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能在不干扰组织代谢的前提下,检测质子共振频率的细微差异,提供脑内某种含质子代谢物的信息,产生与疾病有关的代谢产物的化学谱,并可进行重复测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氢质子波谱(1HMRS)的特征及其代谢物变化规律,探讨MRS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InteraNovaDual1.5T超导MR机分别对急性与慢性多发性硬化各8例患者进行常规MR及MRS扫描并与12例正常志愿者对应部位二维多发性硬化氢质子波谱影像(2D1HMRSI)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性期表现为显著降低的NAA峰、Cr峰及NAA/Pcr值,而Pcr、Cho、Lac和MI升高,慢性期Cho、Cr、Pcr、MI恢复正常,Lac峰消失,NAA及NAA/Pcr值下降。结论MRS作为一种无创伤活体显示组织代谢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氢质子波谱(^1H MRS)的特征及其代谢物变化规律,探讨MRS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Intera Nova Dual 1.5T超导MR机分别对急性与慢性多发性硬化各8例患者进行常规MR及MRS扫描并与12例正常志愿者对应部位二维多发性硬化氢质子波谱影像(2D^1HMRSI)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性期表现为显著降低的NAA峰、Cr峰及NAA/Pcr值,而Pcr、Cho、Lac和MI升高,慢性期Cho、Cr、Pcr、MI恢复正常,Lac峰消失,NAA及NAA/Pcr值下降。结论MRS作为一种无创伤活体显示组织代谢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铅具有神经毒性,但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可介入性,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在铅神经毒性研究中的应用,使人们对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波谱(MRS)的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氢质子(^1H)核自然丰度最高,且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灵敏度好,是目前研究活体组织器官、代谢、生化改变及化合物定量分析惟一的无创性方法,故其在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中应用最广泛。  相似文献   

5.
颞叶癫痫是临床常见的脑部慢性疾病,海马硬化是其主要原因[1]。据统计,25%的癫痫发作是药物难治性的,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2]。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应用,在癫痫病灶的发现、定位以及定性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可从形态及信号方面观察海马结构,还可通过测量其体积进行量化评价,特别是近来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的临床应用为监测脑内化学物质的代谢提供了非介入性手段,可以为癫痫病灶的定位、药物疗效检测提供重要的信息[3]。1MRS的基本原理[4~6]MRS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核化学位移作用,进行一系列特定原子核及化合物分析的方法。原子核具有围绕某个轴作自身旋转运动的现象,称为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含偶数质子或中子的原子核,其自旋所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为非磁性。含奇数质子或中子的原子核,其自旋可产生磁场,为磁性。在无外加磁场时,原子核的自旋轴杂乱无章,因而单位体积内生物组织宏观磁矩等于零,不存在静磁场。当生物体置于一个外加磁场中时,含单数质子或中子的原子核在磁场中一方面自旋,一方面又以一定的角度围绕外加磁场进行旋转,这种运动成为进动。进动频率(w)取决于外加磁场强度(B0),特定原子核的性质和磁旋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质子磁共振波谱对脑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 Hde1.5T超导MR机对28例临床拟诊脑膜瘤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及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肿瘤波谱代谢物与对侧相应部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常规MRI:T1WI21例表现为等信号,5例表现为稍低信号,2例为混杂信号。T2WI19例表现为等信号,7例为略高信号,2例为混杂信号。增强后MRI:全部病例均表现为明显强化,2例平扫为混杂信号病例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26例出现“脑膜尾征”。16例肿瘤周围可见不同程度水肿。质子磁共振波谱:28例均表现为胆碱(Cho)峰明显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明显降低或缺失,Cho/Cr(肌酸)比值升高,NAA/Cho比值明显降低,3例出现Ala峰,5例出现Lac峰。结论:质子磁共振波谱是唯一在活体能无创显示组织代谢物的影像方法,可以作为常规MRI在脑膜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脑膜瘤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膜瘤氢质子波谱(1H MRS)的特征及代谢物变化规律,探讨1H MRS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ilips Intera Nova Dual 1.5 T超导MR机对16例脑膜瘤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1H MRS检查,并与16例正常志愿者对应部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全部病例表现为显著降低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肌酸(Cr)峰、NAA/胆碱复合物(Cho)、NAA/Cr,而Cho峰、Cho/Cr升高.结论 1H MRS作为一种无创伤活体显示组织代谢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海马区域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7例MCI患者和27名正常老人,并将其分为MCI组与正常对照组,运用1H-MRS技术检测海马区域的代谢水平,采用配套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后得到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肌醇和肌酸的值,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MCI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乙酰天门冬氨酸与肌酸比值显著降低(t=2.516,P<0.05),而肌醇与肌酸比值增高(t=-2.137,P<0.05),MCI组和正常组的胆碱与肌酸比值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1H-MRS能敏感地监测脑内代谢的变化,可对MCI做出较早及较准确的诊断,是一种辅助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脑膜瘤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膜瘤氢质子波谱(^1H MRS)的特征及代谢物变化规律,探讨^1H MRS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Intera Nova Dual 1.5T超导MR机对16例脑膜瘤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1H MRS检查,并与16例正常志愿者对应部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全部病例表现为显著降低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肌酸(Cr)峰、NAA/胆碱复合物(Cho)、NAA/Cr,而Cho峰、Cho/Cr升高。结论^1H MRS作为一种无创伤活体显示组织代谢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一、硬件 :1 磁体的选购自今为至 ,所有为医院设计的MRI成象设备所成的图像都是氢质子像。在人体中其它元素N ,Ca ,O ,C是偶数质子没有磁共振现象。P、C同位素有磁共振现象 ,但占的数量很少。MRI图像的每一点像素是一群H 质子共振信号重建的图像 ,而不是一个H 质子共振信号重建的图像。像素的大小与扫描取层厚度 ,矩阵参数有关。在这个H 质子群里每一个H 质子有不同的能态与所在的组织、分子、晶格、温度……等有关。当人体在主磁场T 的作用下 ,不是所有的H 的磁化矢量T H 都是顺T 方向而排列的 ,只有很少量低能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颅脑质子检测扫描脉冲序列PRESS和STEAM的优缺点。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再通过实验改变扫描参数得出扫描最佳方案。结果 STEAM的扫描时间较长,信噪比较低,但它能观察到极短T2的信号,能采集到较多的谱峰。而PRESS要观察极短T2的信号较难,但对于较长T2的物质来说,在相同的采集参数条件下,其信噪比却要高1倍。结论 PRESS比STEAM要实用,它的扫描时间约节省一半,但STEAM能观察到更多的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2.
