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核抗体免疫荧光试验(简称ANA—T)是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的实验方法。由于这一方法敏感性高,而且可以通过稀释血清的方法来观察体内抗核抗体的动态变化,为诊断和治(广了)SLE等结缔组织病提供了一个手段。现将我院自80年以来的56例SLE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一:ANA—T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一)原理 抗核抗体免疫荧光试验是一种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查法。在实验中,存在着二对抗原——抗体系统:一对是病人血清中的抗核抗体,能与多种动物的组织细胞核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结合;另一对是以荧光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与血清中抗核抗体的特异结合。如果患者血清中有抗核抗体存在,将实验标本放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时,在细胞核上可见特异性的荧光。  相似文献   

2.
何颖  粘志光  王毅 《重庆医学》2008,37(3):268-270,I0001,I0002
目的 建立抗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抗体检测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为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意义做出方法 学准备.方法 以Hela细胞为抗原基质固定于载片上,加入待测稀释血清温育,待抗原抗体特异结合后加入荧光素标记的抗人IgG与待测Bip抗体结合,最后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Hela细胞胞浆有无特异荧光出现.结果 RA患者血清检测中可见到Hela细胞胞浆中出现特异性荧光,而健康献血员血清检测中未发现Hela细胞胞浆中的特异性荧光,实验所见荧光模式与文献报道相符.结论 以Hela细胞为抗原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能够对血清中Bip抗体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3.
免疫荧光技术又称荧光抗体法,是利用荧光色素标记抗体与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中相应抗原反应,形成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借助紫外光激发荧光色素,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出荧光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检测出抗原.免疫荧光直接法对肾小球疾病的病理诊断和研究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云慧 《沈阳医学》2003,23(3):106-107
目的 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抗肝细胞膜抗体(LMA)、抗线粒体抗体(AMA),来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方法筛选出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阴性而谷丙转氨酶异常升高的病人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结果38份血清中有9例存在一项或一项以上的自身抗体,其中ANA阳性5例,SMA阳性4例,LKM阳性4例,SLA阳性1例,LMA阳性2例,抗线粒体抗体阳性2例。结果 全为阴性的血清标本29例;而对照组健康人只有1例ANA呈阳性。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组以存在自身抗体为特点的肝损害疾病,通过检测自身抗体可对一部分AIH病人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波辐射技术与免疫荧光常规染色法对包括抗核抗体在内的20余种免疫荧光抗体诊断效果和染色时间长短。方法:血清用PBS液1:5稀释后,置于微波炉内辐射1.8分钟:切片用PBS液振洗后滴加羊抗人IgG或γ-球蛋白免疫抗体,缓冲甘油封固,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与免疫荧光常规染色法比较,微波辐射促进染色法组织和细胞形态结构及背景清晰,荧光亮度较强,促进染色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微波辐射技术能加快自身抗体诊断速度。  相似文献   

6.
肾病患者尿液红细胞荧光定位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免疫荧光方法对尿中红细胞膜上进行荧光定位,以区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方法:以荧光标记兔抗人免疫球蛋白为抗体,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肾病患176例,非肾病患163例,观察尿中红细胞膜上的荧光着色程度,从而建立红细胞荧光定位检查方法,用于肾病的鉴别诊断,同时做尿沉渣形态学对比检查.结果:用荧光标记的兔抗人Ig抗体(抗IgA,IgG,IgE及IgM抗体)分别对肾病组患176例尿中红细胞上4种Ig抗体染色检查,总阳性率为97.2%(171/176);形态学检查总阳性率为64.2%(113/176);对非肾病患163例尿中红细胞上Ig染色检查,总阳性率为1.2%(2/163).结论: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是在尿沉渣检查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染色法,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特异性强,对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者等报道以间接免疫酶法检测血清抗念珠菌抗体滴度和加以分类,该法操作较简便,特异性、重复性好,灵敏度略低于免疫荧光法,但具不需荧光显微镜的优点,念珠菌感染病人血清中存在着IgA、IgG及IgM等抗念珠菌抗体,其中以IgG的特异性较高。以免疫酶法检测北京地区正常人40例结果表明,抗念珠菌抗体滴度无一例≥1:80;而于食管癌高发区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检出率,观察ANA是否与RA具有相关性,以及RA患者血清中ANA的荧光模型表现。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仪器与试剂:德国莱卡荧光显微镜,德国欧蒙试剂。结果:在149例RA患者的血清中,ANA阳性107例,阳性率71.8%,其中荧光模型是均质型的为67例,占62.62%,核颗粒型38例,占35.51%,核仁型2例,占1.87%。结论:ANA的检测在RA患者血清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核型表现以均质型常见。  相似文献   

9.
