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多年来,临床医生观察到在进展期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患眼中,视乳头周围脉络膜萎缩(peripapillery chororidal atrophy,PPCA)越来越明显,有许多不精确的名词被提出来,如巩膜唇(scleral lip)、视乳头周围晕(peripapollary halo)、青光眼晕(halo glaucomatous)等,目前,最多的是视乳头周围萎缩(PPA)。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间视盘萎缩弧β区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选择年龄、屈光度数相匹配的正常人135例135眼、POAG58例101眼、PACG50例81眼。利用海德堡眼底照相机采集受试者30°眼底彩色照片,并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青光眼患者垂直杯盘比,利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程度青光眼损伤的患者眼底β区发生率与垂直杯盘比的关系。结果:正常人、POAG和PACGβ区发生率分别为23.0%,69.3%和49.4%(χ2=51.3,P=0.000);POAG的β区发生率高于PACG(χ2=7.5,P=0.005)。三组人群β区最多见于水平颞侧象限,鼻侧象限最少(χ2=19.4,P=0.000;χ2=50.3,P=0.000;χ2=11.7,P=0.009);POAG组中,视神经损伤较重组的β区发生率明显高于较轻组(χ2=14.0,P=0.000);PACG组中,视神经损伤较重组β区发生率与较轻组无明显差异(χ2=0.6,P=0.287)。结论:POAG和PACGβ区发生率高于正常人,POAGβ区发生率高于PACG。视神经损伤较重组POAG眼相对于较轻组更易发生β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视盘旁萎缩弧β区的变化和POAG进展之间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对POAG 44例66眼进行5a的随访,其基线和5a随访时的所拍摄的眼底照片用于视盘形态学的评估。本研究对前后视盘旁萎缩弧β(β区)的变化和青光眼进展进行判断,并且用计算机软件测量了POAG患者基线和随访时盘沿/视盘面积比、β区/视盘面积比、垂直杯盘比。

结果:基线时66眼POAG眼有48眼存在β区,其中β区扩大20眼(42%)。β区扩大组和无变化组之间基线的年龄,屈光,性别,垂直杯盘比,盘沿/视盘面积比,β区/视盘面积比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排除屈光度数大于-3.00D的眼后,19例无进展青光眼中β区扩大4例(21%),25例进展青光眼中β区扩大15例(60%),两者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6.67,P=0.011)。

结论:POAG中有β区扩大组青光眼进展率大于无扩大组,β区的变化可能对POAG病情的进展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6.
视乳头旁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区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青光眼及预测青光眼的发展。本就视乳头旁萎缩区的分区,检测方法,生物组织学改变,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与视野、视盘盘沿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不同青光眼中的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涵  徐亮  杨桦  李建军  马英楠 《眼科》2008,17(1):20-24
目的 比较正常人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闭角型青光眼(PACG)之间视盘旁萎缩弧β区发生率的差异以及其与视盘参数的关系.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年龄、屈光度数相匹配的正常人、POAG、PACG分别为143例(143眼)、59例(105眼)、50例(87眼).方法 利用Cannon眼底照相机采集受试者30°眼底彩色照片,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量β区面积、视盘面积;青光眼患者测量盘沿面积、垂直杯盘比,对青光眼患者β区/视盘面积比和盘沿/视盘面积比、垂直杯盘比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主要指标 β区发生率、β区面积.结果 正常人、POAG及PACG者β区发生率分别为23.1%、69.5%、50.6%(P=0.000);POAG的β区发生率高于PACG(P=0.007).三组人群β区最多见于水平颞侧区,鼻侧区最少;POAG组β区/视盘面积比与盘沿/视盘面积比呈负相关(r=-0.370),与垂直杯盘比呈正相关(r=0.342).PACG组β区面积/视盘面积比与盘沿面积/视盘面积比和垂直杯盘比之间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POAG和PACG β区发生率高于正常人,POAG β区发生率高于PACG.PACG和POAG β区与视盘参数之间相关关系的差异可能和两者视神经损伤的机制不同有关.(眼科,2008,17:20-24)  相似文献   

