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血管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特殊类型,组织学上为良性疾病,生物学上具有转移和浸润生长的倾向.临床上很少见,术前诊断困难,主要靠病理诊断,且子宫血管平滑肌瘤发生于宫颈者更少见.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41岁,农民,主因检查发现子宫肌瘤1年,阴道出血半年,于2011年10月21日入院.入院前1年妇女普查时发现子宫肌瘤(仅行B超检查未做妇科检查),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无改变.因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未治疗.半年前出现同房后出血,未诊治.入院前3天查彩超示:子宫内膜质地不均匀;子宫占位(考虑肌瘤);宫颈外口肿物(肌瘤?).即入院.入院查体:心肺腹检查未发现异常.妇科检查:经查外阴,阴道内可见一肿物约8 cm×9 cm×8 cm,质中,接触性出血,宫颈无法暴露,子宫前位,稍大,表面不平,活动可,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彩超示:子宫前位5.3 cm×5.1 cm,前后边界清,宫内回声不均,前壁下段肌壁间可见2.1 cm ×2.0 cm,宫底后壁肌壁间可见2.5 cm×1.9cm中低回声肿物,宫腔线居中,内膜厚1.1 cm,质地不均.宫颈厚3.2 cm,宫颈外口处可见8.2cm×6.7 cm中低回声肿物.提示:子宫内膜质地不均匀;子宫占位(考虑肌瘤):宫颈外口肿物(肌瘤?).入院诊断:子宫肌瘤;宫颈肿物;子宫黏膜下肌瘤?入院后进行全面检查,宫颈肿物液基细胞学检查:可见少量不明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宫颈肿物活检病理报告:可见间质及平滑肌、血管增生.  相似文献   

2.
例1,患者女,43岁,因月经量增多半年拟诊子宫肌瘤入院.体检时子宫前位,增大如孕50余天,光滑,无压痛,B超示子宫肌瘤(黏膜下肌瘤伴感染),血常规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诊断子宫肌瘤.例2,患者女,50岁,因发现盆腔肿块3年入院,3年前患者外院体检时查B超发现盆腔肿块直径约4 cm,无月经周期、经期改变,无进行性痛经,B超提示浆膜下子宫肌瘤,大小约5.5 cm× 4.1 cm× 3.4 cm,临床诊断为盆腔肿块:子宫浆膜下肌瘤.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35岁.妊4产1,首产24岁.体检发现子宫肌瘤3年.妇检:子宫右前壁偏左触及直径约7 cm肌瘤结节,质地硬,活动佳,无压痛.B超示子宫肌瘤.入院诊断:子宫肌瘤,慢性宫颈炎,脐疝,阴道纵隔切开术后.由于患者及家属坚决要求保留子宫,决定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脐疝修补术.术中见子宫前位,孕9周大小,右侧峡部肌瘤结节突向前壁,直径约7 cm;左侧官角部见直径0.5 cm浆膜下肌瘤结节;双附件无异常.病理检查示子宫肌瘤重80 g,质硬无糟脆,见旋涡状结构.病理诊断:(子宫)平滑肌瘤,局部富于细胞.  相似文献   

4.
现将我院近1a来收治的妊娠合并巨大子宫肌瘤3例报道如下. 1 病历摘要 例1:女,28岁.LMP:2009-12-11.孕3个月B超提示子宫前壁肌瘤约9.2 cm×8.5 cm,孕39周复查B超提示子宫下段肌瘤10.8 cm×9.5 cm.2010-09-15行剖宫产术,术前配血、备血,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术中见子宫下段右侧有一肌瘤结节,约12 cm×10 cm × 10 cm,在膀胱反折肌瘤下缘处作一横行切口,娩出胎儿、胎盘后,子宫收缩好,常规缝合子宫切口.  相似文献   

