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MR动态增强及减影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统计分析我市各医院影像中心2007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72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2例182个病灶经病理证实,其中100例102个病灶为恶性,6例6个病灶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伴浸润,66例74个病灶为良性;乳腺恶性病变组患者的单向型、平台型比例均显著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流出型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肿瘤血管数目0支比例显著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1支、多支比例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形态学体征和间接征象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MR动态增强及减影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MR图像伪影的识别与消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MR图像伪影形成的原因、表现形式及消除方法。方法 对100份有伪影干扰的MR图像进行回颐性分析、总结。结果 MR图像伪影产生的来源主要有4个方面:磁场,包括梯度场的不均匀性;外界射频干扰;采集技术的不恰当;运动和流动效应。结论 正确识别各种伪影的图像特征,对提高MR诊断准确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静脉减影3D CE-MRV与2D-TOF MRV成像技术在颅内静脉窦显示中的差异。方法:22例患者在3.0 T超导型磁共振上行颅脑静脉减影3D CE-MRV和2D-TOF MRV,由两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评价静脉减影3D CE-MRV对静脉窦解剖结构和病变的显示能力以及与2D-TOF MRV的差异。结果:7例患者2D-TOF MRV和静脉减影3D CE-MRV显示颅内静脉窦的正常解剖形态和信号一致;1例患者静脉减影3DCE-MRV显示颅内静脉窦信号较差,2D-TOF MRV各静脉窦显示良好;14例患者2D-TOF MRV上静脉窦信号高低不均匀、混杂、中断,管腔狭窄,静脉减影3D CE-MRV显示静脉窦信号正常,发现静脉窦变异、静脉窦血栓等。结论:2D-TOF MRV无需注射对比剂,是目前显示颅内静脉的首选方法,选择合适时间窗的静脉减影3D CE-MRV对静脉窦正常解剖结构的显示以及对病变的发现有重要价值,应作为2D-TOF MRV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5.
腹部MR检查中控制呼吸伪影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成像质量和疾病诊断。本文通过对不同方法呼吸伪影控制效果进行观察,寻求最佳呼吸伪影控制方法,以指导MR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乳腺病变磁共振检查分别进行反转恢复法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减影成像,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征象、早期增强率、峰值增强率、峰值时间、时间一信号强度(T—SI)曲线等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的形态学特征性表现有形态不规则、环形强化和毛刺征;乳腺良性病变特征性表现有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缘光整,强化均匀及强化后可见低信号间隔。良恶性病变的早期增强率、达到峰值强化的时间以及曲线类型分布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峰值增强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MRI三维动态增强减影技术能满意显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和增强的血液动力学特点.是诊断乳腺癌十分有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MR动态增强减影成像技术显示乳腺三维血管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MR动态增强、脂肪抑制成像和减影成像技术显示乳腺三维血管结构。方法选择随机抽取100名高危乳腺癌患者的正常侧乳腺,通过8个时相的动态MR增强减影研究显示胸廓内、外动脉、肋间动脉和其分支的比率。结果胸廓内、外动脉I级、II级分支的显示率分别为93%(93/100)、62%(62/100)、72%(72/100)、45%(45/100);肋间动脉的显示率为59%(59/100)。结论乳腺动态MRI增强3D血管减影成像基本上反映乳腺的血管分布。  相似文献   

8.
李堃  王伟军  吕海岐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061-2061
目的:通过对比双能量减影技术和普通X线摄影方法,总结出双能量减影技术的优势,推荐有条件时普及双能量减影技术。方法:通过对比双能量减影技术和普通X线摄影(包括CR、DR等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影像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及准确程度,得出结论。结果:双能量减影技术较普通X线摄影技术,能为诊断医师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对于普通检查时的一些重叠部位效果更明显。结论:双能量减影技术先进,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射线量较低,建议有条件的单位进行普及。  相似文献   

9.