Zuo YG  Wang BX  Ma DL  Cao BQ  Zhao JH  Guo Y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3):354-356,i003
目的探讨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患者血清中抗桥粒芯蛋白(DSG)抗体与头皮脱发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2例PNP,2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和5例正常人血清,及2例正常人头皮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PNP患者血清中DSG 1和3抗体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NP患者血清与正常人头皮毛囊结合情况,同时采用正常人血清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作对照.结果2例PNP患者中,有1例抗DSG 3抗体强阳性,抗DSG1抗体弱阳性;另1例患者两种抗体均为阴性.2例患者血清均可与正常人头皮毛囊结合,表皮细胞间和毛囊的外毛跟鞘均可见荧光信号.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只能与表皮基底膜带结合,正常人血清在基底膜带、表皮细胞间和毛囊均无任何荧光信号.结论PNP患者出现脱发可能与患者血清中抗DSG3抗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的各种荧光核型和抗双链DNA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抗核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双链DNA抗体采用胶体金标记免疫斑点渗滤法(DIGFA)。结果43例SLE患者中,同时采用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两种方法检测,同时阳性的有31例,单独抗核抗体阳性确诊SLE的有5例,单独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确诊SLE阳性的有7例。其中荧光核型均质型9例,斑点型5例,核模型4例,混合型18例。结论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联合检测可避免因单项检测出现的漏诊情况,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从而提高了SLE确诊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谢坤杰 《吉林医学》2012,33(14):2928-2929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ANA、抗ds-DNA、抗ENA抗体谱的水平,探讨三种抗体对SLE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将收集到的68例SLE患者血清(试验组)和40例健康人血清(对照组)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方法检测ANA、抗ds-DNA,用免疫印迹法(IBT)检测抗ENA多肽抗体。结果:在SLE患者血清(试验组)中检出ANA的阳性率最高为88.2%、抗ds-DNA的阳性率为67.6%、Sm抗体的阳性率为30.9%、nRNP/Sm抗体的阳性抗体的阳性率为47.1%、SS-A抗体的阳性率为51.5%、SS-B抗体的阳性率为38.2%、Scl-70抗体的阳性率为4.4%、Jo-1抗体的阳性率为5.9%,ANA的阳性率与其他各项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血清(对照组)中只有ANA的阳性率为2.5%,其他抗体均为阴性。与试验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的ANA、抗ds-DNA、抗ENA抗体联合测试可明显提高SLE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抗核抗体(AN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抗体,可能参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自身免疫反应,在乙型慢性肝炎病程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抗核抗体。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HF),所用试剂由德国欧蒙公司提供,以猴肝组织切片和人传代Hep-2细胞为抗原基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NA,以了解自身免疫在乙型肝炎慢性化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抗核抗体(ANA)总阳性率为18.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观察乙型肝炎患者抗核抗体(ANA)的滴度对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浸泡时间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标本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标本90例,按1:100为起始血清稀释度,分别在5、15、25 min 3种不同的浸泡时间检测,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 60例健康体检者标本在浸泡5 min的条件下出现4例阳性,其余均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体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模式特点,分析自身抗体谱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6例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血清,其中16例尚未行手术及化疗药物治疗,20例已行手术切除且正处于化疗阶段;另外收集47例正常人血清用于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抗ENA抗体谱.