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低场强MR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有窒息史的新生儿在中低场强MRI的表现。结果:中低场强度MRI能显示HIE患儿的10种早期征象,结合临床对其进行分级,中度、重度HIE提示预后不良,常有留下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结论:中低场强度MRI检查为HIE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其MRI表现,可以客观反映HIE脑损伤的类型、范围和严重的程度,为临床早期诊断和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27-52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早产儿脑损伤MRI演变规律评价中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98例早产儿行常规MRI和DWI检查,确诊早产儿脑损伤302例,分析不同类型早产儿脑损伤MRI演变规律。结果:498例早产儿中经MRI和DWI诊断确诊为早产儿脑损伤302例,多表现为呼吸暂停、抽搐、反应抑制以及原始反射异常等,轻度患儿呼吸暂停和抽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脑损伤可出现在早期和中晚期早产儿中,I~III处损伤多是点状分布和线状分布,IV处呈现弥散性分布,损伤1周内,DWI高信号,1~3周复查病灶消失或者信号稍高、正常。结论:MRI能够动态监测各类型脑损伤,能够比较客观判断早产儿脑损伤预后。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的MRI表现.结果 头颅MRI提示HIE患儿的早期异常征象主要有:脑水肿94例,88例为局限性脑水肿,表现为额顶叶皮层高信号,灰白质分界不清;基底节、丘脑、内囊后肢异常信号31例,表现为基底节、丘脑背侧斑片状T1信号增高,T2为低信号,内囊后肢正常高信号消失;脑实质出血10例,脑室内出血17例,蛛网膜下隙出血85例;1例重度窒息表现为大面积脑梗死.结论 MRI可以反映新生儿HIE早期脑损伤的多种表现,能反映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损害程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梁菊香  邓新源  罗志程 《吉林医学》2010,31(21):3396-3397
目的:探讨分析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生理。方法:132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产儿,常规行T1WI、T2WI、DWI、FLAIR扫描。结果:临床表现均考虑HIE,MRI表现皮层及皮层下出血、深部白质出血、脑室旁出血、脑室内出血、脑室旁软化灶。结论:MRI对早产儿HIE具有特征性表现,对早产儿HIE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琪  张丽  任永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9):878-87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有围产期窒息史患儿的CT和MRI表现及追踪其复查CT和MRI的表现。结果:38例中,初诊头部CT和MRI均有不同程度HIE征象。CT表现为脑实质内范围大小不一的低密度灶,灰、白质分界模糊,甚至消失。表现为:灰、白质信号差别消失或一个或多个脑叶白质区呈片状T1低信号及T2高信号灶,或伴有基底节区可见点状异常T2低信号灶。追踪复查CT和MRI,20例CT和MRI表现正常,4例放弃治疗死亡,余14例中,CT表现为低密度灶无明显改善,甚至遗留脑软化灶。MRI表现为脑萎缩伴随基底节区异常T2信号或脑水肿征象。结论:CT和MRI相结合,对HIE有客观反映,能弥补超声诊断空白,对HIE早诊断和预后评估、脑损伤监测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磁共振(MRI)检查的演变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早产儿脑损伤的106例患儿进行MRI检查,并对患儿进行间隔2周的MRI复查,比较早产儿脑损伤MRI成像规律。结果初次MRI扫描检查结果显示有88例早产儿脑组织有局部损伤病灶,表现为双侧脑室旁呈现半卵圆中心点状或斑点状、斑片状的DWI高信号;18例早产儿脑组织有弥漫性损伤,表现为DWI序列弥漫性高信号显著;MRI复查21例患儿脑损伤病灶消失,DWI高信号消失,T1短信号范围减小或消失;两次MRI检查的局部性脑损伤与弥漫性脑损伤的病例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WI扫描可发现早期早产儿脑组织损伤,动态MRI随访有助于提高早产儿脑组织损伤的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度,利于早期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7.
