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34岁。临床诊断:心肌炎。图1为Ⅱ导联及V1同步记录。窦性心律,P—P间期0.88~0.91s(67次/min)。其中R2、5、7、9、11、13、16为插入性室早,呈二联律,QRS呈右束支阻滞型。P—R间期恒定为0.13s的有P3、4、10、11下传者,P5~8下传的P—R间期分别为0.20、0.28、0.32、0.36s。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46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3年,加重1周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型。心电图(图示V5、V6导联同步记录)P波规律出现,P—P间距0.48s(125次/min)。R2、R16为窦性下传者,呈“R”型顶端有切迹.时间>0.12s。其P—R间期为0.19s,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其余QRS波呈正常室上型,但之前的P—R间期为0.34~.48s,  相似文献   

3.
室内双灶性异位起搏活动并不少见,但能形成“室—室”融合波呈现QRS正常化者不多,现报告1例于后: 患者男性,5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心律不齐于1992年7月9日作检查。图1为入院当日常规导联的描记。 P波按序出现,P—P0.60s(100次/min),偶数P波后QRS脱落,奇数P波下传心室,呈2:1传导。下传心室之P—R0.14s,下传心室波宽0.13s,终末部明显增宽,V_1呈rSR’型、V_s呈qRs型,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2:1房室传导阻滞(AVB)、下传心搏呈CRBBB型、提示双侧束支阻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17岁。图示窦性心律显著不齐,伴有频发早搏,有时呈二联律。并示:①多数早搏的R波前后有逆行P波,P波为交接性早搏即下传心室又逆传心房;②早搏的R波前后无逆行P波,为交接性逸搏只下传心室而未逆传心房,③仅有逆行P波而无R波,为交接性期前收缩(PJS)只逆行传至心房,未下传心室;④偶有窦性P波后无QRS波跟随为隐匿性交接性早搏所致。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频发的PJS伴室内差异传导或未下传心室或未传至心房或隐匿发生,有时呈二联律,偶呈间位性,交接性逸搏。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75岁。临床诊断;右位心,冠心病,心律失常。图1A为常规方法记录的心电图.图1B为左右手电极互换并加作V3R~V6R代替常规V3~V3及V1,V2导联互换记录。图IC为矫正后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P间距不等.长P—P间距不是短P—P间距的倍数。下传的P—R间期0.16s,下传的QRS渡群呈Rs,形态时间正常。ⅡhRs为交界性逸搏(R5起始部有一窦性P波埋入其中)。ⅡR3.5s的T波顶部含有一提前发生的P波.下传的QRS波群呈轻度室内差异传导。  相似文献   

6.
例1 男。76岁。因心悸、胸闷、气促1d入院。2年前患下壁心肌梗死。体检:双肺无异常,心率120次/min,心电图(图1)示A:Ⅱ、Ⅲ导联为同步记录。R1与R8呈QR型,宽0.10s。R8之前有高尖P波,P—R间期0.16s,其余QRS波呈rsR型,宽0.14s,其前后均无P波,心室率120次/min。考虑为室性心动过速,Rs为房性早搏下传心室者。显示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图形。B:Ⅱ、Ⅲ导联为恢复窦性心律后描记,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6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A):为入院时描记Ⅱ导联,示窦性心律,P—P间距0.60s,P波呈2:1下传心室,P—R间期恒定为0.26s,QRS  相似文献   

8.
女55岁,冠心病,心电图特点:窦性心动过缓,频率45次/min。在两个窦性心律之间插一室性早搏,其后窦性激动干扰性P—R间期延长如图V_(AB)、图V_C示此间插性室早除有干扰性P—R间期延长外,其后窦性QRS亦发生变形,且呈右束支阻滞图型,为室内差异性传导所致。间位性室早使其后P—R间期干扰性延长  相似文献   

9.
王某,男性,28岁,心肌炎,心律失常。图示Ⅱ导,四条系连续记录。P波顺序出现,P—P0.9~1.10s,P时限电压正常。P—R0.18s,下传的QRS时限电压正常,呈Rs型。各条中均可见提前出现之QRS(R′),呈qR型。联律(R—R′)时间0.42~0.68s。R′宽0.12~0.14s,伴继发性T波改变。各R′—R′之间最大公分母平均值1.26±0.06s,变异系数±4.76%。α条R_7、d条R_9宽0.09s,前有P波,其T波改变较R′之T为浅,P—R0.15s,可判为室性融合波。符合室性并行心律(VPSR)之诊断。  相似文献   

