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浙江省德清县农村社区居民饮食偏好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关系,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动态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06-2008年、2011—2012年和2013—2014年随机抽取浙江省德清县2个、6个和7个农村社区未患糖尿病的28 233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饮食偏好与T2DM发病的关系。结果至2015年11月,德清县28 233名农村社区居民中有2 773人失访(其中874人死亡),失访率为9.82%。T2DM新发病例369例,发病密度为3.13/千人年;饮食均衡者、以素食为主者和以荤食为主者新发T2DM病例分别为227例、46例和96例,发病密度分别为2.59/千人年、2.88/千人年和6.67/千人年。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德清县以荤食为主的农村社区居民T2DM发病风险为饮食均衡居民的2.58倍(HR=2.58,95%CI=2.03~3.27);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务农、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饮茶、BMI、是否高血压、是否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家族史等11个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德清县以荤食为主的农村社区居民T2DM发病风险为饮食均衡居民的2.46倍(HR=2.46,95%CI=1.94~3.13)。结论饮食偏好以荤食为主可能增加农村社区居民T2DM的发病风险,今后在T2DM的防治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易感基因CDKN2B-AS1位点rs10757274基因型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合并症的多效性作用,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遗传病因学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多病例组-对照设计,纳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心内科入院的汉族冠心病患者1 1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非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242例(20.9%),非2型糖尿病的高脂血症患者306例(26.4%),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204例(17.6%),对照组(不患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406例(35.1%)。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测定。采用单碱基延伸技术和Genome Lab SNP基因分型系统(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关联分析,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结果与基因型GG相比,基因型GA/rs10757274(OR=2.43,95%CI:1.58~3.74)与基因型AA/rs10757274(OR=2.64,95%CI:1.62~4.30)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基因型GA/rs10757274(OR=2.25,95%CI:1.53~3.30)与基因型AA/rs10757274(OR=1.89,95%CI:1.20~2.97)会增加高脂血症的风险;基因型GA/rs10757274(OR=1.86,95%CI:1.15~3.01)与基因型AA/rs10757274(OR=4.21,95%CI:2.55~6.92)会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风险。结论 CDKN2B-AS1基因位点rs10757274基因型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具有遗传多效性。  相似文献   

3.
血压控制与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压控制情况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以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综合防治研究队列满足条件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较基线血压正常组和基线高血压组随访血压控制在不同水平时糖尿病发病率;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血压控制情况与随访新发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3146名研究对象中,有102例新发糖尿病患者.基线血压正常组(n=2369)和高血压组(n=777)糖尿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74%和4.76%;基线血压正常组与高血压组糖尿病发病率均随着SBP和DBP增加而上升;两组人群中,随访转为或仍然为高血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均大于随访血压保持或控制为正常的人群(基线血压正常组5.6%vs.1.9%,基线高血压组7.1%vs.2.2%).调整基线年龄、性别和糖尿病一般危险因素后,基线血压正常组中随访转为高血压的人群相比血压保持正常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aRR值及95%CI)为1.84(1.00~3.63);基线高血压组中随访血压未得到控制相比血压得到控制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aRR值为1.90(1.03~3.74).若调整性别、年龄和基线代谢综合征,aRR值则分别为1.70(0.99~2.78)和1.90(1.04~3.75).结论 基线血压正常组与高血压患者,若有效控制其血压在正常水平均能降低糖尿病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武进农村地区成人静息心率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04—2005武进农村地区前瞻队列研究中35岁以上符合条件的10 066参与者。根据受试者基线静息心率的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组,第一组心率48~67次/min,第二组心率68~71次/min,第三组心率72~77次/min,第四组心率78~120次/min。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静息心率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经过平均7.35年的随访,共406例新发2型糖尿病,发病密度为5.49/1 00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与第一组相比,第二、三、四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比HR(95%CI)分别为1.75(1.26~2.45)、1.77(1.28~2.44)、1.85(1.34~2.54),静息心率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χ2趋势 = 15.98,P = 0.001)。静息心率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在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中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交互>0.05)。结论 静息心率的升高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中年人群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探讨静息心率在心血管病预测中的作用。方法调查2011年4月-2012年6月于本院体检的35~64岁无心血管疾病史的社区居民2 051名,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清生化对其进行10年发病风险预测,分析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10年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1)不论性别,血压值、空腹血糖值及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在高心率组均明显高于低心率组。