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鼻饲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意识障碍留置胃管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50例意识障碍留置胃管实施人工喂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期间单日采用常规鼻饲方法,双日采用人工鼻饲护理模式方法。分析不同肠鸣音次数患者食管反流发生率情况,并比较两种方法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不同肠鸣音次数患者食管反流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24,P〈0.01);采用人工鼻饲护理模式患者食管反流发生率为14.7%,明显低于常规鼻饲方法患者(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18,P〈0.01)。结论肠鸣音次数越多患者食管反流发生率越低;人工鼻饲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瘦素(LEP)在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继发胃食管反流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支架置入术治疗的21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胃食管反流将其分为胃食管反流组(n=78)和非胃食管反流组(n=136)。统计患者血清GAS、MTL、LEP等一般资料,分析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继发胃食管反流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高脂血症病史、低半坐卧位睡姿、高糖高脂饮食、常饮浓茶、适量运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便秘及血清GAS、MTL、LE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高糖高脂饮食、常饮浓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便秘及术前GAS<108.00 pg/mL、术前MTL<213.28 pg/mL、术前LEP≥15.24 ng/mL是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继发胃食管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低半坐卧位睡姿、适量运动是术后继发胃食管反流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GAS、MTL、LEP与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继发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血清GAS、MTL异常降低和血清LEP异常升高是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继发胃食管反流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护理管理措施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分析鼻饲反流误吸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该院的80例神经外科昏迷患者,根据颅压情况分为实验组(n=49)与对照组(n=3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之上行护理管理措施。分析比较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护理颅压的措施情况。结果鼻饲反流误吸的危险原因有患者胃管粗细及插入深度、腹胀、鼻饲方式以及卧床体位等。通过不同护理手段,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得分为83.73分,具体:躯体症状得分19.11分,自理能力得分20.36分,心理状况得分20.96分,社会关系得分23.30分;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得分为88.02分,具体:躯体症状得分20.36分,自理能力得分22.22分,心理状况得分21.36分,社会关系得分24.06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措施显著改善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时应注意胃管粗细及插入深度、腹胀、鼻饲方式以及卧床体位等避免发生鼻饲反流误吸,对患者进行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鼻饲胃反流的原因,减少胃反流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32例脑卒中患者鼻饲胃反流的原因进行分析,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后避免了鼻饲胃反流的发生。结论: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脑卒中患者鼻饲胃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长期卧床的老年鼻饲患者因更换胃管时胃液滴入咽喉导致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急性发作的社区护理干预.本例老年鼻饲患者在更换胃管之后,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曾多次住院治疗.社区护士分析后认为,患者的临床症状是由于拔胃管时,残存胃液滴入咽喉后,对咽喉和气管黏膜造成了刺激,引发胃食管反流病.根据疾病特点,拔胃管时采用注入空气排空胃液拔管法,此后,患者未再出现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创伤后昏迷病人不同鼻饲体位与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为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27例创伤后昏迷病人在不同床头高度、卧位、鼻饲速度及鼻饲量条件下进行食管pH监测.结果 不同鼻饲速度时,pH<4的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及反流时间>5 min的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鼻饲速度10ml/min时数值最低.给予不同床头高度、卧位及鼻饲量时各项食管pH监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鼻饲速度10 ml/min时胃食管反流最少,床头抬高30&#176;或45&#176;及左侧卧位胃食管反流减少,而不同鼻饲量对胃食管反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控制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反流的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我院ICU的108例颅脑损伤昏迷需鼻饲患者,采用区组随机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干预组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鼻饲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护理进行鼻饲护理管理,比较两组鼻饲反流的发生率及反流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反流发生率及反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反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胃食道返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D)是指酸性胃内容物向口腔方向移动,通过具有抗反流屏障的胃食道连接部位,进入食道腔并损伤食管上皮细胞[1].持续昏迷患者长期卧床,24 h处于卧位;多数患者留置胃管鼻饲进行胃内营养支持,胃管的长期留置影响食道下括约肌收缩;部分患者吸痰诱导咳嗽,增加腹腔内压力.上述医源性因素均影响胃食道抗反流屏障[2],增加胃食道返流发生率.而且长期昏迷患者护理等方面操作也增加胃食道返流发生可能[3-4].探寻相关胃食道返流的医源性危险因素而进行预防,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因此,笔者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持续昏迷患者胃食道返流相关医源性危险因素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胃食管反流与复发性鼻窦炎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复发性鼻窦炎患者135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均随访1年,统计术后复发病例,纳入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胃食管反流与复发性鼻窦炎相关性。结果经1年随访,共复发62例,复发率为45.93%,纳入复发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存在吸烟史、未坚持鼻内镜检查、焦虑抑郁以及合并胃食管反流均是复发性鼻窦炎影响因素;分析胃食管反流与复发性鼻窦炎相关性发现,胃食管反流是复发性鼻窦炎独立危险因素,OR=3.596(95%CI在1.965~5.468)。