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特点与病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多发于年轻女性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淋巴细胞的病理性活化、多种自身抗体产生、循环免疫复合物生成及补体系统的激活…。常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其最突出的一个病理特点是弥漫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采用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UPCR)预测24 h尿蛋白定量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本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LN患者136例,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水平分为亚组,将患者UPCR与24 h尿蛋白定量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根据最佳敏感性和特异性确定UPCR诊断界点。结果晨尿UPCR和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r=0.899,P0.01)。24 h尿蛋白定量为0.5、1.0、2.0、3.0、4.0和5.0 g对应的UPCR诊断界值分别为0.4、1.0、2.04、2.44、3.37和4.65。结论晨尿UPCR与24 h尿蛋白定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临床上狼疮性肾炎的经过变异很大,临床与病理之间常缺乏恒定的联系,分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就中日友好医院1986年3月~1995年12月做过肾穿刺病理检查的33例LN患者,对其临床与病理进行分析。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33例住院患者符合下列条件:(1)病例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并有肾脏受累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2)经肾活检病理证实为LN,按WHO制定的LN分型进行分型。1.2病理检查:所选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肾损害程度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303例LN患者根据肾小球有效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分为3组,85例eGFR≤60mL/(min·1.73m2)患者为预后不良组,72例eGFR>60~<90mL/(min·1.73m2)患者为预后中等组,146例eGFR≥90mL/(min·1.73m2)患者为预后良好组;记录各组性别、年龄、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补体C3、补体C4水平、平均动脉压、血钙、血磷、尿酸、SLEDAI评分等指标,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影响肾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年龄、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定量、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补体C3、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1,95%CI:0.010~0.043,P=0.002)、高血压病史(OR=3.31,95%CI:0.711~1.685,P=0.000)、血红蛋白降低(OR=0.98,95%CI:-0.032^-0.013,P=0.000)、低补体血症(OR=0.34,95%CI:-1.800^-0.338,P=0.004)、24h尿蛋白定量增加(OR=1.08,95%CI:0.140~1.720,P=0.012)、尿酸增高(OR=1.00,95%CI:0.004~0.008,P=0.000)、血小板降低(OR=0.97,95%CI:-0.050^-0.000,P=0.370)是肾损害的影响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1.67,95%CI:0.024~0.078,P=0.000)、贫血(OR=0.85,95%CI:-0.029^-0.002,P=0.028)、24h尿蛋白定量增加(OR=4.60,95%CI:1.001~2.102,P=0.032)、尿酸水平增高(OR=1.00,95%CI:0.005~0.010,P=0.000)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贫血、24h尿蛋白定量增高及血尿酸水平增高与LN患者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有关,对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肾脏是最常受累的器官。SLE患儿早期可有60%-80%肾脏受累,起病2年内可有90%出现肾脏损害[1],肾脏损害与SLE患儿的预后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儿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行肾活检检查,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病理多为型,急性肾炎综合征者为型,慢性肾炎综合征者为型或型。、、型者临床常现狼疮活动,型呈临床非活动状态,临床活动指数与病理活动指数无相关性。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复杂,肾脏是主要受累器官,狼疮性肾炎临床与病理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狼疮性肾炎(LN)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LN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男女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 共纳入343例患儿,男女比例1∶4.04。女性患儿脱发、光过敏比率较男性高(P <0.05),男性患儿血肌酐升高、血小板减少比例较女性高(P=0.042)。共227例患儿行肾活检,男54例,女173例,男女患儿肾脏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男性患儿出现白细胞浸润和核碎裂比例较女性高(P <0.05)。343例患儿的性别在诱导治疗缓解、缓解后复发和肾脏累积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性别LN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男性患儿血液系统和肾脏受累更严重,男女患儿诱导治疗效果和肾脏累积生存率相似。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侵袭肾脏,程度不一,病理改变多样多变性。本院于1993~1997年共收治685例SLE患者,其中肾脏受累274例占40%。有肾损害行肾活检者16例,现就其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1 资料与分析1.1 一般资料 16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5~45(平均29.88)岁。病程1~72(平均15.31)月。1.2 诊断 狼疮性肾炎(LN)的诊断标准:(1)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SLE诊断标准。(2)持续2周以上蛋白尿合并镜下血尿和/或肾功能不全。(3)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尿和肾功能异常。LN活动期的临床及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58例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肾脏损害情况。方法:对58例SLE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4例,病理类型为Ⅱ型2例,Ⅲ型2例.Ⅳ型23例,V型7例;表现为肾炎综合征20例,Ⅱ型2例,Ⅲ型4例,Ⅳ型13例,V型1例;肾功能衰竭4例,Ⅳ型3例,V型1例,经治疗后36例完全缓解.部分缓解20例,死亡1例。结论:SLE对全身各系统可造成损害,尤以狼疮性肾炎(LN)表现多见,肾脏损害程度又直接影响SLE的预后-故临床上提高LN的认识和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omplement) C3 和C4 水平正常的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 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纳入2011 年1 月~ 2019 年11 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活动性LN 患者210 例,根据血清补体C3 和C4 水平分为血清补体正常组(n=30)和补体降低组(n=18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与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血清补体C3 和C4 水平正常组患者的SLE 疾病活动度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index,SLEDAI)低于补体降低组(8.70±4.79 vs 13.29±4.7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7, P < 0.001)。