5.
单角子宫并子宫肌瘤足月分娩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37岁,孕3产0,停经39周于2003-11-03入院.孕4个月下腹坠痛,经保胎治疗好转,孕期经过尚顺利.既往月经规律,26岁结婚,婚后6 a未孕,6 a前发现子宫肌瘤,渐增大.5 a前孕4个月,2 a前孕2个月各自然流产1次.孕前B超示:子宫10.1 cm×10.6 cm×7.2 cm,子宫右侧壁子宫肌瘤6.4 cm×4.6 cm×3.9 cm,右附件区实性包块,卵巢肿瘤可能.双肾均位于右侧.t36.4℃,P90次/min,R18次/min,BP120/75 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宫高36 cm,腹围98 cm,胎位右枕前,胎动良好,胎心136次/min.肛诊检查:先露头,棘上4 cm,颈管未消,宫口未开.入院诊断:①孕3产0宫内孕39周,右枕前位;②子宫肌瘤;③右侧卵巢肿瘤?④珍贵胎儿.于2003-11-05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娩出一男婴,重3 850 g,Apgar评10分,胎盘胎膜娩出完整,子宫收缩良好.探查子宫为单角子宫,左侧附件正常,右宫角部一8 cm×8 cm×9 cm肌壁间肌瘤,充血,子宫前壁、后壁各一直径1 cm大小肌瘤.探查右侧盆腔见一4 cm×4 cm×5 cm大小包块,质中等,后方与一卵巢直接相连,卵巢上连一长3 cm输卵管及伞端,包块与子宫无连接,与输卵管不相通,术中行包块切除,子宫次切术.术后抗炎、止血等治疗,切口甲级愈合,术后5 d病理回报:单角子宫子宫壁平滑肌瘤,残角子宫.  相似文献   

6.
放线菌病的感染部位有脸部、颈部、腹部脏器、肺部等[1],盆腔放线菌病则较为少见。本院妇产科自1998年至今共收治盆腔放线菌病患者3例,术前均误诊,分析如下。1摘历摘要例1:女,50岁。发现子宫肌瘤5 a,发热伴下腹部疼痛半月,自觉近1个月肌瘤增大迅速。发热,T 37.5~38.2℃,近2个月体重减轻3 kg,宫内置环22 a,3 a前取出。B超示:子宫增大,宫底部一10.2 cm×8.9 cm低回声区,内部回声不均有多个小液性暗区。肿瘤标记物CA 125、CEA、CA 199等均正常。临床诊断为子宫肉瘤。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子宫孕3个月大,与大网膜及部分小肠有粘连,粘连处形成一质硬包块约4 cm×4 cm。术中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并切除部分大网膜及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术中切开大网膜包块,包块质地硬,切面呈灰黄色,可见黄色颗粒样物。术后病理回报:大网膜与小肠包块为放线菌病,组织细胞浸润,子宫平滑肌瘤。术后应用青霉素120万U/d,抗炎治疗3周后出院。诊断:盆腔放线菌病。例2:女,52岁。发热伴下腹部疼痛4个月,T 37.6~38.0℃,宫内置环26 a。B超示:左附件一肿物6.2 cm×5.6 cm不均等回声,...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瘤样瘤并腺肌病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性,49岁。月经量增多6个月,伴发热、下腹坠胀、腹痛、乏力。当地医院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查体:中度贫血。B超示子宫肌瘤,盆腔积液。专科检查:阴道畅,可见暗红色血液,量多。宫颈肥大。宫体前位,如孕80天大小。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似妊娠3个月大小,表面光滑。左卵巢可见5cm×5cm囊肿,囊液清亮。子宫浆膜光滑,肌间未见明确肌瘤。手术切除全子宫和左卵巢。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52岁.发现外阴肿物10余年,近日体检B超示子宫肌瘤.妇检:外阴已婚已产型,于右侧大阴唇处可见一约2 cm×2 cm大小的包块,触之光滑、质中、活动度好,无压痛;阴道通畅,伸展度好;宫颈Ⅱ°糜烂;宫体前位,正常大小,于子宫前壁可触及一约2 cm×2cm大小的包块,阴道后壁用力时可见其前后壁自然脱出于阴道口;双侧附件未触及异常.行子宫全切术和外阴部肿物剔除术,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病例】女,33岁。因腹部包块5个月伴下腹痛1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7·4℃,血压110/80 mmHg。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专科检查:宫颈肥大,后唇外翻,宫口一指松,后穹隆饱满,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宫颈后唇触及一15 cm×15 cm大小的硬质肿物,活动欠佳。B超检查示子宫颈左后壁探及一13·0 cm×9·8 cm×8·6 cm大小的实性肿物,形态尚规则;彩超显示丰富血流信号,RI 0·44。考虑子宫颈肌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被挤向右前方,左后壁宫颈峡部可见一15 cm×15 cm×13 cm大小的肌瘤结节,双附件未见异常。打开…  相似文献   

