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64排CT灌注成像技术定量评价涎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其对涎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30例患者中良性肿块15例,恶性肿块10例,炎性包块5例(6个病灶),全部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前均行CT灌注检查.绘制肿块的时间一密度曲线(TDC),并取得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渗透性(PS).结果 CT灌注参数的BF、PS、BV值在涎腺肿块中表现为恶性组>炎性组>良性组,且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良性组与炎性组的BF、PS、BV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与炎性组的BF、PS、BV、M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块、恶性肿块及炎性肿块的TDC形态不同.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反映涎腺肿块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在判断肿块的性质上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胸部C T灌注成像(CTP)对周围型肺癌组织学类型、分期及肿瘤坏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2例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CT观察大小、形态、密度等情况,计算患者CT灌注参数,包括灌注值(PER)、强化峰值(PE)、血容量(BV)、对比剂达峰值时间(TTP),分析不同组织学类型、分期以及肿瘤坏死患者的CT灌注值差异。结果临床分期:T1与T2比较,PER、PE、BV显著较高(P0.05),TTP显著较低(P0.05),T2与T3比较,PER、PE、BV显著较低(P0.05),而T2、T3患者TT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类型:小细胞癌PER、PE、BV分别为(64.52±34.36)、(60.20±31.74)、(34.12±16.36)较高(P0.05),腺癌鳞癌,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坏死:未坏死组PER、PE、BV与坏死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TTP与坏死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结论胸部CT灌注扫描对周围型肺癌患者分期、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坏死有一定的鉴别价值,尤其对于肿瘤是否出现坏死的反映明显,可为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术前分期及预后评价等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兔肝VX2种植瘤盐酸消融前后CT灌注参数的变化及盐酸消融组与空白对照组CT灌注参数的变化进而为临床肝癌短期治疗效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组织块种植法制成兔肝VX2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周后治疗组兔接受盐酸消融治疗。于治疗前、后7 d分别对两组行CT灌注扫描动态监测1周。选取肿瘤中央区、周边区和瘤周正常肝组织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灌注值(PV)、强化峰值增量(PEI)、达峰值时间(TTP)、血容量(BV)。结果:组间对照,治疗组治疗后与1周后对照组肿瘤中央区及瘤周区PV、PEI、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照,1周后对照组肿瘤中央区及瘤周区PV、PEI、BV均升高(P〈0.05),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盐酸消融治疗前后肿瘤中央区及瘤周区PV、PEI、TTP、BV较治疗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内(2周内)盐酸消融治疗对兔肝VX2种植瘤有抑制作用,其临床意义在于纠正传统概念上盐酸消融患者2周内相关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改善的错误理解。实际在病理生理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关消融治疗的干预,2周内患者的状态及实验室检查将明显下降。所以说短期内盐酸消融治疗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对于肿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Cyfra21-1)、人解整合素样金属蛋白酶9 mRNA(human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9 mRNA,ADAM9 mRNA)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研究。 方法 经病理、临床表现证实恶性结节46例作为恶性组,良性结节34例为良性组,另选择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组。采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比较3组CT指标,检测所有受试者的sIL-2R、Cyfra21-1、ADAM-9 mRNA,并且计算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价值。 结果 恶性组患者的血容量(blood volume,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正增强积分(Positive enhancement integral,PEI) 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 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良性组患者的BV、TTP、PEI及 PS均高于健康组(P<0.05),恶性组患者的BV、PEI、PS均高于良性组(P<0.05),而TTP与良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的sIL-2R、Cyfra21-1均高于健康组和良性组(P<0.05),ADAM-9 mRNA显著高于健康组和良性组(P<0.01),良性组患者的sIL-2R、Cyfra21-1均高于健康组(P<0.05),ADAM-9 mRNA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系列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4.12%、94.34%、85.34%、90.34%、89.34%,结果表明系列联合检的诊断效能高于平行联合检测(P<0.05),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1)。