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胎儿脊髓脊柱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瑞  张秀兰 《解剖学杂志》1998,21(3):229-232
用193例正常胎儿尸体观察测量了脊髓的全长、重量,体积,颈膨大,腰骶膨大及终丝等方面出生前的逐月发育值及的变化。在4个月时脊髓已脱离了骶管;出生时脊髓下端位于腰2 ̄腰3椎体间高度;硬脊膜囊下界位于骶1 ̄骶2椎体间高度;外终丝止点基本在尾1 ̄尾2椎体间;脊髓长与身长之比逐月下降,至出生前约为1/3;脊髓重与体重之比始终保持在0.1%左右,脊髓发的性别差异不明显。上述结果可为教学及临床提供基本的参考数  相似文献   

2.
马尾近端SPR的临床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为限制性椎板切除的SPR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例成人防腐灌注红色乳胶的脊柱标本上,对近端马尾神经进行巨—微解剖学观察。结果:马尾近端,L1前后根之间有最下一对齿状韧带,前根位于相应后根的前内侧。各节段后根在马尾近端呈冠状位的内外平排,从内向外依次为S2~L1的后根;各节段后根进脊髓处,L5和S1后根之间有明显分界线,相邻节段后根之间,均有恒定小静脉分隔。以终丝起点为定点,各节段后根与终丝之间的距离和成角从S2到L1逐渐增加。结论:在限制性椎板切除的SPR术中,前、后根的鉴别主要依靠脊髓的外侧索和L1前后根之间的最下一对齿状韧带;后根节段的鉴别主要依靠后根连脊髓处,L5和S1之间有明显分界、相邻节段后根间有恒定小静脉来定性鉴别。也可根据终丝起点水平,各节段后根与终丝之间的距离和成角来鉴别后根节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拴系合并末端脊髓空洞的临床特点,采用终丝切断造瘘的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并分析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例脊髓拴系合并末端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患者的空洞均向远端延伸形成终丝空洞,其中空洞位于腰骶部6例、胸腰骶部4例、颈胸腰骶(全脊髓) 2例;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大小便功能和下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可合并脊柱侧弯、脊柱裂、脊髓纵裂和皮毛窦等其他神经管畸形。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采用终丝切断造瘘术,先游离并切断终丝,松解脊髓拴系,然后在切断的终丝末端做"V"型造瘘,达到引流脊髓空洞积水、防止空洞远端开口闭合的目的。根据脊柱裂神经功能量表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的运动功能、反射和大小便功能,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和分级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全部病例空洞明显缩小或消失,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空洞无复发。结论对脊髓拴系合并末端空洞的患者采用终丝切断造瘘的手术方式治疗,创伤小,效果良好,可有效避免空洞复发。  相似文献   

4.
<正> 用18例新鲜尸体,将腰背部脊髓连同其前后根、终丝一并取出,作硬膜内终丝动、静脉血液供应的显微解剖研究。在腰膨大处注射动脉以便观察,而静脉无须注射,因其暗紫色易于观察。肉眼观察后,将标本固定,然后自脊髓圆锥至硬膜囊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我院43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术前及术后的症状程度,对患儿的手术疗效做出评估。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3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28例手术治疗有效,手术总有效率为65.12%。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有无终丝紧张(P0.05)、手术方式(P0.05)及发病时间(P0.05)是影响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受到有无终丝紧张、手术方式及发病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成年SD大鼠20只在脊髓的低位胸髓完全横断损伤,分别在1周和1月后,用富含5-羟色胺(5-HT)神经元的胚鼠脑干中缝组织悬液植入损伤尾侧的脊髓内,动物存活2个月,脊髓作5-HT免疫组化观察。结果:(1)胚5-HT能神经元能在成年大鼠脊髓内存活,5-HT纤维大多在灰质中延伸并向靶区分布,(2)损伤后1周移植组的5-HT能神经元存活量,5-HT纤维在宿主脊髓内延伸距离,以及5-HT末梢再分布的密度都  相似文献   