郑驰 《当代医学》2016,(26):57-58
目的:探讨利用 MRI 技术对早产儿脑损伤及脑发育的诊断价值和早产儿不同部位脑损伤的发生情况,为临床上诊治早产儿脑损伤提供指导。方法选取80例早产儿。当矫正胎龄为40周时,各项功能区域稳定,便对早产儿做 MRI 影像学检查,根据影像学诊断,分为早产儿脑损伤组和早产儿无脑损伤组。采用 MRI 的大脑发育成熟度(TMS)评分判定大脑的发育成熟度,同时统计早产儿脑损伤不同部位的发生率。利用盖泽儿(GESELL)评分判定大脑发育程度。结果早产儿脑损伤组在髓鞘化程度、大脑卷曲程度和胶质细胞迁移带3项得分低于无脑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胚胎机制残留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儿无脑损伤组的 TMS、GESELL 评分均高于早产儿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脑损伤部位最容易出现在蛛网膜下腔,其次为脑白质,皮质层出血也不少见。MRI 对早产儿脑损伤诊断阳性率为93.2%(41/44),敏感性为90.9%(40/44)。结论由于早产儿脑损伤缺乏特异性表现,而 MRI 对其有较高的诊断率,脑损伤部位最易出现在蛛网膜下腔,TMS 评分和 GESELL 评分越高则早产儿脑损伤预后、脑发育越好,MRI 能够早期诊断脑损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损伤的超声声像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各种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的不同程度的HIE足月儿37例和有明确窒息史的早产儿15例,以前囟为声窗进行冠、矢状面超声检查和复查.结果 早期脑损伤足月儿以脑水肿为主,早产儿以白质病变为主;合并颅内出血足月儿以脉络丛出血为主,早产儿以室管膜下出血为主.晚期脑损伤足月儿以脑实质内囊腔样改变和脑萎缩改变为主,早产儿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为主.结论 ①超声诊断能较好地反映HIE脑损伤部位及类型,动态观察脑损伤的变化过程.②患儿影像诊断中出现脑萎缩、脑内囊腔样改变、梗阻性脑积水、脑室旁白质软化预示产生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对新生儿HIE分度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比分析123例HIE患儿临床资料与颅脑MRI征象及其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3例新生儿HIE,临床分度与MRI分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轻度89.47%,中度58.62%,重度55.3%,总符合率66.6%。临床分度诊断与MRI分度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P<0.01,Kappa值为0.509)。结论根据HIE患儿MRI征象分度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在早产儿脑损伤(HIE)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40例胎龄28~36周的脑损伤早产儿和18例胎龄28~36周的无脑损伤早产儿,前者为HIE组后者为健康组,在产后48 h内,采用脑电图仪对两组早产儿进行监测,每次连续检测≥2 h。对两组早产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进行分析比较,观察其特点与差异。结果:HIE组的a EEG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缘振幅值比健康组早产儿的相应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 EEG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缘振幅值与胎龄相关。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与早产儿脑损伤具有密切关系,据此,可以及时诊断早产儿是否有脑损伤并且对其病情进行预测。a EEG操作简单、受环境干扰因素少、容易判读在早产儿脑损伤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轻、中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终期的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轻、中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终期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围产期有轻、中度缺血缺氧病史,临床上表现为脑瘫的早产或足月产忠儿进行MRI研究。结果:51例中的19例早产儿MRI表现为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32例足月儿中25例MRI表现为分水岭区脑损伤,7例表现为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结论:早产及足月新生儿轻、中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终期均具有典型的MRI表现,MRI可作为显示其病理改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蔡岳鞠 《医学综述》2012,18(9):1286-1289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是导致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障碍及脑瘫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早产儿脑血管的解剖特点、不完善的自动调节功能及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对缺血、感染的不耐受有关,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近年来的动物和临床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有效减轻早产儿脑损伤,改善预后,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3.
