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个民族正常妊娠产前产后凝血功能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3个民族妇女正常妊娠产前产后凝血功能的差别。方法 采用OPTON4PLUS型血凝分析仪对 300例 3个民族妇女正常妊娠产前产后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及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计数 (BPC)进行检测。结果 汉族与维吾尔族、回族与维吾尔族妇女产前APTT,PT,TT,FIB,BPC有显著性差异,产后凝血检测指标各项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汉族与回族妇女产前产后之间的常规凝血检测指标各项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3个民族妇女间正常妊娠产前凝血功能多项指标存在差异,医师在诊断 3个民族妊娠晚期妇女相关疾病时应充分考虑其民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妊娠晚期孕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含量与孕妇平均动脉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检测 6 7例正常晚孕妇女和 15例正常非孕妇女 (对照组 )血浆Hcy的含量。结果 :正常晚孕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 7 89± 3 2 7μmol/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6 6 3± 1 0 7μmol/L ,P <0 0 5 ;正常晚孕妇女组血浆Hcy含量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 ,P <0 0 5 ;对照组妇女Hcy含量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测定妊娠晚期孕妇血浆Hcy含量可以为孕期补充叶酸提供指导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规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82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产后出血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少量出血组26例,出血量500~1 000 ml;大量出血组32例,出血量>1 000 ml;对照组24例,为正常孕产妇,出血量<500 ml。定量检测三组产时及产后48 h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少量出血组PT、APTT、TT、D-D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FIB、HGB、PLT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少量出血组比较,大量出血组PT、APTT、TT、D-D均明显升高(P<0.01),而FIB、HGB、PLT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产后及时监测常规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对于了解产妇机体凝血功能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从而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浆凝血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凝血仪检测 5 2例妊高征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纤维蛋白原 (Fg)的变化 ,与 48例育龄非孕妇女及 5 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比较分析。结果 PT ,APTT重度妊高征组 <中度妊高征组 <正常妊娠组 <正常对照组 ,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Fg含量重度妊高征组 >中度妊高征组 >正常妊娠组 >正常对照组 ,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 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 ,定期检查PT ,APTT ,Fg的变化 ,对指导临床使用适当的抗凝剂治疗 ,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丽艳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50-135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68例妊娠晚期孕妇(实验组)和55例健康育龄非孕非孕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实验组PT、APTT和INR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TT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孕妇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和早期治疗产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血凝仪(ACLAdvance)对40例正常对照组、25例肝炎组、15例肝癌组、20例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结果:各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均明显延长(P<0.01),FIB均明显减低(P<0.01)。结论: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凝血4项指标检测对判断肝病患者的出血倾向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原妊高征患者血液纤溶系统变化;方法:选择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36例,正常妊娠妇女23列,正常健康发性20例;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受检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活性及纤维蛋白原(FG)、纤溶降解产物(FDP)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高原地区寻高征患者FG和FDP含量及PAI-1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及对照组,妊高征患者FG和FDP含量及PAI-1活性的变化与病情程度有关,正常妊娠组和妊高征组t-PA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正常妊娠组和妊高征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原地区妊高征患者存在纤溶抑制功能亢进及凝血与纤溶系统的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浓度变化的特点。方法 115例肿瘤患者分为胃癌、肠癌和肺癌组,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的水平、化疗后随时间变化凝血指标的变化和对照组凝血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肿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为(12.39±1.23)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为(30.58±7.43)s,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为(4.71±1.72)g/L,D-二聚体(D-Dimer)为(1.32±0.16)μ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肿瘤患者血浆PT、APTT、FIB、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肠癌组、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癌组血浆FIB水平与胃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胃癌组、肺癌组和肠癌组血浆FIB水平在化疗不同时期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凝血指标对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有一定帮助,是肿瘤患者排除、预防静脉血栓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晚期妊娠心电图改变,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139例孕晚期待产正常孕妇和145例健康体检非孕妇女同步十二导心电图。给果:妊娠晚期妇女心电图与正常非孕妇女相比窦性心动过速、短P-R间期、ST-T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晚期心电图以窦性心动过速、短P-R间期、ST-T改变多见,多为生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妊娠期妇女凝血4项(PT、APTT、TT、Fbg)检测的临床意义,现对我院2007年1月以来的216名临产妇女及60名体检健康的非妊娠期育龄女性的凝血指标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和护理体会。方法对179例先兆子痫孕妇、96例正常健康孕妇与54例非孕妇女的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先兆子痫孕妇组的PT、APTT、TT、FIB与正常健康孕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健康孕妇PT、APTT、TT低于非孕妇女,FIB则高于非孕妇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产前严密观察产妇身体情况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及病程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 收集11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其中包括4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7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41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5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的血样及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并行PLT、MPV、PT、TT、APTT、FIB、D-D、AT-Ⅲ测定.结果 ①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年龄、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T、APTT、FIB下降(P〈0.05);TT增加(P〈 0.05).②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年龄、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LT、PT、APTT、AT-Ⅲ、FIB降低(P〈0.05或P〈0.01),TT、D-D、MPV升高(P〈0.05或P〈0.01).③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孕组相比,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降低(P〈0.01),PLT、PT、APTT、AT-Ⅲ、FIB明显降低(P〈0.01),TT、D-D、MPV明显升高(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呈病理性高凝状态,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检测在临产孕妇的意义。方法:对143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71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PLT、PT、APTT和FIB值相应与对照组的PLT、PT、AP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探讨妊高征患者的凝血状态。方法选择健康女性、正常妊娠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各150例,检测其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女性比较,正常妊娠组孕妇的PT、APTT均下降,TT、Fib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女性比较,妊高征孕妇的PT、APTT、TT均下降,Fib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妊娠孕妇比较,妊高征孕妇的PT、APTT、TT、Fib均下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高征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其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更可以有效预防DIC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浆蛋白C(PC)、游离蛋白S(FPS)、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Ⅰ(PAI-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浆FIB、D-D、PAI-Ⅰ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浆PC、FPS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PCT、MPV明显升高(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血浆PT、TT、APTT明显缩短(P<0.01),血浆FIB、D-D含量降低(P<0.05或P<0.01)、PAI-Ⅰ含量升高(P<0.01),PC、FPS含量降低(P<0.05),PLT、PCT、MPV下降(P<0.01);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前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各项指标明显不同于正常人,总体处于高凝、抗凝功能降低、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下,化疗可进一步加剧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炎性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mer)、白介素-6(IL-6)、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因子Ⅷ(FⅧ)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下肢DVT患者55例,以及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22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22)。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的CRP、D-Dimer、IL-6、FIB浓度和FⅧ活性水平进行测定,将两组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CRP、D-Dimer、IL-6、FIB浓度和FⅧ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炎性反应因子CRP、D-Dimer和IL-6相互呈正相关(P<0.05),炎症反应因子CRP与凝血因子FIB和FⅧ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炎性反应因子与凝血因子在急性DVT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其水平的升高是急性DVT的危险因素。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急性下肢DVT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