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AR)是变应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主要由IgE介导的速发型非感染性的慢性炎症[1].尘螨是我国引起AR和哮喘的主要致敏原之一[2].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SIT) 是目前被认为是惟一可以针对变应性疾病病因的对因治疗方法,并可预防AR发展成哮喘或其它变态反应性疾病[3-5],ASIT初始给予最小剂量变应原刺激,后逐步增加患者变应原接触量,以逐渐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使患者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时不产生临床症状或者症状较前减轻.近年来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作为ASIT的一种新型给药方式,对IgE介导的I型过敏性疾病安全有效,它具有安全性高、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正>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支气管哮喘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唯一能缩短哮喘病程的病因性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大多数都是对螨、花粉致敏性哮喘治疗,应用霉菌变应原治疗报道较少。笔者对真菌致敏性哮喘患者应用阿罗格标准化变应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  相似文献   

3.
陈向军 《河北医药》2015,(4):589-591
特异性免疫治疗已经被证实可以改变变应性疾病的自然进程,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并且在疗程结束后其治疗作用仍可以维持很长时间。同时,免疫治疗既可以阻断变应性鼻炎发展成为哮喘,又可以阻止针对新的变应原激发炎性反应[1]。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是目前国际上两种治疗变应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脱敏疗法。其中,皮下免疫治疗已经应用于临床多年,其疗效  相似文献   

4.
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免疫疗法是唯一针对变态反应的病因治疗方法,而且可以改变疾病的病程.T细胞肽、选择性野型样重组变应原和基因工程修饰的变应原衍生物在治疗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方面已取得相当进展.基因修饰的重组桦木花粉变应原能诱导强烈的变应原特异性IgG,并降低季节性增强的IgE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是近几年国内外提倡的针对变应性鼻炎的新疗法,其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1]。尘螨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吸入变应原,也是我国引起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致敏原[2]。标准化的尘螨变应原疫苗已在国内临床应用,对儿童及成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肯定,但按标准化治疗的报道还很少[3]。按照我国现行的变应性鼻炎诊疗指南[4],其总疗程应不少于2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变应原疫苗皮内试验结果与支气管哮喘等变应性疾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的关系,比较不同变应原疫苗皮内试验的阳性率在我院门诊变应性疾病病人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对1257例接受变应原疫苗皮内试验病人的病史、一般情况、皮试结果进行登记和分析.结果变应性疾病组皮试阳性率高于慢性支气管组(1030/1115,92.4%;40/142,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3 P<0.001).变应原疫苗皮内试验阳性率以尘螨、桑蚕丝、多价昆虫、多价兽毛为高.结论变应原疫苗皮内试验是诊断和治疗变应性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不仅可以作为变应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方法,还可用于某些非变应性疾病(如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对我国变态反应原制品的质量控制,《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新增了螨变应原制品总论。该总论是我国针对变应原类制品建立的首个国家标准。本文介绍了螨变应原总论相关内容并对其中涉及质量控制关键参数制定情况进行说明,旨在为正确理解和执行该总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柳州地区儿童皮肤变应原试验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变应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患有支气管哮喘和(或)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患儿110例,男性6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5.35±2.62)岁。变态反应性鼻炎28例,支气管哮喘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变态反应性鼻炎42例。所有对象均选用14种变应原进行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SPT),组胺作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结果变应原点刺试验总阳性检出率为75.5%(83/110),粉尘螨74.5%(82/110)、屋尘螨71.8%(79/110)、室内霉菌Ⅱ66.4%(73/110)、干草尘埃23.6%(26/110)、犬毛20.9%(23/110)、猫毛17.3%(19/110)、柳17.3%(19/110)、虾10.9%(12/110)、牛奶10.0%(11/110)、鸡蛋8.2%(9/110)、鲤鱼5.5%(6/110)、牛肉4.5%(5/110)、鸡肉1.8%(2/110)、猪肉1.8%(2/110)。>5岁组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显著高<5岁组(χ2=15.16,P<0.05),<5岁(含5岁)组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高于>5岁组(χ2=12.85,P<0.05)。鼻炎、哮喘、哮喘并鼻炎患儿均以螨类过敏最为常见,不同疾病组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因素是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在柳州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可以通过SPT检查明确过敏原,最常见的变应原是粉尘螨、屋尘螨、动物皮毛类、霉菌及干草尘埃类等。随着年龄增长,变态反应性疾病患儿对吸入性变应原更为敏感。鼻炎、哮喘、哮喘并鼻炎患儿有共同的变应原。研究不同年龄段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的变应原特征,有助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变应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皮试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变应性疾病患者吸人性变应原皮试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变应原浸液对1 434例变应性疾病患者分别进行20种吸人性变应原皮内试验,将4~18岁患者设为儿童组(318例),19~80岁患者设为成人组(1 116例).对两组变应原阳性检出率及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检测出变应性疾病有8种,其中变应性鼻炎患病人数位居第一位(1 130例,78.80%);前9位的变应原分别为:夏秋花粉Ⅰ(51.05%),屋尘(48.81%)、混合吸入变应原(48.61%)、蒿属花粉(46.86%)、尘螨(45.19%)、多价昆虫(36.82%)、春季花粉Ⅰ(33.99%)、豚草花粉(31.24%)、春季花粉Ⅱ(30.68%).变应原皮内试验有一项以上阳性者达1 289例(89.89%).19~40岁患病人数最多(53.91%).不同季度间的皮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壮年是变应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变应性鼻炎是最常见的变应性疾病,尘螨(屋尘、尘螨)、夏秋花粉(夏秋花粉Ⅰ、蒿属及豚草花粉)是引起变应性疾病最主要的变应原.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是临床上常见的鼻部疾患,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鼻黏膜反应性增高是其主要特点,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课题.明确致敏原种类对于变应性鼻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尤其重要.AR患者之间虽然在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上非常相似,但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各地诱发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变应原差异也较大,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同时采用不同检测方法和试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测试,所得出的结果也会有差异.为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特点,我们检索了2006至2010年国内杂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的报道,分析其特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与T细胞独特型细胞因子激活有关的免疫系统紊乱。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迄今为止临床上证实对Ⅰ型变应性疾病唯一有效的对因治疗。传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多采用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治工作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了较好的普及,特别是变应原皮肤试验已成为目前诊治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对我们自1986~1988年诊治的300例临床病例,作一初步的资料分析。 1 临床资料 300例患者中,男198例,占66%;女  相似文献   

