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晓瑜  曹英 《中外医疗》2013,32(8):44-45
目的探讨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观察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对43只眼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记录其术后效果。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4者12眼(28%),0.1~0.4者28眼(6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眼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在高度近视患者中往往发生较早,发展较快,同时这些病人又较多合并视网膜病变,因此其白内障的术后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以其切口小、散光小、组织损伤小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低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应用于临床则增加了高度近视眼术后的眼内组织的稳定性.减少了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改善了手术效果。现将我院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所行此类手术的例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 11例 (13眼 )眼轴介于 3 2 .52~ 3 5.72mm的极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摘除及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后 1周矫正视力 >4.5者 6眼 (46.15% ) ;>4.7者 2眼 (15.3 8% )。术中未发生后囊破裂 ,术后未见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术后 2眼 (15.3 8% )发生后发性白内障。提示轴性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与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 ,降低近视度数 ,防止视网膜并发症。后囊破裂和悬韧带断裂及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发生与眼轴长度关系不大 ,明显与手术技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5月一2015年5月接收诊治的60例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就两个组别视力改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视力改善情况<0.05(6.7%)、0.05~0.2(6.7%)、0.3~0.5(23.3%)、>0.5(60.0%)相较于对照组16.7%、20.0%、40.0%、23.3%显著更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16.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次研究手术方式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力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在高度近视患者中往往发生较早,发展较快,同时这些病人又较多合并视网膜病变,因此其白内障的术后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以其切口小、散光小、组织损伤小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低  相似文献   

6.
艾琼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22-512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对50例(78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术前(P<0.05);脱盲率94.9%;患眼屈光度偏差值<-3.00D占61.5%,偏差值为±1.00D~±2.00D占1.3%,偏差值>±2.00D占37.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除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3例108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眼轴26.34—33.14mm),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 1.00D- 9.00D)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与术后视力。结果:术后矫正视力大于O.391只眼(84.3%),大于0.578只眼(72.2%)。术中5只眼(4.6%)发生后囊膜破裂。术后角膜水肿13只眼(12.0%),术后后囊膜混浊4只眼(3.7%)。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除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方法 :对高度近视白内障 48例 ( 5 6眼 )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本组眼轴为 2 6.5 0mm~ 3 2 .80mm ,平均 2 9.2mm。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 ,术后视力 ,随防 6mon~ 2 6mon ,平均 17.6mon。结果 :术后 5 5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 ,视力≥ 0 .3者 46眼 ( 82 .14% )。以视力≥ 0 .5为标准 ,眼轴 2 6.5mm~ 3 0mm组有 13眼 ( 40 .0 6% ) ,>3 0mm组有 4眼 ( 16.67% ) ,差异有显著性 ( χ2 =5 .3 6,P <0 .0 5 )本组术中无并发症发生 ,术后早期有轻度角膜水肿 13眼 ( 2 3 .2 % ) ,前房纤维素性渗出 2眼 ( 3 .5 7% ) ,急性迟发性葡萄膜炎 1眼 ( 1.78% )。随访期内 2 6眼 ( 46.43 % )发生后囊混浊 ,仅 2眼 ( 7.69% )需行Nd :YAG激光切开术 ,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结论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 ,但眼轴 >3 0mm者术后视力恢复程度较差  相似文献   

9.