与单独检测相比,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sIL-2R、Cyfra21-1、ADAM-9 mRNA诊断肺孤立性结节,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应用前景广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MSCT灌注参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参数对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GE lightspeed ultra 16层螺旋CT对66例(1.5~6.0 cm)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进行灌注成像,将符合研究条件的57例(男性42例,女性15例)的灌注参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周围型肺癌(恶性组)32例;活动性炎性结节或肿块(炎性组)8例;其他良性结节或肿块(良性组)17例.恶性和炎性组的BF、BV、PS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恶性组PS值明显高于炎性组(P<0.01),BF、BV值在恶性与炎性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的MTT值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但是恶性与炎性之间和炎性与良性组之间MT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可定量地反映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血流灌注状态,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灌注成像特点及肺癌组织病理学类型、大小和T分期对CT灌注值的影响。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周围型肺癌64例行螺旋CT灌注扫描,测定病灶灌注值(perfusion)、强化峰值(peakenhancement,PE)、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及血容量(blood volume,BV)等参数,并分析周围型肺癌组织类型、大小及分期等对CT灌注特征的影响。结果小细胞癌、腺癌及鳞癌的perfusion、PE、TTP及B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mm的肺癌perfusion、PE及BV明显高于〉30mm的肺癌(P〈0.05),而〉30mm的肺癌TTP较≤30mm者长(P〈0.05);perfusion、PE及BV值T1期均明显高于T2期,而TTP值T1期明显低于T2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期perfusion、PE及BV值明显高于T2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肺癌T1与T3、T1与T4、T2与T4及T3与T4期各组间CT灌注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可显示周围型肺癌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大小和分期影响肺癌的CT灌注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双源CT灌注成像(DSCTP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50例,甲状腺癌患者30例。2组患者均进行DSCTPI检查,测量并分析比较2组中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以及良恶性组之间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峰值时间(TTP)灌注参数比值。结果 良性组与对侧正常组织的BF、BV、PS、MTT、TTP灌注参数值差异较小,比值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与对侧正常组织、良恶性组之间的PS灌注参数值差异较大,比值较小,恶性组PS值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以及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0例单发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接受CT灌注扫描,比较良恶性肺结节强化情况、灌注参数的不同及良恶性肺结节MVD计数及VEGF表达情况,观察BV与MVD、VEGF间的关系。结果 (1)恶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以速升缓降型(25/30)为主,良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以低平缓型(19/30)为主。恶性结节强化值及增强峰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恶性结节BF、BV及PS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恶性结节MVD计数及VEGF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BV值与MVD及VEGF表达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1=0.643,P1<0.05;r2=0.598,P2<0.05)。结论恶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参数与良性肺结节存在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对肾癌的灌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癌的灌注特点。方法: 对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患者(肿瘤组)和22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所得数据送入Advanced Workstation 4.2工作站,应用perfusion3软件分别测量肿瘤组与对照组肾皮质、髓质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系数(PS)、强化峰值(PV)和峰值时间(TTP)。结果:肿瘤组BF、BV、MTT和PS与对照组肾皮质、髓质的相应灌注参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TTP与对照组肾皮质TTP差异无显著性,而PV差异有显著性。肿瘤组BF低于对照组肾皮质、高于肾髓质;BV高于对照组肾皮质及肾髓质;MTT与PS高于对照组肾皮质、低于肾髓质;PV低于对照组肾皮质;TTP高于对照组肾皮质。结论:肾癌CT灌注参数BF、BV、MTT、PS、PV和TTP不同于正常肾皮、髓质,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肺结节(肿块)MS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三位医师独立对经临床确诊的32例肺结节(肿块)病例的MSCT灌注原始图像进行成像研究,并对三组CT灌注成像参数值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灌注成像参数值受感兴趣区的部位、大小和输出静脉的选择影响较大.