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化学损毁与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在亚细胞水平研究了SP神经的单胺神经支配。结果证实在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广泛存在着因5,7—DHT损毁所致的变性单胺(主要是5-HT)神经纤维和SP样免疫反应的树突和轴突。单胺能神经和SP样神经结构可分别与未标记的结构形成突触联系。而且,在这两种不同化学性质的神经结构之间存在着轴—树和轴—轴突触。在所有这些突触结构中,单胺能神经末梢均为突触前成分,SP终扣则为突触后成分。突触前、后膜大多呈对称性。以上实验结果可以为解释单胺(主要是5-HT)帮SP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尼侧亚核中参与疼痛和镇痛的机制提供超微结构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包埋前免疫电镜双标记技术研究大鼠下丘脑内的神经紧张素(NT)和P物质(SP)分布的超微结构。证实在弓状核内存在NT样和SP样免疫反应阳性的胞体、树突和轴突。NT样和SP样免疫反应阳性的树突和轴突均可接受免疫反应阴性结构的非对称性传入突触。SP样免疫反应阳性轴突终末除可与免疫反应阴性的树突和胞体形成对称性传出突触外, 还可与NT样免疫反应阳性胞体形成对称性轴-体突触。本研究首次直接证实大鼠弓状核内的NT能神经元接受SP能神经的支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杏仁体中多巴胺(DA)能神经末梢和7-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两者在精神分裂症中作用的神经解剖学机制。方法 用免疫电镜双标技术,分别以抗DA和抗谷氨酸脱羧酶(GAD、GABA的合成酶)标记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DA能神经末梢和GABA能神经元,在电镜下观察DA能神经末梢和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结果 由DA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形成的突触中,有43%直接或间接形成于DA免疫阳性神经末梢与GAD免疫反应阳性树突结构之问,其中单一性突触为38%、汇聚性突触为30%、连续性突触为20%、末梢间突触样联系为12%。另外的57%由DA免疫阳性神经末梢与未标记的神经结构形成,其中在未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形成10%、树突上82%、轴突末梢上8%。由DA免疫反应阳性末梢形成的所有突触均为对称性即抑制性突触。结论 在大鼠杏仁体基底外侧核中,DA能神经末梢系统以对称性突触支配着GABA能中间神经元,同时,又与核内的谷氨酸能投射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并影响其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新生儿女性泌尿生殖道的血管活性肠肽(VIP)能神经支配,VIP能神经在输尿管下段,膀胱体,尿道上部,输卵管峡、子宫体、阴道穹隆等处较丰富。此种神经主要分布于平滑肌层,且与平滑肌的含量有关,即平滑肌层越厚的部位神经越多。VIP能神经也分布于上述一些部位的内膜的腺体,也分布于血管壁,在肾、输尿管上部未见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在泌尿生殖道管壁均未见VIP免疫反应的神经节传神经细胞体。  相似文献   

5.
应用包埋前免疫电镜PAP双标技术,对大鼠下丘脑正中隆起内的神经紧张素(neurotensin,NT)和P物质(substance P,SP)的分布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先用DAB法显示SP免疫反应,然后用钼酸-TMB法显示NT免疫反应,再经DAB-氯化钴稳定后作免疫电镜包埋。电镜观察发现:在正中隆起内SP免疫反应呈电子密度高的颗粒状或絮状沉淀,广泛分布于轴突内的小清亮囊泡周围和基质内;NT免疫反应产物则为电子密度高的针状或块状,散在分布于胞体、树突和轴突内。含SP的轴突可接受免疫反应阴性轴突的传入性突触,也可与阴性树突形成传出性轴-树突触;含NT的树突和胞体均可接受阴性轴突的传入性突触。此外,SP阳性轴突末梢还可与NT阳性神经元的树突棘形成对称性轴-棘突触及与NT阳性轴突形成对称性轴-轴突触。实验结果表明:大鼠正中隆起内的NT能神经元接受SP能神经的支配,为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的突触调控提供了新的超微结构依据。  相似文献   

6.