2)男性高心率组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吸烟、高血压家族史及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比例均明显高于低心率组(P均0.05),而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心率组中心型肥胖比例明显升高(P=0.018),且心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05)。3)心率增快的独立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包括吸烟、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与糖尿病;女性包括年龄、腰臀比、高血压与糖尿病。4)男性心率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评分呈正相关(P=0.003),而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结论在35~64岁男性人群,心率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呈正相关,上述人群监测静息心率对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膳食模式与体力活动水平对江苏省南京市居民高血压发病风险的联合作用,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7年5—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南京市秦淮、白下2个行政区抽取7个社区共3 376名30~75岁城市居民进行高血压筛查,将其中筛查出的418例新发高血压患者和782名未患高血压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418例病例组新发高血压患者中,采用西式膳食模式(WDP)和精明膳食模式(PDP)者分别占58.37%和41.63%,体力活动不足和充足者分别占56.22%和43.78%;782名对照组未患高血压人群中,采用WDP和PDP者分别占23.40%和76.60%,体力活动不足和充足者分别占48.98%和51.02%;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年均收入、体质指数(BMI)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PDP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为采用WDP者的0.208倍(OR=0.208,95%CI=0.160~0.270),体力活动充足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为体力活动不足者的0.756倍(OR=0.756,95%CI=0.593~0.962),采用PDP且体力活动不足者、采用WDP且体力活动充足者和采用PDP且体力活动充足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采用WDP且体力活动不足者的0.124倍(OR=0.124,95%CI=0.084~0.183)、0.357倍(OR=0.357,95%CI=0.237~0.539)和0.103倍(OR=0.103,95%CI=0.068~0.156)。结论采用健康的膳食模式和保持充足的体力活动均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2种方式联合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992年4月我市高级知识分子912人的健康检查。结果发现,总患病率为90.57%,平均每人患2种疾病。在前10种主要疾病中,男性患病率明显多于女性,性别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而且糖尿病与胆囊炎、胆结石、高脂血症与胆结石、高血压与血脂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年龄增长,束支传导阻滞和左室顺应性下降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睡眠时间和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为降低和预防罹患T2DM行为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徐州市慢病基线调查时首次确诊的771例T2DM患者(病例组)为研究对象,排除其他类型糖尿病、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及现患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肝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者。对照组为无T2DM者,排除标准同病例组。匹配条件按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性别、居住地、T2DM家族史4个方面,采用1∶1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匹配。一般人口学情况、生活行为、疾病史和体格检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睡眠时间通过研究对象自报告的模式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睡眠时间6 h比睡眠时间6~8 h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29倍(OR=4.29,95%CI:2.67~6.88),调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体质指数(BMI)、腰围和生活紧张度等混杂因素后,风险增加1.04倍(OR=2.04,95%CI:1.70~3.86)。睡眠时间8 h者与6~8 h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层,男性睡眠时间6 h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97倍(OR=4.97,95%CI:1.81~13.63),女性睡眠时间6 h者与T2DM无关联。结论睡眠时间不足使T2DM发生的风险增加,长期睡眠不足者应使生活规律化,按时作息,对T2DM的预防起着积极作用。女性睡眠时间与T2DM的发生风险未发现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社区≥65岁高血压人群基线收缩压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对基线未患脑卒中的6 65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收缩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的关系。结果:经过中位随访时间4.55年后,新发脑卒中234例,发病密度为779.60/10万人年;限制性3次样条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水平和脑卒中发病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在130~149 mmHg (1 mmHg=0.133 kPa)和≥150 mmHg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有关,经性别、糖尿病、慢性肾病、吸烟、饮酒分层后关联仍存在。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30mmHg与脑卒中首次发病独立相关,建议将老年高血压人群的理想收缩压降至<130 mmHg,以更好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总胆固醇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发病的关系。方法筛选20~90岁入队列时未患糖尿病并且体检次数≥2次者,应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有无发生T2DM两组人群基线特征,按总胆固醇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划分4组(2.10~mmol/L组、4.16~mmol/L组、4.76~mmol/L组和5.42~13.29 mmol/L组),应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分析总胆固醇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结果此队列共纳入12 928人,共随访45 626人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53年。随访期间,新发T2DM患者447人,发病密度为9.80‰,随着总胆固醇水平增高,T2DM高发病密度呈上升趋势,在多因素GEE分析中,调整年龄、高密度脂蛋白、是否患高血压、是否肥胖后,以2.10~mmol/L组为参照,4.16~mmol/L组、4.76~mmol/L组和5.42~13.29 mmol/L组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值分别为1.24(95%CI:0.83~1.86)、1.75(95%CI:1.19~2.56)、3.60(95%CI:2.51~5.17)。结论总胆固醇与T2DM存在相关性,随着总胆固醇水平的上升,发生T2DM的危险性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1.
