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术后镇痛治疗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基本辅助措施,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和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目的 综述国内外关于TKA镇痛治疗的研究进展.内容 TKA的镇痛疗法各有优缺点,新型镇痛药物及技术的应用使镇痛方案选择更加多元化,镇痛方式及药物的选择也更加注重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及个体化感受.趋向 以局部浸润镇痛(local infiltration analgesia,LIA)治疗为代表的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MA)是近年来国内外提出并研究较多的新的镇痛治疗方式,通过已有的研究已经证实MMA的积极治疗作用,但如何制定个体化的MMA方案仍然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关节内置管局部浸润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使用关节内置管局部浸润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08年12月~2009年4月在本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置管镇痛者11例(12膝).其中男3例,女8例,单侧手术者10例,同期双侧手术者1例.术前诊断:退变性骨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创伤后关节炎1例.所有患者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均统一,术中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镇痛药液,并关节内置管术后1 d单次追加推注镇痛药液.记录患者术后1~3 d疼痛VAS评分、总体满意度、膝关节活动度、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及伤口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未使用胃肠外阿片类药物,术后1~3 d休息痛和运动痛VAS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平均为2.6 d,手术后第2 d和第3 d的膝关节平均主动活动度各为41°和55°,患者总体满意度高,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经关节内置管多模式局部浸润镇痛,能显著延长术后镇痛时间,降低手术24 h以后的休息痛、运动痛以及VAS评分,促进关节早日锻炼,提高患者满意度,且简单、实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生物材料和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成为一种治疗多种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以彻底缓解患者疼痛,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术后感染是TKA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后感染使膝关节内解剖结构改变、骨缺损、软组织挛缩等,增大了膝关节翻修手术的难度,治疗十分棘手。TKA术后感染率在1%~3%[1],往往要经历长期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镇痛药物控制进行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单侧TKA的患者分为3组。A组:术前术后均口服塞来昔布,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用药(2.5 mg/L布比卡因40 ml,1∶200 000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30 ml。B组:术中未行膝关节周围注射,术前术后口服塞来昔布。C组:仅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射用药(同A组)。分别记录术前、术后静止与活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①VAS:A组术后6、12、24、36、48 h静止、运动VAS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之间静止、运动VAS无明显差别(P〈0.05);3组之间术后72 h静止和运动VAS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膝关节活动度:A组术后第1、2、3天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B、C组(P〈0.05),而术后2周3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综合用药能有效控制TKA术后的疼痛,有利于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按摩疗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拟行单膝 TKA 患者 142 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71 例。对照组患者 TKA 术后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 TKA 术后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行按摩疗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 6、12、18 和 24 h 疼痛评分和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 和24 h 焦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 和24 h 吗啡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按摩疗法可显著降低 TKA 术后患者疼痛和焦虑感,减少患者镇痛药物使用,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镇痛方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本组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仅使用西医多模式镇痛方案;B组:西医多模式镇痛方案下,加用中药镇痛方。记录各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最剧烈时的VAS评分、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术后曲马多缓释片使用量、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术后的被动活动度。结果 5、7天的疼痛最剧烈时的VAS评分B组明显低于A组。术后1、3及10天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术后1周对术后镇痛的总满意度评分B组明显高于A组。两组患者术后曲马多缓释片使用量B组明显少于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天和14天B组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A组。术后3天及42天两组间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镇痛方结合西医多模式镇痛方案相比单纯西医多模式镇痛方案能更有效地减轻TKA术后早中期的疼痛,有利于尽早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且不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股神经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股神经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股神经自控镇痛组(PCFNA,n=25)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n=25)。均在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施术,术后通过留置导管连接0.2%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止痛泵镇痛。结果:两组在术后各时点静息VAS和吗啡用量、副作用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CFNA组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PCEA组患者(P〈0.01);PCFNA组术后24h患肢股四头肌的肌力略低,非手术侧肌力略高(P〈0.000)。结论:股神经自控镇痛在持续被动运动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自控镇痛,不影响非手术侧股四头肌肌力,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8.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院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已多年 ,从 1998~ 2 0 0 0年 12月对 36例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 ,男 4例 ,女 32例 ,年龄为 42~ 72岁 ,平均 6 0岁。手术采用膝正中切口 ,即髌上缘以上 7.5cm处至胫骨结节内侧作膝关节前正中皮肤切开。主要病因 :类风湿性关节炎 2 9例 ,骨性关节炎 5例 ,创伤性关节炎 2例。出院后随访 1年 ,效果满意。假体位置及膝关节功能良好。