结论胃食管反流与复发性鼻窦炎相关性较强,是影响鼻窦炎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鼻饲的食道反流发生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40例脑卒中留置胃管鼻饲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案分为胃管护理组以及普通护理组,其中胃管护理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添加胃管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后食道反流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胃管护理组患者的食道反流、呛咳、胃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护理组患者,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均P<0.05).结论 胃管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脑卒中患者的留置胃管鼻饲相关的食道反流以及误吸的发生,干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鼻饲体位与方式食管pH监测结果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创伤后昏迷病人不同鼻饲体位与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的影响,为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27例创伤后昏迷病人在不同床头高度、卧位、鼻饲速度及鼻饲量条件下进行食管pH监测。结果不同鼻饲速度时,pH<4的反流次数、pH<4的反流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及反流时间>5 min的次数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鼻饲速度10 ml/min时数值最低。给予不同床头高度、卧位及鼻饲量时各项食管pH监测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鼻饲速度10 ml/min时胃食管反流最少,床头抬高30°或45°及左侧卧位胃食管反流减少,而不同鼻饲量对胃食管反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个性化护理对留置胃管鼻饲病人胃内容物反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郗奉菊  施海红  龚绍荣 《家庭护士》2009,7(19):1697-1698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对留置胃管鼻饲病人胃内容物反流的影响.[方法]140例经鼻插胃管进行胃肠内营养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7 d,每天4次.比较两组留置胃管鼻饲病人胃内容物反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鼻饲病人胃内容物反流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1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降低留置胃管鼻饲病人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胃食管反流预见性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给予常规护理的260例脑卒中病人发生胃食管反流致吸入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并对实施预见性护理的262例脑卒中病人进行观察.[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脑卒中病人(P<0.05),平均住院时间也缩短8 d左右(P<0.01).[结论]脑卒中后实施胃食管反流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后胃食管反流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十二指肠胃管和螺旋型鼻肠管在长期鼻饲的高龄患者中应用的不良反应,为临床采用更安全的管道鼻饲提供依据.方法 将52例长期进行胃肠内营养的高龄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螺旋型鼻肠管组和十二指肠胃管组各26例.观察比较现组在住院期间呕吐反流、误吸、腹泻、腹胀、肺部感染、堵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呕吐反流、误吸、腹泻、腹胀、肺部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螺旋型鼻肠管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十二指肠胃管.对于高龄需长期鼻饲患者采用螺旋型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于新颖  刘红梅  姜红 《护理研究》2008,22(2):138-139
[目的]比较间歇泵奶与常规鼻饲早产儿喂养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间歇泵奶组与常规鼻饲组,每组30例,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记录患儿胃食管反流次数、残留次数及发生呼吸暂停或周期性呼吸次数.[结果]间歇泵奶组与常规鼻饲组残留率分别为4.75%和6.97%,间歇泵奶组发生呼吸暂停或周期性呼吸次数及胃食管反流率明显低于常规鼻饲组(P<0.01).[结论]间歇泵奶喂养比常规鼻饲喂养胃食管反流率和残留率低,发生呼吸暂停或周期性呼吸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邱丽香 《护理学报》2014,(18):63-6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大黄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98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全肠外营养支持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经鼻空肠营养管鼻饲大黄,至肠鸣音恢复。记录并比较患者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腹胀、食管瘘和胃食管反流等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食管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出现胃食管反流和术后肠粘连现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相比,观察组鼻饲大黄能有效促进患者肠功能的恢复,减少食管瘘等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昏迷病人鼻饲发生反流及误吸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76例昏迷鼻饲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鼻饲过程中发生反流、误吸的相关因素。结果 76例鼻饲病人中发生明显反流8例,可疑反流6例,其中误吸4例中1例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反流及误吸的发生与病人体位、胃管插入深度及粗细、鼻饲方式、腹胀、胃潴留及吸痰刺激等有关。结论神经外科昏迷病人鼻饲过程中反流、误吸的发生率高,可导致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明显增加病人死亡率及致残率,护理过程中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包括健康心理辅导、体位管理、振腹与穴位按摩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综合护理干预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结果:干预组胃食管反流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缓解反流症状,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0例接受热敏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生活质量与生活行为方式变化.结果:护理干预患者生活质量与生活行为方式与护理干预2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在管状胃重建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接受管状胃重建手术治疗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行为规范性、解决问题能力、健康宣教能力、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应用于管状胃重建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中,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减轻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