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苗红  马茜  裴中力  赵新光 《医学综述》2011,17(7):1117-1119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增强磁共振对颅内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5TMR对20例脑脓肿、26例胶质瘤、29例转移瘤、14例表皮样囊肿、26例蛛网膜囊肿进行常规MR、DWI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和增强MR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脑脓肿、胶质瘤和转移瘤全部强化,表现为环状或花环状强化;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病例不强化。DWI上16例脑脓肿和14例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26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55例脑肿瘤患者中,5例胶质瘤呈高信号,13例呈混杂信号,其中10例为胶质瘤,3例转移瘤,其余均为低信号。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及增强磁共振在颅内囊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颅内囊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颅内囊性病变DWI信号特征,定量测量不同类型病变囊变区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WI上15例脑脓肿和8例表皮样囊肿均呈高信号;8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38例脑肿瘤患者中除3例胶质瘤呈高信号外,其余均为低信号.脑脓肿与脑肿瘤的囊变坏死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与听神经瘤、转移瘤与听神经瘤的囊变坏死区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ADC值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WI及ADC值对鉴别脑脓肿和囊性或坏死性及肿瘤有重要价值,对鉴别蛛网膜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有明显优势,DWI表现为低信号的颅内囊性病变可除外脑脓肿和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永磁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脑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38例脑部疾病成像资料,分析DWI在各个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38例脑部疾病中,有超早期脑梗死14例,表皮样囊肿4例,蛛网膜囊肿12例,胶质瘤5例,脑脓肿3例,均经DWI做出明确诊断.结论 永磁磁共振能够明确诊断超早期脑梗死,有效鉴别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胶质瘤与脑脓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DWI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中的价值,着重比较二者在病灶检出以及诊断特异性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术前MR常规平扫、增强和T2-FLAIR以及DWI资料。结果 39例T2W1呈低信号,1例T1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像未能抑制。T2WI呈高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FLAIR 囊内见不同数量的絮状稍高信号影,其中有4例仅在迫缘出现少量絮状等高信号影。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多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其中1例发生恶性变者局部囊壁呈花环状明显强化。结论 无论在颅内表皮样囊肿痛灶检出还是信号特异性方面,DWI均优于MRI平扫以及T2-FLAIR,是首选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5.
扩散加权成像对颅内环形强化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颅内环形强化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环形强化病灶(脑脓肿7例、胶质瘤23例、转移瘤16例)行常规MRI、DWI及增强扫描。自动获得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并进行ADC值测量。结果所有23例胶质瘤中的20例、16例转移瘤中的13例瘤腔显示弥散不受限(高ADC值),7例脑脓肿中的5例脓腔显示弥散受限(低ADC值)。胶质瘤中有3例显示部分弥散受限;转移瘤中有1例弥散受限,两倒多发转移瘤,部分弥散受限,部分弥散不受限。脑脓肿中有2例部分弥散不受限。结论在颅内环形强化病灶中,DWI上绝大多数脓肿弥散受限,表现为高信号,但部分胶质瘤和转移瘤也可为高信号。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颅内占位病变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颅内占位病变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分析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脓肿等病变,在MR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现,包括T1WI、T2WI等序列。结果:磁共振扩散加权显示呈明显高信号7例,稍高信号5例,中等信号29例,低信号35例。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对表皮样囊肿、脑脓肿、淋巴瘤、畸胎瘤、胆脂瘤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脑膜瘤、胶质瘤坏死囊变肿瘤也有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属于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一种,作为一项磁共振成像(MRI)新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方法。通过反映生物组织分子水平微观变化来对组织进行定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神经放射学领域,它对早期缺血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关颅内囊性病变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仅有初步研究报告,本文通过对脑脓肿、肿瘤坏死、囊变部分、表皮样囊肿和蛛网膜囊肿在DWI上信号不同和表现弥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图1~4),来探讨DWI在颅内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脓肿和囊性坏死性脑肿瘤的DWI信号特征,定量测量病变囊变区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上所有脑脓肿均呈高信号,而脑肿瘤坏死囊变部分均呈低信号.