杏仁体中的多巴胺(DA)和γ -氨基丁酸(GABA)递质系统均参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过程,临床上一般用多巴胺II型受体(D2)阻断剂予以治疗。然而,目前尚不清楚GABA与D2受体是否共存,也不清楚DA能神经末梢与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本实验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和免疫电镜(IEM)研究了杏仁体关键性核团基底外侧核中GABA与D2受体的共存关系以及DA神经能末梢与GABA能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关系。CLSM显示由谷氨酸脱羧酶(GAD)标记的GABA能神经元全部对D2受体呈免疫阳性反应,表明GABA能神经元含有D2受体。IEM显示,在 980个DA能神经末梢形成的突触中,45%的突触是由D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末梢直接(36% )或间接(9% )与GAD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树突形成,另 55%是由D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末梢与未标记的神经元成分形成。DA GABA的直接性突触进而可区分为单突触 (16% )、汇聚突触 (14% )及轴 轴突触(6% )。而DA- GABA的间接性突触是个突触复合体。在该复合体中,DA免疫反应阳性末梢在一个未标记的末梢上形成对称性突触,而该未标记末梢又与GAD免疫反应阳性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在DA与未标记神经元成分之间的突触中,AD免疫反应阳性末梢分别与未标记胞体(4% )、树突(42% )及轴突末梢(9% )形成突触。所有DA突触无一例外均为?  相似文献   

7.
<正> 八、突触的形成 Synapse Formation突触形成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最流行的见解得自对脊椎动物神经肌肉连接的研究。问题有以下一些:(1)未曾有神经支配的肌纤维表面是否有些特定区域要变成突触部位?(2)神经末梢触导致突触后部特化吗?(3)突触后细胞能引起突触前成份分化吗?以及突触形成的选择性和量的调节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神经垂体内5-羟色胺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鼠神经垂体内5-HT的超微结构分布。结果表明:神经垂体内的5-HT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神经末梢的大颗粒囊泡内、小透亮囊泡表面和线粒体外膜。有时,垂体细胞胞浆也呈5-HT免疫反应阳性。5-HT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末梢分布于毛细血管周围和垂体细胞附迈。本文首次报道含5-HT的神经末梢可与非5-HT神经末梢形成对称性轴-轴突触。其中,5-HT末梢为突触前成分。本文结果提示:神经垂体内的5-HT不仅可通过非突触方式而且可通过突触方式释放,参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以单胺类荧光和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家兔和大白鼠胃壁神经和5-羟色胺细胞分布。并以同一切片做荧光和胆碱酯酶连续显示方法,观察它们之间的形态学相互关系。在胃底腺分布着5-羟色胺细胞,它们不仅与交感肾上腺素能膨体末梢直接接触,还与迷走副交感胆碱能末梢接触,说明胃壁5-羟色胺细胞可直接受到神经活动的影响。在胃底腺腺细胞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末梢分布,这可提供神经控制胃液分泌的根据。有部分支配胃底腺细胞的两种神经末梢,分布位置和形态一致;在肌层平滑肌间和胃壁各层中细小动脉壁也存在可相重合的神经末梢分布。胃壁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末梢,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相互重合,支持药理学上提出的这两种神经末梢具有交互作用。在含非特异胆碱酯酶反应,可见胃粘膜上皮下固有膜内,存在分支的神经末梢交互联成网状,可能是传入性质,对其功能意义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豚鼠前列腺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的超微结构特点以及ICCs和前列腺神经及平滑肌细胞之间的超微结构联系。方法:制作豚鼠前列腺组织切片并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使用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抗体标记ICCs。制作豚鼠前列腺超薄组织切片,在透射电镜下寻找ICCs并观察其超微结构特点以及与周围神经、平滑肌细胞之间的超微结构联系。结果:免疫荧光标记发现豚鼠前列腺间质内有较多的c-Kit阳性ICCs。电镜下发现豚鼠前列腺组织内存在和c-Kit阳性ICCs形态、分布一致,符合典型胃肠道ICCs超微结构特点的间质细胞,这些前列腺ICCs分布于平滑肌细胞之间,与相邻的神经末梢形成典型的突触样连接,和周围的平滑肌细胞之间紧密相连。结论:豚鼠前列腺ICCs具有介导前列腺神经信号,调控平滑肌活动的超微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白鼠神经垂体的超微结构及其联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大白鼠神经垂体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除证实神经分泌物质在神经末梢内贮存并释放人血液外,还显示在神经分泌末梢之间存在着轴-轴突触样结构;在神经分泌末梢与垂体细胞之间,存在着神经-胶质突触样连接;在垂体细胞之间,存在着中间连接。轴-轴突触和神经-胶质突触样连接的特点是:1.突触前、后膜呈不显著的增厚;2.突触前成分内,有成群的微泡靠近并附着于突触前膜;3.突触间隙为20 nm左右,内含多少不等的电子致密物质。作者认为,以上两种突触样结构和垂体细胞,均与神经分泌物质释放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2.
