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癌c—myc基因扩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41例食管鳞癌石蜡包埋标本进行了c-myc基因的研究。结果发现:c-myc基因扩增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密切关系。c-myc基因扩增者,淋巴结转移较多,临床病理分期较晚。  相似文献   

2.
应用Southern分析法检测25例乳腺癌组织中c-myc基因的拷贝数及多态性,发现其中12例有c-myc基因的扩增,长度分别为13kb和(或)23kb。高龄患者(≥45岁)中,c-myc扩增的阳性率高于成年患者(<45岁);同时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出现c-myc扩增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果表明,c-myc基因扩增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高龄状态发病有关,提示c-myc经扩增方式激活在更年期女性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c-myc癌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myc癌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34例食管癌及其相应病例的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标本中c-myc癌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1.76%,正常食管组织阳性表达率为0。c-myc癌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c-myc癌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Southern分析法检测25例乳腺癌组织中c-myc基因的拷贝数及多态性,发现其中12例有c-myc基因的扩增,长度分别为13kb和(或)23kb,高龄患者(≥45岁)中,c-myc扩增的阳性率高于成年患者(〈45岁),同时证实腋窝淋巴结转移出现,c-myc扩增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果表明,c-myc基因扩增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高龄状态发病有关,提示c-my  相似文献   

5.
研究喉鳞癌中C-myc基因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64例喉鳞癌、10例喉乳头状瘤、6例喉正常粘膜组织中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1.C-myc在上述3种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70%、30%、0%,差别有显著性(P<0.01);2.C-myc表达与喉鳞癌TNM分期、颈淋巴转移及5年生存期相关(P<0.05)。结论C-myc在喉上皮中的分布与其恶性程度相关,C-myc表达可作为喉鳞癌病情进展和预后不良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乳腺癌P62c-myc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107例乳腺癌标本进行P62c-myc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示:P62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3.55%(68/107),对生存时间≤5年、>5年~<10年和≥10年者,其P62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00%(47/50),65.00%(13/20)和21.62%(8/37);P62c-myc蛋白过度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有关,由此提示P62c-myc蛋白表达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my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有随访资料的大肠癌的表达。结果提示:c-myc阳性表达中,大肠癌(7049%)明显高于正常粘膜(266%,P<0.05)。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阳性表达,而大肠癌有较高表达(7704%)。PCNA阳性表达中,大肠癌(4640±26.5)%明显高于正常粘膜(1512±5.44)%,P<0.0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4年生存率EGFR和PCNA表达>65%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LI和PCNA-LI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论表明:c-myc、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大肠癌细胞增殖有相关性。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该两项指标对大肠癌临床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9 例食管鳞癌、12 例食管腺癌和20 例食管正常组织。结果显示,28 例食管鳞癌(57.1% ,28/49)4 例食管腺癌(33.3% ,4/12)和18 例食管正常组织(90% ,18/20)p16 蛋白表达阳性(P< 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p16 蛋白表达阳性率(39.3% )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81.0% ,P< 0.01),中低分化食管癌p16 蛋白表达阳性率(46.9% )低于高分化者(76.5% ,P< 0.05)。Ⅲ期食管癌p16 蛋白表达阳性率(44.4% )亦低于Ⅱ期者(72.7% ,P< 0.05)。p16 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大体病理类型无关。p16 蛋白在食管癌中呈低表达,其表达阳性率随病期进展、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而明显降低,因此,可作为判断食管肿瘤恶性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口腔鳞癌中的蛋白表达,试探讨其与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5例口腔鳞癌中nm23-H1蛋白染色,利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m23-H1蛋白染色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肿瘤和上皮细胞胞浆中。淋巴结转移组nm23-H1,蛋白高染率为15.15%(5/33),无淋巴结转移组高染率为52.38%(22/42),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nm23-H1蛋白染色水平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同肿瘤大小、部位、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多因素分析发现颈淋巴结转移与nm23-H1蛋白表达水平关系最密切(OR=0.1846)。结论nm23-H1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低可能是影响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检测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对临床判断和预测口腔鳞癌的转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采用DNA斑点杂交方法,对3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PA)和36例恶性多形性腺瘤(MPA)石蜡包埋组织中c-erbB-2癌基因扩增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5例PA中,6例扩增(17.14%);36例MPA中,22例扩增(61.11%);两组扩增有显著差别(P<0.01).扩增组PA恶变率(83.33%)明显高于无扩增组(3.45%,P<0.01).各临床分期的MPAc-erbB-2扩增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分化程度的MPAc-rerbB-2扩增率有显著差异(P<0.05).扩增组MPA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无扩增组(P<0.01);MPA术后五年生存率无扩增组高于扩增组(P<0.01).提示:c-erbB-2癌基因扩增可能成为PA及MPA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研究64例乳腺癌手术标本中nm23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结果显示:原发灶癌组织中nm23高表达的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P<0.01);组织学高分化的乳腺癌或肿瘤最大径≤2cm者,原发灶nm23表达水平较高(均P<0.05);随着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乳腺癌原发灶中nm23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1);高表达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69.4%和58.7%,明显高于低表达者(42.9%和25.0%),P<0.05和P<0.01。以上结果表明,nm23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负性调控作用,并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的关系,应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ucleosidediphosphatekinase,NDPK)在ACC中的表达。结果:NDPK/nm23在ACC中有较高表达,阳性率为64.0%(16/25);其中,有肺转移者阳性率为12.5%(1/8),无转移者阳性率为88.2(15/17),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NDPK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分期越高,阳性率越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病理分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m基因在人ACC肺转移过程中起到抑制转移的作用,可作为临床预测ACC患者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PCNA和bcl-2 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 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的方法,检测了65 例食管鳞癌和53 例癌旁鳞状上皮组织中PCNA和bcl- 2 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ESC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65 例ESC 中PCNA 指数为39-93 ±12-45 ,明显高于53 例癌旁鳞状上皮组织中的PCNA指数8-38±3-20(P<0-001) ,PCNA 和bcl-2 蛋白的表达均与ESC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 0-05),且bcl- 2 的表达与术后生存期呈负相关(P< 0-05)。结论 PCNA和bcl- 2 蛋白均可能有促进ESC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影响ESC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及PCR-SSCP技术对58例乳腺肿瘤c-erbB-2癌基因表达及p53抑癌基因突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中c-erbB-2表达率为38%,p53表达率为52%,导管内乳头状瘤均为阴性;c-erbB-2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P<0.01)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雌激素受体状态呈正相关(P<0.01);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且倾相于≥2cm的肿瘤;两基因的表达均与乳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但两基因间无明显相关性;因此,每一基因的改变均可作为不依赖于淋巴结状态的独立预后指标。PCR-SSCP分析表明,15例p53基因表达阳性病例中4例于外显子5,6例于外显子7有该基因的突变(67%),说明乳腺癌p53基因突变也多发生于其突变热点部位。  相似文献   