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囊变区ADC值之间,脑脓肿周围水肿与脑肿瘤周围水肿的ADC值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DWI与ADC值测量能有效反映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脑肿瘤的不同液态性质,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鉴别颅内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以来30例颅内轴外囊性病变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结果表皮样囊肿9例(手术病理证实);蛛网膜囊肿21例。二者均常规行头颅横轴位T1WI、T2WI、T2WI-FLAIR序列扫描,信号变化相同,而DWI图像差异显著,表皮样囊肿DWI为高信号而蛛网膜囊肿DWI为低信号。结论 DWI能准确鉴别颅内表皮样囊肿与蛛网膜囊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在鉴别包膜期脑脓肿及合并坏死囊变脑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磁共振常规检查及DWI检查的并经过临床证实的脑脓肿12例,脑胶质瘤20例,脑转移瘤25例。常规检查采用SE—T1WI,TSE—T2WI横断位检查。DWI检查采用b=0,1000s/mm^2。结果包膜期脑脓肿囊内DWI为低弥散,显示为高信号。坏死囊变脑胶质瘤、坏死囊变脑转移瘤等肿瘤囊内DWI为高弥散,显示为低信号。结论DWI能准确鉴别包膜期脑脓肿及颅内坏死囊变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卵巢癌动态增强MRI资料,其中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证实。所有病例均行1.5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 MRI)。结果浆液性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性肿块,1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稍低、等信号,T2WI呈高、略高信号,信号不均匀,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厚薄不均的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粘液性囊腺癌8例病灶为囊实性肿块,6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T2WI信号不均匀,呈混杂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内可有出血。动态增强扫描:囊壁、囊内片状阴影、间隔以及结节较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未分类的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与粘液性囊腺癌相似。结论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德刚  郑晔  杨蔚  陈兵  王晓东  金国宏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5):416-418,I0001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脑脓肿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和1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脑脓肿,在术前或治疗前均接受了常规MRI及DWI检查(弥散敏感系数即b值采用:b=0s/mm2及b=1000s/mm2),测量颅内表皮样囊肿、脑脓肿、正常深部脑白质区以及脑脊液(CSF)的ADC值,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脑脓肿在DWI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颅内表皮样囊肿的ADC值低于CSF(P〈0.01),高于脑白质(P〈0.05);脑脓肿的ADC值显著低于CSF(P〈0.01),也低于脑白质(P〈0.05)。结论 DWI以及ADC值在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脑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常规MRI序列的重要补充。颅内表皮样囊肿和脑脓肿在DWI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前者是由于T2透过效应,后者是由于扩散受限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与MR氢质子波谱(^1H-MRS)技术联合应用对脑内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54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脑内囊性病变(包括高级别胶质瘤24例、单发转移瘤20例、脑脓肿10例),行常规MRI、DWI扫描,获得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和波谱图。单体素PRESS(TE144ms)序列囊壁或囊内^1H-MRS成像,测量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脂质Lip峰高,计算出Cho/Cr,Cho/NAA,NAA/Cr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高级别胶质瘤DWI上囊腔内低信号19例(19/24),ADC值增高;高信号3例(3/24),ADC值减低,混杂信号2例(2/24)。20例病灶中心检测到NAA峰(83.3%)。②单发转移瘤DWI上囊腔内低信号14例(14/20),ADC值增高;高信号2例(2/20),ADC值减低,混杂信号4例(4/20)。病灶中心和囊壁高Lip峰13例(65.0%)。③脑脓肿DWI上脓腔内高信号7例(7/10),ADC值降低,混杂信号3例(3/10)。病灶中心9例显示AA峰。④胶质瘤与转移瘤囊壁之间Cho/Cr、Cho/NAA、NAA/C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MR氢质子波谱(^1H-MRS)联合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可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单发转移瘤与脑脓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AV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肝外胆管癌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临床怀疑肝外胆管癌患者的LAVA动态增强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1.5 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阵列空间敏感编码技术(ASSET)、LAV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LAVA-DCE MRI)。