李哲  刘文宣  杨磊  郭淑琴  刘殿武 《慢性病学杂志》2013,(5):331-332,335+333-33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时间及影响从糖尿病发病到开始出现并发症时间长短的因素,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存分析方法,收集194名至少合并一种慢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家族史、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资料,糖尿病诊断日期和诊断第一种慢性并发症时的日期,定义两个日期的时间间隔为生存时间,定义糖尿病某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为观察终点。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时间及生存率(n年后患者未发生慢性并发症者占总观察人数的比例),用Log-rank检验比较每个研究因素各水平间生存率差异,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194名T2DM患者1年后未发生并发症者占总观察人数的82.7%,5年占60.8%,10年占31.1%。中位发病时间为7.42年。Log-rank检验结果表明糖尿病诊断年龄、是否有血脂异常、是否经常有精神压力3个因素各水平之间2型糖尿病患者未发生慢性并发症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从糖尿病发病到开始出现并发症时间长短的因素及其OR值为:精神压力(OR=1.394,95%CI=1.086~1.790)和诊断年龄(OR=2.967,95%CI=1.296~6.797)。结论 194名患者患并发症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42年,糖尿病诊断年龄、精神压力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早晚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糖尿病与缺血性脑卒中短期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为脑卒中科学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7-06随机抽取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居民,并按照是否患有糖尿病分成两组,调查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BMI、职业、吸烟、饮酒、喝茶、疾病史等基线资料,并通过脑卒中登记报告系统,以身份证号码为唯一识别码,收集所有研究对象脑卒中发病时间、疾病诊断和ICD编码病例类型、诊断医院、诊断依据、相关的检验和检查结果等资料和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结果共有8 533例研究对象纳入队列,无糖尿病组7 859例,糖尿病组共674例,队列中共有69例研究对象新发脑卒中,累计发病率8.09‰,未矫正时,糖尿病组发病风险是无糖尿病组的3.885(2.234~6.756)倍(P0.001),经年龄、BMI、喝茶、高血压等因素矫正后,糖尿病组发病风险是无糖尿病组的2.652(1.500~4.691)倍(P=0.001)。结论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短期发病率的危险因素,应当加强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并规范糖尿病人随访管理,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及时予以干预,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城区居民以家庭人均收入为指标的社会经济状况与自我报告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1年8—9月对南京市4个城区的年满35岁并在当地居住满5年的9 446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结局变量为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的2型糖尿病,解释性变量为家庭人均收入(三等分)。结果南京市城区居民中自我报告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8.2%(95%CI=7.59%~8.80%),存在明显的年龄分布差异,但性别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调整后,家庭人均收入与自我报告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之间存在正向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低收入相比,中、高收入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35%(OR=1.35,95%CI=1.06~1.74)和58%(OR=1.58,95%CI=1.23~2.02);年龄越大、高收入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越大。结论家庭人均收入与南京市城区居民自我报告2型糖尿病存在密切的流行病学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港口码头高温作业工人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广州市某港口码头5 603名高温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该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67.6%,其中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51.8%、29.3%、14.0%和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人群罹患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的风险高于女性(P0.05);年龄越大者,罹患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越高(P0.01);高温作业工龄越长者,罹患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的风险越高(P0.01);经常吸烟者罹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于不吸烟者(P0.05);运动越少者,罹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越高(P0.01)。结论高温作业工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性别、年龄、高温作业工龄、吸烟和运动均是高温作业工人罹患慢性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围增加与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为糖尿病人群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在开滦总医院系统共11家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101 510名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选取研究对象。将第1次健康体检中患糖尿病但未患高血压的体检者纳入研究队列。上述人群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进行第2次健康体检,最终23 67例体检者纳入分析。