恶性肺结节(肿块)的CT灌注成像参数值均高于良性肺结节(肿块),其中BF、BV、PS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能评估肺结节(肿块)的血流模式,可为肺结节(肿块)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白萍 《四川医学》2014,(8):1054-1056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前后灌注参数值的改变,评估CT灌注成像在肺癌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30例,分析其化疗效果和化疗前后CT灌注成像参数值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PR 2例、CR 10例、SD 13例和PD 5例。化疗前有效组患者BF值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BV、MTT及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患者化疗后BF值下降、MTT值升高,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V和PS值治疗前后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患者化疗前后BF、BV、MTT和PS值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非小细胞肺癌的血供情况,化疗前高血流量状态及化疗后平均通过时间升高提示其对化疗反应相对敏感,近期疗效好,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鉴别诊断困难,可疑肺肿瘤的47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做CT灌注检查,按入选标准共有20例纳入研究。先行常规CT扫描,确定肺肿瘤中心部位,对选定肿瘤层面行灌注成像,包括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等参数,以此来评价并定量地反映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灌注状态。结果 孤立性肺结节的恶性与良性病变BV、MTT、BF、PS经分别进行两样本独立t检验,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病变BV、BF、PS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而MTT明显低于良性病变。比较传统CT常规扫描方法和CT灌注检查对孤立性肺结节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和95%,经χ2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CT灌注检查诊断符合率更高。结论 CT灌注能反映出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特点,其结合肺结节常规CT扫描的形态学特征能为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卵巢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计数(MVD)间的相关性,从解剖和功能上了解卵巢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选取已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恶性肿瘤各6例.采用菲利浦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成像,采集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值、强化峰值(PEI)、达峰进间(TTP)、血容量(BV).所选病例术后病理标本采用EnVision~(TM)二步法对肿瘤微血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内的MVD.结果 卵巢良性肿瘤的时间密度曲线上升较缓慢,在40 S时达到峰值;而恶性肿瘤则呈持续快速上升.25 s时接近峰值.卵巢肿瘤的灌注参数PEI、TTP、BV在良、恶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VD计数显示卵巢恶性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大于良性肿瘤(P<0.05);CT灌注参数BV值与肿瘤内MVD存在正相关性(r=0.786.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精确反映病变在各个时间点的强化特点,通过揭示病变内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the erfusion data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in ovarian tumors, and investigate the hemodynamic features of the tumors in terms of anatomy and functional CT imaging. Methods Six patients with surgically confirmed benign ovarian tumors and 6 with malignant ovarian tumors underwent multi-slice CT perfusion imaging to acquire the perfusion parameters including perfusion, PEI, TTP, BV peak enhancement image(PEI), time to peak (TTP) and blood volume (BV). The tumors were stained and coun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the microvessels in the tumor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MVD. Results The time-density curves of the benign ovarian tumors increased slowly, reaching the peak at 40 s; the curves of the malignant tumors rose rapidly and continuously and reached the peak at 25 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perfusion data (PEI, TTP, BV)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P<0.05). The MVD of the malignant tumor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benign rumors (P<0.05). The mean BV of the malignant ovarian tumo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MVD (r=0.786, P<0.05). Conclusion Multi-slice spiral CT perfusion imaging can provide accurate enhancement data of the ovarian tumors and helps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ovarian tumors by presenting the changes of the hemodynamic features in the tumors.  相似文献   

14.
