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74岁。因服用降压药咪达普利2个月,全身多处淤斑20d,胸闷14d,于2011年6月29日在当地医院住院,血小板降至7g/L,输注血小板1次(AB型),胸痛加重,心电图示心肌缺血,遂急转入我院就诊,查血小板为50g/L,病程中  相似文献   

2.
隋晓俊  兰婷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0):1071-1071
患者男 ,42岁 ,因“胸痛 8h”于 2 0 0 2年 3月 1日收入院。既往身体健康 ,无长期服药史。查体 :T 37 2℃ ,P 80次 /min ,R 2 0次 /min ,BP 13/8kPa ;急性痛苦貌 ,双肺呼吸音清 ,无干、湿性罗音 ;心率80次 /min ,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于右肋下 2cm ,剑下 1cm ,脾于左肋下 3cm。血常规示 :RBC 5 5× 10 9/L ,WBC18 8× 10 9/LPlt 2 30 0× 10 9/L。血清心肌酶示 :肌酸激酶 (CK) 876U/L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47 8U/L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 96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后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全自动血细胞五分类分析仪检测2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前后血小板4项参数,同时选26例血小板正常者作为对照,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小板减少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MPV、PDW明显高于发病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的PLT及PCT低于发病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患者存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监测血小板的参数有利于观察心肌梗死病人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4.
曹燕  刘菊珍  尹更生 《临床荟萃》2005,20(23):1357-1359
假性血小板减少,即血小板数量本属正常,但检测结果较低.这是Gowland于1969年首先报道,1973年被Ghreiner 正式命名.以后有较多的报道,此种错误出现率为3%~23%,常见于肝病、癌症或手术后应用大量抗生素的患者,个别健康人也可出现.我们报道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假性血小板减少并做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5.
韩玉平  王立立  陈淑霞 《临床荟萃》2011,26(19):1728-1728
患者,女,65岁,主因"发现血小板减少半年,咯血20余天"于2011年3月18日入院。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因胸、腹部散在皮肤瘀斑就诊,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计数为37×109/L,给予血小板输注及口服泼尼松等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至170×109/L。  相似文献   

6.
陈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9013-9013
肝素是作为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各种不良反应也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现报告2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及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在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的过程中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并危及生命,需高度重视。近年的研究认为,肝素可以通过免疫机制使血小板减少。结论在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时应警惕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需要及时停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8.
总结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皮肤黏膜出血情况,积极改善心功能,合理用药护理,规范饮食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儿/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NAIT)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辅助临床诊断,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本病。方法附1例胎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例报告,并对近年国内外关于胎儿/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进行文献回顾。结果胎儿/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并不少见,主要致病因素为母体和胎儿血小板HLA-Ⅰ和/或HPA抗原不和,或CD36抗原缺失导致产生抗体。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其中以颅内出血最严重。HPA和CD36基因分布存在多态性,中国HPA-3杂合度最高。本文病例为抗HPA-3a引起FNAIT,伴颅内出血引起流产案例。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用于FNAIT诊断和发现,并指导进一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戈谢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瑞氏一吉姆萨染色法、糖原染色法对一例戈谢氏病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骨髓片、血片进行化学染色,辅助骨髓基因及染色体检查,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结果:瑞氏一吉姆萨染色发现骨髓片中的戈谢氏细胞,糖原染色该细胞呈阳性反应,确诊为戈谢氏病。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助于戈谢氏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血小板无力症的认识。方法:对1例血小板无力症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病好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主要为自幼反复出血,明确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治疗以输血和(或)输血小板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结论:血小板无力症是GPⅡb/Ⅲa表达量减少或结构异常引起的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胰腺炎一向被认为是包括从病因到病理生理过程完全不相同的两种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胰腺炎鲜有报道.现报道1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右心室及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发生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冠脉支架置入后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急症这一,链激酶(SK)、尿激酶(UK)同属第一代溶栓剂,在我国AMI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SK与UK静脉溶栓对血小板、内皮细胞功能、肾素活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的AMI患者45例,其中16例使用SK治疗(SK组),14例使用UK溶栓治疗(UK组),15例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入院即刻及发病后24h、第7天分别采卧位静脉血5ml,测定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结果 TXB2在SK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各点均有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UK组治疗后(即发病后24h、7thd)较对照组、SK组明显升高;6-keto-PGF1a在3组无变化;二者比值TXB2/6-keto-PGF1a(T/P)在UK组也明显升高;PRA、AngⅡ在3组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心梗后及SK、UK溶栓后血小板活性均有增强,UK和SK相比,前者使血小板活化作用更强。这种作用可能会限制溶栓的效果,故溶栓治疗中尤其UK溶栓时更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包括加大阿司匹林剂量或加用其他更有效的抗血小板制剂。  相似文献   

14.
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dependent PTCP)首先于1969年被Gowland等人报道[1]。国外报道其发生几率为0.07%~1%,国内报道为0.77%[2]。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报道多发生在就医的患者,未见有相关健康人发生情况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3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15年,加重1年于2004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于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症状逐渐加重,当地医院诊断为肺栓塞。近1年症状明显加重,2004年lO月在当地医院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具体药名不祥)抗凝治疗,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量降至2.9万/mm^3,停用低分子量肝素后血小板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6.
分析1例住院患者全腹部增强CT检查时,使用碘造影剂40 min后出现过敏反应并伴血小板一过性急剧下降的原因,考虑可能是造影剂碘克沙醇过敏所致。本案例为临床提供预警作用,临床上应对此类情况患者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林凤茹 《临床荟萃》2005,20(12):719-720,F003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hereditary thrombocytopenia, HT)应为出生后婴儿期或儿童期出现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可作为惟一异常或伴其他异常,如白细胞异常、红细胞异常、骨骼异常或其他异常和畸形等.如有其他异常常能引起注意而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8.
19.
1例男性血友病患者因胸痛就诊,18个小时后死亡。尸体解剖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复习相关文献可见,血友病发生心肌梗死自1959年首次报道以来,迄今国外有30多例报道,但在我国还没有相关报道。血友病是先天性出血性疾病,发生血栓性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极为罕见。血友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者常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因子替代治疗时更易发生。血友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可在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后进行冠脉介入治疗,有效的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depen-dent pseudo thrombocytopenia,PTCT)就是由于EDTA盐作为抗凝剂的抗凝血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上检测时,发生血小板聚集而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的现象。我科近期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1例PTCT的典型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