血清补体C3 和C4 水平正常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32.54±7.68 g/L)、血清总蛋白(60.98±13.14g/L)、血红蛋白(111.43±24.59g/L)和红细胞计数[(3.85±0.74)×1012/L] 水平高于降低组[29.65±6.29 g/L,55.60±11.11g/L,95.96±19.65 g/L,(3.31±0.69)×1012/L],而血尿酸低于降低组(367.49±158.91μmol/L vs 276.13±82.5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7,2.394,3.844,3.875,-4.765,均 P < 0.05)。血清补体C3 和C4 正常组患者的抗核小体抗体(16.7%)、抗C1q 抗体(20.0%)和抗双链DNA(dsDNA)抗体(16.7%)的阳性率低于降低组(57.2%,41.7%,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272,6.815,15.116,均P < 0.05)。肾脏病理结果提示血清C3 和C4 正常组单纯V 型的LN比例(11/23, 47.8%)高于降低组(13/90, 14.4%),两组间病理分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74, P=0.002)。结论 活动性LN中血清补体C3和C4水平正常的患者疾病活动度更低,贫血发生率更低,狼疮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率更低,V 型LN 的比例更高,可能属于一类特殊亚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H因子在狼疮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狼疮性肾炎、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无临床肾脏损害者和30名健康献血员(对照组)的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因子,分析H因子水平与狼疮性肾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狼疮性肾炎组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无临床肾脏损害组H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0.05).血清中H因子水平,狼疮性肾炎Ⅳ型低于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Ⅳ型与Ⅲ型、Ⅲ型与Ⅱ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因子水平降低可能参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且与狼疮性肾炎痛理类型有关,与狼疮性肾炎肾脏损伤程度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女性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及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确诊为LN的112例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120例正常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血清尿酸水平,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试验组血清尿酸水平[(463.16±92.7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58.60±89.94)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40,P<0.05);试验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41.07%)较对照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16.52%)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70,P<0.05)。(2)轻度、中度、重度疾病活动度患者两两间的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LN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越高,其肾脏损害越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7,P<0.05)。LN患者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随肾脏损害的早期、中期、晚期的加重有增加趋势。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在肾脏损害中晚期(55.76%)明显高于肾脏损害早期(2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73,P<0.05)。然而,虽然LN患者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在肾脏损害晚期(57.14%)高于肾脏损害中期(55.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LN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可以作为其肾脏损害程度的一个评估因子,动态监测其血清尿酸水平,可能有助于了解肾脏损害程度以及进一步了解LN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移植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 选取接受UC-MSC治疗的92例难治性L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Kaplan-Meier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根据3年随访结果,将获得持续肾脏缓解的患者纳入有效组(n=45), 47例未缓解或复发的患者纳入无效组(n=47)。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92例难治性LN患者随访3年,共45例患者获得持续肾脏缓解,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为48.9%(45/92),其中完全缓解率为6.5%(6/92),部分缓解率为42.4%(39/92); 37例患者未缓解,10例患者缓解后复发。17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死亡4例、维持透析13例),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8.5%(17/92),共4例患者死亡,总生存率为95.7%(88/92)。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基线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英国狼疮评定组(BILAG)肾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基线eGFR水平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 NGAL)水平与狼疮性肾炎(LN)活动性及病理分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104例(包括63例LN患者及41例非肾炎SLE患者)及对照者60例(包括非SLE的其他自身免疫病和健康人对照者各30例)的血液及尿液标本,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NGAL。结果 LN患者u NGAL高于非肾炎SLE患者(P0.01),而两者s NGA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LN患者u NGAL水平高于静止期LN患者(0.8±0.4 ng/mg Cr vs 0.5±0.3 ng/mg Cr,P0.01)。u NGAL与肾脏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364,P0.01)。u NGAL判断LN活动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cut off值为0.585 ng/mg Cr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73%和77.27%。不同病理分型LN患者间u NGA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和Ⅳ型LN患者u NGAL水平虽较其他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发生肾脏病变时,u NGAL水平增高,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反映LN活动性的标志物;不同病理分型LN患者u NGAL水平无差异,不能作为增殖型LN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小血管及结缔组织疾病,发病率为50~70/10万,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狼疮性肾炎(1upus nephritis,LN)在SLE中的发生率颇高,如作肾活检,几乎100%的SLE患者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LN在SLE中属于重症,据统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 3,Gal-3)水平与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疾病活动和病理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3例LN患者,其中活动型LN患者42例,病情稳定型41例,另4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收集受试者空腹外周血,检测血清Gal-3、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补体3(complement 3,C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水平,分析血清Gal-3水平分别与抗ds-DNA抗体、C3、活动指数(activity index,AI)及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相关性;取肾活检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肾组织Gal-3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Gal-3与肾组织巨噬细胞分布情况。