<正>乳腺癌的病死率在欧美国家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发病率也迅速攀升,乳腺癌的早期诊断,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以及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是乳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关键。X线摄影、超声、磁共振成像是诊断乳腺疾病常用的手段,但由于诊断特异性不敏感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作为最常用的监测活体组织内化学物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作为改进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特异性的辅助手段。该文就1H-MRS在乳腺肿瘤代谢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基质子饱和转移磁共振成像。方法:介绍化学交换饱和转移磁共振成像的理论、特征以及所受干扰因素等。结果: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子水平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氨基质子饱和转移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可以对人体的蛋白质以及与化学交换效应相关的交换速率进行高分辨成像的技术,也是一种内源性的无创的分子成像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结论:氨基质子饱和转移磁共振成像可以被安全地应用于脑肿瘤以及脑中风等临床科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离体高分辨质子磁共振波谱学方法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病神经化学物质的变化进行检测,探讨其在缺血缺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40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大鼠分为实验组(缺血缺氧组,n=20)和对照组(n=20),运用离体高分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观察新生大鼠缺血缺氧脑损伤后脑皮质内的神经化学物质乳酸(Lac)、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浓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缺氧组大鼠脑皮质Glu、Asp和Lac总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缺血缺氧促进脑组织Glu、Asp和Lac的释放,采用离体高分辨质子磁共振波谱学方法有助于研究缺血缺氧脑病的神经化学机制以及组织细胞代谢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探讨婴儿痉挛症患儿脑内生化代谢的改变, 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5T超导MRI扫描仪对住院的40例婴儿痉挛症患儿与10例同龄正常的婴幼儿颅脑行MRI平扫和1HMRS检查, 选取相同感兴趣区:双侧丘脑、基底节区、颞叶, 获得脑组织的波谱曲线图及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的相对浓度。结果 1)病例组中基底节区、丘脑区、颞叶NAA/Cho+Cr、NAA/Cho 、NAA/Cr比值较对照组下降, Cho/Cr比值较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灶区域常可见高大乳酸峰。结论 1H-MRS能无创性评估婴儿痉挛症患儿脑内生化代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代谢变化的关系,以评估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诊断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30例在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与7例足月正常对照儿.所有研究对象于出生13天内进行头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测量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代谢产物波峰下面积值,同时记录研究对象的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头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时的日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等资料,于其生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肌醇/肌酸、胆碱/肌酸的比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度与中重度比较,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与临床分度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与患儿第14天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结论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及短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代谢变化的关系,以评估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诊断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30例在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与7例足月正常对照儿.所有研究对象于出生13天内进行头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测量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代谢产物波峰下面积值,同时记录研究对象的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头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时的日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等资料,于其生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肌醇/肌酸、胆碱/肌酸的比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度与中重度比较,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与临床分度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与患儿第14天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结论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及短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先进的质子微束放射治疗(proton minibeam radiation therapy,pMBRT)为对象,介绍了pMBRT的发展历程、微束的生物学作用、微束保护组织的机理、微束的产生技术(准直器方法与磁聚焦方法)、质子微束矩阵阵列优缺点等,对pMBRT进行了综合的评价。提出将质子微束阵列与磁共振磁场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发挥p MBRT的正常组织保护功能,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质子治疗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9.
对临床表现已经明确判定亚急性期脑梗塞的病例70例,采用了常规MRI扫描,自旋回波技术中的T1、T2加权及质子密度像,以及弥散加权像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并将两种技术所见进行了比较,同时使用工作站专业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弥散成像的ADC值及影像分析。指出了弥散磁共振检查ADC值对判定脑内亚急性期梗塞中脑组织的缺血状态评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 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脑胶质瘤的1H-MRS 特点与其病理级别相关性.方法:搜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病例49 例,按照WHO 诊断标准分成两组:低级别脑胶质瘤组、高级别脑胶质瘤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行1H-MRS 检查,均在MR 非增强成像的基础上获得.使用Philips Achieva 1.5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单体素或多体素扫描,点分辨法,检测不同区域代谢物变化.结果:脑胶质瘤的1H-MRS 表现:肌酸(Cr) 轻度下降,N- 乙酰天门冬氨酸(NAA) 显著下降,胆碱(Cho) 显著增高.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ho、NAA/Cr、NAA/Cho 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的NAA/Cr、NAA/Cho 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脑胶质瘤的NAA/Cho、Cho/Cr、NAA/Cr 值与病理级别相关,其中NAA/Cho和NAA/Cr 值反映肿瘤级别较稳定;NAA/Cr、NAA/Cho 值呈负相关关系,Cho/Cr 值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H-MRS 结合MRI 能提高脑胶质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1H-MRS 能对胶质瘤进行分级,反映胶质瘤代谢特性以及肿瘤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