刘虹  刘华  李建荣 《农垦医学》2005,27(6):419-421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随访6月~26月,平均17.6月.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8月收治48例(56眼)患者行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评价该术式的效果.结果:本组眼轴26.5mm~32.8mm,平均29.2mm.术后55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3者46眼(82.14%).以视力≥0.5为标准,眼轴26.5mm~30mm组有13眼(40.06%),优于30mm组(4眼,16.67%,差异有显著性,x2=5.36,P〈0.05).本组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有轻度角膜水肿13眼(23.2%),前房纤维素性渗出2眼(3.57%),急性迟发性葡萄膜炎1眼(1.78%).随访其内26眼(46.43%)发生后囊混浊,仅2眼(7.69%)需行Nd:YAG激光切开术,无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但眼轴>30mm者术后视力恢复程度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63-65
目的观察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且均予人工晶体植入患者150例,分为常规组与超声组。其中7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为常规组,另76例采用超声乳化吸除为超声组,将两组的术后眼压、并发症及视力恢复对照解析。结果两组术后24 h,48 h眼压比较,超声组明显低于常规组,超声组不良反应率为2.64%,常规组不良反应率为24.33%,复查视力超声组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术后视力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眼轴 >2 6mm的 38例、5 2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 (Ⅰ级核 5眼 ,Ⅱ级核 2 1眼 ,Ⅲ级核 2 6眼 )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平均 5 7 4岁 (5 2~ 73岁 ) ,平均眼轴长度 2 7 2± 1 5 6mm(2 6 1~ 2 9 2mm) ,平均人工晶体屈光度 (8 2 3±4 76 )D( 2~ 15 )D。结果 :术后 1周裸眼及矫正视力≥ 0 3者 38眼 (73 1% )。并发症主要包括后囊膜破裂 2眼 (3 85 % ) ,轻度角膜水肿 7眼 (13 5 % )。术后视力差的主要原因是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结论 :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理想术式 ,术者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王洁 《吉林医学》2013,(29):5990-599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择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36眼),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的视力与前房深度都有明显提高(P<0.05),与时间的变化呈正相关(P<0.05)。术中出现并发症4眼,发生率为11.1%,及时处理后好转。结论: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能有效提高视力,可恢复前房深度,安全性好,值得临床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方法 :综合观察和分析 16 9例、2 0 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视力与并发症。结果 :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187眼(90 .78% ) ,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 11眼 (5 .34% ) ,未植入人工晶体 8眼 (3.88% )。后囊膜破裂 4 1眼(19.90 % ) ,虹膜损伤 2 9眼 (14 .0 1% ) ,角膜水肿 86眼 (4 1.75 %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并发症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原因 ,与术者技术不熟练及病例选择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内障患者植入AcrySofToric人工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和旋转稳定性。方法:30例(35只眼)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0.75D,术前根据验光结果,角膜地形图和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值计算植入相应的AcrySofToric IOL。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CVA)、屈光状态、人工晶体旋转度。结果:患者术前UCVA为0.23±0.13,术后UCVA为0.72±0.14;残余散光在术后3个月时≤1.0D者占79.22%,≤1.5D者占20.78%,≥2.00D者0只眼。而术前术后的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35只眼的IOL旋转均≤20度。结论:AcrySofToric IOL对于合并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能有效的矫正角膜散光,并且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提高术后脱镜率,改善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73例(81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A组37例(4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6例(39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分别检查1d和1周的视力。结果术后1d视力A组〈0.1、0.1-、〉0.5的眼数分别为4眼、32眼、6眼,B组分别为6眼、30眼、3眼;术后1周视力A组〈0.1、0.1-、〉0.5的眼数分别为2眼、26眼、14眼,B组分别为4眼、23眼、12眼。术后并发症发生角膜水肿、前房闪辉程度和黄斑水肿的眼数,术式A组3项并发症的发生少于术式B组。结论糖尿病者白内障用超声乳化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手术,且术后并发症较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我院于2010年2月~2012年1月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0例80只眼,观察术后的视力情况、眼压及前房深度、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术后的视力逐渐改善。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达80.0%。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而前方深度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55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与50例(55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胡庆军  李蕊  邓青  田蓓 《北京医学》2011,33(8):671-673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56例(86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眼轴长度分为A组(26~29mm,54眼)和B组(>29mm,32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前手动-0.3,屈光度-10.00~23.00 D.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植入折叠人工晶体于囊袋内,术后1 d、1周、1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糠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糖尿病性白内障112例、132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多数为眼前节反应,经药物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对于糖尿病性白内障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多数(不合并眼底病变者)患者术后视力基本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无差别。因此,糖尿病性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王斌  吕颂谊  洪朝阳  瞿佳 《浙江医学》2011,33(9):1289-1291,1295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四联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采用上方3.5mm常规巩膜切口对56例(68眼)白内障合并房角关闭患者行四联手术,并分别于术后1、3、6、12、24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眼压、滤过泡、房角、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各时点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24个月时形成Ⅰ、Ⅱ型滤过泡59眼(86.76%),Ⅲ、Ⅳ型滤过泡9眼(13.24%).术后房角粘连明显改善(P<0.05),≤90°者46眼(67.6%).术后12、24个月患者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45眼(66.2%)及52眼(76.5%),均显著优于术前(P<0.01).结论 四联手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有效、便捷、可重复和安全的联合手术,不仅能提高患者视力而且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延长滤过泡功能,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