2 术后康复护理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人体较大的重建手术 ,术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2 .1 出血 人工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术前疼痛灾难化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慢性疼痛(CPS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行首次单侧TKA患者240例,男105例,女135例,年龄45~64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根据是否发生术前疼痛灾难化将患者分为两组:灾难化组(n=78)和非灾难化组(n=162)。所有患者麻醉方法和手术方式一致。记录性别、年龄、BMI、ASA分级、K-L分级、KOA病程、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术前镇痛药物使用例数和术前1 d C-反应蛋白(CRP)浓度。术前1 d记录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中枢敏化问卷(CSQ)和疼痛灾难化量表(PCS),若PCS评分≥30分认为发生疼痛灾难化。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出血量、止血带使用时间、手术时间、补救镇痛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6个月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例数。记录术后6个月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若术后6个月静息或(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3分记为发生CPSP。采用Poisson回归分析评估发生术前疼痛灾难...  相似文献   

10.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 ,术后优良率 >90 % ,但只把手术成功寄托在手术技术上 ,而不进行术后康复训练 ,则不能达到手术应有的疗效。通过临床实践 ,我们制定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程序。目的在于通过早期康复训练 ,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1 一般资料本组收集 ,11例肿瘤病人 ,男 9例 ,女 2例 ,年龄最小 2 7岁 ,最大 35岁 ,平均年龄 31.5岁 ,发病时间最短 3个月 ,最长 2年 ,其中 7例为膝关节附近恶性肿瘤 ,发病时间短 ,术前均给予化疗 ,4例为骨巨细胞瘤 ,已破坏关…  相似文献   

11.
全膝关节置换的术后镇痛一直备受关注,作者对15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n=75)和对照组(n=75),布比卡因组术后关节内使用0.5%布比卡因,对照组术后关节内使用0.9%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后四种不同的多模式镇痛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术后予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术中关节周围浸润镇痛(LIA)+持续冰疗(CCT)镇痛;B组:术后予CFNB+LIA;C组:术后予CFNB+CCT;D组:术后仅予CFNB。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6、12、24、48、72 h静息时及术后24、48、72 h活动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术后6、12、24、48、72 h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以及术后22013年3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术后予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术中关节周围浸润镇痛(LIA)+持续冰疗(CCT)镇痛;B组:术后予CFNB+LIA;C组:术后予CFNB+CCT;D组:术后仅予CFNB。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6、12、24、48、72 h静息时及术后24、48、72 h活动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术后6、12、24、48、72 h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以及术后27 d时患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度;监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及伤口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 h,A、B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72 h,四组静息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48、72 h,A、B组活动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7 d时患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度;监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及伤口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 h,A、B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72 h,四组静息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48、72 h,A、B组活动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5 d,A组、B组的主动活动度均>C组、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65 d,A组、B组的主动活动度均>C组、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67 d四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7 d四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d,A、B组被动活动度>C、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54 d,A、B组被动活动度>C、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57 d四组被动活动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四组不良反应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局部浸润镇痛效果良好,有利于TKA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其疗效与CFNB+LIA+CCT无统计学差异,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2种不同给药途径镇痛方式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由同组医师完成的治疗骨性关节炎的TKA40例(40膝),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术后静脉镇痛泵给药镇痛组(A组)和术后持续切口镇痛装置给药镇痛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的药物为曲马多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混合,B组采用的药物为盐酸丁哌卡因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混合。比较2组在术后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辅助口服镇痛药物塞来昔布使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围手术期VAS评分不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口服镇痛药物塞来昔布使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TKA术后采用术后持续切口镇痛装置给药镇痛明显优于传统静脉泵给药途径,可以明显降低辅助口服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获得了良好的镇痛疗效,镇痛的靶向性更强、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前瞻性研究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HTA)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多模式镇痛组(MA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d开始口服塞来昔布(200 mg,2次/d),手术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多模式镇痛组(n=30),于假体安置完成,缝合关节囊后于关节囊周围、切口周围浸润注射罗哌卡因2.5 g/L,80ml(含0.1 mg肾上腺素),逐层关闭切口;对照组(n=30),不做切口浸润直接缝合切口.两组患者均不使用静脉患者自控式镇痛泵.