双能量数字化减影技术对胸部病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能量数字化减影技术(DESR)对胸部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ESR比较两次曝光法与一次曝光法的效果。结果:DESR是胸部摄影的又一种辅助检查方法,它能提高对胸部病变的检出率,对病灶的定位、定性有很大帮助。结论:DESR的两次曝光法比一次曝光法有明显的优势,能分别观察胸部软组织和骨骼图像,合理选用胸部DESR能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r血管减影成像技术显示头部血管的优势。方法对45例患者进行头部血管双源Cr减影成像检查。将增强前后图像进行减影,去除骨结构干扰,利用减影图像进行头部血管三维重建。结果45例均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其中41例无骨质干扰,余4例因头部轻微运动,颅底及颈椎骨质未能完全减去,但不影响诊断。结论双源CT头部血管减影成像技术,重建时间短,能清晰显示头部血管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一种安全、便捷的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管水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水成像技术对78例患者行MRCP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结果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4.8%(74/78),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5.9%(67/78)。结论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脑MR灌注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脑磁共振(MR)灌注成像测定脑内病变血液动力学和微循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静脉注射增强剂(Gd-DTPA)或磁性标记流动血液中水质子技术测量脑血容量、脑血流速度、平均通过时间和团注造影剂首次到达时间;结果:缺血性病变和富血性病变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速、平均通过时间和团注到达时间可出现减少或增加,通过缺血性病变脑血容量减少或无变化,脑血流速度减低,平均通过时间和团注到达时间延长;结论:脑MR灌注成像可以用于诊断早期脑梗塞和评价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恶性脑肿瘤分级和评价抑制肿瘤血管生长药物疗效也可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磁化传递(magnetiza£iOiltFallSfer,MT)在脑部磁共振戍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病人进行常规TlWI、T1W/MT钆剂增强扫描前后的定量对比研究。增强扫描前常规sE序列T1WI,然后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1mmol/kg)增强后,进行SE序列T1wI和T1w/MT技术戍像,通过比较对比度/噪声比值(C/Ns值),对SE序列T1WI和T1W/MT的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采用钆剂增强T1W/MT技术的图像c/NS值比常规T1WI增强扫描的图像C/NS值高。采用MT技术图像的C/Ns值为33.99±17.84(x±S),常规TlWI对比增强图像的c/NS值为20.94±18。8,t=2.57,P〈0.01。结论在显示脑部病变方面,T1W/MT对比增强比常规T1WI对比增强对比度更强,显示病灶更敏感,对评估脑部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兰珠  钱根年 《医学综述》2009,15(21):3339-3341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浆技术改善颅脑磁共振成像运动伪影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临床受检者和10例不同状态的健康志愿者,用1.5T高场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对每一层面分别行PROP-T2WI和FSE-T2WI序列轴位扫描。由3位高年资的影像科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两种序列图像的运动伪影和优质片率状况。结果PROP-T2WI扫描序列比常规FSE-T2WI扫描序列所获得的图像运动伪影减少,优质图像的百分率明显提高,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颅内病变的显示能力,PROP-T2WI优于FSE-T2WI,PROP-T2WI能清晰显示小病灶。结论PROP-T2WI为显著头动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提供一种可能,避免对躁动患者实施药物镇静或进行全身麻醉,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基于FSE的3D-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神经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5例疑似脑胶质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MR常规、3D-ASL及MR脑灌注-动态磁敏感对比成像(DSC)。分别测得DSC和3D-ASL两种方法中的肿瘤实质部分最大相对血流量(r TBFmax)。将这两种方法得到的r TBFmax做差异分析(t检验);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分别比较ASL及DSC产生的r TBFmax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35例患者中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高级别胶质瘤18例(WHOⅣ级11例,Ⅲ级7例),低级别胶质瘤13例(WHOⅡ级)。r TBFmax值在3D-ASL和DSC两种技术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 D-A S L法测得的r T B Fm a x值,高、低级别胶质瘤分别为(2.3 4±1.2 1)、(0.69±0.36),DSC法测得的r TBFmax值分别为(2.55±1.06)、(0.72±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DASL可成为胶质瘤血流动力学的常规评估方法,将其与常规MRI扫描联合用于术前胶质瘤级别的评估会提高脑胶质瘤分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结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以提高脑胶质瘤的诊断正确性。方法对22例MRI显示胶质瘤表现者配合1H-MRS检查(测NAA、Cho、及Lac波)进行综合诊断。结果1H-MRS显示肿块区NAA下降、Cho升高、Cr略下降或变化不明显和部分出现异常Lac峰,同时可显示肿瘤周边区域的Cho升高等异常。结论MRI影像结合1H-MRS分析能提高脑胶质瘤的诊断正确性,对鉴别诊断、临床选择导航、立体定向活检、制定治疗方案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永磁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临床脑部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脑部疾病(22例脑梗死,5例脑胶质瘤)的DWI序列图像与T1WI、T2WI、FLAIR序列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DWI序列急性脑梗死100%表现为高信号,慢性脑梗死表现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脑胶质瘤其瘤体表现为混杂信号而其周围的水肿表现为等信号。结论永磁型磁共振扩散加权像与T1WI、T2WI、FLAIR序列的图像相比能更早地发现急性脑梗死的异常信号,并且能区分急性及慢性脑梗死。此外,还有助于其他一些脑部疾病(如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脑磁共振灌注成像(MR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 PWI)通过显示脑组织的微循环,反映脑组织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随访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扼要介绍PWI的原理、方法及其在脑肿瘤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的磁共振质子波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磁共振质子波谱 (1HMRS)在显示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患者额叶代谢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对 8例海洛因依赖患者及 10例健康对照者行MRI和1HMRS检查。结果 仅有 1例海洛因依赖患者出现双侧额叶皮层下斑点状长T2 异常信号 ,8例海洛因依赖患者额叶皮层N 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 /肌酸 (Cr)明显减低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常规MRI对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的研究有一定限度 ,MRS可揭示该病所致的神经元受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Moyamoya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2例Moyamoya病患者均行MRA检查,10例行DSA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在MRA图像上均显示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窄或闭塞,在颅脑基底部侧支循环明显异常增多,呈烟雾状血管网;全脑DSA表现为颈内动脉分叉以上大动脉前、中动脉近段狭窄和闭塞,颅底异常增多的血管网及通过侧支循环建立的吻合支显示更为清晰。讨论:MRA作为一种无创伤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Moyamoya病,儿童最为适用;DSA在显示细节如烟雾血管、侧支循环血管等方面优于M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