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静脉属支与肝门静脉分支之间的关系及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情况,为临床建立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或经下腔静脉肝后段肝内穿刺、肝静脉造影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离体的肝脏标本40例,通过开放性实验进行解剖,分别测量肝静脉属支(左、中、右静脉)与门静脉左、右支的长度、直径及其之间的距离,并观察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情况。结果:肝左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38.22±15.41) mm和(6.34±1.45) mm;肝中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40.61±14.80) mm和(5.83±1.37) mm;肝右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50.12±10.46) mm和(7.65±1.52) mm;门静脉主干长度及直径分别为(74.51±6.07) mm和(8.16±3.22) mm,左支长度及直径分别为(9.30±2.11) mm和(6.08±1.86) mm;右支长度及直径分别为(12.24±2.67) mm和(7.53±2.04) mm;门静脉右干末段距离肝右静脉(17.30±8.53) mm,门静脉左干末段距离肝左、中静脉(20.61±9.10) mm及(18.94±8.72) mm;其中,肝左、中静脉合干汇入下腔静脉18例,肝左、中、右静脉单干汇入13例,肝中、右静脉合干汇入9例。结论:肝静脉右支的长度与直径均比左、中支长度与直径粗大,与肝门静脉右支间距离更近,肝内门一腔静脉分流术应首选肝右静脉与门静脉右干末段或分支间进行穿刺;经下腔静脉肝内穿刺、肝静脉造影时需先观察肝静脉属支汇入下腔静脉的组合类型再行操作。  相似文献   

2.
为给临床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在30例离体成人肝脏标本上雕制出肝静脉、门静脉,观察肝静脉的汇合类型、开口形态、位置、大小、距肝上缘的距离,观察了肝静脉、门静脉的空间关系,测量了肝静脉、门静脉重叠部的管径、间距。结果发现:肝内静脉与门静脉重叠中,以肝中静脉和门静脉左主支之间的间距最近,为8.84±4.8mm;门静脉右叶上段支位于肝右静脉正下方,间距为6.7±2.3mm,穿刺途径以肝右静脉至门静脉右干为最佳,肝左静脉、门静脉左叶段支管径纤细,且肝左叶实质薄,应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3.
王剑华  周庭永  吕发金  张本斯  王勇  张慧  许伟 《重庆医学》2011,40(18):1807-1809
目的通过64层容积CT(64-VCT)对门静脉左、右支与肝后下腔静脉模拟穿刺途径的角度进行测量,以期为临床直接性肝内门腔分流术(DIPS)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将接受64-VCT检查的60例患者分为非肝病组(n=43,非肝病患者)与肝硬化组(n=17,肝硬化患者)。采用64-VCT扫描仪(GE,美国)、双筒CT专用高压注射器(Nemoto,日本)进行操作,并将所得数据在GE ADW4.2工作站进行处理。结果非肝病组及肝硬化组,门静脉左、右支1、2 cm处与肝后下腔静脉的模拟穿刺途径,下等分线入口顺行角度均大于上等分线相应途径角度(P<0.05);门静脉左、右支1 cm处与肝后下腔静脉上、下等分线的模拟穿刺途径出口角度大于门静脉左、右支2 cm处相应途径角度(P<0.05)。结论 64-VCT可提供活体解剖学资料,有助于DIPS的穿刺定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MSCT血管成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经门脉左支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78例接受CT上腹部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肝硬化组、正常组,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估其分支分型、肝静脉间与和下腔静脉的夹角、门静脉MSCT显示结果、门静脉各段紧密接触面,评估肝脏体积与左、右肝体积。结果78例扫描者肝静脉分型:Ⅰ型52例,Ⅱ型26例;门静脉分型:Ⅰ型61例,Ⅱ型9例,Ⅲ型5例,Ⅳ型3例;肝硬化组的肝右静脉[(63.85±6.47)°]、肝左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68.75±6.93)°]均较正常组[(53.27±5.49)°、(56.72±5.76)°]大,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夹角[(64.31±6.58)°]大于正常组[(56.72±5.69)°,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主干长度与直径、门静脉左支直径、门静脉分叉夹角均大于正常组(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左支与肝脏紧密接触面积[(33.69±3.42)%]较正常组[(41.87±4.25)%]小(P<0.05);肝硬化组全肝体积、右肝体积小于正常组,而左肝体积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MSCT血管成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在TIPS术者,可准确评估其血管解剖信息。肝硬化状态下门静脉右支上壁和后壁,左支顶部、矢状部有密切联系,可作为门静脉安全穿刺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经动脉性门静脉造影CT(CTAP)重建门静脉及肝静脉三维结构 ,观察生理状态下的尾状叶门静脉的分支形式 .[方法 ]使用regiongrowing法重建门静脉及肝静脉的三维结构 ,把门静脉0 1次分支分出 ,分布于Spigel叶以及下腔静脉周围肝实质的门静脉支为尾状叶的门静脉 ,以左、中、右肝静脉为界 ,将下腔静脉周围分成左肝静脉的左侧部分、左肝静脉的右侧部分、右肝静脉的左侧部分及右肝静脉的右侧部分 ,观察尾状叶的门静脉在下腔静脉周围肝实质内的分支形式 .[结果 ]下腔静脉周边的尾状叶门静脉支为每例 2~ 5支 ,平均 4支 ;下腔静脉周围尾状叶门静脉支的出现率为左肝静脉的左侧部分为 10 0 % ,左肝静脉的右侧部分为 32 % ,右肝静脉的左侧部分为 80 % ,右肝静脉的右侧部分为2 7% .[结论 ]下腔静脉周围存在尾状叶 ,其门静脉支围绕着下腔静脉分布  相似文献   

