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入组开始-结束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对照组39例患者,研究组39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比其观察指标: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构建陪护家属同步回馈宣教模式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回归家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85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同步组42例及常规组43例.常规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同步组则通过构建陪护家属同步回馈宣教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分析两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膀胱管理方案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次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膀胱管理方案。护理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和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恢复到Ⅰ级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恢复到Ⅲ级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中应用膀胱管理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易于操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16例脊髓损伤恢复期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及时解决脊髓损伤后的膀胱功能障碍的问题,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方法: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指导,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维护患者个人自尊。结果:患者改善了功能状态,降低了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科学的预防,持之以恒的康复训练,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建立可控的反射性膀胱,及较好的逼尿肌、括约肌的协同作用,减少了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给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9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平均分数为(59.25±5.23)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平均分数为(41.58±3.98)分,观察组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t=10.2585,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状态优9例,状态良29例,状态差2例,精神状态优良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状态优2例,状态良22例,状态差15例,精神状态优良率为61.54%。观察组的精神状态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9.5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帮助患者病情的康复,显著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于不同程度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功能恢复的意义。 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丽水市4家医院脊髓损伤住院患者共80例,设立一般治疗的对照组和康复治疗的实验组,通过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及临床随访,评估康复治疗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康复治疗对于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生活水平有高效性和实用性;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相似,73.33%患者优先恢复进餐能力;患者的配合程度影响恢复情况。 结论FIM评估能有效反映脊髓损伤患者的真实状况。康复治疗有助于SCI患者尽可能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将会成为攻克SCI这一常见棘手疾病的有力助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术后间歇性导尿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术后间歇性导尿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家属进行同步的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的患者家属对于间歇性导尿的知识了解程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研究组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术后间歇性导尿患者的治疗,进行家属同步教育对术后护理的影响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心理干预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选取2014年12月到2017年2月,研究对象:90例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参照组(n=45)和实验组(n=45),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实验组则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M BI指数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 ugl-M eyer评分)、M BI指数评分均明显较参照组高(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其运功功能,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促进其尽快康复,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脊柱脊髓损伤患肯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在40例重症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护理中,依据不同损伤情况给予不同的体位护理,并通过护理预防早期并发症。结果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平稳尢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挽救生命-维持脊柱功能-稳定脊柱-预防井发症-心理支持”这条救护主线,针对不同分型的重症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有侧重、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及术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邢丽娟  马蕾  吴瑞婷 《现代养生》2014,(20):172-17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患者进行肢体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脊髓损伤患者180例并发静脉血栓16例,经精心治疗护理,无1例死亡发生。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减少花费,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鲁慧敏 《现代保健》2011,(10):123-124
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往往给患者带来终身残疾或死亡,极易引起患者家属的不良心理反应,继而加重患者的思想负担,因此在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运用不同手术方案为无骨折脱位类颈脊髓受伤病人实施治疗的方式和效果。方法任意抽选2013年5月-2014年7月到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骨折脱位类颈脊髓受伤的病人45例,通过回顾伤患的手术治疗资料,研究手术取得的效果。结果完成手术后,在0.5-1年内对伤患进行调查走访,有6例伤患接受完全性四瘫患者术后3例脊髓功能部分恢复,3例无任何恢复。39例不完全性瘫痪患者术后9例完全恢复,其余30例患者脊髓功能较术前均有不同恢复。结论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创伤以及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颈椎失稳、后纵韧带骨化,MRI是诊断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最佳检查方法,临床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对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尽早根据影像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来解除脊髓压迫并重建颈椎的稳定性,为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及康复功能训练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陪护家属手卫生培训对介入诊疗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降低患者感染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180例在医院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陪护家属,按日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名,对照组陪护家属只进行常规住院须知培训,观察组陪护家属接受常规住院须知培训和手卫生培训,比较两组陪护家属的手卫生知识、手部平均带菌量、洗手依从性及患者的医院感染率。结果对照组陪护家属洗手方法、洗手指征、洗手重要性及总分得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陪护家属的洗手次数和正确洗手次数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陪护家属的手部平均带菌量(22.85±6.24)CFU/c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3.62±89.73)CFU/cm2,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陪护家属进行手卫生培训可以增加其手卫生知识、洗手依从性,降低手部平均带菌量,降低介入治疗患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合理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55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合理护理及康复训练后,对功能康复晴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55例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满意,均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并发症。结论:合理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探讨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1月间住院治疗的8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其中常规组共42例,入院后采取一般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有计划地制定并完善各种护理干预措施。治疗90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依存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SCI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康复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脊髓损伤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加强脑血管患者恢复期的健康教育,降低患者的伤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恢复期患者及家属采取个别教育、举办学〉-7班、看电视录相或分发宣传手册等健康教育办法,使患者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重返社会。结果:为脑血管患者在恢复期存在的心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方面问题,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论:在临床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在恢复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间歇性导尿与腹部按摩排尿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比较的文献,对治疗后尿路感染、残余尿量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多种数据库对间歇性导尿与腹部按摩排尿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筛选出7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7篇文献共纳入患者546例,间歇导尿组与腹部按摩排尿组相比,尿路感染OR值为0.38(95%CI,0.25~0.56),残余尿量OR值为1.96(95%CI,1.31~2.93),膀胱功能恢复情况OR值为2.51(95%CI,1.54~4.09)。结论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间歇导尿组相比腹部按摩排尿组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就手部烧伤患者瘢痕整形术后的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以此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治疗的100例已行瘢痕整形术的手部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心理护理、弹性压力护理、康复功能锻炼和加强健康教育等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率、生活能力得分、心理状态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部功能恢复率、生活能力得分、心理状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功能锻炼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促进手部烧伤患者瘢痕整形术后的手部功能的恢复,并且能极大地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损伤或疾病等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导致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各国统计资料显示脊髓损伤多为健康的青壮年,年龄在40岁以下占80%,男性为女性的4倍左右。脊髓损伤所导致的瘫痪是一种严重的残疾。近年来,随着医学和康复护理技术的不断提高,更多的脊髓损伤患者不仅从初次损伤中存活下来,而且生活充实并能活到老年。康复护理虽然是急性期、恢复期的主要护理手段,而心理护理也是脊髓损伤患者在整个康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癌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玲  李惠兰  林乐辉 《现代医院》2007,7(6):151-152
目的探讨肿瘤介入手术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状况。方法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癌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8.3%患者家属存在焦虑情绪,焦虑评分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与家属性别、病人是否知道真实病情、疼痛程度、是否接受化疗、付费方式、陪护病人时间及家属得知诊断时间等因素有关。结论提示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应重视那些得知诊断不久、疼痛严重、接受化疗及自费的患者家属,特别是女性家属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减轻压力,减少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