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相位电影对比成像法(PC cine MRI)在脑积水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健康志愿者及6例脑积水患者采用PC cine MRI对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动力学测量,并测量术后脑脊液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正常志愿者PC cine MRI结果显示中脑导水管的脑脊液流动呈正弦曲线;梗阻性脑积水PC cine MRI显示脑脊液流动双向流动减弱,术后呈正弦曲线;交通性脑积水脑脊液双向流动加快,V-P分流术后流动曲线呈不规则,但双向流动减慢;V-P分流术失败显示分流管-脑室端无脑脊液信号,再次手术后出现强弱不等的信号.结论 PC cineMRI在脑积水的诊断及手术选择中有指导意义,并且可以评估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H I V相关痴呆(H I V associated dementia,HAD)脑萎缩患者进行动态追踪观察,探索脑萎缩的演变与HIV相关痴呆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进行1至9个月动态观察的16例HIV相关痴呆的脑萎缩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HIV相关痴呆的痴呆进展与脑萎缩的相关性。结果 16例HIV相关痴呆病例随着脑萎缩的进展,出现国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痴呆量表(International HIVAssociated Dementia Scale,IHDS)评分的降低。MRI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脑萎缩和脑白质病变,表现为额叶皮层的进行性变薄,基底节灰质核团体积变小,脑沟及脑室系统进行性扩张,皮层下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斑片影范围进行性扩大。全部病例脑萎缩的进展与IHDS评分为负相关(P0.05)。结论脑萎缩的进展与IHDS评分为负相关,本研究对临床诊断HAD和判断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 观察其MRI、血液供应及组织病理变化的特点。方法: 以假手术动物脑区作对照, 选取T2 加权的MRI影像中病变较明显的部位进行灰阶值测定; 应用血管注射墨汁法研究血管构筑; 常规冠状石蜡切片或冰冻切片, 作HE 及甲苯胺蓝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血管阻塞后的MRI影像、血管构筑学及病理组织学变化显示损伤范围大致相似, 病变累及额叶、顶叶及颞叶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下部及丘脑;灰质神经元较白质损伤严重, 可分为中心梗塞区、梗塞边缘区和周围反应区; 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可见梗塞核心区和半影区的大小不一, 呈现动态变化。结论: 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MRI、血管构筑及组织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张禹 《安徽医学》2011,32(7):1032-1035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它的防治一直是全世界研究的热门,近年来,通过移植干细胞治疗脑梗死已经取得令人振奋的成果。但是干细胞修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仍在探索之中,MRI成像技术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急性期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期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DWI、ASL、MRA检查,对比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表现扩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值;根据DWI信号异常区面积与ASL灌注异常区面积,分为DWIASL组,对比3组患者MRA狭窄情况。结果梗死核心区与缺血半暗带区患侧ADC、CBF值均低于健侧,且梗死核心区患侧ADC、CBF值均低于缺血半暗带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ASL组7例,其中1级3例、3级4例。结论 ASL可用于评价急性期脑缺血血流灌注情况,且联合DWI、MRA能够诊断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急性期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期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DWI、ASL、MRA检查,对比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表现扩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值;根据DWI信号异常区面积与ASL灌注异常区面积,分为DWIASL组,对比三组患者MRA狭窄情况。结果梗死核心区与缺血半暗带区患侧ADC、CBF值均低于健侧,且梗死核心区患侧ADC、CBF值均低于缺血半暗带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ASL组7例,其中1级3例、3级4例。结论 ASL可用于评价急性期脑缺血血流灌注情况,且联合DWI、MRA能够诊断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7.