7.
国人的脊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等采用110例中国人尸体对脊髓本身及其周围关系进行了肉眼的观察,其中100例为乳儿至三岁的小儿(男43,女57),10例为成人(男8,女2)。 1.脊髓长度,从乳儿到三岁的脊髓全长随着年龄而增长,自17.21—24.50厘米男女两性无显著的差异。成人的脊髓全长平均数:男性为43.58厘米,女性为43.46厘米。 2.脊髓长与身长之比,从乳儿至三岁脊髓长的相对值较大。如与成人相比,则成人的身长的相对值大,因此小儿与成人之间有其一定的区别。 3.脊髓长与脊柱长之比,乳儿一岁及二岁都具有较短的脊柱和较长的脊髓,自1:1.58—1:1.65,到了三岁已与成人无多大差异。成人男性为1:1.71,女性为1:1.55,女性脊髓长的相对值比男性大。 4.脊髓长与坐高之比,乳儿、一岁及二岁,这三个时期都具有较长的坐高和较短的脊髓,到了三岁就显示出坐高短而脊髓长的现象,在成人更趋明显。 5.内终丝与外终丝,各期小儿的内外终丝随年龄而增长。成人的内终丝比三岁小儿长一倍,外终丝仅长1/3。内终丝与脊髓长的百分比,小儿与成人无明显差异,约等于脊髓 1/3长。 6.脊髓的横径、背腹径及周径的长度,自一岁至三岁的小儿都随着年龄而增加。 7.脊髓各部的长度,小儿至成人颈部对脊髓全长的百分比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胸部的百分比则随年龄增加而增长。据观察结果,胸部的长度无论相对值和绝对值都比其他部分长。小儿的脊髓各部长度和成人一样,胸部最长,其次为颈部,再次为腰部,骨盆部最短。 8.脊髓各部长与当该部脊柱长之比,小儿与成人之间无明显的区别。然而腰部骨盆部的比值,小儿比成人大。 9.脊髓下端的位置,从乳儿至三岁,一般位于第Ⅰ腰椎上部至第Ⅲ腰椎下部,其中40%是存在于第Ⅰ腰椎,43%是存在于第Ⅱ腰椎的高度。与成人无显著的差异。 10.脊髓的重量,小儿时期从乳儿至三岁,都随着年龄而增加,到了三岁已达6.5~9.3克。成人脊髓的重量为17.0~24.5克。 11.硬膜下界的位置,从一岁至三岁一般都存在于第Ⅰ骶椎下部到第Ⅲ骶椎下部,只二岁男性一例存在于第Ⅳ骶椎,其中极大部分则位于第Ⅱ骶椎,占42%,与成人无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所用材料是专供学生局部解剖的童尸60具(男33、女27)身长自52-128cm,并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所观测深部位保留完好,由作者直接解剖剥离,将胸腰段脊椎的椎板及骶中嵴两旁切除剪开硬脊膜,进行定点测定,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结果如下:一、脊髓圆锥下极位置与推骨的关系,脊髓下极位置不仅在小儿与成人有区别,同令者也有一定的差异。脊髓圆锥下极的测定点,由于脊髓圆锥乃逐渐移行于内终丝,故用肉眼严格地确定其界限并非易事。本文以尾神经根丝离开脊髓的平面下缘作为内终丝上端,即脊髓圆锥下界。儿童脊髓下界的位置观测结果见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终丝室管膜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策略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2009—2014年手术治疗的脊髓终丝室管膜肿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病理特征、手术资料及预后等。结果 13例患者病变最常见节段为T12~L3,长度1.5~11.0 cm,平均4.1 cm,有7例(54%)病理回报为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WHOⅠ级),6例(46%)为室管膜瘤(WHOⅡ级)。本组患者10例肿瘤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长期随访有2例复发,复发患者肿瘤均为分块大部切除,病理均为室管膜瘤(WHOⅡ级),术后常规放疗。长期随访2例复发患者改良的Mccormick评级较术前分别下降1级和2级,余未复发患者有5例较术前提高1级或2级,余6例患者维持术前的1级或2级水平。结论手术全切是终丝室管膜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伴发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行脊髓拴系松解手术的治疗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82例脊柱侧弯伴发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和手术要点进行探讨,根据Hoffman功能分级、Kirollos松解分级、神经电生理结果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280例患者在显微镜辅助下行终丝切断术联合拴系松解术,均取得良好效果,未发生脊髓及神经严重损伤等并发症。187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 6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结论终丝切断及粘连松解术是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唯一手段,对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和行脊柱矫形术会使脊柱纵向延长的患者尤为重要,可为下一步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打下良好基础。术前腰骶椎CT三维重建、MRI检查、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使用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脊髓栓系的临床解剖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栓系综合征是一组发育畸形,包括脊髓圆锥被一种或几种硬膜内异常病变栓系住或被硬膜外之脂肪瘤、骨片、瘢痕疙瘩压迫,或内外终丝粗短,牵张所致的神经症状。手术关键在于解除其压迫及牵张、松解脊髓、圆锥及马尾神经。  相似文献   