13.
300例阿罗格点刺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罗格点刺液是用于特异性免疫诊断的天然变应原制剂,主要用于Ⅰ型变态反应疾病的病因(变应原)诊断。我们对30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进行了阿罗格变应原点刺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来自我院变态反应科门诊的30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其中男性171例,女性129  相似文献   

14.
药物变态反应是临床各科常见的医源性疾病。随着用药机会和药物种类的增多,其发生率亦在增高。尤其引为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危及生命的重症药物反应已屡见不鲜。本文就药物的变应原性质,药物变应原性与其化学结构,药物变应原的形成及影响药物变应原性的几个问题略加综述。一、药物的变应原性质药物作为变应原也和其他抗原一样,具有两种性能,即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 NIID)开发的DNA疫苗为变态反应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此疫苗已成功地在小鼠和狗中进行了试验。  变态反应患者的免疫系统对变应原(如豚草)产生过度反应,变应原诱导某些免疫细胞( Th2型细胞)产生生化物质,引发变态反应症状。治疗变态反应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免疫疗法使患者接受含变应原的制剂。然而某些患者不能耐受免疫疗法,因为注射的抗原强度足以产生明显的变态反应。DNA疫苗治疗变态反应的理论是,为使变应原更为耐受而遮蔽分子上的变应性位点,这可通过连接一段短的合成DNA序列而达到。  小鼠每周注射1次…  相似文献   

16.
1368例变应性疾病变应原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了解某些变应性疾病与变应原皮肤检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皮内注射法。结果 :发现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和皮肤瘙痒症四个病种的主要变应原为 :粉尘螨、屋尘、春季花粉 、海虾、芝麻、海鱼 (过敏阳性率为 41%~ 6 8%之间 )。结论 :变应原皮肤检测结果有助于变应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变应性鼻炎是由变应原引起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因体内产生特异性IgE介导的炎症反应~[1]。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避免接触变应原,免疫及药物治疗。因为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变应原在环境中存在广泛,在正常的生活中无法避免接触;而免疫方法费用昂贵,花费时间长,临床难推广~[2]。目前最常用的是药物治疗,多为组胺H1受  相似文献   

18.
<正>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简称SPT)是诊断过敏性疾病体外试验。因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被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开展特异性的免疫治疗,减少和有效控制变态反应性疾病发作提供了有力依据。SPT是目前临床已经开展的检测方法中,公认的经典手段。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变态反应科、皮肤科和呼吸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变应原浸液的标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炜  温廷桓 《中国药事》2002,16(5):307-310
变应原进入特应性个体诱发IgE介导的变态反应 ,能利用人体对其发生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 ,可用于临床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应原是一类具有致敏或潜在致敏活性的水溶性蛋白质 ,分子量为 5~ 70KDa ,主要致敏蛋白 (主要变应原 )分子量比较集中[1] 。正常条件下 ,人们接触到的是含变应原的天然物质 ,如昆虫、螨类、真菌、动物的皮毛、花粉、食物等。用适当的方法从这些原材料中提取变应原 ,经纯化、消毒、配制成含一定浓度的水溶液 (以下称变应原浸液 )或经吸附剂或佐剂将其修饰后制成的变应原或类变应原吸附剂 ,已广泛用于变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皮肤科门诊收治的吸入物变应原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0例和食物变应原引起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0例进行变应原检测和常规脱敏治疗。结果吸入组变应原中阳性率排在前三位的是蚊子(71.3%)、豚草(61.3%)和尘螨(55.3%);食物组变应原中阳性率排在前三位的是芝麻(81.3%)、虾(68.7%)和黄豆(52.0%)。脱敏治疗总有效率为95%。结论空气中蚊子、豚草和尘螨以及食物中的芝麻、虾和黄豆是武汉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最主要的常见变应原;对于单纯食物过敏者采用避免食用该食物,对于吸入组变应原检测阳性者,特异性脱敏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