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球性肺炎的多层螺旋CT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手术或穿刺)、临床观察证实、影像学误诊的17例球形肺炎CT表现。结果病灶大多位于肺野的背侧,靠近或贴近胸膜,均单发,14例病灶为圆形或类圆形,3例为三角椎形。可见"局部充血征"、"晕征"、"刀切征"。9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7例误诊为肺结核,1例误诊为肺转移瘤。结论球性肺炎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多征象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多能做出正确诊断,部分不典型病灶影像学诊断困难,应积极进行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机化性肺炎(OP)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显示绝大多数病灶位于两肺周围带,边缘不规则,形态从圆形到多边形,17例可见充气支气管征,边缘有长毛刺17例,2例有空洞,18例胸膜增厚,12例有支气管血管束的增粗和聚拢。结论机化性肺炎与周围性肺癌、肺结核的CT表现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诊断和鉴别诊断较困难,但有一定的特征性,CT诊断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黄小伟  鲁键 《吉林医学》2013,34(11):2009-2010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确诊为肺炎性假瘤患者的X线片及CT扫描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病变位于肺右上叶8例,肺右中叶14例,肺右下叶6例,肺左上叶12例,肺左下叶8例。X线片表现:肿块为圆形或椭圆形阴影,直径2~8 cm,边缘清晰,有"毛刺"、条索状阴影、分叶状、空洞、钙化灶等征像。CT扫描示:病灶形态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直径2~8 cm;密度不均匀34例,其余密度均匀;有分叶、粗毛刺、刀切征、平直征、桃尖征等征像,内侧缘有引流支气管影10例,肿块内小空泡或支气管影8例,胸膜粘连增厚8例。X线片误诊36例(75%),CT扫描误诊12例(25%)。结论:全面综合分析肺部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征,充分结合临床病史和体征可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张国权 《海南医学》2010,21(19):94-95
目的探讨周围肺孤立结节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到本院就诊经CT扫描拟诊、CT引导穿刺活检、诊断性治疗复查观察、临床手术证实的周围肺孤立结节患者CT扫描及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灶均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其中恶性病变18例,CT常见征象为分叶征、细短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CT增强扫描病灶多明显强化。2例良性肿块中1例可见爆米花样钙化,其余病例边缘较光滑。结论深入细致地分析周围肺结节的CT表现,善于发现特征性的CT征象,结合临床资料,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肺部炎性假瘤30例HR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明 《中外医疗》2009,28(20):158-158
目的分析肺部炎性假瘤的CT影像,探讨其特征性改变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30例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病灶好发肺野外带,多为圆形及类圈形。CT表现多样,边缘可见粗长毛刺及“桃尖征”、“平直征”等,可有纵隔淋巴结的重肿大。结论肺部史性假瘤具有多种CT表现,其部分HRCT征象可反映其病理特性。全面综合分析CT表现结合感染病史,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少发病灶继发性肝癌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对25例少发病灶继发性肝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5例中24例已确定原发肿瘤,其中1例乳腺癌患者肝内病变曾误诊为肝血管瘤,随访证实为继发肝癌。1例未确定原发肿瘤者经肝活检穿刺证实为继发肝癌。结果:25例继发肝癌中,原发灶来源于消化系统肿瘤较多(52%)。多数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边缘清晰,病灶直径<3cm居多。平扫绝大多数为低密度灶,增强呈边缘性强化,半数以上(16例)表现为"瞳孔"征、"牛眼"征或"圈饼"征等特征性改变。结论:少发病灶继发性肝癌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只要我们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动态观察病灶变化,大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杨世平  王聪  朱兰  陈垦  李正才  李伟  凌洪 《西部医学》2009,21(3):452-453
目的提高对糖尿痛并发肺部感染的CT表现的认识,减少或避免误诊。方法选择25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例,其中肺炎12例,肺结核8例,肺真菌感染5例,分析其肺部CT表现。结果肺炎CT表现:大叶性肺炎为按叶或段分部的大片实变阴影;小叶性肺炎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点片状影,50%的病灶分布在中上叶等不典型部住,常合并肺脓肿;肺结核:CT均表现为活动性病灶,32%的病灶在少见部位;肺真菌病:CT表现为大片实变,内有多发空洞,及特征性的肺曲茵球。结论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相对于普通肺部感染有其自身的影像学特点。