10.
例1患者男性,28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图1)示:P—P间距呈渐短突长周期性、规律性改变。经测算两组文氏周期的等长传导间期分别为2.56及2.60s,则窦性周期分别为0.64及0.65s,P—R间期0.14s,则窦性周期分别为0.64及0.65s,P—R间期0.14s,下传的QRs波呈qR型,时限、形态正常。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窦房文氏阻滞(呈4:3下传)。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57岁。临床诊断:脑梗塞。查心电图(图1)示:为单导联记录,P—P间距0.72~0.76s,频率79~83次/分。P波有切迹,宽0.12s。部分导联P波呈“2:1下传”(Ⅰ、Ⅱ、aVL、aVF、V1~3、6),下传的“P—R间期”0.28s,QRS波呈室上性。部分导联P波与R波无传导关系(Ⅲ、aVR、V4~5导联)。Ⅱ导联可见一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aVR导联可见两次(R2、5)交接性期前收缩(一次连发R2,3),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65岁。心电图为Ⅱ导联连续描记(附图)。P波直立,PP 0.48s,偶有房性早搏(ⅡbP_2);QRS波有两种,一呈高Rs形,一呈较矮RS形(简称高R及矮R),其频率不足窦性频率之半,存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高R者与P波无关,发生稍迟,属高位室性逸搏;矮R者与P波密切相关,室性逸搏后第一个矮R之PR间期均为0.16s.隔一个P波后,下一个P波又以较长之PR间期(均为0.26s)下传心室,呈  相似文献   

13.
例1 患者男性,14岁。临床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Ⅱ和V1导联同次不同步记录(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为97次/min,呈持续2:1房室传导。下传的心室波呈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型交替,P—R间期亦呈长(0.30s)短(0.20s)交替。提示房室结快慢径路纵行分离,快径路经左束支下传心室,慢径路经右束支下传心室,未下传的P波为房室结快慢径路顺传同时受阻所致。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2:1房室传导阻滞,左右束支交替传导阻滞,P—R间期长短交替。  相似文献   

14.
例1 患者男性,12岁。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图1为修补术次日Ⅱ导联连续记录。窦性P-P0.40s,150次/min,下行R_1—R_4呈rS型,与P波无关,R-R0.78s,频率77次/min,为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R_4-P_8为0.40s,P_8下传心室,P_8-R_5为0.28s,继后P波2∶1下传心室,由于下传P波的R-P逐渐延长,故P-R呈逐渐缩短的反文氏现象,相继的R-R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女性,55岁,因冠心病于1994年2月6日就诊。查体:心律不规整,有时连续性第一心音较响亮,BP16.0/10.7KPa。图示a~c(系连续描记)窦P正常,P—P0.74—0.86s(房率81~70次/min),互差0.12s,下传心室时P—R0.18s,P—P(R—R)0.76~0.81s(79~74次/min),QRS呈Rsr′型,宽0.06s,T波正常,Q—T延长为0.42~0.43s。另有QRS呈R型(a行R_(1、2、7、8、9、10),b行,c行R_(1~5)),宽0.08s,降支切迹非一致性,R—R0.82s(室率73次/  相似文献   

16.
V_1导联窦 P 频率62—65次/min,P_(4、7、14)提前出现,配对间期基本相等,代偿间歇不完全,系房性早搏。其中 P_7下传心室,P_(4、14)因 P-R 间期太短而未能下传。QRS 形态有4—5种:①V_1呈 QS 型、V_5呈 R 型,R 波平顶错折,时限0.14s,系窦 P 下传,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其 P-R间期0.15—0.18s,当 P-R0.18s 时,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72岁。因骨折术前查体,既往病史不详。查心电图(图1)示: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及梯形图。图示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P—P间距0.78s,心房率77次/分,QRS波为室上性。大多数P波与QRS波无关,仅第1、6、11、16个P波下传。P—R间期0.28s,QRs波时限0.09s,R—R间距不等,呈2长1短交替。短R—R间距0.98s,即窦性下传。长R—R间距连续2次出现,不完全相等。前一个为次长间距1.40~1.43s,其前有不相关P波,P—R间期0.11~0.14s。后一个为最长间距1.47~1.50s,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62岁。因心悸、胸闷、头晕八年,晕厥二次,以冠心病,心律失常收治。入院后心电图(附图)Ⅱ导联,窦性P波,频率80—83次/min(P-P间歇0.75s,和0.72s),夹有QRS波者P—P间歇较不夹有QRS波者为短,呈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多数P波与QRS波无关,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R_(2、4、6)为窦P下传,心室夺获,P—R间期0.12s,R_(4、6)与R_2相  相似文献   

19.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77岁,高血压史20年。BP210/70mmHg(1mmHg=0.133kPa),心脏重度左下扩大。胸片符合高血压心脏病改变,临床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心电图示窦性P波按序出现,P波外形正常,P P间期0.48s(125次/min),除R5之前的P波下传R5外,其余P波均未获下传,P R间期不固定。R R间期除R4R5外,为1.40s(43次/min)。P R5间期为0.21s(aVL导联P波起点较明确)。R5呈左前分支阻滞(LAFB)特点(电轴-45°,SⅢSⅡ、RaVL>RⅠ、Avr)属窦性夺获下传心搏。R1R4、R6、7呈RBBB图形,电轴正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高度AVB、分支性逸搏心律、不完全性脱…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75岁。因胸闷、心悸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V_1导联连续记录: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HR88次/min。QRS波群呈三种形态:①RV_1呈rS型,QRS0.08s,属正常窦性下传。②Rv 6、9、10前可见窦性P波,P—R间期0.25s,下传的QRS呈宽大畸形单项R波形。另RV_(9、10)连续出现,其前均可见相关P波,P—R间期0.25s。③RV_(2、7、11)为提前出现的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