目前,由于在采用动物模型进行脑缺血的机制研究及药效学评价时,多在单一时间点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测,所以无法实现对脑功能损伤动态演变进程的观察。而应用常规磁共振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动物脑缺血模型脑损伤的活体动态观察。其中,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及磁共振波谱成像可观察脑缺血损伤的动态演变进程。未来在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基础研究中,将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学结合可以更好地综合评价脑缺血的损伤程度及客观评价药物对脑缺血损伤后脑功能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吴文娟  徐凯 《医学综述》2007,13(12):948-951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观察急性脑缺血较为先进的一种方法,不但可明确病灶发生的部位、病灶大小,而且可探查早期脑功能状态以及相关病理生理改变。本文着重介绍这项技术的成像基本原理,阐述它的初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的研究评价增强MRI在判定血脑屏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白鼠24只(体重280~350g)随机分为2大组:对照组(A组)和缺血组(B组),每组再分为缺血2h组(A1、B1)及缺血6h(A2、B2),再灌注后2h行增强磁共振检查,测得兴趣区信号强度,结合脑组织中伊文氏蓝(EB)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1、A2组再灌注后均无强化,未见伊文低蓝染色。缺血组与对照组增强MRI信号强度比有差异(P<0.05),B1、B2组之间信号强度比有差异(P<0.05),缺血组右侧大脑半球EB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B1、B2组之间右侧大脑半球EB含量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增强MRI检查能灵敏反映血脑屏障的破坏情况,预测继发出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雷晓燕  郭佑民  杨健  陈敏  吴晓明  朱力 《医学争鸣》2004,25(16):1499-1501
目的 :采用相位对比法磁共振成像 (MRI)测量肺动脉血流量 ,探讨并评价两肺的血流灌注情况 .方法 :在PhilipsGyroscanNT 1 .5TMR扫描仪上 ,采用相位对比法MRI测量了 2 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的主肺动脉 (MPA)和左、右肺动脉(LPA ,RPA)一个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瞬时流量 ,然后计算各血管一个心动周期的血流量 .结果 :MPA ,RPA和LPA一个心动周期的血流量分别为 (73± 7)mL ,(39± 4 )mL和 (34±3)mL ,其中 ,右肺动脉的血流量大于左肺动脉血流量 ,经t检验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其中 ,右肺动脉的血流量占 5 3.6 % ,左肺动脉的血流量占 4 6 .4 % .结论 :相位对比法MRI能够准确测量肺动脉的血流量 ,依此可以评价两肺的血流灌注情况 ,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脑缺血后出现短T1高信号的认识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3例患者脑梗塞后出现短T1高信号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同时行CT检查和随访。结果:病变位于基底节区15例,皮、髓质区5例,小脑3例;基底节区病变呈斑片状短T1信号,皮、髓质区及小脑病变呈散在斑点状短T1信号改变;23例MRI检查出现短T1信号后,立即行CT检查,22例病变中无高密度影,1例枕叶梗塞部位出现少许点状高密度影与MR图像相似。结论:脑缺血后出现短T1高信号并非出血,而是多种因素综合所致,这对临床正确治疗选择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研究超急性脑缺血及脑梗死前期的影像特征及细胞水肿的分子影像学基础,界定缺血半暗带(IP),评估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6h内首次发病且疑似缺血性脑中风患者56例先行16层CT扫描,排除脑出血后再经MRI系列成像检查,判断有无超急性脑梗死,界定IP组织,将符合溶栓适应证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余皆进行神经保护治疗,并对照分析其疗效。结果:CT显示颅脑正常37例,脑出血5例,陈旧性梗死9例,具有超急性脑梗死征5例。MRI系列检查51例中,T1WI、T2WI显示轻微脑肿胀和脑动脉流空征消失7例;FLAIR显示缺血高信号灶9例;DWI除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显示正常外,余46例均表现为与临床体征一致的高信号责任灶,ADC图呈低信号,其敏感性显著优于CT及MRI常规检查;MRA显示病灶区供血动脉阻塞、变细、局部狭窄或远端分支减少。磁共振灌注成像(PI)显示48例有异常灌注缺损,其异常灌注体积(vPI)与DWI异常信号体积(vDWI)不一致:30例vPI>vDWI,界定具有IP1组织;10例vPI=vDWI及6例vPIvDWI梗死面积扩大,5例vCI=vD-WI,考虑缺乏IP2组织;追踪随访TIA患者有2例发展为脑梗死。结论:DWI能够在超急性脑梗死组织发生不可疑损伤之前明确诊断,并能在活体状态下深入到细胞毒性水肿分子水平,DWI与PI的联合应用对于IP的确定、临床溶栓治疗的选择以及挽救缺血脑组织具有重大的作用,且能一定程度反映脑梗死前期的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1例成年人肝豆状核变性(HLD)的颅脑MR表现,以提高对HLD成年期的认识。方法 21例HLD患者中,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其中3例作MRI增强检查。结果颅脑MRI检查21例中,20例有异常发现。累及豆状核(壳核及苍白球)20例,丘脑15例,中脑10例,额顶叶10例,桥脑7例,尾状核3例,胼胝体压部2例,小脑齿状核1例。20例合并脑萎缩;3例MRI增强检查中,2例未见异常强化,1例额叶病灶呈轻度脑回样强化。本组21例中,2例额叶病灶及1例小脑齿状核病灶稍不对称,其余病灶均呈两侧对称性分布。结论成年人HLD颅脑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即对称性的双侧豆状核、丘脑异常信号,可同时累及额顶叶白质,多伴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象技术(MRI)多序列扫描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期间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65例小儿脑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MRI多序列扫描,以小儿脑瘫患儿康复治疗后的康复程度为参考标准,计算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Kappa值。