杨刚  杜训松  裴仁明 《安徽医学》2013,34(4):472-47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脑性瘫痪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被临床确诊脑瘫患儿的病史和磁共振表现,并选择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研究。常规颅脑磁共振扫描后,行脑的DTI检查,得到FT图及FA图。结果 46例脑瘫患儿中,7例常规颅脑磁共振扫描未见异常,兴趣区纤维束变化不明显,但各向异性FA值轻度降低。39例常规磁共振表现异常中,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23例,弥漫性脑白质损伤16例,其中伴有胼胝体萎缩3例,脑裂畸形2例、脑萎缩5例。白质软化症和脑白质损伤DTI/FT显示神经纤维束局部或弥漫稀疏、缺失及走行方向异常。结论磁共振成像可明确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部位及病变程度,特别是DTI/FT有助于发现隐蔽性脑白质损伤,为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明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特别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临床特点与核磁共振(MRI)表现。方法对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33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新生儿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后期可出现脑瘫、皮质盲、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与MRI晚期表现有较大相关性。参照Flodmark之MRI诊断标准,符合PVL20例(其中轻度15例,中度3例,重度2例),脑室旁白质持续病变5例,一过性病变8例。重症病例的发生与颅内出血伴脑室扩大密切相关。结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可导致严重后遗症,尤重度PVL预后不良。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引起危重早产儿供氧供血障碍的因素,有望可减少PVL的发生。MRI对PVL晚期具有特征性表现,较适合后期随访及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胎儿颅脑病变的MRI特征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胎儿颅脑病变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灶部位、范围、信号特征、脑室及周围结构、是否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以胎儿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MRI和US的诊断效果以及影像特征。结果MRI检出率为100%(89/89),47例为脑损伤改变,其中40例胎儿颅内出血,20例胎儿胼胝体发育异,10例Dandy-Walker畸形,5例蛛网膜囊肿,2例脑裂畸形,1例无脑回畸形,1例巨脑回畸形,3例脑穿通畸形。US检出率为64%(57/89)。24例脑损伤改变,16例胼胝体完全缺如,10例Dandy-Walker畸形,5例蛛网膜囊肿,1例胎儿脑裂畸形,1例脑穿通畸形。结论产前MRI可清晰显示颅脑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高于超声,MRI及US联合检查有助于更准确、更早的发现病变并做出诊断,对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许平  潘发明 《安徽医学》2014,35(1):38-41
目的 探讨早期医院-家庭康复对脑损伤早产儿近期神经系统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NICU生后6 h内进行aEEG检查显示脑损伤的早产儿289例,胎龄在28~36周,除外先天畸形和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及新生儿期合并严重疾病.将家长不愿意参与早期干预指导者作为对照组;家长积极参与干预指导者为干预组.干预组200例,对照组89例.纠正胎龄满40周后干预组除常规体检,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外,建立系统档案监测,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中接受视、听、被动婴儿操和主动运动训练,出现异常运动者入院行系统康复训练,直到2周岁.对照组:只接受与干预组相同的常规体检和育儿指导,所有对象定期做体格、神经心理发育检查,1岁和2岁均行aEEG检查.测试者不知被测试者组别,以避免主观干扰.结果 ①两组早产儿头围、身长、体质量的体格发育在纠正胎龄6、12个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早产儿的发育商在纠正胎龄6、9、12、18、24个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在不同月龄时干预组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③aEEG检查干预组较对照组异常率低,但脑瘫发生率虽然干预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家庭医院-康复有助于早产儿神经系统、心理、运动系统的发育,降低脑瘫发生率,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在大脑镰旁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81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大脑镰旁脑膜瘤的MRI影像特征及病理特点。结果 81例患者共发育肿瘤92个,其中单发患者74例,多发患者7例,前、中、后1/3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分别有23例、28例、30例;瘤体直径在1-8cm之间,形态呈半球状有86个(约占93.5%),结节状有6个(约占6.5%);MRI对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肿瘤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1.3%(84/92),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6.42%,且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81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的肿瘤在T_1WI为等信号、19例T_1WI为稍低信号,45例在T_2WI为等信号,30在T_2WI为稍高信号,6例在T_1WI及T_2WI均为混杂不均匀信号。结论MRI在对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肿瘤的发育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并且对肿瘤的电信号及肿瘤内部血供量变化等能够表现出明显强化的作用,其大脑镰旁对脑膜肿瘤的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都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在临床中可以作为一种首先的检查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扫描在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诊断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2例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予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依据血清胆红素检测浓度分为轻度组(n=34)、中度组(n=28)与重度组(n=20),并取同期82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均进行MRI多序列扫描,观察MRI对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诊断准确性,比较MRI异常患者与MRI正常患者NBNA评分、不同病情组与对照组MRI表现。结果MRI诊断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灵敏度90.32%,特异度90.00%,准确性90.24%,kappa值0.752;MRI异常患者NBNA评分明显低于MRI正常患者(P<0.05);左右侧苍白球平均信号: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病情组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4组左右侧苍白球平均信号-同侧额叶白质平均信号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RI多序列扫描诊断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准确性高,可为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尤其是早早产儿存活增多,早产儿相关神经系统后遗症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除脑性瘫痪外,伴随发育过程,早产儿有较高的学习、社会交往等神经心理行为障碍,甚至成年期的生活质量也受到影响。有关早产儿脑损伤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机制,如何对早产儿进行随访、怎样进行早期干预,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题。本专题对早产儿脑损伤及其远期神经后遗症的发生机制、评价手段、早期干预方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早产儿脑损伤的随访与早期干预体系的正确合理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