将调查对象按照腰围水平分为肥胖组(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和非肥胖组(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依据基线腰围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第1分位组:腰围83 cm、第2分位组:83 cm≤腰围89cm、第3分位组:89 cm≤腰围94.3 cm、第4分位组:腰围WC≥94.3 cm),比较高血压检出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围增加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42.50%)高于非肥胖组(3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WC的增加,高血压的检出率逐渐升高,第1分位、第2分位、第3分位和第4分位组的检出率分别为29.85%、35.07%、40.10%和47.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性别分层后,男性4组高血压的检出率分别为34.28%、36.38%、40.20%和48.26%,女性分别为18.99%、30.30%、39.64%和44.7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基线WC第1分位组比较,女性第2分位组、第3分位组和第4分位组的OR值分别为1.772、2.781和3.516;男性第4分位组OR值1.725;总体第3分位组和第4分位组的OR值分别为1.559和2.09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年龄、收缩压等因素后,与基线WC第1分位组比较,仅有女性的第3分位组和第4分位组新发高血压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2.366和2.709)。结论 WC增长增加糖尿病人群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且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7-2013年监测队列中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及相关信息,采用累积发病率、RR值及其95%CI等指标分析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间的关系。结果 2007-2013年共收集327 2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随访778 439人年,累计新发恶性肿瘤7 435例,恶性肿瘤发病率为955.12/10万,标化发病率为458.05/10万。相较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增加(RR=1.68,95%CI:1.68~1.70),其中20~39岁组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病风险最高(RR=4.34,95%CI:3.54~5.32);随年龄增加,风险降低,但≥60岁组发病风险仍存在关联(RR=1.21, 95%CI:1.18~1.2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随机整群抽取社区居民13 756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增的趋势,年龄、超重或肥胖、职业是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与体质指数(BMI)正常人群相比,超重和肥胖的人群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其2.09倍、2.87倍.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显著关联;超重、肥胖是罹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 TyG)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评估TyG预测2型糖尿病发病的效力。方法 研究基于2011年建立的“金昌队列”,对甘肃省金昌市某大型采炼一体国有企业在职及退休员工进行基线调查,于2014—2015年,对所有队列人群进行随访,最终选取基线30 546名未患2型糖尿病者为研究对象。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TyG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TyG对2型糖尿病的预测效能。结果 在总人群、男性及女性中,TyG在第四分位数组2型糖尿病发病率最高,是第一分位数组的10.35、6.80及17.78倍;调整混杂因素后,总人群、男性和女性TyG第四分位数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分别为HR=4.806(95%CI:3.625~6.371)、HR=4.363(95%CI:3.099~6.143)和HR=8.442(95%CI:5.132~13.887)。TyG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呈正向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贵州省5个监测地区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贵州省云岩区、白云区、德江县、黔西县及三穗县5个监测地区3682名18岁及以上常住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的测定。分析超重、肥胖及中心型肥胖在人群的分布及与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关系。结果贵州省5个监测地区成人超重率为27.0%,肥胖率为7.5%,中心型肥胖率为16.9%。男性和女性的中心型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且中心型肥胖率以老年人(≥60岁)最高(χ~2=32.03,P<0.001),女性中心型肥胖率高于男性(χ~2=4.2,P=0.04)。在控制年龄、性别、地区因素的情况下,超重者患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风险分别为非超重者的1.4倍、1.4倍和2.0倍(95%CI 1.0~2.0、1.2~1.7、1.6~2.5,P<0.05);肥胖者患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风险则是非肥胖者的2.6倍(95%CI 1.7~4.1,P<0.001)、1.5倍(95%CI 1.1~1.9,P<0.001)和3.7倍(95%CI 2.7~5.1,P<0.001);中心型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OR=2.18,95%CI 1.58~3.01,P<0.001)及高血压(OR=2.2,95%CI 1.74~2.57,P<0.001)的风险。结论成人超重与肥胖是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中心型肥胖则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AP)与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提供一定指导。方法选取泰安市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316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身高、体重、腰围、血糖、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并计算BMI、LAP和ICVD发病风险。应用Spearman相关模型分析LAP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应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LAP与I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着空腹血糖的升高,LAP和ICVD发病风险均显著增加(均P0.05)。LAP与FPG、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呈正相关(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TC无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收缩压、TC和LAP可解释ICVD发病风险的61.5%。结论 LAP升高会伴随较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中ICVD发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