结果 MRI检查的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93.75%,阳性预测值为93.5%,阴性预测值为88.2%,诊断符合率为90.8%,Kappa值为0.82。结论小儿脑瘫患儿的病灶改善情况和患儿康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MRI多序列扫描对小儿脑瘫患儿的病情诊断、治疗指导、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在大脑镰旁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81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大脑镰旁脑膜瘤的MRI影像特征及病理特点。结果 81例患者共发育肿瘤92个,其中单发患者74例,多发患者7例,前、中、后1/3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分别有23例、28例、30例;瘤体直径在1-8cm之间,形态呈半球状有86个(约占93.5%),结节状有6个(约占6.5%);MRI对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肿瘤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1.3%(84/92),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6.42%,且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81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的肿瘤在T_1WI为等信号、19例T_1WI为稍低信号,45例在T_2WI为等信号,30在T_2WI为稍高信号,6例在T_1WI及T_2WI均为混杂不均匀信号。结论MRI在对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肿瘤的发育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并且对肿瘤的电信号及肿瘤内部血供量变化等能够表现出明显强化的作用,其大脑镰旁对脑膜肿瘤的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都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在临床中可以作为一种首先的检查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rousseau综合征致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及MRI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Trousseau综合征致多发性脑梗死病例,全面分析其临床及MRI特点。结果17例患者中,原发肿瘤以肺癌常见,D-二聚体平均水平明显升高。MRI表现均累及多支动脉供血区的多发脑梗死,双侧前循环加后循环16例,双侧前循环1例;病灶累及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大脑深部及小脑半球13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小脑半球3例,大脑深部1例。梗死灶≥30个12例,梗死灶>10个、<30个4例,梗死灶<10个1例,其中小梗死灶5例,小、中梗死灶共存9例,小、中、大梗死灶共存3例。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低信号和等信号共存12例(急性和亚急性期脑梗死),低信号4例(急性期脑梗死),等信号1例(亚急性期脑梗死)。增强扫描8例,其中6例梗死灶出现强化,点片状均匀强化4例,线状强化1例,斑片状强化1例。16例脑动脉未见有意义狭窄,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结论Trousseau综合征致多发性脑梗死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D-二聚体指标,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脑脓肿、52例胶质瘤、58例转移瘤、28例表皮样囊肿、52例蛛网膜囊肿进行常规MR、DWI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和增强MR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脑脓肿、胶质瘤和转移瘤全部强化,表现为环状或花环状强化;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病例不强化。DWI上32例脑脓肿和28例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52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110例脑肿瘤患者中,10例胶质瘤呈高信号,26例呈混杂信号,其中20例为胶质瘤,6例转移瘤,其余均为低信号。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及增强磁共振在颅内囊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颅脑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诊疗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62例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有常规MRI检查及多模态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DW...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与脑瘫类型、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我院明确诊断的520例脑瘫患儿展开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脑瘫类型、危险因素患儿的MRI检查结果。结果①520例脑瘫患儿中MRI表现异常441例,异常率84.80%,以脑室周围软化(PVL)(18.85%)、侧脑室扩大(12.12%)、脑萎缩(10.38%)发生率较高。②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MRI异常率(88.00%)最高,混合型脑瘫患儿MRI异常率(77.36%)最低,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MRI异常率分别为85.93%、81.82%,以PVL、侧脑室扩大、脑萎缩、基底节病变多见。③具缺氧窒息、早产因素脑瘫患儿MRI异常率分别为88.12%、77.27%,均以PVL、侧脑室扩大、脑萎缩多见;具出生低体质量因素脑瘫患儿MRI异常率为79.49%,以PVL、脑萎缩、基底节病变多见;具病理性黄疸因素脑瘫患儿MRI异常率为58.41%,以基底节病变、局灶性脑缺血、髓鞘发育不良多见。结论MRI检查对脑瘫的临床诊断具重要价值,其结果或与患儿脑瘫类型及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