周达学  曲海源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97-98,100,F000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诊断下肢动脉缺血的效果。方法对所有患者行下肢血管CT灌注后采用16层螺旋CT诊断,将图像用最大斜率法获得灌注达峰时间(TTP)、血容量(bloodvolume,BV)、血流量(b100dflow,BF)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等参数。结果血容量(BV)在下肢动脉闭塞症(PAOD)组各级中与对照组中存在明显差异(P=0.01);血流量(BF)在PAOD组Ⅲ级中与对照组中存在明显差异(P=0.04):达峰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F)在PAOD组各级中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37,P=0.61)。结论16层螺旋CT灌注是一种便捷、安全的用于缺血情况的判定技术,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肺癌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管腔化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管腔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6例肺癌结节进行CT灌注成像,记录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最高增强值(PEI),将各值分别与肺癌的微血管密度(MVD)、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以及分化程度做相关性分析;将36例肺癌按灌注参数高低分为高灌注组与低灌注组,分析2组微血管管腔化程度和分化程度的差异。结果:36例肺癌结节灌注参数BF,BV和PEI的值分别为(39.7±11.5)mL/(100 mg·min),(8.6±3.8)mL/100 g 和(20.1±8.6)HU。PEI与MVD呈正相关(r=0.645,P<0.01),BF与MVD呈负相关(r=-0.280,P=0.048);BF,BV,PEI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均呈负相关(均P<0.05),其中BF与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相关性最高(r=-0.882,P<0.01)。高灌注组中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低于低灌注组,2组MVD无明显差别。BF,BV,PEI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其中BF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最高(r=-0.751,P<0.01)。结论:CT灌注成像有助于判定肺癌分化程度与血管生成状态,其病理基础主要与病变微血管管腔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钟进  乔辉  郝彩仙  宫毅  刘筠 《当代医学》2009,15(20):91-93
目的研究不同CT灌注采样方法对甲状腺病变评价的影响,以及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灌注参数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和1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采用两种不同的采样方法,比较其灌注参数的差异性,并分析比较良、恶性肿瘤的灌注参数特点及其差异。采样方法Ⅰ:对所有病变进行整体采样(采样面积为各肿块面积的90%~100%);采样方法Ⅱ:对病变实性强化部分进行采样,兴趣区10mm^2~20mm^2。以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作为评价CT灌注的参数。结果方法Ⅰ、Ⅱ中病变区的BF分别为135.86±53.5/235.34±43.51;BV分别为56.71±13.42/75.89±22.15;MTT分别为46.74±13.42/23.56±13.34;TTP分别为33.57±15.45/22.16±13.36。方法Ⅰ与方法Ⅱ的CT灌注参数BF、BV、MTT、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Ⅰ中良、恶性病变的备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方法Ⅱ中MTT、T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CT灌注采样方法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对明显不均匀强化的病变进行细致分析,采用方法Ⅱ更为适宜。MTT、TTP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病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67-277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体部肿瘤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40型多层螺旋CT的电影模式(1s/周),0.6mm层厚,40层,120kV,60Ma,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50ml(300mgI/ml),流率3.0ml/s,延迟8s,数据采集55s,在siemens-mmwp Perfusion 2软件包分别测量16例甲状腺癌,35例良性病变(甲状腺瘤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比较容易获得灌注图像,可以清晰直观的显示出肿瘤大小和轮廓,并可定量检测肿瘤内部的组织灌注状态。甲状腺癌组的BF、BV、MTT、PS的平均值分别为(324.81±218.96)ml/(100g.min)、(7.69±5.03)ml/100g、(3.87±2.52)s、(51.27±21.88)ml/(100g.min);良性病变组的BF、BV、MTT和PS的平均值分别为(311.42±238.01)ml/(100g.min)、(7.19±4.86)ml/100g、(3.99±2.77)s、(40.24±23.49)ml/(100g.min)。两组间比较,PS值差异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BF、BV、MTT值差异统计学上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PS≥50ml/(100g.min)作为恶性病变阈值,灵敏度为72.1%,特异度为60.8%,准确度为69.1%,阳性预测值为81.2%,阴性预测值为51.0%。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PS值有显著性差异,MSCT灌注成像方法对其判断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旨在为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55例肺癌患者(观察组)和50例肺部良性病变者(对照组),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21—1)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指标,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CT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观察组CEA、CYFRA21—1及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与CT扫描联合诊断的特异性(92.2%)和敏感性(90.2%)均明显提高。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与CT扫描联合用于肺癌的诊断,可进一步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对于肺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20排CT首过灌注成像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的临床实用性。方法灌注成功并明确诊断的肺结节51例,包括12例肺炎性结节,5例肺良性结节,34例肺恶性结节,所有病例均进行320排CT肺部动态容积扫描,利用灌注软件获取肺结节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肺结节灌注参数伪彩图获取病灶实质部分的肺动脉灌注量(PAP)、支气管动脉灌注量(BAP)、肺动脉灌注指数(PAPI)等参数值,肺炎性结节、肺良性结节、肺恶性结节三组的各项灌注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320排CT首过灌注成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优势,具有临床实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