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有椎间盘HIZ表现的患者64例112个病变间盘,以有(或无)椎间盘源性腰痛为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例112个椎间盘HIZ的患者出现椎间盘源性腰痛54例98个椎间盘;HIZ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符合率为84%。结论:MRI腰间盘出现HIZ可以较可靠的说明该间盘为疼痛来源;HIZ是较可靠的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标志性影像。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在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HIZ)的发生率并探讨HIZ与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统计1000例无选择腰椎MBI中HIZ发生率和200例有完整临床资料MBI中下腰痛组与无下腰痛组的HIZ发生情况.对11例16个HIZ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CTD),观察CTD Dallas分级与疼痛诱发试验的关系.结果 腰椎间盘后缘HIZ发生率31.7%(317例),378个椎间盘.其中,L4、5和L5S1水平发生率最高(74.8%),HIz左侧(153个)多于右侧(94个),可发生于上(15.4%)、中(28.8%)、下缘(55.8%),多节段HIZ 54例(17.O%).200例HIZ中下腰痛者115例(57.5%),无下腰痛者85例(42.5%).CTD DallasⅢ级者疼痛诱发试验多为阴性(6/7),IV级者多为阳性(8/9).结论 HIZ有无腰痛与椎间盘纤维环退变程度有关,当CTD检查退变至Dallas IV级时多可出现腰痛.故HIZ仅提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能性,确诊仍需辅以椎间盘造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MRI间盘信号及高度的改变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相关性,为临床应用腰椎MRI信号及高度评价椎间盘源性腰痛提供依据。方法164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腰椎MRI平扫并VAS评分,测量腰椎MRIT2加权像上椎间盘的信号强度及高度。根据VAS评分结果分为轻度疼痛组(A组)、中度疼痛组(B组)、重度疼痛组(C组)。检查结果与正常组(80例)进行比较。结果腰椎间盘信号与年龄间的直线回归的相关系数R值接近-1,信号与年龄呈负相关;椎间盘高度与年龄的相关系数R值接近0,椎间盘高度与年龄无关。三组椎间盘信号与正常组相比较及其三组间信号比较,P值都〈0.05,随着疼痛症状加重,间盘信号逐渐减弱,;中度疼痛组、重度疼痛组椎间盘高度改变与正常组相比较,P值均〈0.05,而轻度疼痛组与正常组差异不明显。椎间盘信号/高度的比值的回归相关系数R值与临近节段关系最为密切,说明椎间盘信号/高度的改变与临近节段的退变程度相关。结论椎间盘MRI的信号及高度改变是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表现,椎间盘源性腰痛早期椎间盘信号出现减弱而并无椎间隙高度改变,当腰痛程度进一步加重时信号明显减弱并出现椎间高度塌陷,而且椎间盘信号的减弱及高度的丢失可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为临床诊治椎间盘源性腰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腰痛是极其常见的疾病,特别在工业化国家,它是引起失能的常见原因。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pain)指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如退变,终板损伤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功能丧失的下腰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或节段过度活动的放射学证据。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和手术治疗。后路椎体间融合是对通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常出现反复,无法治愈的一些症状严重患者的一种选择。现对2001年7月、2006年6月行后路椎体融合治疗的36例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对于腰痛的多源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除椎间盘纤维环损伤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可引起疼痛外,化学物质刺激、椎间盘免疫反应、化学介质介导的炎性反应和疼痛感受器致敏均参与腰痛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