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影像特征,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SH患者22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病变直径平均(3.0±1.4)cm,两下肺发病者占77%,19例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2例呈浅分叶,1例磨玻璃样改变。CT平扫4例病灶内见点状钙化,4例见点状略高或低密度灶,14例密度均匀,增强后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灌注曲线为持续平台型;贴边血管征6例,周围晕征4例:空气新月征2例,尾征2例。结论PSH是一种少见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与肺错构瘤、周围型肺癌、结核瘤等鉴别困难,CT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CT增强扫描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周围晕征伴空气新月征等影像特征有助于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特征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 PSH)的影像及病理学形态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病例,回顾其CT及X线影像特征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合近十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详细分析。结果PSH多发于中年女性,影像学表现为肺周围型孤立性圆形、类圆形肿块或结节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无深分叶征、血管切迹征,C T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强化,灌注曲线为持续平台型。病理上由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组成肿瘤的实质成分,可分为乳头区、实变区、血管瘤区及硬化区.结论PSH在X线胸片及CT平扫中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特点,靶扫描及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CT扫描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病灶周围出现空气新月征,有助于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影像特点及其相关病理,提高PSH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CT平扫23例PSH表现为圆形、卵圆形孤立性软组织结节或包块,1例为磨玻璃样结节;4例见浅分叶;22例呈均匀等密度,2例密度不均匀,见高、等、低密度区,分别对应于病理上的血管瘤样区、乳头区及实性硬化区。CT增强扫描17例均匀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略高于或明显高于肌肉密度。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肌肉密度的16例,含有较多的血管瘤成分;强化程度略高于肌肉密度的8例,含有乳头成分较多。3例见粗斑点状钙化。3例瘤周见磨玻璃影,其中1例见空气滞留征及瘤周肺气肿。结论 PSH无特征性的CT表现,但是中年女性病人有以下CT表现,应考虑到PSH诊断:CT平扫呈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可见粗点状钙化;CT增强呈中度至明显均匀强化,部分病灶早期强化不均匀,延迟后强化较均匀;瘤周磨玻璃影、空气滞留征及肺气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的特点,提高对PSH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 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PSH的CT表现结果PSH基本表现为肺孤立性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轮廓较清,边缘光滑;2例可见小的钙化;1例周围可见晕征;1例可见空气新月征.CT增强扫描后,均有明显强化.结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在CT平扫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特点,增强扫描的一些特殊征象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资料,将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结果:16例PSH,单发14例,多发2例;CT平扫病灶边缘光滑、圆形或类圆形13例,边缘不规整3例;密度均匀10例,不均匀6例,其中4例见粗大钙化灶。增强扫描10例PSH的CT强化平均值为(55.5±10.7)Hu,5例病灶明显强化,2例不均匀明显强化,3例中度强化,其中3例病灶可见血管贴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明显强化的病灶主要以血管瘤样和乳头样构型为主,而中度强化的病灶以实体性和硬化性构型为主。结论:PSH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一种少见的肺内良性上皮性肿瘤,了解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对PS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PSH)8例,男2例,女6例,年龄36~73岁,平均51岁。结果PSH表现为胸膜下区或肺实质内孤立性肿块,边界清晰、边缘光滑或浅分叶、密度均匀、偶见钙化,增强扫描时呈均匀性或混杂密度强化,有延迟强化特征,无肺门、纵隔淋巴结无肿大。结论CT检查可提示PSH的诊断,病理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MSCT表现.结果:所有PSH病例均行MSCT平扫,6例PSH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4例病灶边缘部分可见沙粒状钙化,1例病灶周边可见“空气新月征”,1例可见“晕征”;7例PSH行增强扫描,6例呈均匀明显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其中3例病灶边缘可见“贴边血管征”.结论:PSH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MSCT增强检查能够为其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平扫及增强特点.结果:CT平扫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孤立肿物,直径1.6-5.5 cm,平均2.6 cm,7例(30.4%)呈分叶状,6例(26.1%)伴钙化,1例伴空气新月征,1例病灶周围伴晕征.11例行CT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比较少见,CT扫描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病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PSH好发于中年女性,CT表现为肺内孤立圆形、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密度尚均匀,边界光整。CT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且持续强化。结论 PSH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CT表现,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病灶周围出现"空气新月征"及"贴边血管征"更有助于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旨在提高PSH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的PSH,参考相关资料,将CT表现与临床症状、病理结果对照。