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幽门螺旋杆菌(H.P)与胃肠疾病有关,包括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及慢性胃炎等,甚至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始发因素。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讨论已成为热门话题,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着重报道幽门螺旋杆菌快测卡的临床应用,同时对比其他几种检测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陈圣林 《当代医学》2013,(23):18-19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30例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炎组)与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胃炎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并对食管炎症程度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食管炎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13例,占43.3%;胃炎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19例,占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高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较低,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中,反流性食管炎症程度较低,幽门螺旋杆菌可能对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06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区普查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进行回顾,分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趋势及在年龄、性别及与之感染相关的食管病变、糜烂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疾病分布情况等方面有无规律性。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日至12月7日在本院进行胃镜普查者106例,试验结果阳性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将感染者在年龄、性别进行分析,并将幽门螺旋杆菌阴性及阳性者分为两组。结果 106例普查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33.96%,较本地区早前报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有明显下降趋势。男女比例1:1.25;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在50-59岁年龄组最高,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组糜烂性胃炎高于阴性组人群,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与阴性者糜烂性胃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预防和控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对幽门螺旋杆菌规范化杀菌治疗,对于降低本地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尽管已进行了近16年的研究,但对如何获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仍然知之甚微。对该病的治疗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些专家主张根治每一例感染病人;而另一些专家则主张只对已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近日在赫尔辛基召开的欧洲幽门螺旋杆菌研究组会议上集中讨论了2种控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预防感染或接种抗感染疫苗。  相似文献   

5.
陈志添  陈燕凌 《医学综述》2008,14(14):2116-2117
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的许多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除引起胃肠疾病外,还与人类某些肝脏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成功复制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慢性肝炎和肝癌模型。近年研究发现,慢性感染过程中激活细胞表面受体、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协同作用、癌基因激活、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异常均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肝炎发展成肝癌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学习目的:在第一季度消化内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病机理及流行病学特点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以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4.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7.
学习目的:在第一季度消化内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病机理及流行病学特点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以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4.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8.
测试     
学习目的:在第一季度消化内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病机理及流行病学特点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以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4.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9.
学习目的:在第一季度消化内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病机理及流行病学特点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以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4.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10.
测试:     
学习目的:在第一季度消化内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病机理及流行病学特点;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以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4.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11.
溃疡病的发病基础是以胃酸和胃蛋白酶为主的功击因素和胃肠牯膜的自身防御能力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此外幽门螺旋杆菌与本病的发病率直接相关,因此,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中和胃酸,降低胃酸分泌或加强胃肠粘膜保护以及根除幽门螺旋杆来治疗消化性溃疡。我们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测试:     
学习目标:在第一季度消化内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病机理及流行病学特点;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以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4.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13.
学习目的:在第一季度消化内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发病机理及流行病学特点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以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应用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对1062例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内窥镜检壹、快速尿素酶实验和血清抗幽门螺旋杆菌免疫球蛋白检验,同时记录非甾体类消炎药的应用情况,计算消化不良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及非甾体类消炎药应用率.[结果]溃疡发病率为29.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串为37.2%,非甾体类消炎药使用率为10.0%.[结论]幽门螺旋杆菌及非甾体类消炎药相互作用干上消化道黏膜.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109例,用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检测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并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作以分析。结果:该组109例病人中,检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为66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为60.5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但并非所有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因此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可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疗效的影响.方法 30例符合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试验.试验前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结果分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1个月停止免疫抑制治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用文献方法.治疗后第四周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血小板计数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及结束后每两周检测1次,并在治疗结束3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 17例HP感染组患者,4周后15例阴性,HP根除率88,2%.14例进行根除治疗后3个月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6例恢复正常.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关联性,主要是通过免疫反应参与发病,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幽门螺旋杆菌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8年12月各数据库符合要求的关于幽门螺旋杆菌与脑卒中的队列研究,利用Stata 12.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严格文献质量评价,最终6篇文献共16324例病例纳入本研究,合并OR(95%CI)为1.325(0.941~1.866),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能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综合评估在敏感性分析中是稳健的,没有观察到发表偏倚。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能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临床研究将会进步一深入观察及跟进。  相似文献   

18.
对63例溃疡病胃粘膜内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其阳性率为60%~66%.186例溃疡病人作了血清胃泌素测定.从实验结果看,溃疡病的发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有一定关系,而与胃泌素的浓度却无肯定关系.幽门螺旋杆菌与胃泌素浓度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张文珍  任华伟  帕里哈 《吉林医学》2012,(29):6421-6422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并针对发病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健康教育。方法:对17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研究患者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对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知识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在治疗和健康教育前合格11例(6.21%),治疗和健康教育后108例(61.02%)。结论: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的认知程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所致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100例缺铁性贫血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组,A组给予去除缺铁原因治疗和补铁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幽门螺旋杆菌的变化.结果 A组50例,治疗有效34例,有效率68%,;B组50例,治疗有效率48例,有效率96%.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有关,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可改善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