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国传统功法易筋经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40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国传统功法易筋经训练。在干预前、干预后6周和干预后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 干预后12周,观察组患者的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得分和PANS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周,PSP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周(均P<0.05),但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的上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2周的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得分和PSP评分,以及干预后6周、12周的NOSIE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练习中国传统功法易筋经可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部分社会功能,有助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及回归社会,值得在基层精神卫生机构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线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西省精神病院三病区2021年10月—2022年4月收治的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7)。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在线干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9个月的干预。比较两组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治疗依从性、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评分、疾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结果:干预后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PANSS总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PANS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0%(P<0.05);干预后观察组社会有益活动、个人和社会关系、自我照料、扰乱及攻击行为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SP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复发率为4.26%...  相似文献   

3.
尹华卿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998-2002
目的 探讨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于2016年3—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管理的、被明确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者(精防工作者)按照目前浦东新区精神疾病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残疾人联合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等部门进行多部门管理。两组干预时间均持续1年。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时,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PR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估患者症状、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PSP、WHOQOL-BPRS、FA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ANSS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SP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WHOQOL-BPRS生理、社会关系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FAD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及总的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WHOQOL-BPRS心理、环境评分,FAD角色、情感介入、行为控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多部门系统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67-170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0 年12 月沈阳静安精神卫生医院134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纸片法分为对照组67 例和观察组67 例,观察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个人和社会功能(PSP)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存质量评定量表(LQOL)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PSP 评分、PANSS 评分、L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PSP 评分、LQOL 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PANSS 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PSP 评分、L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PAN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知识认知和用药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认知疗法,治疗8周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P<0.05;两组治疗前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PANSS各项评分均降低,治疗组PANSS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定向、语言、注意、命名、抽象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MoCA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组,治疗组MoCA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动性和交往情况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SSPI各项评分明显提高,治疗组SSPI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接受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电话随访52例和广州利康家属资源中心的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追踪观察2年,每3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每半年采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等进行评估一次。结果两组的PANSS总分和PSP总分在2年后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39),而每组的各项评分除电话随访组中的CGI评分外自身前后2年对照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两组调查对象2年后的精神康复有改善,但有差异。电话随访和家属资源中心都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家属资源中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影响更明显,值得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复性技能训练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5年以上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研究组患者定期参加康复性技能训练;对照组患者未参加任何训练。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PSP)对两组患者进行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体和社会功能的评估,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分均高于阳性症状分;两组患者均无社会功能低下;研究组患者的PSP总分为(80.78±7.81)分,高于对照组的(71.70±7.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a、b、c、d 4个维度方面的受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4.89,-4.64,-5.46,-2.73;P<0.05);研究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阳性总分、阴性总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0.32,-0.62,-0.52;P<0.05);对照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阴性总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0.65,-0.44;P<0.05);阳性总分与PSP总分无相关性(r=-0.14;P=0.22)。结论:康复性技能训练可以减轻残留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精神症状的同时有利于改善其个体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85-87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丁螺环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螺环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PANSS量表评分、MMSE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症状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症状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丁螺环酮可显著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团体绘画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团体绘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和PANSS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TAQ量表和PSP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团体绘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症状,促进自知力的恢复,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社区精神康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的影响,以及社区精神康复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5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个案管理及小组训练等方式进行社区精神康复,并在基线、随访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PANSS)量表、个体与社会功能(PSP)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WHO-DAS)量表对其症状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进行评定,分析不同时间点各量表评分的差异及相关关系。结果 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在基线、随访3个月及6个月时的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随访3个月时PSP总分高于基线时的评定、 DAS总分低于基线时的评定,6个月时PSP总分高于3个月时的评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时间点PANSS总分、阴性量表得分及一般病理总分与PSP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与DAS量表评分呈正相关,3个月、6个月时阳性量表得分与PSP量表评分呈负相关,与DAS量表评分呈正相关 (P<0.01),PANSS总分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社区精神康复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且在社区精神康复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密切相关,其症状越严重、治疗效果越差,社会功能恢复越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阿立哌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PANSS总分及PSP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0.59%)高于对照组(49.02%),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P评分增加,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P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改善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120例,分为音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115例完成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末,两组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音乐治疗组较对照组阴性症状得分及总分下降显著(P<0.05);两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音乐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结论:音乐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较单用药物治疗在改善阴性症状方面效果更显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属资源中心和电话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分析接受家属资源中心和电话随访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69例、57例,对患者每3个月评估一次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每6个月评估一次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和WHO生存质量量表简版(WHO-QOL-BREF)。结果两服务组随时间变化,PANSS、PSP、WHOQOL-BREF均呈现好的趋势。两组阳性症状得分变化与时间无交互效应(P>0.05),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得分变化与时间有交互效应(P<0.05),PSP和WHOQOL-BREF得分变化与服务时间无交互效应(P>0.05)。家属资源中心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好于电话随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属资源中心和电话随访服务均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家属和专业人员的全程介入,更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北京市丰台区精神卫生管理系统中登记且由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管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82)与干预组(n=80)。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干预时间为12个月。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时,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等。结果 干预期间,9例患者失访,最终纳入对照组77例,干预组76例。干预前,两组患者PANSS、ITAQ、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时,两组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阴性症状评分、PANSS总分、ITAQ评分、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改良式“重返社区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李育军  李玲  韩卫东 《西部医学》2013,25(6):876-878
目的探讨利培酮加小剂量的舍曲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情绪表达、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干预组给予利培酮加用舍曲林;对照组单用利培酮。临床疗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在加药后12周时,干预组的PANSS总分(42.97±5.06)低于对照组(50.75±4.79),阴性量表分低于对照组(P<0.05);在PSP评分中,干预组的评分(77.31±5.33)大于对照组评分(67.14±5.08),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利培酮合用舍曲林可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绪表达,减轻病耻感和焦虑情绪,增加动力,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杨白莎  吴磊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8):1399-1401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刺激(rTMS)联合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五附属医院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7例。参照组接受利培酮治疗,研究组接受高频rTMS+利培酮治疗。治疗前后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SQL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PANSS评分、SQL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3/37)]与参照组[5.41%(2/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高频rTMS联合利培酮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社会认知交互训练(SCIT)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原有药物治疗基础上,干预组给予SCIT治疗10周,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PANSS总分均有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干预组SDSS评分和FAD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干预后的对照组(P0.05)。但物质生活满意度评分在干预前后及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CIT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奥氮平单药治疗组(单药组)和奥氮平合并坦度螺酮组(合并组)。治疗前后进行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测定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的改善。结果入组基线期,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及认知RBAN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共失访21例,两组PANSS总分减分及CGI评分减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合并组患者RBANS总分增加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坦度螺酮能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杨娜  李阳  肖雪 《中国医学创新》2023,(11):155-159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团体心理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市海淀区心理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患者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受常规治疗,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后续本院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其余50例患者于2020年2月-2021年1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团体心理治疗,将其划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精神状况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况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两组各项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两组各项SSPI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支持性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行为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PSP量表、SDSS量表及SSMI-C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的PSP量表、SDSS量表、SSMI-C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3个月后,观察组的PSP量表、SDSS量表、SSMI-C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行为及病耻感,因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