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小知识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素问·厥论》认为,"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这是说,胃在受纳饮食之后,还需要通过脾的作用,把富有营养的津液输送到其他脏腑和人体各个部分。这说明胃是一个给养仓库,而真正要"行其津液",主要靠"脾主运化"的功能。脾主后天人在出生以后,主要有赖于健全的脾胃功能,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其中脾的功能更为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代医学家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从理论上将五脏六腑中的“脾”、“胃”推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脾居中土.调和四方”.是人体后天气血的主要来源。在人体中,脾胃属于中焦,上通下达.是消化食物的第一步,摄入的营养物质只有在胃腐熟,脾气主升.让清者上升,滋润心肺,胃气主降,使浊者下降,排出废物。脾胃是供应人体气血的“总仓库”,因此被称为”后天之本”,也就是说只有脾胃的功能正常,人体才能气血充足,阴平阳秘而保持健康。  相似文献   

3.
<正>河北省石家庄市王女士总感觉肚子很饿,但吃不了多少就饱了,饱了以后就肚胀,这是怎么回事,有解决的办法没?从中医角度来说,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盛,腐熟水谷。如果腐熟水谷功能亢进,人就经常处于易饥饿状态;脾主运化水谷,若运化无力,那么胃中水谷不能及时转化为精微物质,故而出现脘腹胀满,因此您的这种症状是由胃强脾弱所致。此外,胃强脾弱之证,因  相似文献   

4.
小儿贫血,中医辩证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中医理论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为生化气血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消化吸收的任务。若脾胃功能失常,则气血失其生化之源以致血少气衰而成贫血。小儿贫血主要是饮食不平衡,营养不良而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肝主疏泄亦主藏血 中医理论认为,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二. 一是肝主疏泄,包括调畅气机,促进全身气血水液运行,促进脾胃消化,分泌胆汁和调畅情志等作用.中医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要靠气不断的升降出入运动来完成,气机就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的升降出入正常,气血水液运行通畅,保证了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正常.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功能还包括调畅情志的作用,与情志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钱进 《大众健康》2011,(4):63-63
多甘少酸补脾胃我国医学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旺,人可延年益寿。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春季萌发、生长;而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可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脾主四肢",五脏六腑皆赖以养,人的脾胃有"后天之本"之称,它是人体体力产生的直接动力;若脾不运化水谷精微,清阳不布,营养缺乏,则肌肉痿软,四肢倦怠无力。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吸收营养。同时,夏天人们大量食冷饮和瓜果,易损伤脾胃,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而通过健脾益气能达到开胃增食、振作精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小儿贫血,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气血不中。中医理论认为脾为后天之本,睥为生化气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消化吸收的任务。若脾胃功能失常,则气血失其生化之源以致血少气衰而成贫血。 小儿贫血主要是饮食不平衡,营养不良而影响小儿吸收功能而导致的,脾主气血之生化,肾主藏精,精血同源而相互化生,所以贫血轻则病在脾胃,重则累及肾脏而成脾肾两虚。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虚必须导致气虚,气虚也可影响生血  相似文献   

9.
屈崇原 《长寿》2007,(5):6-6
中医巨著《素问·逆调论篇》中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论述,就是指饮食不当,脾胃功能失调可以影响到睡眠。中医五行生克理论.认为脾为心之子。又脾胃相表里,统主水谷运化。脾胃功能失调,宿食停滞,或胃肠积热,胃失和降.子病及母,影响心神.故而会造成心神不宁而失眠。  相似文献   

10.
养胃食疗方     
陈日益 《保健医苑》2007,(12):46-47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它们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但胃病(包括十二指肠溃疡)不是一天就产生的,大多数是因长期生活习惯不良所致,尤其是冬季,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受到干扰,更易导致胃病的发生或复发。因此,防治胃病应从饮食入手。祖国医学讲究"药食同源",下面介绍几则食疗方,广大读者(特别是胃病患者)不妨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加以选用。  相似文献   

11.
补脾和胃,养胃气为治疗疑难脾胃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和法"的范畴.廖志峰主任医师认为以脏腑辨证说为治疗思想,通过补脾和胃为中心,以平为期、以衡为治的辨证思路,重视养护脾胃,强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采用相应的补脾和胃治法,并注重情志因素和生活调护,临床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健康长寿快乐。以下六个措施就是升清降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是脏腑气化升降的枢纽,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周身的津液、营养都必须依靠脾胃来供给,故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注意保护脾胃,实为健身延寿的关键。祖国医学还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故保护脾胃,要牢记十六字诀,即“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 动为纲,是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从而气血化源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汉代名医华佗曾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病主要是指脾胃消化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的一种疾病。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消化食物转化而来,所以脾胃对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研究进展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从基础理论实践逐步转变为临床实践阶段,有大量的研究文献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为了能够明确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研究发展方向,必须将中医辨证治疗理论与现代医学治疗相结合,促进脾胃病治疗的整体水平同步提升。本文综合近两年的主要文献资料对脾胃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进行详细论述,为脾胃病的中医治疗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脾胃一脏一腑,为相表里关系,脾为阴土,消五谷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其经脉属脾络胃与胃相表里,脾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其经脉属胃络脾与脾相表里,胃喜润勿燥。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不足,则生化不足,机体失养,出现脾胃已病,非独一脏病也,他脏皆病。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养生》2002,(4):29
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它们是脏腑气化升降的枢纽,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周身的津液、营养都必须依靠脾胃来供给,故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养老奉亲书>认为:"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脾胃虚则百病生".  相似文献   

17.
调理脾胃是养生保健中的一部分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脾主运化、统血,运化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现代所理解的消化功能,为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提供能量与物质,所以说脾胃与人体的气、血、精、津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胃气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以脾胃为先"。可见脾胃养生非常重要。脾胃养生主要在于四个方面:饮食养生、药物养生、情志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要注意各类食物合理搭配,不单一,不偏食,不挑食。饮食有节,定时定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饮食清  相似文献   

19.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它们是脏腑气化升降的枢纽,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周身的津液、营养都须依靠脾胃来供给,故有“脾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养老奉亲书》认为:“脾胃者,五脏之宗也”,“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脾胃虚则百病生”。古人的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脾胃功能的重要性及其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密切关系。人到老年,胃粘膜的功能减弱,腺体分泌减少,脾胃功能日渐衰减,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比较差,所以保护脾胃,实为健身防病的关键。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保护脾胃,除了合理饮食外,还须注意身体锻炼、精神调养等因素。俗话说:“动为纲,素为  相似文献   

20.
脾胃位居中焦。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在经络上互为表里,在功能上相辅相成,共称"后天之本"。由于脾胃(大小肠)通过口腔、食管及肛门直接与外界相通,承接食物,排出糟粕,故最易受外邪、饮食及情志因素影响。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影响,脾胃病有逐年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