6.
对30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肝脏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的主要分支进行了观察和测量。重点探讨了肝内门体分流术中建立肝静脉与肝门静脉之间永久性肝内分流通道时经常选用的血管段的部位、管径、穿刺点间的距离、各主要分支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定位方法。结果表明,肝右静脉或肝中静脉近端1~2cm处与肝门静脉左支横部中点至角部的血管段之间是建立肝内分流通道的理想部位。  相似文献   

7.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护理体会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简称TIPSS)是利用一根记忆性金属支架,使门静脉与肝静脉沟通,降低门静脉压力。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术程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及易于护理等优点。该技术国内开展较少,我科为7名患者成功地...  相似文献   

8.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的应用研究》由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放射线科徐克主讲。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原理是,经右颈内静脉入路,采用特殊穿刺装置和普通球囊导管及血管内支架(stent),在较大的肝静脉和肝内门静脉之间建立分流通道,以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和防止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促进腹水吸收,为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CPH)的介入放射学最新技  相似文献   

9.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简称TIPSS)是由颈内静脉插管经上腔静脉、右心房、下腔静脉、肝静脉,再经肝静脉分支穿入门静脉分支在肝内门静脉及肝静脉间置入网状金属支架形成人工管道达到分流,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治疗方法。我院对21例患者采用TIPS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近期效果显著,现将护理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由于门静脉和肝静脉、下腔静脉之间有压力差,导致侧支循环开放,缓解了门静脉压力。侧支循环多发生在食管黏膜下、食管旁、胃左、脾周、副脐静脉等处,发生肝内门-体循环交通者极少,有时需与肿瘤鉴别。正确认识这些表现,有助于肝内疾病的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探索肝内门体分流提供形态学依据。作者观测了40例成人肝脏内肝静脉与门静脉的空间定位关系,讨论了自肝静脉向门静脉主要分支穿刺的应用意义。研究结果提示在TPS术中,当导管进入下腔静脉肝后段时,自第二肝门向右约58°可进入肝右静脉,深入平均43mm,再向后穿刺约7mm,就可进入门静脉右后叶上段支而建立引流通路。对由于肝内复杂的血管关系和变异而可能导致手术失败的问题,作者提出了直接联结下腔静脉肝后段与门静脉建立分流的挽救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本文用56具成人尸体,观测了与门腔静脉,脾肾静脉、肠腔静脉分流术有关的门静脉、下腔静脉、脾静脉、左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外科干及其与相邻结构间的关系,并对三种分流术的应用解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肝静脉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解剖、腐蚀法和X线照相术研究了50例成人肝的肝静脉。肝静脉可分为二组:大肝静脉和短肝静脉。在第一组中,主要肝静脉有3支。它们引流的区域与以门静脉所划分的肝叶并不完全一致。肝右静脉常为1支,位于右前、后叶之间,引流右后叶大部和右前叶上段。肝中静脉位于肝正中裂内,主要引流左内叶和右前叶,肝左静脉大部位于左外叶,并引流此叶,但其上部位于左叶间裂,也引流左内叶上部。在第二组中,短肝静脉的数目和大小不一,其中有3支静脉较常见,引流右后叶的部分区域。大肝静脉的构筑类型不同,肝右和肝中静脉常为主干型,而肝左静脉则常为分散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临床Tips术中避免并发症的产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了30例离体肝脏标本,观察了门静脉与肝管、肝动脉的毗邻关系及管径的大小。