10.
颜素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882-7882
本文对陈旧性宫角妊娠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5岁.因发现子宫肌瘤1个月余于2009-08-31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2009-07在当地医院因稽留流产行清官术,术后一直伴有下腹隐痛,B超复查提示子宫肌瘤,官腔粘连.2009-08-04在外院行官腔镜探查及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未提示其他异常.术后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5d,2009-08-12月经来潮,一直淋漓不净.2009-08-17我院门诊B超:子宫肌瘤,右侧卵巢囊肿.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宫体前位,增大如孕2个月余,右附件区可扪及直径5 cm包块.复查阴道彩超:子宫大小7.0cm×8.2 cm×6.0 cm,偏左侧壁肌层见大小约5.7 cm×4.8 cm×4.8 cm稍强混杂回声团,边界清楚,子宫内膜厚0.7cm边界清晰,右侧卵巢内见大小约5.6 cm×4.8 cm×3.8 cm囊性回声区边界清,透声欠佳.考虑:子宫肌瘤,右侧卵巢囊肿.完善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血β-HCG 4.8 mIu/ml.2009-09-04在联合麻醉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加右卵巢囊肿剥离术,术中见子宫均匀增大如孕2个月余,左侧官角处见直径5 cm突起,表面颜色正常,与子宫融合无界限,左侧输卵管附着于突起上,切开突起,见内为紫红色坏死组织,剥离肌瘤分层缝合,剥离右侧卵巢囊肿5 cm×5 cm×4 cm,含褐色透明囊液.术后诊断:(1)子宫肌瘤;(2)右侧卵巢单纯性囊肿,术后常规治疗.术后病理:(1)退变胎盘组织,血凝块及纤维素样坏死组织;(2)右侧卵巢单纯性囊肿.术后4d复查B超:子宫大小正常,子宫内膜厚约0.6 cm.提示宫角部妊娠流产型.  相似文献   

11.
对巨大输卵管积水扭转B超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4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0 h入院,20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突发性右腰部疼痛,呈持续性绞痛,放射至右下腹,排尿无异常,继之出现全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行B超检查示子宫左前方无回声包块、盆腔积液;腹透无异常.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疼痛缓解,后再次出现疼痛,且疼痛持续并固定于右下腹,再次行B超检查右下腹子宫右上方可见11.4 cm×3.7 cm不均质包块,以无回声为主,形态似腊肠形,内可见皱襞样回声,壁厚0.3 cm,提示:右下腹不均质包块(考虑肿大阑尾可能),外院CT示:阑尾囊肿并扭转可能大.  相似文献   

12.
李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5):1167-1168
1病历摘要女,32岁。因停经39周,B超提示宫颈巨大肌瘤,于2006-08-08入院。患者末次月经为2005-11-08,停经后早孕反应不明显,妊娠4个月时始觉胎动,孕期定期检查,无阴道流血及流水史。孕7个月发现臀位,未行矫正。既往:曾经胚亡2次,均于妊娠80 d余发现。于孕前检查B超提示有子宫颈肌瘤约4 cm大小,孕前期子宫肌瘤增长不明显,孕6个月开始子宫颈肌瘤迅速增长,入院时B超示肌瘤115 mm×100 mm大小。入院查体:腹围100 cm,宫高36 cm,胎心140次/min,先露头,高浮,平脐。内诊:阴道后壁被巨大宫颈肌瘤顶起,致使阴道狭窄,触不到宫颈,形成梗阻性难产。故在…  相似文献   

13.
宫颈囊肿在临床上较常见,但其导致经血潴留者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4岁。因自然流产后7 a未孕,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双侧输卵管阻塞于2007-06来我院要求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既往月经规则:5~6/28~31 d,量中等,无痛经。术前妇检未示异常,B超检查提示宫颈囊肿(宫颈管中段可探及1.0 cm×1.2cm的低回声光团)未予处理。患者末次月经2007-06-20,予降调节短方案超促排卵监测卵泡时发现宫颈囊肿逐渐增大,注射HCG日B超显示宫颈囊肿达到4.0 cm×3.5 cm,在阴道超声监视下采卵时发现宫颈管中段右上方可见3.0 cm×2.8 cm的低回声光团,宫腔内可见1.2 cm×1.5 cm的低回声光团,自宫颈管口流出较多(约20 m l)黏液样物,于3 d后行胚胎移植术时发现宫颈口仍有较多黏液样分泌物,遂取消移植,将胚胎冷冻保存。给予黄体酮20 m g肌内注射,1次/d×10 d,停药后一直无阴道出血。患者于2007-07-22感下腹坠痛,2 d后自行缓解。于2007-08-02因停经44 d来院就诊,查血HCG 0 IU/L,B超示后位子宫,大小约4.6 cm×3.7 c...  相似文献   