观察2组患者术后1、4、24、48、72 h和出院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术后24、48、72 h及出院时术侧髋关节活动度,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多模式镇痛组(MA组)患者术后48 h内切口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MA组患者疼痛程度稍低于对照组,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屈伸、外展活动MA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MA组16人要求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显著低于对照组(26人)(P<0.05),恶心、呕吐等副反应发生率MA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等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多模式镇痛能有效缓解THA术后疼痛,减少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同时不增加THA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多模式镇痛是THA术后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保持膝关节屈曲位对术后失血及早期膝关节活动度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就TKA术后保持膝关节屈曲位减少失血及增加膝关节活动度的作用机制,膝关节屈曲及伸直位、不同屈曲角度及维持时间的疗效差异进行总结。结果TKA术后膝关节保持屈曲位可通过血管成角变化等减少术后失血、提高屈肌肌力,进而增加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角度较大、维持屈曲位时间较长时,可显著改善术后失血和膝关节活动度;但维持时间≥24 h与<24 h相比,不能进一步减少失血并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结论TKA术后保持膝关节屈曲位是减少术后失血,提高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简单、有效方法,但膝关节最佳屈曲角度及维持时间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如何合理搭配使用,以实现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且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的120例TKA,随机分为A、B、C、D 4组。A、B组术后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C、D组不使用PCIA;A、C组术后6 h口服西乐葆400 mg,此后每12 h口服西乐葆200 mg至术后2周或VAS评分3分;B、D组术后6 h肌注帕瑞昔布40 mg,此后每12 h肌注帕瑞昔布40 mg,连续3 d后改为每12 h口服西乐葆200 mg;如镇痛不足追加吗啡注射。记录48 h内镇痛药物的总用量,每日记录患者VAS评分、术后引流量及膝关节活动度、睡眠满意度,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B组术后6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D组(P0.05);术后12 h,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无论是在静息状态下还是活动状态下,术后3 d内B、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C组(P0.05)。4组均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使用PCIA的A、B组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并发症显著增加(P0.01)。4组术后引流量、睡眠满意度及术后第2、3、7 d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KA术后患者应用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可取得满意临床镇痛效果,帕瑞昔布结合PCIA镇痛效果更为明显。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不增加失血风险。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前储存自体血既不方便又价格昂贵,还可因采血诱发贫血;并且对不贫血的患者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不需要预先提取自体血的节约血液计划,即选择性地应用依泊艾汀α(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α)并制定出循证输血标准。我们的假设是应用这种方法同既往报道相比可以降低单侧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输血率。方法:我们回顾分析了由同一名外科医生连续实施的500例初次单侧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记录,对所有患者推荐了此种节约血液计划。依据计划实施情况分为两组:第一组由433例实施这项计划的患者组成,第二组由67例未实施这项计划的患者组成。结果:在实施这项计划的患者中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同种异体输血率分别为1.4%(3/220)和2,8%(6/213),该组总的输血率仅为2,1%(9/433)。在未实施这项计划的患者中输血率为16.4%(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应用这项节约血液的计划明显降低了单侧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同种异体输血的需要,其结果优于既往的文献报道。论证水平:治疗性研究,Ⅲ-2级(回顾性队列研究)。全面的可信度见作者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伤口单次局部浸润罗哌卡因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术后早期膝关节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选择腰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50例,根据镇痛方式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25例):术毕切口浸润0.25%罗哌卡因20 ml,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照组(25例):术毕切口浸润生理盐水20 ml,术后行PCI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不同时间评定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4、6、8、12 h VAS评分:罗哌卡因组分别为1.28分±1.03分、2.17分±1.67分、2.13分±1.76分、2.38分±0.34分,对照组分别为2.75分±1.09分、3.25分±1.29分、4.50分±1.51分、4.62分±1.6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48 h VAS评分:罗哌卡因组分别为3.20分±1.21分、3.17分±0.84分,对照组分别为3.28分±1.21分、3.56分±1.1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与对照组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ROM及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PCIA用于TKA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有利于膝关节术后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新观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的发展,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RTKA)治疗膝关节疾病日益增多。人工全膝关节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复习国外近年文献,对TKA、RTKA的新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坐骨神经阻滞和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33名符合条件的全膝关节手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分为坐骨神经阻滞组(SNB组,16例,术毕给予0.375%罗哌卡因20 mL进行坐骨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麻醉组(LIA组,17例,术毕给予0.2%的罗哌卡因150 mL加曲马多100 mg和0.5mg肾上腺素混合液行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于术后2 h、8 h、16 h、24 h、36 h、48 h评估静止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分值的变化;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局麻药中毒症状,皮疹发生,KSS评分在两组患者中的状况。结果 (1)与SNB组相比,术后2 h、8 h、16 h LIA组患者静止状态下的VAS评分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24 h、36 h和48 h LIA组患者的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SNB组相比,LIA组患者术后2 h、8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A组患者在术后16 h、24 h、36 h和48 h的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局麻药中毒症状,皮疹发生,KSS评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NB或者LIA都能为全膝关节手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但从操作便捷的角度来看,后者更适用于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