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民间流传的单方草药很多。我素来注意这些单方的草药,时常到各乡村僻处搜罗,以作研究。前年为着治疗临床上一个肺痈症,得了一种鲜草药,普通都叫它肺形草,因为草的叶形和肺叶形状相似之故,闽候又名血见愁,经我试用后认为有效,就此介绍出来,以供大家研究。祖国医学文献里,关于肺痈的记载是很多的。素问大奇论:“肺之壅(壅即痈)喘而两胠痛”。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篇:“口中辟辟燥,欬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  相似文献   

2.
中医对肺痈的临床研究进展刘良,解平芬(江西中医学院330006)(江西省吉水县中医院331600)关键词肺痈,病因病机,治疗法则,综述肺痈主要包括西医学的肺脓肿;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临床研究较多,但实验研究甚少,下面主要介绍近10年来中医诊治肺痈的临...  相似文献   

3.
浅谈“肺痈”的诊治门铁良,张大勇乌海市中蒙医院(016000)1994年8月12日收稿肺痈是发生在肺部的一种肤疡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肺脓肿病。肺痈的发病阶段不同,临床表现有别。单纯运用祖国医学的诊断手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症下药是有一定困难的,...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以下简称:慢阻肺)与祖国医学关于肺胀的记载很符合。《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咳  相似文献   

5.
肺脓肿系指各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病变,肺部有组织坏死和空洞形成。属祖国医学“肺痈”范畴。有些患者对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迁延不愈,经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结果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叶景华治疗肺脓肿经验王莉珍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中西科(上海2000137)肺脓肿,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吾师叶景华先生从五十年代起潜心研究肺脓肿之辨治,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部分经验总结整理如次。肺脓肿,属于中医肺痈范畴。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论述《金匮·肺痿肺...  相似文献   

7.
考肺痈即西医所说的肺脓肿(包括肺坏疽在内)。据1955年第4号中医杂志王焕庭同志的报告,曾两次应用桔梗白散治疗两例肺痈病,都很快治愈,获得疗效。我不胜为祖国医学的伟大可贵而欢欣鼓舞。但王焕庭同志在总结里根据中医的所谓“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句话,引申为“肺中风火脓痰,可借大肠为出路的。”我以为这太穿凿附会而不唯物,在解剖学与生理学上是怎样也讲不通的。但王焕庭同志还肯定的说:“肺有脓痰,经大便泻去,用中医的理论来解释,是讲得通的。”这句话,我觉得始终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8.
肺痈之探讨     
肺痈是因感受风热邪气或风寒郁而化热致使肺受邪热薰灼,郁而成痈,形成肺叶发生脓疡的一种疾病。它以咳嗽、胸痛、发热和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主证。该病最早记录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已对肺痈的病因、病机、脉症、治疗及预后都有比较全面的叙述。我在临床工作中,对肺痈的诊断仍以脉症为主,辅以X线胸部检查。就现代医学观点看,肺痈除肺脓肿外,尚有部份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  相似文献   

9.
肺脓肿在中医文献上无此病名,但类似肺脓肿的症状则早有记载,一般中医书上名为‘肺癰’,如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载:‘欬而胸满振寒,脈数咽乾,不渴,时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癰’,唐孙思邈千金方曰:‘病欬唾脓血,其脈数实者属肺癰。’‘若口中辟辟燥,欬即胸中隐隐痛,脈反滑数,此为肺癰也。’元朱丹溪脉因证治云:‘肺癰病欬逆上气,濁吐出如粥脓血,胸中隐痛’明皇甫中明医指掌云:‘肺癰者口中辟辟燥,欬即胸中隐隐痛,名曰肺癰,欬伤肺葉而成也。’清程钟齡医学心悟曰:‘口中欬胸中隐隐而痛,吐痰腥臭者肺癰也。’虽然类似中医书籍上所描写肺癰症  相似文献   

10.
数脉刍言     
数脉,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素问·奇病论》曾云:“尺脉数甚”、“脉至如数”等等。其后《伤寒论》、《全匮要略》对数脉的运用尤为广泛,并常以脉证结合做为辨证论治的依据。如《全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载:“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相似文献   

11.
苇茎汤出自《千金要方》,异名:千金苇茎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附方》),为治疗肺痈名方,临床上常用于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等病症的治疗。由苇茎、苡仁、冬瓜仁、桃仁组成。主治:肺痈,咳,有微热,唾吐臭痰脓血,胸中隐隐作痛,咳则痛增,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风热毒邪侵肺,阻碍营卫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吐之则死"一词出现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篇第2条:"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现行教材对"吐之则死"的理解是:肺痈出现吐脓血时治疗较困难,甚至导致死亡.笔者认为此解释略显牵强,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胸中甲错”,语出《金匮要略·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原文云:“《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  相似文献   

14.
答:“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这段经文出自《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全文是:“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  相似文献   

15.
肺胀见《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原文4条云:“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13条:“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14条:“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论述了肺胀的主要脉证和治法。但对肺胀一词的理解,历代说法颇不一致,中医期刊亦鲜见专题讨论,有鉴于斯,笔者将个人粗浅看法试述如下,供同道参考。检阅资料,对肺胀二字的解释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6.
肺痈,西医称之为肺脓肿。多施以抗菌素或外科手术治疗。在对抗菌素有耐药性的病人越来越多的今天,中医治疗肺痈就更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作者对32例肺痈,按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进行治疗,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金匱·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的这一篇章里,都属呼吸系疾病,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分为三类。在“咳嗽上气”(即后世之哮喘)范围内,别称为“肺胀”的有三条:“上气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咳  相似文献   

18.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历代医家对本条争议较大,其焦点为“肺痛”究竟应作何解?归纳起来不外“胸痛”、“腹痛”之说。本人认为“肺痛”即为肺病,不当解作“胸痛”、“腹痛”。此实为仲景所言病位在肺,良由肺痈而致肺痛,理固昭然,何疑之有?观仲景《金匮》组方,紫参一味凡两用:一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中之泽漆汤;二见于《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之紫参汤。前方注为治咳之病,然焉知其非肺  相似文献   

19.
《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是张仲景用以治疗“肺痈喘不得卧”的方剂。近人据“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豚反滑数”及“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的记载,认为这是肺脓肿。葶苈大枣泻肺汤,药仪苈、枣两味,而主药为葶苈,其味辛、苦,性寒。辛则善行,苦能降泄,寒可除热。故“破坚逐邪、通利水道,治咳嗽气喘”(《本经》),  相似文献   

20.
天丁透脓治肺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痈之名 ,早见于《金匮》 :“若口中辟辟燥 ,咳即胸中隐隐痛 ,脉反滑数 ,此为肺痈 ,咳唾脓血。”仲景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及桔梗汤两方治疗之。并指出“始荫可救 ,脓成则死”的预后 ,后世医家对本病治疗的发展 ,当首推《千金方》的苇茎汤。1 997年春节后 ,一年过五旬男性农民 ,以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入院。入院时神志不清 ,谵语 ,双下肢有大片瘀斑 ,因血压 70 /5 0mmHg,故未作胸透即送入病房。经抗感染、抗休克治疗 ,第三住院日血压升至 1 1 0~ 1 2 0 /70~ 80mmHg。休克刚获纠正 ,患者旋即出现高热 ,达 40℃ ,证见咳嗽喘促 ,两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