血管平滑肌主要接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支配,从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发出的纤维在交感节中与节后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由此发出节后肾上腺素能纤维至血管平滑肌。但部分动物的骨骼肌血管也接受直接来自中枢的交感胆碱能舒血管神经的支配。少数器官的血管并接受副交感神经的胆碱能舒血管纤维支配。近年还发现嘌呤能、肽能和胺能神经纤维电支配某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醛-锇酸固定法对大白鼠弓状核和正中隆起的超微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在弓状核内有暗细胞和亮细胞两种神经元,它们可能兼具产生多巴胺和释放激素的功能。第三脑室室管膜的伸张细胞纵贯正中隆起的各层,抵达门脉毛细血管的周围间隙。含神经分泌物质的神经末梢可穿行于室管膜细胞之间,也可止于正中隆起毛细血管基膜周围,甚至直接紧贴在“开放型毛细血管”的内皮窗孔上。在弓状核神经细胞的胞体和树突上有轴体突触和轴树突触。在正中隆起的纤维层内有无颗粒囊泡型及颗粒囊泡型两种轴轴突触。在正中隆起的栅状层内,伸张细胞的基突与含有大颗粒囊泡的神经末梢之间也存在着突触联系。上述超微结构特征提示:1.丘脑下部的释放(或抑制)激素可能经由两条途径释放:直接由神经末梢释放入门脉毛细血管或先释放入第三脑室的脑脊液,由伸张细胞摄取,再由伸张细胞的基突转运至门脉毛细血管;2.释放(或抑制)激素的合成、贮存、运输和释放等各个环节都受到神经的调节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神经垂体内后叶加压素(VP)释放的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调控,本研究用包埋前ABC法结合免疫电镜双标技术,研究了大鼠神经垂体内VP能神经和GABA能神经的超微结构分布及其相互联系。先用DAB法显示GABA免疫反应,然后用钼酸铵-TMB法显示VP免疫反应,再用DAB-氯化钴稳定后作免疫电镜包埋。电镜观察发现:在神经垂体内GABA样免疫反应产物呈电子密度高的颗粒状沉淀,定位于神经末梢内的小清亮羹泡周围和线粒体膜上;VP样免疫反应产物呈电子密度高的不规则形块状或针状散在于神经分泌末梢内。GABA样神经末梢分布于神经分泌末梢之间或紧贴毛细血管和垂体细胞,可与神经分泌末梢紧密接触甚至形成突触。VP样神经分泌末梢内含小透亮囊泡和大颗粒囊泡,并可与GABA样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在这种情况下,GABA样轴突为突触前成分,突触前、后膜呈对称性,突触间隙宽度小于20nm,内含电子致密物质。以上结果证实,在大鼠神经垂体内VP释放受到GABA神经的直接突触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松果体的神经支配及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摘除后对松果体细胞分泌活动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光学体视框及图像分析方法。结果松果体内神经末梢、松果体细胞及其突起终末呈突触体素(P38)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摘除了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后,大鼠松果体所含神经末梢的平均数密度减少了43%(P<0.01),平均每个大鼠松果体内所含神经末梢总数减少了37%(P<0.05),松果体细胞及其突起终末内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A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支配松果体的神经纤维有很大部分来自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这些神经纤维对松果体细胞的分泌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及迷走神经切断术,探讨猪食管一氧化氮类及肽类神经支配的神经化学特性。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肌间神经丛及粘膜下神经丛中有部分神经元呈nNOS、VIP、GAL、NPY、PACAP、L-ENK、SP、5-HT及CB免疫阳性,但未见CGRP及SOM阳性神经元。nNOS及CB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不同的神经元胞体内。