12.
脊髓纵裂是较罕见的先天性畸形,脊髓栓系综合症亦是脊髓较少见的一种发育性疾病,两者同时并存在临床上发病率极低,作者曾收治两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剂量抗精神病药致脊髓与周围神经损害1例报告李六一1宋新光1王纯2申风琴1有关大剂量抗精神病药致脊髓与周围神经损害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诊断的文献很少见到,现将笔者所遇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张某,男,28岁,煤矿工人。原有轻度精神障碍,不定时服用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中针对单纯拴系的小切口微创手术与常规松解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根据MRI检查结果,将仅需做终丝切断的终丝紧张型脊髓拴系及脊髓纵裂(Pang氏Ⅱ型)共43例患儿纳入本研究。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30例患儿接受常规松解术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入院的13例患儿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为观察组。对2组患儿手术后疗效、并发症、住院时间、伤口大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43例患儿获随访3个月至2年,对照组手术的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有效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伤口大小的均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微创显微手术治疗在保证单纯拴系患儿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可减少手术的创伤,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少术区瘢痕组织。  相似文献   

15.
软婴综合症(Floppy Infant syndrome)是指婴儿出生后出现肢体无力,肌肉软弱,全身松弛的症候群。可由多种先天或后天疾病引起,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便是其中疾病之一。现将近年我院收治的3例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的软婴综合症患者肌电图和病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自体肾上腺组织移植治疗大鼠截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移植自体肾上腺组织对的脊髓神经再生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结果:低位横断移植组的肌力恢复率国91.6%,低位横断对照组为26.6%;高位横断移植组为40%,高位横断对照组为0%。经X^2测验,各组之间都有显著差异(P<0.05)。髓损伤部位有坏死,变,囊腔与瘢痕等病理变化,在黄断脊髓近端可见再生的轴突远端延伸,并在伤处形成网络。对照组却无神经再生。在脊髓损伤处见存活的移植肾上腺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用孕13天(IE13)大鼠胎脑细胞悬液,以慢速注入法移植于同种成年大鼠脊髓白质的侧索及后索、中央管及灰质中。移植后分1天、2周、4周、12周等4组,用光镜检查在脊髓内不同部位移植的胎脑细胞,存活、生长、分化、成熟以及与宿主脊髓嵌合等情况,结果表明:①移植于成脊髓侧索、后索及中央管等不同部位,90%以上移植成功,胎脑细胞的存活、生长、分化极为良好,术后4周形成神经毡样结构,且与多宿主灰质嵌合;  相似文献   

18.
对30例肾病综合症(Ns)患儿与10例正常健康儿童所进行的CD系列阳性细胞与免疫球蛋白调节改变的相关性进行对照研究。按全国统一诊断标准,诊断为单纯性综合症18例(B组);肾炎性肾病综合症12例(C组);健康儿童对照组10例(A组)。B组平均年龄6.6岁,C组7.1岁,A组6.1岁。B组男女各9例,C组男性8例、女性4例,A组男性4例、女性6例。几种CD+细胞检测结果见表:从CD4+/CD8+的比值与IgG含量的关系看:单纯性NS组患儿CD4+/CD8+细胞比值与血清IgG含量水平无相关性(r=0…  相似文献   

19.
肱骨髁上突3例冯宝龄①王树相①王静①李月萱①例1,男,8岁。无意中发现左肘内上方骨性肿物6月,于1993年5月21日来诊。查体:左上臂下1/3处内前方触及一硬性突起,不活动,局部皮色正常,临床诊断“骨软骨瘤”。X线检查:左肱骨下段内侧有一长约1.2c...  相似文献   

20.
近似左位下腔静脉双下腔静脉1例孟庆兰①曹文强①金利新①丁士海①双下腔静脉并非罕见,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国内出现率为0.6%~3.1%,国外为0.2%~4.7%。近期作者在一约60岁男性标本遇见1例,现报导如下,以加深对双下腔静脉的认识。左下腔静脉: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