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肘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全肘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新型诊断技术如关节滑液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分析、超声波法或涡旋法取样行微生物培养等对肘关节PJI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术中冰冻组织切片法是非常可靠的诊断手段。而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PET)等影像学检查不推荐应用于肘关节PJI的诊断。肘关节PJI治疗主要为抗感染治疗和手术治疗,二期假体置换术是最佳术式,保留假体清创术适用于假体功能良好的急性非表皮葡萄球菌肘关节PJI,一期假体置换术在肘关节PJI治疗中效果不佳,骨重建可应用于肘关节PJI合并关节周围严重骨丢失。该文就肘关节PJI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态肥胖、双侧手术、二次手术、住院时间长和异体输血均为危险因素。关节假体超声波降解液培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超过假体周围组织培养。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检测曾使用抗生素而培养困难的标本有较高成功率。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正发展为新的PJI诊断技术。抗PJI治疗主要针对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一般采用利福平联合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有较好效果。目前的观点认为,一期彻底清创、非骨水泥型假体更换联合短期抗生素疗法是治疗PJI的较好方法 。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171-1175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疼痛、红肿、怀疑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依据美国肌肉、骨骼感染病学会(MSIS)诊断标准,最终共计22例患者确诊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其中男10例,女12例;膝关节感染16例,髋关节感染6例。所有22例PJI患者均行关节液二代测序和细菌培养。分别记录二代测序及细菌培养结果,以检测或培养出微生物为阳性,未检测或培养出微生物为阴性,记录阳性例数。分别计算二代测序技术和细菌培养在PJI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在髋膝不同部位的阳性检出率,并通过配对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计22例PJI患者中,18例患者二代测序检出微生物,二代测序在PJI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为18/22(81.82%);关节液细菌培养阳性9例,关节液细菌培养在PJI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为9/22(40.91%)。配对卡方检验提示两种方法在PJI患者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二代测序技术在PJI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细菌检出率,在PJI患者病原微生物学检查中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不仅增加术后全因死亡率,也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患肢畸形、关节功能受限、治疗费用增加、生活质量下降[1]。因此PJI也成为了人工关节外科中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正>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的灾难性并发症,尽管已采取多项措施预防,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率仍分别高达1%~4%和1%~2%[1]。随着人口老龄化、关节置换患者数量的逐年增长、假体生存期的延长及患者预期寿命的提高,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数量也将不断增加[2]。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需结合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血清学、微生物学、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等检查结果[3],明确引  相似文献   

6.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全关节置换术(TJA)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日益受到关注。尽管目前PJI的诊断方法有很多种,但仍缺乏金标准。已有研究发现,引入局部取材标本和提高病原检出率的方法有望提高PJI的诊断准确率。该文在讨论现有PJI诊断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临床和未来研究中诊断PJI的新视角,并重点介绍基因测序与超声裂解2种PJI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翻修术联合万古霉素关节腔用药治疗慢性肠球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采用一期翻修术联合万古霉素关节腔用药连续治疗的9例慢性肠球菌PJI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性2例, 女性7例;年龄(63.9±11.7)岁(范围:43~76岁);体重指数(23.6±4.3)kg/m2(范围:18~30 kg/m2)。其中髋关节置换8例, 膝关节置换1例;既往有抗菌药物用药史6例, 合并窦道5例。所有患者术中留取关节液、假体周围感染组织和假体超声震荡液, 行微生物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术中对感染病灶彻底清创, 取出感染假体, 更换新的关节假体, 放置术区引流管, 髋关节留置抗菌药物用药管, 膝关节行穿刺用药。在单一菌PJI中, 术后静脉滴注万古霉素(1.0 g, 每12小时1次)联合关节腔万古霉素(0.5 g, 每天1次);在混合菌PJI中, 术后静脉滴注万古霉素(1.0 g, 每12小时1次)联合关节腔万古霉素(0.5 g, 每天1次)+亚胺培南/美罗培南(0.5 g, 每天1次), 后两者用药时间间隔12 ...  相似文献   