15.
喉鳞癌中p53基因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喉鳞癌中p53基因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应用PCR-SSCP银染系统检测60例喉鳞癌新鲜组织中抑癌基因p53基因第7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25例,突变率为41.7%。临床Ⅰ~Ⅱ期突变率为26.9%(7/26),Ⅲ~Ⅳ期突变率为52.9%(18/34);高、中、低分程度分布为23.5%(4/17)、37.5(9/24)、63.2%(12/19);无淋巴结转移者为28.1%(9/32),有淋巴结转移者为57.1%(16/28);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与喉磷癌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肿瘤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杨茂林  厉健 《浙江医学》1998,20(8):449-450,453
为了探讨抑癌基因P53、癌基因c-erbB-2与口腔颌面部鳞癌的关系,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作上述两种基因蛋白的检测,结果发现:P53蛋白表达阳性38例,阳性率为58.5%;c-erbB-2蛋白表达阳性50例,阳性率为76.9%。临床分期越高,阳性率也越高(P53:X^2=0.54,P〈0.05;c-erbB-2:X^2=5.168,P〈0.05);与病理分级亦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层粘蛋白表达与肺鳞癌和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内层粘蛋白的表达与肺鳞癌和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②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79例肺鳞癌和腺癌间质中层粘蛋白的表达。③结果层粘蛋白的表达类型在不同分化的肺鳞癌中差异具有极显著性(Hc=10.29,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肺鳞癌的层粘蛋白表达类型明显不同于转移阴性组(χ2=11.13,P<0.05),层粘蛋白的表达类型在术后不同生存期的肺鳞癌病人间差异具有显著性(Hc=8.67,P<0.05),5年以上生存组明显不同于0.5年内死亡者(t=2.85,P<0.01)。但层粘蛋白的表达类型与肺腺癌的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及术后生存期间均差异无显著性(Hc=1.56,0.49,2.60,P均>0.05)。④结论层粘蛋白的表达类型可作为判定肺鳞癌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及病人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用c-src基因表达产物pp60 ̄(c-src)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327)对35例食管鳞癌及22例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食管鳞癌、癌旁增生及正常鳞状上皮pp60 ̄(c-src)阳性率分别为65.7%(23/35)、100.0%(15/15)、57.1%(4/7),差异有显著性(P<0.05);鳞癌细胞pp60 ̄(c-src)表达量高于癌旁增生及正常鳞状上皮细胞。不同分化程度鳞癌(Ⅰ、Ⅱ、Ⅲ级)pp60 ̄(c-src)阳性率分别为80.0%(8/10),68.4%(13/19),33.3(2/6),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化程度越高,pp60 ̄(c-src)表达量越高(P<0.005)。结果揭示,c-src基因激活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有关,在其癌变过程中pp60 ̄(c-src)表达量升高,并与食管鳞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60例胃癌患者检测P-选择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中的55例作长期随访,以研究与胃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TNM分期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60例胃癌组织中32例阳性(阳性率53.3%)。P-选择素不仅在肿瘤血管内皮上表达,也在肿瘤细胞膜上表达。淋巴结有癌转移者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为70.3%(26/37例),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26.1%(6/23)(P<0.01);晚期胃癌(Ⅲ、Ⅳ期)阳性率为80%,显著高于Ⅰ、Ⅱ期早期胃癌26.7%的表达率(P<0.01)。55例随访资料分析表明,P-选择素阳性表达者平均生存期(25.5±21.8月)和五年生存率(10.7%)显著低于阴性者(P<0.01)。研究结果提示P-选择素与胃癌浸润转移相关,可能是一种新的胃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抗凋亡基因Bcl-2和细胞增殖活性指标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包埋的子宫内膜癌组织。结果:61例子宫内膜癌中组织学分级Ⅰ级者较Ⅱ、Ⅲ级子宫内膜癌Bcl-2表达显著升高( P< 0.01),存活时间超过5年者较5年内死亡者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各临床分期间,合并宫内膜增生与未合并宫内膜增生者间Bcl-2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05)。61例子宫内膜癌以单克隆抗体MIB-1代表的细胞增殖指数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均无关。但5年内死亡病例组的平均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存活时间超过5年者(P< 0.01)。Bcl-2与MIB-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 > 0.01)。结论:Bcl-2在从子宫内膜增生、非典型增生到癌的变化过程中逐渐减少,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ki-67亦表现出独立的预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