8.
限定地区人群为基础的视盘旁萎缩弧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限定地区人群为基础的视盘旁萎缩弧情况。设计限定地区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人群5324个参与者中4439个人入选到本研究中,应答率为83.4%。最低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农村人群为1973人(44.4%),城市人群为2466人(55.6%)。方法应用佳能彩色眼底照相机对眼底视盘拍照后,进行视盘形态学的评估。眼底照相机的放大倍数通过计算视盘的面积得到矫正。结果4163张清晰的眼底照片入选到本研究中,其中2955人(70.98%)有α区,平均面积为(0.729±0.629)mm2(0.053~13.719mm2)。α区的大小和年龄相关(r=0.194,p=0.000<0.001)。同时和近视的程度相关(r=-0.094,p=0.000<0.001)。男性和女性之间萎缩弧α区大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45,95%CI:0.706,0.752)。而872人有β区(20.95%),平均值为(1.985±2.223)mm2(0.102~14.999)mm2。β区的大小和年龄相关(r=0.144,p=0.000<0.001)。和近视的程度相关(r=-0.556,p=0.000<0.001)。男性和女性之间的β区大小无明显差异(p=0.096,95%CI:-0.548,0.045)。α区和β区面积大小与人群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有关。两种萎缩弧均易发于视盘的颞侧,其次为颞下、颞上,最少发生在视盘鼻侧。结论α区和β区各自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70.98%和20.95%。由于β区多发于青光眼人群,β区的正常人群研究资料可能对青光眼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Wu LL  Chen W  Chen ZQ  Yin JF  Zhou H  Liu J  Su ZA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1):967-971
目的了解青光眼患者视乳头旁萎缩(peripapillary atrophy,PPA)即脉络膜和视网膜萎缩的发生频率及脉络膜血供情况。方法选择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3例(43只眼),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16只眼),开角型青光眼27例(27只眼),正常对照组33例(33只眼)。采用海德堡视网膜血管造影仪(HRA)对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同步检查,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进行PPAα带和β带的判定,观察其ICGA特点。结果PPAα带的ICGA表现为充盈正常和充盈减弱两种表现,PPAβ带的ICGA显示无脉络膜血管充盈,或仅见大脉络膜血管充盈。PPAα带的发生频率: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为87.5%,开角型青光眼组为100,0%,对照组为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39,P=0.114)。PPAβ带的发生频率: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为31.3%,开角型青光眼组为77.8%,对照组为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5,P=0.000)。PPAα带ICGA充盈减弱的发生频率:开角型青光眼组为66.7%,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为53.8%,对照组为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8,P=0.036)。结论PPAβ带脉络膜血供缺乏,其发生频率以开角型青光眼组最高,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次之。PPAα带的发生频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开角型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的PPAα带较多表现为脉络膜血管充盈减弱,推测可能是PPAβ带扩大的前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和可疑开角型青光眼(suspectedopenangleglaucoma,SOAG)视盘周围脉络膜萎缩(peripapillarychoroidalatrophy,PPCA)的发生率及不同分区的面积大小与视野指数平均缺损(Meandefect,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8只POAG和78只SOAG行静态视野检查及眼底视盘彩色照相,对有PPCA改变的视盘确定其α区和(或)β区,并测出不同分区的面积。结果:POAG组中,PPCA的α和β区的发生率分别为57.03%和39.84%,面积均数分别为(0.54±0.37)mm2和(1.68±1.06)mm2,MD为(8.31±3.66)dB;SOAG组中,α和β区的发生率分别为43.59%和26.92%,面积均数分别为(0.42±0.29)mm2和(1.15±0.67)mm2,MD则为(4.16±2.07)dB。在2组病例中,α区和β区面积值与MD之间均具有显著意义的正性相关(P<0.001)。结论:PPCA不同分区的面积值与MD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β区的发展是辨认青光眼或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是否进展的重要参数,有助于发现及预测青光眼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Pan YZ  Ren ZQ  Li M  Qiao RH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9):784-787
目的研究单眼视野缺损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双眼间视乳头旁脉络膜萎缩区(PPA)的出现频率和面积大小差异。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视乳头立体照相进行测量,比较40例单眼视野缺损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双眼间PPA的发生率及大小差异。所有入选患者的屈光度(等效球镜)均在-3.00-+3.00D之间。结果视野缺损眼的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均大于视野正常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杯面积:t=5.332,P〈0.01;杯盘面积比:t=5.126,P〈0.01)。视野缺损眼的α区面积略大于视野正常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045);双眼间β区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13.5,P=0.426);双眼α区与β区的发生率均存在一致性(α区:Х^2=0.00,P=1.000;β区:Х^2=1.2857,P=0.2568)。结论在排除了-3.00D以上的中高度近视眼人群后,单眼视野缺损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α区、β区的有无和13区的大小均不能很好地反映双眼间视野缺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Pan YZ  Ren ZQ  Li M  Qiao RH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2):1078-1083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正常大陷凹眼的视乳头旁脉络膜萎缩区(PPA)的差异及其与视野的关系。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拍摄的视乳头立体图像进行测量,比较42例(42只眼)POAG、40例(40只眼)NTG与45例(45只眼)正常大陷凹眼之间PPA的发生率及大小差异,分析PPA的有关参数与视乳头结构指标、视野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所有入选患者的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均在+3.00~-3.00D之间。结果正常大陷凹组、POAG组及NTG组α区的出现率分别为85.4%、100.0%、95.0%,β区的出现率分别为19.1%、48.9%、37.5%,POAG组和NTG组的α区和β区的出现率均大于正常大陷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陷凹组、POAG组及NTG组β区面积分别为(0.08±0.25)、(0.24±0.36)、(0.14±0.21)mm2,POAG组的β区面积大于正常大陷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α区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Square=4.534,P=0.104)。而POAG组与NTG组间上述各指标及α区和β区出现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患者视乳头结构指标与视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杯/盘比值与视野受损分级之间有较强相关性(r=0.5624,P<0.01)。而α区面积、β区面积与视野受损分级之间均为低相关性(α区:r=0.246,P<0.01;β区:r=0.2302,P<0.01)。有无青光眼性视野缺损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包括年龄、性别、屈光度、杯/盘比值分级指标及α区面积和β区有无的多个因素中,仅年龄和杯/盘比值分级指标被证实为两个可能的影响因素。结论排除了-3.00D以上的中高度近视人群后,POAG和NTG患者的α区和β区出现率及β区面积虽与正常大陷凹者有所不同,但其与视野缺损程度的相关性较传统的视乳头结构指标低,在两组青光眼患者间也未见明显差异。由此认为PPA不能作为诊断POAG的独立指标,也不能作为POAG与NTG的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色素性静脉旁脉络膜视网膜萎缩(PPCR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相关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例PPCR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双眼患病者眼底均见特征性的沿视网膜静脉分布色素沉着和脉络膜萎缩;1例单眼患病者右眼底沿颞侧上下静脉旁有散在色素沉着,有不典型的局限性脉络膜萎缩。FFA显示沿视网膜血管弓有散在的遮蔽荧光和斑驳样荧光改变。结论PPCRA发病多为双眼,眼底呈特征性改变,也可单眼发病,两侧的眼底表现可以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在青光眼诊断中,视盘大小的评价是一个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部分.采用测量方法不同,视盘大小结果也有差异.视盘的实际大小可因种族而有所变化,也可能与其他一些人口统计学因素有关.此外,视盘大小也与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结构变异有关.这些与视盘大小相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青光眼易感性或对青光眼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慢性青光眼和非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黄斑厚度的差异,找出两者的异同.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青光眼11例17眼为青光眼组,非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20例26眼为非青光眼组;选择同期正常老年女性23名44眼为对照组,对三组均进行黄斑区OCT 3D模式扫描,并对黄斑的平均及各方位厚度进行分析.结果 黄斑厚度青光眼组为(243.76±16.93)μm,非青光眼组为(245.45±12.80) μm,对照组为(273.06±14.86) μm,青光眼组较对照组黄斑厚度下降28.58 μm,非青光眼组较对照组黄斑厚度下降27.81 μm(均为P<0.05);黄斑中央区厚度三组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青光眼组、非青光眼组与对照组相比,黄斑内环、外环各区均有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O.05).青光眼组与非青光眼组相比,黄斑厚度除颞外区存在差异外,其他各区数据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慢性青光眼与非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黄斑厚度均变薄,黄斑厚度扫描并不能鉴别两者.  相似文献   

