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Fu,是氟尿嘧啶(5-Fluorourari)的简称,化疗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乳腺癌、胃癌、大肠癌等恶性肿瘤.可以口服、静滴、动脉灌注等方法给药.临床多采用静脉给药.因为5-Fu需要缓慢静滴,这样才能减轻药物的毒性,并增加其疗效.但是律往临床护理时,护士人为调节输液速度不够准确,或者有时患者改变体位也会改变滴速,从而影响5-Fu的药效,而且还易引起化疗药外渗,造成皮下组织坏死.于2005年2月起至2006年2月,尝试使用Kenz NE-1型点滴通(DripWatch)来控制5-Fu静滴,共应用67例患者,均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及门静脉持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将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和经门静脉植入化疗药盒持续灌注化疗药 (VPC) 2种方法结合 ,观察原发性肝癌(HC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经门静脉植入化疗药盒持续灌注化疗药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 83例中晚期患者 ,用表柔比星 (EPI) 40mg和顺铂 (CDDP) 80mg与碘化油配制成碘油———化疗药物乳化剂 ,经导管向肝癌供血动脉注入 ,后用明胶海绵 (GS)颗粒栓塞该动脉。治疗组 5 9例中晚期HCC患者 ,用上述方法治疗后 ,再经皮下埋置式药盒经门静脉定期灌注化疗药。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有效率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分别为 45 .8%和 61.0 % (P <0 .0 5 ) ,2组治疗后Ⅱ期手术切除率分别为 3 .6%和 11.9% (P <0 .0 5 )。对照组 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 69.9%、60 .2 %和 2 0 .5 % ;治疗组分别为 96.6%、67.8%和 42 .4% (P <0 .0 5 )。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和经门静脉植入化疗药盒持续灌注化疗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较好方法 ,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Calli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加载表柔比星在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PLC)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10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不可切除PL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动脉化疗栓塞(TACE)表柔比星,研究组采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加载表柔比星的TACE。治疗后3个月观察效果,并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抗肿瘤疗效、血液肿瘤标志物、肝功能、并发症情况,统计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甲胎蛋白(AF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核因子κB(NF-κB) 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AFP、BFGF 、NF-κB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存活33例,对照组存活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lli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加载表柔比星治疗不可切除PLC疗效显著,安全性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陈燕玉 《人民军医》2014,(11):1205-1206
目的:观察TE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和CEF(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两种不同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月经的影响。方法:绝经前乳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TEC方案40例,CEF方案48例。观察不同化疗方案对月经的影响,并分析发生闭经(CIA)及CIA恢复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采用TEC化疗方案患者CIA发生率为70.0%,CEF为61.0%,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年龄〉40岁患者CIA发生率显著高于≤40岁患者(P〈0.05);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阳性患者CIA发生率显著高于ER及PR阴性患者(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发生CIA和CIA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化疗方案和ER及PR尚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  相似文献   

5.
对于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选择较困难的病人及癌症晚期极度营养不良需化疗的病人,我科采用了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简称射管)的方法,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也给护士工作提供了方便。但射管的保留一直存在着问题,如护理不当,极易感染,局部红肿,发生静脉炎,栓塞或导管完全脱出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临床使用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分别采用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于上腔静脉进行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结果分别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置管患者为6、9、26例,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24.00±2.95)d、(27.17±5.42)d、(145.45±14.45)d,颈内静脉组发生1例置管感染,无一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时间短,平均费用低,长期使用需定期换管,适用于外周静脉插管困难患者,PICC置管保留时间长,通常一次置管可完成乳腺癌术后6次辅助化疗,定期导管护理可减少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或留置导管被广泛应用于化疗患者 ,既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副反应。本文以乳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 4种不同留置导管或留置针在静脉炎反应、导管堵塞情况、留置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旨在为肿瘤患者的化疗寻求一种安全、舒适的给药途径。1 临床资料1.1 对象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女性乳癌患者 12 9例 ,年龄在2 8~ 78岁 ,血管条件差 ,且需使用表阿霉素、长春瑞宾 (诺维本 )、多西紫杉醇 (泰索帝 )、5_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1.2 方法4种置管方法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评价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ABC)新辅助化疗(NCT)的早期疗效.资料与方法 32例LABC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75mg/m2静脉推注,第1天给药,3周方案)进行NCT治疗.每21d为1个周期,至肿瘤缩小到可手术或保乳手术可行时停止化疗.于化疗前、化疗1个周期后和手术前行DWI扫描,分析肿瘤体积、ADC值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 20例(62.5%,95% CI 45.7%~79.3%)患者行2个周期化疗后出现整体有效(OR),临床完全缓解(cCR)率及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分别为156% (5/32)和9.4% (3/32):疾病稳定(cSD)率为34.4% (11/32),疾病进展(cPD)率为3.1% (1/32);第1个NCT后,cCR+部分缓解(cPR)组AD)C值显著增加[化疗前ADC值为(0.98±0.16)×103mm2/s,化疗后为( 1.22±026)×103mm2/s] (P< 0.001).化疗前cCR+cPR组初始ADC值显著低于cSD+cPD组[(1.13±0.06)×10-3mm2/s](P<0.001).初始ADC值与化疗后肿瘤体积变化呈负相关(r=-0.58,P=0.02);化疗后肿瘤ADC值与肿瘤体积变化呈正相关(r=096,P<0.001).结论 乳腺癌病灶初始ADC值及NCT后早期ADC值变化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对NCT敏感性和化疗早期评价乳腺癌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张铁  尹子毅  王丕琳 《武警医学》2008,19(12):1073-1075
