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结果表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下降,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增高。提示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血中免疫复合物增高,为临床采用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免疫功能。采用ABC-ELISA法、间接推数法等方法检测了32例ITP患儿及20例正常小儿的免疫功能情况。结果表明:ITP患儿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显著升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下降、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增高、T细胞亚不同程度变化。提示ITP患儿不但存在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也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说明ITP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免疫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ITP患儿的Th1、Th2、Th17、Tre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ITP患儿的Th1、Th17升高、Th2、Treg下降、Th1/Th2比率异常。结论:Th1、TH2、Th17、Treg异常是儿童ITP发病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红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显示,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红细胞膜免疫复合物含量均降低,抑制因子显著升高,促进因子降低,且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降低与血小板数的减少呈正相关。提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发病机理中存在着红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因此在治疗上应考虑应用免疫调节剂来全面纠正免疫功能紊乱,且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可作为临床上判断病情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免疫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8例ITP患儿的Th1、Th2、Th17、Treg等指标的变化.结果:ITP患儿的Th1、Th17升高、Th2、Treg下降、Th1/Th2比率异常.结论:Th1、TH2、Th17、Treg异常是儿童ITP发病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6.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年发病率为小儿群体的4/10~8/10万.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儿童ITP发病时病情重,多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症状,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由于不易与其它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的疾病相鉴别,故临床中对该病进行准确诊断及安全有效的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ura,ITP)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探讨ITP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ITP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同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中,CD19+的表达率明显增加(P<0.01);CD3+、CD3+CD4+、CD3+CD4+/CD3+CD8+的比值、CD3-CD16+CD56+(NK细胞)的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2)患者外周血CD19+的表达率与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呈正相关(r=0.50,P=0.02),与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值均呈正相关(r=0.62,P=0.002);患者CD3+CD4+的表达率与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呈负相关(r=-0.49,P=0.02);患者CD3-CD16+CD56+的表达率与患者巨核细胞数值呈负相关(r=-0.43,P=0.04)。结论ITP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可能与ITP的发病有关;ITP患者NK细胞的异常表达可能是ITP的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免疫状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初次发病时免疫指标变化,评价儿童ITP免疫状态,为临床预后判断及免疫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2005年1月-10月收治的初次发病的儿童ITP病人109例,记录前驱史、免疫指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近期治疗效果、远期疾病状况并分析之间关系。结果共收集病例109例,细胞免疫改变以CD3^-/CD19^+%、CD3^+/CD8^+%上升,CD4+:CD8+比值下降为主;体液免疫以PAIgG上升为主。①初期治疗显效病例104例,未显效5例,比较两组免疫指标均P〉0.05,无差异;近期治疗显效组24例,未显效组2例转为慢性ITP,P〉0.05,两组无差异;近期治疗效果尚不能提示疾病免疫状态。②有前驱史病人80例,无前驱史29例,比较两组免疫指标:CD4^+:CD8^+比值下降、PAIgM,P〈0.05,余均P〉0.05;有前驱史组15例转为慢性ITP,无前驱史组11例,P〈0.05,有明显差异;说明是否有前驱史可能区分了两类疾病免疫状态;经〉6月病程,有26例转变为慢性ITP,比较两组病人病初免疫学指标除CD3^+/CD8^+%上升、CD4/CD8比值下降P〈0.05,有明显差异,余P〉0.05,无差异。说明CD3^+/CD8^+%上升、CD4^+:CD8^+比值下降对持续性疾病免疫状态有提示。结论①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起病有一过性、暂时性(急性ITP)和慢性持续性(慢性ITP)免疫异常两类状态,早期的临床表现及免疫治疗效果不能对此做出判断;②前驱史可能提示了疾病免疫异常的一过性,没有前驱病史及细胞免疫指标中CD3^+/CD8^+%上升,CD4/CD8比值下降可能预示了持续的免疫异常及疾病慢性持续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免疫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0例急性ITP患者同时测定血小板抗体及T细胞亚群,发现急性ITP的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紊乱有关。认为病毒感染致血小板膜结构及抗原性发生改变,直接或(和)依赖T细胞辅助而激活B细胞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这些抗血小板抗体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和补体破坏血小板,产生临床症状,在细胞免疫方面表现为T细胞总数下降,TS细胞功能下降,Tn细胞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0.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病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宝华 《海南医学》2006,17(10):118-119
目的 初步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集的48例ITP患儿的相关病因.结果 婴儿组与幼儿组发病率很高占79.1%,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为33.3%,EB病毒(EBV)感染率为22.9%.结论 CMV、EBV感染是ITP的主要发病原因,但同时需注意其他病因.  相似文献   

11.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搪塞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自身免疫的病理机制,并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6例ITP患儿及38例健康儿童利用APAAP法检测外血T细胞亚群同时对66例ITP患儿及52民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竞争试验原理定量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含量。结果 所有病例CD3^+、CD4^+及CD4^+/CD8值下降,经统计学处理ITP组低于对照组;CD8值高于对照组。ITP组PAIgG的结果与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方法:对60例ITP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单疱病毒Ⅰ型及Ⅱ型、风疹病毒、肝炎病毒的检测,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检测采用多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检测的抗体为IgM。结果:检测发现ITP患者中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疱病毒Ⅰ型及Ⅱ型、风疹病毒、肝炎病毒、HPVB19抗体呈不同的阳性率。结论:小儿ITP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为免疫介导。  相似文献   

14.