17.
刘来富 《眼底病》1990,6(1):60-61
  相似文献   

18.
19.
患者 ,女 ,32岁 ,农民。 1年前发现左眼瞳孔变形 ,因视力无变化 ,亦无其它不适 ,故未重视诊疗 ;2天前左眼突然胀痛、头痛、视力剧降 ,于 2 0 0 0年 9月 11日来我院就诊 ,拟“左眼继发性青光眼”收治入院。查体未见异常。眼部检查 :视力右眼 1.2 ,左眼 0 .0 6。右眼 (- )。左眼睑痉挛 ,结膜混合性充血( ) ,角膜轻度哈气样水肿混浊 ,前房深浅正常 ,房水无明显混浊 ,瞳孔不规则散大 ,并向颞下方偏移 ,光反射消失 ,颞下方虹膜被牵引向前离开晶状体 ,色素上皮外翻 ,宽窄不一 ,颞侧较宽 ;虹膜色泽与对侧健眼比较无明显改变 ;表面皱褶、纹理、小窝…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以虹膜萎缩为特征的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分类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7月至2020年1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以虹膜萎缩为特征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60例(70眼),年龄26~67(50.0±10.4)岁,其中男32例(36眼),女28例(34眼)。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最 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抗青光眼药物的变化,分析其临床分类及治疗效果。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0眼中,患有葡萄膜炎的有54眼,Fuchs综合征10眼,角膜内皮炎6眼;虹膜弥漫性萎缩44眼,局限性萎缩26眼;经房水检测的有30眼,其中10眼房水病毒IgG抗体呈阳性,20眼房水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CAM)升高。本研究患者采用青光眼药物治疗的有20眼,采用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的有12眼,采用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有38眼。随访12个月,70眼治疗前后B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04,P<0.001),治疗后1个月视力最好,治疗后3个月趋于平稳;治疗前后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5.16,P<0.001),治疗后1个月眼压最低,之后逐渐回升,治疗后3个月趋于平稳;治疗后抗青光眼药物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28,P<0.001)。结论:病毒性葡萄膜炎仍是以虹膜萎缩为特征的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病因。在积极控制眼内炎症及抗病毒的基础上,降眼压药物和(或)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于首次发作、虹膜粘连时间短者疗效显著;对于反复发作、青光眼性损害较重者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