 目的 探讨应用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ET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对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意义.方法 用ET方案对ⅢA、ⅢB期乳腺癌31例进行术前化疗2~4个周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析肿瘤临床分期、激素受体表达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临床完全缓解(cCR)10例,部分缓解(PR)18例,稳定(SD)3例,总有效率90.3%.病理结果:化疗反应4级以上67.7%(21/31).ER或PR表达阴性者疗效优于阳性,肿瘤分期与化疗疗效无关.不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损害、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脱发等,骨髓抑制与以蒽环为主的化疗方案相似,不需要预防性G-CSF支持;心肌毒性不明显.结论 ET方案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可提高病理及临床缓解率,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未增加手术风险,近期疗效满意.ER或PR表达与疗效有关,ER或PR阴性者疗效优于阳性,肿瘤分期与化疗疗效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15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采用TAC方案进行治疗:环磷酰胺600 mg/m~2,d1;表柔比星90 mg/m~2,d1;多西他赛75 mg/m~2,d2; 3~6个疗程后评估疗效。观察并记录化疗前后患者的ER、PR、HER-2、NLR及PLR的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ER、PR和HER-2表达阳性率均低于化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ER、PR和HER-2表达阳性转阴率均高于阴性转阳率。化疗后ER和PR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HER-2表达水平虽然低于化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化疗后NLR水平虽然高于化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PLR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能引起部分乳腺癌患者ER、PR、HER-2表达水平和表达状态的改变,以及PLR水平的升高,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邓宏武  周征宇  梁英  向春菊 《武警医学》2012,23(10):897-898
静脉化疗和长期输液是乳腺癌患者治疗不可缺少的途径,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产生刺激,药液渗出后损害周围组织及反复静脉穿刺,都将给患者带来痛苦。置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central verlous port access system,CVPAS),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完全置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可用于化疗药物、静脉营养液的输注及血样的采集等。  相似文献   

12.
静脉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化疗常用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患者自身条件的影响及护理人员操作不当等因素,患者化疗后极易引起静脉炎,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和工作量,甚至影响药物输入和治疗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多西他赛与表柔比星的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组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 LABC)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9-01至2012-12接受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T)的120例LABC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分期、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状态等指标。联合用药方案(联合组)为6个DEC周期(每周第1、3天联合使用多西他赛75 mg/m2,表柔比星75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序贯用药方案(序贯组)为4个FEC周期(5-氟尿嘧啶600 mg/m2,表柔比星75 mg/m2,环磷酰胺600 mg/m2),以及4个多西他赛(85 mg/m2)周期。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缓解情况、复发时间及3年生存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6岁。 T4期肿瘤患者96例(80%),其中90%可触及淋巴结。原发肿瘤平均大小为5.9 cm。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占55%,HER2阳性患者占25%,三阴乳腺癌患者占25%。两组中临床完全或部分缓解的有100例,占83%,疾病稳定15例,疾病进展5例;病理缓解18例,占15%。两种给药方式所获得的临床及病理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平均为22个月,平均复发时间20个月,3年无复发病例占50%,3年生存率70%,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联合组有5例患者死于毒性反应,15%患者有伴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结论 NACT可以改善LABC患者预后,序贯化疗方案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粗针穿刺活检评估新辅助化疗乳腺癌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玲  杨涛  唐英  邵云  毛京宁  张彦  王勇  陈伟 《人民军医》2009,(12):835-835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化疗的目的是消灭全身微转移病灶,降低肿瘤分期,增加手术根治和保乳手术的概率[1]。2007年7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粗针穿刺活检评估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疗效,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浸润性乳腺癌30例均为女性;年龄28~69岁,平均47.8岁。按照TNM分期:Ⅰ期3例,Ⅱ期19例,Ⅲ期6例,Ⅳ期2例。1.2方法1.2.1治疗方法(1)AT方案:表柔比星75mg/m2,多西紫杉醇75mg/m2;(2)AC方案:表柔比星75mg/m2,环磷酰胺600mg/m2。上述两个方案化疗一般21天、  相似文献   

15.