8.
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在PJI的治疗中,早期及时诊断PJI和明确致病微生物仍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然而,现有的细菌培养技术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二代测序技术因其具有快速、准确、全面地诊断致病微生物等特点,逐渐被应用于PJI的诊断之中。然而,目前临床上大多数关节外科医师对于二代测序技术及其在诊断PJI中的应用仍缺乏了解和认识,本文对该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是关节置换术后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由于血清学诊断和关节液生物标记物检测等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都略显不足,PJI的早期诊断仍面临巨大挑战。在PJI的早期诊断上,细菌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其检测迅速、特异性高等优点在细菌检测领域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本文对关节置换术后PJI的诊断进行文献分析,并探讨目前生物传感器在细菌检测中的应用,提出其在PJ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可能。  相似文献   

10.
自1984年感染假体的生物膜理论被首次提出以来,从预防、诊断到治疗,针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研究始终是骨科医师关注的焦点。目前,对PJI的预防由局部风险因素扩展至全身系统。诊断上除了宏观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病原菌生物膜分子机制及敏感的生物标记物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此外,假体设计及骨水泥技术在PJI治疗中的重要性也同样引起关注。尽管目前PJI无法根除,但通过近几十年的努力,术后PJI的发生率有了明显改善。相信通过每一个医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定会使关节疾病的患者获得更加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PJI的诊断目前尚无"金标准",同时由于目前使用的部分检测手段敏感度与特异度较低,导致检测结果的解读较模糊。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清及滑液生物标记物有望成为诊断PJI的简单、快捷、高敏感度与特异度的检测方法。该文就血清和滑液分子标记物在PJI诊断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早期诊断对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现有的诊断方法繁多,但尚无统一的"金标准"。近年来研究发现,分子标记物有望成为诊断PJI的新方法和重要手段。本文参考最新文献,对PJI的分子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假体周围感染(PJI)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目前二期翻修手术对于髋关节PJI仍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抗生素骨水泥关节型占位器的植入是二期翻修间隔期控制感染复发的关键,但既往研究中患者于间隔期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骨水泥型假体是较为新颖的二期翻修占位器设计,以PROSTALAC系统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4.
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1%~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2]。目前,治疗PJI的标准术式为人工关节二期翻修术,包括第一阶段取出人工假体,进行彻底清创、植入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器,并在术后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第二阶段待感染控制后,植入新的人工关节[3]。本文报道1例多重感染合并髋臼严重骨缺损患者的诊治过程,针对PJI的病原诊断和重建骨缺损等治疗难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人工关节置换的数量增加,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菌性松动(aseptic failure,AF)和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患者面临关节翻修手术的两大常见原因,但二者在临床上却时常较难鉴别。由于培养技术有限,很多不典型的PJI被误认为是AF。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预防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PJI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及归纳总结。结果 PJI的预防涉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前、术中及术后各阶段,目前临床以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为主。结论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多层面综合治疗方法可有效预防PJI。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关节假体感染(PJI)是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PJI的危险因素包括免疫缺陷,肥胖,糖尿病等。PJI的临床诊断仍是一个挑战,主要方法包括组织培养,血清标记物,组织病理和滑液穿刺分析等。PJI的治疗方法包括单纯药物治疗;清创保留关节假体;一期翻修;二期翻修等。PJI的致病机理主要在于早期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以及假体/组织界面宿主免疫能力的缺乏。本专栏聚焦PJI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介绍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以促进PJI诊治工作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假体周围组织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的诊断效率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受髋或膝关节翻修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关节置换手术量的不断上升,假体关节感染(PJI)也日益增多。PJI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紧密相关。假体的植入所导致的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增加了感染的几率。PJI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包括生物膜在内的各种途径干扰机体免疫,使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感染,并引起自身组织的损伤。本文试阐述金葡菌所致PJI的机体免疫反应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最具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尽管在鉴定致病微生物方面医学界已经做出了广泛的努力,但培养结果往往具有较高的假阴性率。在没有阳性培养结果的情况下,感染的正确诊断、合理的治疗方法以及选择正确的抗生素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提高假体周围感染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在临床上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的文章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上假体周围感染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