结果:相比于健康受试者,LN患者血清Gal-3、TNF-α及IL-1β水平显著升高,且活动型LN患者上述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病情稳定型LN患者(P<0.05);血清Gal-3水平分别与AI、抗ds-DNA抗体及TNF-α、IL-1β水平呈正相关,与补体C3呈负相关;活动型LN患者肾脏组织中Gal-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病情稳定型LN患者。结论:活动型LN患者血清Gal-3与LN病理活动指数呈正相关,Gal-3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介导LN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抗C1q抗体与疾病活动及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110 例SLE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的水平。110例SLE患者按LN判定标准分为LN组(41例)和非LN组(69例)。比较分析其与补体C3、C4、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 DNA(anti-double-stranded DNA antibody,anti-dsDNA)抗体的相关性,并通过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AnuA)及抗dsDNA抗体判断其在LN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SLE患者中血清抗C1q抗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1.90±23.83)U/mL vs(2.73±4.18)U/mL,P0.05]。LN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与抗dsDNA抗体、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补体C3、C4含量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联合检测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和AnuA显著提高LN的诊断价值。结论 抗C1q抗体水平能反映SLE的疾病活动程度,并与SLE肾损害相关,联合检测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和AnuA有助于LN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纤维化、血清学及免疫学指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证实7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0例首发症状主要为皮疹、溃疡、水肿;病理类型中Ⅱ型13例,Ⅲ型16例,Ⅳ型24例,Ⅴ型12例,Ⅵ型1例,Ⅲ+Ⅴ型1例,Ⅳ+Ⅴ型3例;24例处于活动期,其中Ⅳ型12例;免疫荧光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IgM、C3阳性沉积者分别有59、59、58、64例,IgA、IgG、IgM、C3均阳性沉积者54例,沉积部位位于系膜区、基底膜、上皮下等多处,肾小管上皮区有Nox4表达,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上皮及间质内见大量平滑肌肌动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表达;70例抗核抗体均为阳性,活动期者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阳性率最高;活动期者血红蛋白、白蛋白、IgA、补体C3水平明显低于非活动期者,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C反应蛋白较非活动期者高,红细胞沉降率较非活动期者快(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首发症状以皮疹、溃疡、水肿等肾外症状多见,病理类型以Ⅳ型为主,肾脏纤维化标志物在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上皮及间质内大量表达;活动期者Ⅳ型最多,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增高,营养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为 狼疮性肾炎( lupus nephritis, LN)患者的诊疗提供非创伤性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收集 30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和2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和尿液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和尿液中集落刺激因子-1(CSF-1)浓度,并计算尿液中CSF-1与 肌酐比值( CSF-1/Gr) ;ELSA法检测血清中抗dsDNA的表达水平;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r、补体C3和尿蛋白的表达水平;按照LN患者病理分型,比较I和IV型LN患者血清CSF-1及尿液中CSF-1/Cr的水平;动态监测并比较LN患者治疗0、1和3 个月时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LN 患者血清CSF-1水平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98.41+4.12 pg/mL vs 10. 10+0.31 pg/mL,P<0.05);尿CSF-1/Cr亦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2.75+0.13 pg/mg.Cr vs 0.89+0.04 pg/ mg.Cr ,P<0.05);与I型IN患者相比,II型或IV型LN患者血清CSF-1水平及尿CSF-1/Gr均显著升高(P<0.05),且IV型高于型LN患者(P<0.05);随着LN疾病缓解,患者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抗dsDNA和24 h尿蛋白检测指标显著降低,补体C3水平明显增加),而血清CSF-1水平及尿液 CSF-1/Cr均明显降低。结论血清 CSF-1水平及尿液CSF-1/Cr对LN疾病活动度和疗效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轻中度蛋白尿IgA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IgA肾病中表现为轻中度蛋白尿的成人患者529例。根据血脂水平分为高脂血症组和血脂正常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与病理差异。比较不同尿蛋白水平的患者高脂血症与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血脂正常组相比,高脂血症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升高,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重(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高脂血症组总胆固醇(CHOL)与24 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呈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ALB)负相关;甘油三酯(TG)与24 h尿蛋白定量、B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与BMI、ALB、UA、舒张压呈负相关。24 h尿蛋白定量在1~3.5 g的患者中,高脂血症组患者239例(76.6%),与血脂正常者相比,其BMI、收缩压、舒张压、UA、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升高,系膜增殖、系膜细胞增生程度加重(P0.05)。尿蛋白定量不足1 g的患者中,高脂血症患者132例(60.7%),与血脂正常者相比,前者BMI、UA均升高,吸烟、饮酒多见,间质纤维化程度较重(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的BMI、血压、UA、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升高,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重。24 h尿蛋白定量在1~3.5 g患者中,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尿蛋白不足1 g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