结果:28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肝门区胆管13例,胆总管上段3例,中段5例,胆总管下段4例,壶腹部3例。平扫:病灶T1WI呈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稍高信号和等信号,D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LAVA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5例,门脉期肿块轻-中度强化16例,延迟期肿块延迟强化7例。本组病例中分别有3例肝门区胆管癌误诊为肝细胞型肝癌,2例胆总管下段癌误诊为胆管炎,诊断准确率为82.1%。结论:LAVA动态增强MRI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岩 《河北医学》2006,12(9):870-873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MR I表现,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与临床证实的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或MR I资料72例,其中囊性垂体瘤12例,囊性颅咽管瘤25例,Rathke囊肿16例,蛛网膜囊肿4例,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4例,鞍旁表皮样囊肿4例,鞍旁皮样囊肿3例,垂体脓肿4例。全部病例均行CT和/或MR I平扫,其中14例行CT增强检查,58例行MR I增强检查。72例中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经临床证实。结果:12例囊性垂体瘤,其中垂体大腺瘤8例,微腺瘤4例。6例大腺瘤表现为在实性瘤体内出现囊变区,2例瘤卒中囊变区内可见液平。4例囊性垂体微腺瘤显示垂体饱满,内部出现异常信号/密度,伴有化验室检查异常。25例囊性颅咽管瘤以囊性表现为主,发现囊壁钙化及强化的垂体对鉴别诊断有意义。16例Rathke囊肿信号多样,但以形态饱满,呈短T1、长T2信号为较具特征性的改变。4例蛛网膜囊肿和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均表现为脑脊液信号,而后者囊壁出现连续或不连续薄壁环形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3例皮样囊肿密度/信号较表皮样囊肿复杂,压脂序列对两者鉴别诊断有帮助。4例垂体脓肿增强均显示环形强化,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术前诊断。结论:鞍区不同性质的囊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中多数病变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永磁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临床脑部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脑部疾病(22例脑梗死,5例脑胶质瘤)的DWI序列图像与T1WI、T2WI、FLAIR序列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DWI序列急性脑梗死100%表现为高信号,慢性脑梗死表现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脑胶质瘤其瘤体表现为混杂信号而其周围的水肿表现为等信号。结论永磁型磁共振扩散加权像与T1WI、T2WI、FLAIR序列的图像相比能更早地发现急性脑梗死的异常信号,并且能区分急性及慢性脑梗死。此外,还有助于其他一些脑部疾病(如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弥散加权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磁共振(MR)弥散加权(DM)成像与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不同,它的基础是水分子运动,提供基于脑生理状态的信息,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100%,同时能可靠地鉴别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硬膜下积脓与积液、脓肿与肿瘤坏死。在颅内其他病变如肿瘤、感染、外伤和脱髓鞘等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价中也能提供一些信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技术,磁共振弥散加权(MRDW)应成为脑卒中检查的首选方法,并建议用于颅内其他病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8例脑内占位病例,20例脑胶质瘤(WHO分级Ⅲ级10例,Ⅳ级1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脑转移瘤,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检查和DWI检查。测量瘤体、瘤旁水肿区及对侧正常区的ADC值,瘤体区的标准化ADC值(rADC-t)=瘤体ADC值/对侧正常区ADC值;瘤旁水肿区的标准化ADC值(rADC-p)=瘤旁水肿区ADC值/对侧正常区ADC值。结果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液化坏死区DWI上均呈低信号。20例胶质瘤瘤体及瘤旁水肿区的ADC值均高于对侧正常组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8例脑转移瘤瘤体及瘤旁水肿区的ADC值均高于对侧正常组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胶质瘤与脑转移瘤rAD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的rADC-p值明显低于脑转移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可以用来帮助鉴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从而为临床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不同序列扫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诊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 2例临床确诊为HIE患儿的MRI图像,采用常规磁共振图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值(ADC)、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评估不同扫描序列在HIE诊断中的应用。结果常规MRI+SWI+DWI诊断HIE的阳性率为90.63%显著高于常规MRI+SWI(65.63%)、常规MRI+DWI(59.38%)、常规MRI(43.75%)(P0.05)。常规MRI共检出12例为HIE,其中5例T1高信号;8例T2高信号,灰白质无清晰界限;常规MRI+DWI检出19例为HIE,其中10例基底节区、丘脑等部位在DWI图上为高信号,呈片状分布,ADC图像上表现为信号减低。常规MRI+DWI+SWI共检出21例HIE,其中16例在SWI图像呈扇形、斑点状及斑片状分布的低信号。结论MRI+SWI+DWI序列联合扫描可提高HIE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