何丽雅  佟莉贞 《广东医学》2002,23(7):696-697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mbocytopenia purpura,ITP)与血小板无力症的发病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方法 用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方法检查56例确诊ITP的患儿父母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 44.6%(25/56)的患儿父母亲双方均患有血小板无力症;39.3(22/56)为父母中一方是血小板无力症患者,仅16.1%(9/56)为父母亲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结论 血小板无力症患者儿并没有因为GPⅡb/Ⅲa的缺乏而降低了ITP发生的可能性;并且不排除血反无力症患儿及其基因携带患儿的血小板膜上是否同时存在其他具有刺激抗血小板抗体产生的抗原,或致这种抗原活性增强而诱发ITP的可能性。血小板无力症可能是影响ITP预后的潜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沙林林 《当代医学》2008,(10):21-22
目的 加深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转归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90例IT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急性型69例(63.8%),慢性型10例(11.1%),放弃治疗11例.(2)42例(46.7%)有前驱感染病史.(3)60例(80%)轻中度出血,6例(6.7%)重度出血.(4)就诊时35例(38.9%)血小板≤25×109/L,26例(28.%)≤10×109/L.(5)骨髓涂片66例,其中45例(68.2%)巨核细胞总数增多,21例(31.8%)巨核细胞数正常.结论 小儿ITP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病毒感染与小儿ITP发病关系密切;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小儿ITP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杨光  周雅德 《重庆医学》1995,24(2):108-109
目前虽已公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自身免疫病,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随着对ITP免疫紊乱和细胞因子尤其是IL-2、IL-4、IL-6对免疫紊乱和造血调控研究的不断深入,已获得许多有关的线索,本文仅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观察38例ITP患儿,针对儿童ITP常引起各部位出血,容易造成惠儿及家长紧张、焦虑,结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采取对家长及患儿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减轻他们紧张、焦虑、不合作等问题,增强他们配合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本组38例患儿,除2例重症颅内出血死亡外,36例均能配合治疗护理,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对ITP患儿及家长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能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加快治疗和康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韦君年 《医学文选》2001,20(3):344-344
我院 1993年以来 ,采用间隔小剂量人血丙种球蛋(IVIG)联合强的松治疗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PT) 14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按第五届血栓与止血会议标准诊断 IPT 2 8例 ,均为初治患者。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5~ 14岁 ,平均 9.3岁 ;病程 3~ 6个月 ;3个以上部位出血 10例 ;治疗前血小板计数 <10 0× 10 9/ L 12例 ,~ 80× 10 9/ L 9例。~ 6 0×10 9/ L7例。随机分为 IVIG联合强的松组 (治疗组 ) 14例和强的松组 (对照组 ) 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等影响疗效的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tic purpura,ITP)患者血小板的功能。方法:应用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块收缩试验(CRT)和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活性测定(PF3aT)共三个试验检测105例ITP患者的血小板,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ITP患者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肾上腺素诱导的PAgT比对照组增高,但个别患者减低;ITP患者血块收缩百分率和血小板3因子活性均减低。结论:ITP患者血小板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出血症状不仅与血小板的数量相关,还与血小板的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20.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家2例报告李长菊,张永臻,李凤会(沂南县界湖镇卫生院)(沂南县人民医院儿科)关键词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和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