结果 原发性肺癌患者组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肺癌患者和术后肺癌患者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在自身抗体荧光模式、抗ENA抗体谱上均存在差异.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不论是手术切除前还是术后化疗阶段均可检出;其自身抗体谱与正常人生理性自身抗体谱有一定差异,进一步研究其靶抗原本质及生物学意义,有助于研究肺癌患者自身免疫现象,并可能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血清ANCA检测对肾脏疾病患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探讨血清中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和ELISA方法检测了205例肾脏疾病患者血清中的ANCA及其靶抗原。结果 在205例肾脏痰病患者血清中,ANCA阳性40例占19.5%,其中38例为pANCA阳性(38/205);2例为eANCA阳性(2/205)。结论 不同ANCA荧光模型与疾病种类及预后密切相关;提高pANCA与ANA荧光模型的鉴别,有助于血管炎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同时应用IIF和ELISA方法检测ANCA,可以提高ANCA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拓扑异构酶Ⅰ即为Scl-70自身抗体与抗核抗体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150例,其中60例是弥散型,20例是局限型,20例是结缔组织病,50例是自身抗体阴性的健康人对照组。以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抗核抗体。以免疫印迹法检测拓扑异构酶Ⅰ(Scl-70)自身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抗核抗体阳性60例。结果免疫印迹法检测抗体拓扑异构酶Ⅰ(Scl-70)阳性21例(阳性率21%)。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中拓扑异构酶Ⅰ(Scl-70)阳性10例,占56%,其中对照组均为阴性,拓扑异构酶Ⅰ(Scl-70)阳性者95%。而拓扑异构酶Ⅰ(Scl-70)的抗核抗体主要是分裂间期细胞核呈现均匀的荧光。核仁荧光加强而且也表现为均匀的荧光。结论标记拓扑异构酶Ⅰ(Scl-70)抗体阳性同时抗核抗体为分裂期间呈现的均匀的荧光,有助于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多数采用免疫荧光法作为抗核抗体(ANA)的初筛检查.我们采用免疫酶染色法、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测,效果良好.一、材料和方法免疫荧光法ANA阳性血清50份,正常人血清50份.细胞核片系采用小白鼠肝组织以蔗糖柠檬酸法提取细胞核,配成10~4/mm~3细胞核悬液滴片,滴入带格的载玻片小孔内,晾干,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双基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在风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喉癌上皮细胞和猴肝细胞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11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CTD)和43例其他风湿病患者的血清ANA。结果CTD中ANA的阳性率为84.1%,显著高于非CTD风湿病组的2.3%(P〈0.01)。ANA阳性者可呈现不同的荧光模式。结论ANA是区别CTD与非CTD风湿病的重要指标,不同的荧光模式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猴肝组织和人类上皮细胞(细胞)检测血清抗核抗体(Hep-2ANA)进行临床应用和评价。方法:以猴肝组织和细胞为基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例结缔组织病患者,例非结缔组织病患者和例健康人血Hep-2IFA1188050清。ANA结果:细胞检测阳性率高于猴肝组织检测阳性率,且两种基质单独检测阳性率差别具有显著性Hep-2ANAANAANA(P),两种基质联合检测结缔组织病组与非结缔组织病及健康人组血清阳性率差别均具有高度显著性(<0.05ANAP< ),非结缔组织病与健康人血清阳性率差别无显著性(0.001ANAP)。滴度的观察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0.05ANA 结论:检测应对每一份血清进行猴肝组织和细胞的联合检测。ANAHep-2  相似文献   

20.
陈昌  方林彬 《河北医学》2006,12(12):1223-1225
目的:探讨抗角蛋白抗体在风湿性多肌痛与老年发病类风湿关节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W istar大鼠中1/3食管组织冰冻切片为底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0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及30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血清抗角蛋白抗体。结果:50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29例血清抗角蛋白抗体阳性,而在30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中,仅7例患者的血清抗角蛋白抗体阳性,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观观察8个月至3.5年,7例血清抗角蛋白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有5例修正诊断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在23例血清抗角蛋白抗体阴性的患者中,仅1例修正诊断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抗角蛋白抗体可能是一种诊断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异性抗体;血清抗角蛋白抗体阳性且具风湿性多肌痛症状的患者也许是早期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