CT能很好地显示肺部感染病变,有助于准确及时的诊断,更好地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47例肝脓肿CT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宗强 《中外医疗》2010,29(9):176-176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穿刺和病理证实的47例肝脓肿病例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结果肝脓肿的CT平扫均呈低于邻近正常肝组织的低密度病灶,肝脓肿增强可表现为环靶征、簇状征、肝段强化和脓腔内气体CT诊断的特征性征象,本组诊断准确率为80.9%,误诊为肝癌5例,血管瘤4例。结论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以较准确地诊断肝脓肿及减少误诊率,因此可作为肝脓肿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肺部韦格纳肉芽肿的临床诊断和鉴别价值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或穿刺活检及综合资料确诊为韦格纳肉芽肿的20例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对误诊原因进行总结.结果 20例患者影像学资料提示患者双肺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病变,肺门支气管血管束变粗,肺间隔有不同程度的间质型病变,当患者肺部出现炎性浸润时,两肺之间可出现片状、斑片状模糊阴影,CT密度相差较大.肺部影像学结果显示不规则、多毛刺及肿块型结节或球形病灶,球形病灶内可见厚壁或薄壁的空洞.螺旋CT扫描正确诊断15例,其中1例患者误诊为肺脓肿,1例患者误诊为转移瘤,1例患者误诊为肺结核.结论 螺旋CT是肺部韦格纳肉芽肿影像学诊断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MSCT表现.结果:所有PSH病例均行MSCT平扫,6例PSH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4例病灶边缘部分可见沙粒状钙化,1例病灶周边可见“空气新月征”,1例可见“晕征”;7例PSH行增强扫描,6例呈均匀明显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其中3例病灶边缘可见“贴边血管征”.结论:PSH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MSCT增强检查能够为其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颜志红  于武江  万云飞 《海南医学》2010,21(9):98-99,113
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球形肺炎的临床、X线及CT资料。结果球形肺炎发病大多数位于肺的背部,靠近或紧贴胸膜,可单发或多发,呈圆形、类圆形、方形、楔形,可见支气管气像、空泡征,病灶周围血管纹理增多、增粗,但不强直。结论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明显提高球形肺炎的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曲菌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病理和治疗证实的肺曲菌病病人的临床和多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中8例为曲菌球,4例为侵袭性肺曲菌病。双肺多发2例,右肺7例,左肺3例。8例曲菌球CT表现为空洞性结节,6例呈新月征,空洞壁厚薄不均。4例侵袭性肺曲菌病中,表现为不规则斑片、斑块浸润影2例,表现为结节影和楔形实变影2例,周边有晕圈征。结论认识肺曲菌病影像的特征性表现,有利于其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硬化性肺细胞瘤(PSP)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对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5例PSP 患者 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肺内单发病灶,发生于双肺下叶11例,形态呈类圆形或卵圆形11例,形态不规则或边缘呈浅分叶4例,边缘清楚9例,边缘不清6例.病灶最大径平均(3.40±1.21)cm.病灶密度均匀9例,密度不均匀6例.病灶内见钙化5例,无钙化10例.病灶平扫CT值平均(31.36±8.24)HU,增强后CT值增加约(41.94±20.40)HU.病灶见"贴边血管征"9例、"假包膜征"2例及"瘤周磨玻璃密度"2例.4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例误诊为结核,1例误诊为肺错构瘤.结论 PSP瘤是一种少见肺内良性肿瘤,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贴边血管征"假包膜征"瘤周磨玻璃密度"及"空气新月征"等征象有助于治疗前的影像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4.
张健  陈平  宋芹霞  王安生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1):1901-1903
目的 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临床确诊的24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肺部MSCT表现,对包括所有病例图像的磨玻璃影、肺气囊、月弓征、肺间质改变以及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气胸等征象进行观察统计,总结病变形态、密度及分布范围等特征。 结果 24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MSCT图像中,18例(75.0%)表现为两肺大致对称的磨玻璃样病变,以两侧肺门旁及中、下肺野分布为主,其中7例(29.2%)伴有渗出性病变且相互融合成斑片状实变阴影,10例(41.7%)有间质性改变,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双肺胸膜下线条或网格状阴影、铺路石征及间质纤维化改变,6例(25.0%)肺气囊,4例(16.7%)“月弓征”,肺外表现包括气胸1例(4.2%),胸腔积液1例(4.2%),心包积液2例(8.4%),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8.4%)。 结论 AIDS合并PCP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当AIDS患者出现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结合典型MSCT影像学表现可以考虑AIDS合并PCP诊断成立。   相似文献   

15.