靳颖  刘阳  张爱民  董雪梅 《武警医学》2005,16(9):656-659
 目的初步探讨活性碳吸附丝裂霉素(MMC-CH)腹腔辅助化疗与常规静脉化疗之间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差异,进一步解释这一辅助化疗方法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时所观察到的良好疗效.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分析裸鼠肿瘤模型以不同剂型和给药途径(MMC-CH腹腔给药、水剂MMC静脉给药),于0.5~24h 7个时间点的腹腔液和血浆药物浓度.结果MMC-CH腹腔化疗可以在腹腔组织形成高血药浓度,而在血浆浓度很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C-CH腹腔化疗组织有效药物浓度维持时间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C-CH腹腔化疗具有明显的靶向给药特性,且血药浓度非常低,可有效降低抗癌药的全身毒性反应,维持较高血药浓度,是一种有应用前途的辅助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解放军第309医院2003年6月-2008年12月收治的Ⅱ、Ⅲ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接受保乳治疗的46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化疗方案为第1天静脉注射表柔比星60mg/m2,第2天紫杉醇150mg/m2,持续3h静脉滴注,21d为1个疗程,共2~4个疗程.手术方式为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后对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乳房外形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术前肿瘤病灶临床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37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并伴有细胞间质水肿、纤维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其中病理完全缓解4例,经过58个月的中位随访(8~70个月),局部复发4例(4/46),远处转移3例(3/46),远处转移者中2例死亡.保乳综合治疗(放疗+化疗)结束后1年,对31例患者进行乳房外形评估:优6例、良18例、差7例.结论 Ⅱ、Ⅲ期乳腺癌经过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是可行的,术中规范化切除且术后进行放、化疗及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系统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置入术的并发症,评价其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85例患者在透视下行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系统置入术,记录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应用情况. 结果 83例患者成功完成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系统置入术,手术成功率为97.65%(83/85);操作时间为30~60 min,平均45 min;2例手术失败,其中1例气胸,1例穿刺锁骨下动脉;3例(3.52%)出现感染;2例(2.35%)化疗药外溢致局部皮肤坏死;5例 (5.88%)导管堵塞;皮肤切口延迟愈合4例(4.70%).使用该装置的患者感觉在输液治疗中的舒适程度高于其他静脉输注方式. 结论 右锁骨下静脉药盒导管置入术安全、便捷、并发症少,能够提高需要长期输液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TAI)是肿瘤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保证化疗在局部治疗中发挥最大抗癌效力的一个必要途径。TAI中药物选择既要遵循常规全身化疗基本原则,又要兼顾经导管区域性药物灌注特性。理论上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均能经动脉灌注,但需经人体转化后才能起效的药物不适用于TAI。TAI是在肿瘤供血动脉内直接灌注药物,能克服部分静脉化疗无法通过的生理屏障,起到药物"首过效应",从而显著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提高疗效。TAI后化疗药物同样会沿血液循环到全身,同时也起到全身化疗作用。TAI也会产生不良反应,相比全身化疗程度要轻微,对人体免疫功能损害亦较轻。TAI虽然适用于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但也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即在选择用药时应谨慎、合理,争取在获得最大有效作用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选择TAI药物时应根据以下用药原则:选择肿瘤敏感药物,选择原型起作用药物,首选浓度依赖型药物,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药物,尽量避免药物毒性作用相同或对同一脏器毒性累加的药物,不得应用相互拮抗或相互发生不良化学反应的药物及溶剂配伍,严格执行特殊药物使用说明,给予适当剂量的化疗药物,注意化疗药物应用先后顺序,重视非抗肿瘤药物与化疗药之间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稀释浓度与容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局部复发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发乳腺癌患者57例,接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24例为A组,化疗药物为多柔比星12 mg/m2、紫杉醇45 mg/m2,化疗药物采用微导管于肿瘤靶血管局部灌注方式完成,靶血管栓塞材料为Embosphere栓塞微球,栓塞终点为肿瘤靶血管主干闭塞。选择同时段全身化疗患者33例为B组,化疗药物为多柔比星40 mg/m2、紫杉醇135 mg/m2,比较两组间6个月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体生存时间差异。结果 A组2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技术成功率100%,6个月疾病控制率87.50%,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1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22个月;B组6个月疾病控制率63.63%,PFS 9个月,中位OS 20个月;两组间6个月疾病控制率、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3),两组间中位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A组患者栓塞术后综合征发生率为75%(18/24),胸壁疼痛、低热经止痛、退热等对症治疗3d后症...  相似文献   

20.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特别是恶性肿瘤的静脉化疗患者,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升高,化疗病人越来越多,但许多化疗药物有较强的刺激性,再加上病人治疗周期长,患者反复化疗对周围静脉血管损伤较大,容易引起静脉炎。又因静脉输液时间长药液容易外渗,造成血管损伤和治疗效果降低。因此在化疗过程中保护好静脉和局部组织,是确保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现将化疗过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