14.
吕端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0):714-714
1 病例资料5 2岁。因月经异常 2年 ,阴道流血 10天入院。妇科检查 :子宫前位 ,增大如孕 4月大小 ,质地硬 ,边界清 ,轻度压痛 ,活动可 ,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B超检查示 :子宫前位 ,大小 10 2cm× 6 1cm× 9 0cm ,边界清晰 ,形态饱满 ,于宫体右前壁见 8 9cm× 7 4cm类圆形无回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1岁,外院体格检查怀疑膀胱占位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诉无肉眼血尿、尿频、尿痛等.我院盆腔CT提示子宫肌瘤.经腹B超检查:于膀胱三角区见一21 mm×18 mm团状低回声,边界清晰,有光滑包膜回声,内回声均匀(图1).CDFI示肿块内未探及确切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膀胱占位,平滑肌瘤可能.经阴道超声检查示子宫大小、形态及回声正常.患者于3 d后手术,术后病理检查为膀胱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16.
1病历摘要女,59岁。白带增多1周就诊。妇科检查发现盆腔包块2007-06-20入院。平素无腹痛、腹胀,二便畅。月经史18 7/30 54量中,无痛经。现绝经5 a。2-0-2-2。妇科检查:子宫正大,活动,右附件区8 cm×6 cm×6 cm,囊性,界清,活动差,无压痛包块。B超提示右附件区74 mm×55 mm无回声。入院诊断:右卵巢巧克力囊肿。入院术前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全胸片均无异常后连硬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大,前壁肌壁间2 cm×2 cm×2 cm肌瘤,双附件正常,右阔韧带外侧盆腔侧壁扪及8 cm×6 cm×5 cm囊性包块,壁厚韧,椭圆形,前下方延续为管状…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女 ,33岁。主因腹坠痛 1个月 ,发现下腹肿物 5 d入院。 1个月前自觉下腹坠痛 ,为间断性隐痛 ,不向肛门、下肢放射。 5 d前B超 :子宫大小正常 ,边界清楚规则 ,内部回声均匀。于子宫右侧见大小为 7.6 cm× 6 .5 cm× 6 .0 cm的实性不均质肿物 ,边界欠清 ,形态不规则 ,肿物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 ,还可见乳头状强回声。左卵巢 (- )。B超提示 :右卵巢实性肿物 ,考虑为恶性肿瘤伴部分液化坏死。 CT:右下腹见 7.8cm× 6 .4cm× 6 .1cm的实性肿物 ,形态不规则。 CT诊断 :右卵巢癌可能性大。入院后专科检查 :外阴阴道通畅 ,宫颈…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性,48岁,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后9年,查体发现子宫肌瘤2个月余。9年前,因子宫单发肌瘤于外院行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后3年每年超声复查未见复发,之后未定期复查。2个月前外院查体示子宫肌瘤。妇科检查:宫体位于盆腔右侧,大小正常,活动受限,宫体左侧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资料21岁,未婚。因B超检查发现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 2天入院。既往月经规律,无明显痛经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肛指检查:后位子宫,约 8cm×6cm×6cm大小,质软,后壁未触及明显硬质结节;右侧附件区触及一 5cm×5cm×5cm大小的囊性包块,质中,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好,无压痛。尿妊娠试验( -)。B超检查示子宫后位,约 8cm×6cm×6cm大小,子宫后壁可见 5cm×5cm×5cm的不规则低回声区,边界欠清晰;右侧附件区有5 0cm×4 3cm圆形液性暗区,内可见点状回声,光点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提示:①子宫增大伴子宫后壁肌瘤;②右侧附…  相似文献   

20.
胎盘滋养细胞肿瘤一例漏诊剖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病例资料 女,40岁.因发现子宫肌瘤入院.12年前体检中B超检查发现子宫一2 cm×2 cm大小的单发性肌瘤,定期复查B超发现肌瘤逐渐增大、增多,因无不适,未治疗.平素月经正常,月经周期7/28~30天,量中,无痛经,末次月经为1周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