将PGP9.5作为神经元胞体的标记物,并采用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分别观察了PGP9.5与nNOS、VIP、SP的双标情况。结果如下:(1)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约占PGP9.5标记神经元总数的63%,而VIP免疫阳性神经元约占36%,SP免疫阳性神经元约占28%;(2)神经节内神经元的平均数量呈现吻尾方向的递增趋势,且食管腹段神经丛内神经节数量明显高于食管其他部位;(3)食管肌层内VIP/GAL/NPY免疫阳性纤维分布最广,其中部分阳性纤维同时呈nNOS或PACAP免疫阳性;SP和/或L-ENK免疫阳性纤维在粘膜肌层的分布明显多于平滑肌层。CGRP阳性纤维非常少见,这一点不同于对其他动物的观察结果;(4)经一侧迷走神经切断后,肌间神经丛内PACAP及5-HT免疫阳性纤维明显减少,提示这些纤维可能来源于迷走神经;而平滑肌中VIP/GAL/NPY和/或nNOS免疫阳性纤维数量未发现明显变化,可能为内源性来源。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以包埋前PAP免疫电镜技术对大鼠下丘脑生长抑素(SRIF)神经元胞体或纤维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下丘脑内SRIF神经元呈三种不同亚微结构特征。其中两种类似一般产生调节激素的小细胞神经元。而另一种细胞器发育类似于神经分泌大细胞。在室周核(Pv)和室旁核(PVN)内的SRIF神经元之间可见多种类型突触。下丘脑腹内侧核(VMN)、弓状核(ARN)、视交叉上核(SCN)内常见许多免疫反应阳性终末轴突与其它阴性树突形成突触联系,正中隆起(ME)处可见SRIF轴突与其它免疫反应阴性轴突形成轴—轴突触,上述结果表明:(1)下丘脑SRIF神经元有三种功能状态的神经元,(2)Pv,PVN内SRIF神经元具有同步活动,超短反馈的形态基础,(3)Fv似外的SRIF神经元参与对局部核团的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18.
神经递质与效应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物物理的变化而改变突触后膜的机能状态。递质的合成、释放以及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和失活等过程是神经信息通过突触传递的基础。关于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直到最近还认为是仅决定于动作电位的频率。近十年来许多实验证明在神经末梢还有突触前受体的存在。无论  相似文献   

19.
水文应用超微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探讨正常及切断后根大鼠胶状质(SG)内P物质(SP)及脑啡肽(ENK)轴突终末的分布及其突触联系。电镜观察发现:SP或ENK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轴突终末的大颗粒囊泡的内面,小清亮囊泡及线粒体的外表面,在未应用秋水仙素的情况下,ENK样免疫反应性也可出现于树突及核周质,但电子密度较低。大量的含SP或ENK的终末,分别和未标记树突形成突触。但也偶然见到肽能神经终末与未标记轴突或胞体接触或形成突触联系。常遇到三或四联体,亦偶可见到以含SP轴突终来为中心的突触球。切断后根,手术侧既可见到变性轴突(SP阳性)与未标记轴突接触,又可见到ENK阳性轴突终末与溃变轴突接触,但为数不多。因此认为:通过SP阳性一级传入细纤维传递的感觉信息既可汇集于神经元的一个树突又可多向传递于若干个神经元。ENK在胶状质的抑制作用主要为突触后,但ENK对含SP的一级传入纤维的突触前抑制也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神经垂体内神经激素释放的调节机制,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化学损毁相结合的方法,在电镜水平分别显示神经垂体内的后叶加压素(VP)能神经和儿茶酚胺(CA)能神经,观察它们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大鼠神经垂体内不仅有广泛的VP神经终末分布,而且存在着因6-OHDA损毁所致溃变的CA能神经终末。CA能神经终末与垂体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甚至可建立突触样连接。CA能终扣与VP能终扣可建立轴-轴突触。在这种情况下,含CA的神经终末为突触前成分,含VP的神经终末为突触后成分。上述结果为神经垂体内神经激素释放的调节机制首次提供了超微结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