结果PSH40岁以上占73%,女性占80%:病灶多为单发圆形病灶;平扫密度均匀22例,不均匀8例,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18例、不均匀强化12例:增强幅度8~67HU,增强幅度与病变内血管瘤区和乳头区成分有关;钙化6例:瘤周磨玻璃密度8例,空气新月征6例,贴边血管征2例。结论PSH好发于中年女性,CT表现为肺内孤立性病变,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空气新月征及瘤周磨玻璃密度有相对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薄层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4例病理证实PSH临床和薄层CT资料,分析病变一般CT征象(部位、形态、大小、密度,以及强化程度和方式、淋巴结肿大)和相对特殊征象(钙化、囊变、空气新月征、贴边血管征、尾征、肺动脉为主征、晕征等)。结果①病变位于左上肺2例,左下肺3例;右上肺3例,右中肺2例,右下肺4例。②14例病变均为单发病灶;病灶边缘无毛刺征;大小不一;其中9例为类圆形,5例为不规则形。③平扫密度均匀9例,不均匀5例。14例均表现为中度或明显强化,其中8例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④1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出现点状及小斑片状钙化,其中1例为薄层CT图像检出;囊变2例;贴边血管征3例;尾征2例。结论PSH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当病变表现相对特殊CT征象时可以定性诊断,薄层CT重建可提高病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皓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影像特征和病理对照,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通过对7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分布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3例,左肺下叶2倒,左肺上叶1例。结节影5例,浅分叶1例。胸膜粘连增厚、空泡征,出现2例,周围磨玻璃样影1例,二者均未见毛刺征。钙484例,为斑片状、沙砾状及点状钙化。空气半月征5例,晕征5例,血管紧贴征5例,接近肺门血管者血管紧贴征更明显。强化情况,明显强化4例,其中2例均匀、2侈1不均匀,另2侈0为渐进性强化,1例未行增强扫描,经穿刺活检得到证实。结论肺部硬化性血管瘤具有多种CT表现,对于典型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征象,可以做出正确诊断,而不常见CT特征的病例,寻找典型特点并结合临床,亦可做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影像学特征,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主要特点。结果CT平扫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孤立肿物,直径1.1~5.0cm,平均2.5cm,11例伴有贴边血管征,4例病灶周围伴晕征,2例病灶周边伴磨玻璃,2例伴空气半月征,1例伴钙化。22例全部行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比较少见,CT平扫加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肺硬化性血管瘤增强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肺硬化性血管瘤(PSH)增强CT表现及其与手术病理的关系,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患者,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6.7岁,均行胸部X线平片及MSCT平扫加增强扫描,研究其平扫及强化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单发14例,多发1例,共16个病灶,结节(﹤3cm)9个,肿块(﹥3cm)7个。影像表现是孤立病灶,边缘光滑整齐,病变直径平均(3.2±1.4)cm,平扫CT值(41.6±16.3)Hu,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强化净值(38.2±12.1)Hu,静脉期强化静值(55.5±10.8)Hu。结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或椭圆结节,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早期强化,且强化延续时间长为PSH强化特征,增强扫描尤其是薄层多期增强扫描对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 PSH)的临床特点,为进一步认识PSH提供更多的依据,丰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特点、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无死亡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无特异性,术前诊断较困难,CT增强及三维重建有助于提高PS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术病理可以确诊,手术也是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且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的MSCT表现特征和病理基础,以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MSCT表现及相关病理。结果10例为单发实性边界清晰类圆形结节或肿块,仅1例多发,2例病灶周围可见"晕征"。11例直径小于3cm,最大病灶直径约10cm,最小者直径约0.8cm。强化情况,明显强化6例,其中3例不均匀强化,另4例为渐进性强化,1例未见明显强化。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MSCT表现具有很多种特征性,再加上MSCT的MPR技术的运用,不仅能更好地显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邻近血管、支气管的关系,而且病灶动脉期的高度强化可以反映PSH的特征性病理学特点,有利于该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肺癌的CT表现,探讨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病的CT征象,以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认识.方法 收集CT初诊误诊为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结核的结节或肿块25例,分析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增强等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同时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肺癌35例,对结核及肺癌的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例肺结核包括18例结节,7例肿块.边缘光滑3例,边缘欠整齐22例;浅分叶18例,深分叶4例;短毛刺2例,长毛刺4例;胸膜凹陷征3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空泡征1例,空洞3例;钙化2例;密度均匀12例,密度不均匀13例;轻度强化16例,中度强化7例,显著强化2例.25例结节或肿块型结核与35例肺癌比较,深分叶征、短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征象出现越多越提示周同型肺癌.增强方面,轻度强化及显著强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强化提示结核,显著强化更倾向于肺癌.经统计学分析多种不同征象(浅分叶、轻度增强、无短毛刺、无空泡征、无胸膜凹陷征、无血管集束征、无空气支气管征)联合诊断结节性或肿块型肺结核,征象出现越多,结核可能性越大.结论 结节或肿块型肺结核少见深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浅分叶、轻度强化更多见于结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