MSCT在弥漫实变型肺泡癌与肺炎性实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蕊  温志红  于浩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35-1537
目的:分析弥漫实变型肺泡癌(DCBAC)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探讨与大叶性肺炎(LP)、干酪性肺炎(CP)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2例经临床病理证实弥漫实变型肺泡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并与同期证实的8例肺炎性实变病例的CT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例弥漫实变型肺泡癌在CT平扫出现"蜂窝征"(7例)、斑片状及腺泡样结节影(6例)、叶间裂膨隆(3例)。增强后病灶CT值均低于同层肌肉组织。动态观察肺实变范围扩大,原为腺泡结节和磨玻璃密度影的区域发展为肺实变。而在8例肺炎性实变中均未显示。结论: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可显著提高弥漫实变型肺泡癌与肺炎性实变的CT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特征,探讨MSCT对其预后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10月间115例拟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胸部MSCT检查,观察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MSCT征象,比较血液病与非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征象,并分析治愈好转组及恶化死亡组患者治疗0W、2W、4W及8W肺部病变形态学变化。结果在85例确诊的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中,MSCT共正确诊断81例,其MSCT表现包括斑片影、实变、团块影、结节、空洞、星月征、枝桠征及晕轮征,其中空洞例数最多,其次为结节、斑片影及晕轮征。病变以双侧多发为主,中下肺多见。与非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征象比较,血液病患者斑片影、团块影、结节、空洞、星月征、枝桠征及晕轮征的比例均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W及8W,治愈好转组斑片影、结节及空洞病灶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恶化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能够准确显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病灶的特征,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并可以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在不典型性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78例患者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及MSCT影像特征情况。结果 7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其次为发热、乏力消瘦、胸闷或呼吸困难、咯血、胸痛、胸水,且有19例患者(24.36%)无临床症状。7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临床体征以呼吸音减弱为主,其次为肺部湿罗音,且有47例患者(60.26%)无肺部体征。78例不典型性肺结核患者MSCT影像特征主要有肺炎实变型(38例,48.72%),弥漫间质型(16例,20.51%),单发结节型(13例,16.67%),多发结节型(11例,14.10%);其中肺炎实变型MSCT表现主要为支气管充气征、边界模糊、树芽征、空洞、磨玻璃影等,弥漫间质型MSCT表现主要为树芽征、结节灶、间质性改变、磨玻璃影、空洞,单发结节型MSCT表现主要为结节灶、淋巴结肿大、空洞、条索灶、钙化灶等,多发结节型MSCT表现主要为结节灶、空洞、条索灶、树芽征、淋巴结肿大等。结论不典型性肺结核的MSCT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临床应综合实验室检查等多种特征完成诊断。  相似文献   

18.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平片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对早期周围型肺癌X线平片征象的认识。方法对30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中男女各占一半,发现病变后3个月内未确诊者达70%,均误诊为结核或肺炎,发现病变后3个月内确诊者仅30%。结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标准应是肿块直径≤20cm,且无局部及远处淋巴转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者。其X线平片特征为密度低、轮廓多不规则、瘤体内小泡征、胸膜凹陷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男性13例,女性3例,年龄17~55岁,平均25.6岁)经手术证实的支气管断裂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所见作对照分析。结果支气管断裂的影像表现为:支气管中断后的肺不张,“坠落肺”征;气胸或液气胸;纵隔或/和皮下气肿。其“坠落肺”征及颈部纵隔气肿为x线特征性表现。CT检查是x线的补充,能更好显示支气管的中断、移位,尤其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更有价值。结论外伤性支气管断裂容易误诊,其影像表现有其特征性,有助于早期诊断和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及其胸部X光、CT表现。结果 9例肺炎型肺癌初诊时8例诊断为肺炎,1例X光胸片疑似肺结核时CT诊断为肺炎。9例均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取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其中腺癌8例,鳞癌1例。9例肺癌表现为:中下肺叶8例,上叶1例;局灶单发8例,多发1例;右肺7例,左肺1例,双肺多发1例;9例均靠近肺野外围,呈节段性或大叶性实变,边界模糊,呈毛玻璃样变,病灶内见空气支气管征3例,空泡征2例;胸部X光片均表现为淡薄片状阴影,无明确边界;9例均抗感染治疗无效,其中3例进展。结论肺炎型肺癌的临床表现与一般肺炎相似,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但和一般肺炎的鉴别仍较困难;对中年以上人群,X线胸片发现节段性或大叶性肺炎或肺不张时,应行CT检查,影像医师在诊断肺炎的同时,不应排除肺炎型肺癌的诊断可能,临床医师在积极抗感染治疗后应短期跟踪复查,对病灶吸收不明显的患者,应及时行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