结果:门静脉分叉部完全位于肝包膜内占46.7%;肝管、肝动脉与门静脉攀附伴行,在右后叶静脉及右后叶上段静脉,动脉多位于静脉的上方,肝管位于后上方或后方。结论:Tipss术中,在肝右静脉和门静脉右后叶或右后叶上段支间建立通道时,导管头端向后或后上方刺入,而在门静脉分叉部的穿刺则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腹腔内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静脉内支撑治疗布-加(Budd-Chiari)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①下腔静脉完全梗阻者,根据阻塞长度置入可扩张性内支撑架;②门静脉高压者,在下腔静脉球囊扩张的同时行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治疗后再置入内支撑架;③肝静脉狭窄或闭塞者,扩张肝静脉远端后再植入内支撑架。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操作成功。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下腔静脉压差和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随访8例下腔静脉内支撑和肝内门体分流道通畅良好。结论:静脉内支撑治疗布-加综合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93年8月~1993年12月对26例肝硬变门脉高压患者进行51次彩色双工多普勒检查,其中18例在C-2000DSAX线机监视下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即在门脉属支与右肝静脉之间置入直径10mm的可扩张性金属支撑管,建立肝内门体分流,均获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2014年收治的肝硬化行TIPS术患者90例,选取穿刺门静脉左、右支各45例,比较术后肝性脑病和支架内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期间,穿刺门静脉左支发生肝性脑病4例,穿刺门静脉右支发生肝性脑病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门静脉左支发生支架内狭窄3例,穿刺门静脉右支发生支架内狭窄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门静脉左支建立分流道可以降低术后肝性脑病及支架内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为给肝疾患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解剖资料,剥离成人肝门117例。结果表明,门静脉有9种分支类型,在分支形式上与Glisson鞘系有差异;门静脉左支及右前支恒定存在,但门静脉右支及右后支仅分别见于77例(65.81%)和62例(52.99%)肝。同时研究了门静脉分支的内径与长度、右支的分支类型及右前支的发出部位。  相似文献   

19.
胎儿脐静脉、门静脉、静脉导管在肝门处的吻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胎儿脐静脉、门静脉、静脉导管在肝门处的吻合情况。方法3-10个月胎儿47例,解剖显露脐静脉、门静脉、静脉导管,测量直径、长度等,绘图记录它们在肝门处的吻合情况。结果①脐静脉肝内长度为0.97±0.29cm,入肝处压扁直径为0.33±0.14cm。②门静脉右支和左支起始处直径分别为0.37±0.15cm和0.34±0.13cm。右支入肝右叶,而左支入门窦,入门窦处压扁直径为0.33±0.13cm。③门窦由脐静脉与门静脉左支汇合而成,呈梯形,前部宽为0.59±0.16cm,后部宽为0.62±0.16cm,长度为1.10±0.40cm。④静脉导管始于门窦左后部,末端注入下腔静脉,长度为1.05±0.34cm,始端直径为0.43±0.15cm,静脉导管与门静脉左支夹角为86.51±19.41°。结论脐静脉、门静脉、静脉导管之间在胎儿肝门处存在吻合, 吻合处为门窦。门窦由脐静脉与门静脉左支汇合而成,末端连有静脉导管和门静脉左支。脐静脉、门静脉左支将血液汇入门窦, 而静脉导管和门窦周围发出的分支将血液导出门窦,分别至下腔静脉和肝血窦。  相似文献   

20.
外科干是回结肠静脉和Henle氏干(右上结肠和胃网膜右静脉的汇合支)之间的一段肠系膜上静脉。临床上用此段行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关于外科干的外科解剖,国外Holyoke先后二次共报告67例,国内见一篇报告,其外科干的概念与所转引之原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