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5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治疗做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5例急性排斥患者全部得到治愈。结论: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84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正平  于立新 《广东医学》2005,26(4):481-48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肾移植4 2 8例中对84例(19 6 % )发生早期(1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4例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经治疗后,82例成功,2例失败,移植肾均于术后短期予以摘除,对2例在短期内作了再次移植,均取得成功。结论 急性排斥反应仍是各类排斥反应最常见的一种,目前对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3例发生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肾移植病人分为两组,A组16例(OKT3 5 mg/d);B组17例(OKT3 2.5mg/d).观察排斥反应逆转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A组13例(81.25%)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2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B组15例(88.24%)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1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两组排斥反应逆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合并感染43.75%,B组5.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4.
OKT3治疗尸肾移植难治性排斥反应1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对肾移植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5例肾移植术后难治性排斥反应(其中加速排斥反应1例,急性排斥反应14例)应用OKT3治疗。结果1例加速排斥反应及14例急性排斥反应逆转,总逆转率为100%。应用OKT3后出现副作用:发热5例,寒战2例,呼吸困难2例,头痛4例,腹泻5例,白细胞下降3例。肺部感染5例,其中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结论难治性排斥反应使用OKT3治疗效果显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OKT3治疗的主要副作用,巨细胞病毒感染是OKT3治疗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耐激素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对34例尸体肾移植术后3d内应用激素冲击治疗期间发生排斥反应的患者以及手术3d后发生耐激素排斥反应的患者采用ATG治疗。结果:其中32例排斥反应得以逆转,肾功能恢复正常,其治愈率为94.1%。2例虽然控制排斥反应,但其肾功能未能恢复,未行移植肾切除。结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早期耐激素排斥反应的效果显著,可以使有耐激素排斥反应的肾移植患者获得良好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史亮  彭观景  赵晟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102-103,111
目的:探讨肾移植前后血清中CRP,IL-1,βTNF-α的水平与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将54例肾移植患者分为术后稳定组,急性排斥反应组及抗排斥逆转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 ISA)法动态监测移植前后血清CRP,IL-1,βTNF-α水平。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组CRP,TNF-α及IL-1β表达显著高于术后稳定组(P<0.01),而术后稳定组与抗排斥治疗逆转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RP,IL-1,βTNF-α进行监测,可反映肾移植受者的免疫反应状态,并为排斥反应的监测和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简称急排 ,AR)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 3例肾移植急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急排肾移植病人均经抗排斥治疗 ,恢复肾功能。结论 急性排斥反应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合理应用抗排斥药物 ,有助于急排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早期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early steroid-resistant acute rejection ESRAR)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9年10月-2002年10月肾移植术后18例诊断为ESRAR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临床表现、彩超及移植肾穿刺病理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随后采用ATG FK506 MMF Pred免疫抑制方案、早期血液透析及支持等治疗.结果在术后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冲击治疗过程中,15例患者第2天即无尿,3例第2~5 d肾功能改善后又出现血尿、少尿.经治疗14例(77.8%)分别在15~78 d逆转,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4年,肾功能维持正常.3例好转,随访2~3年血肌酐波动在150~280μmol/L,1例(5.6%)无效恢复血液透析.结论术后ESRAR极易导致移植肾功能不全;早期诊断并采用强有力的免疫抑制方案,结合血液透析和支持治疗可以有效逆转ESRAR,挽救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他克莫司治疗肾移植术后难治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  苏泽轩  丁泓文 《广东医学》2005,26(2):182-183
目的 观察他克莫司 (FK5 0 6 )替换环孢素A(CsA)治疗肾移植术后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8例肾移植患者应用CsA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 ,给予甲泼尼龙 (MP)冲击治疗和单克隆抗体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治疗无效后改用FK5 0 6治疗 ,根据血中浓度调整FK5 0 6用量 ,FK5 0 6浓度维持在 8~ 12 μg/L左右 ,免疫及生化指标逐渐好转为治疗有效。结果  18例患者改用FK5 0 6后 16例在 9~ 18d急性排斥得到逆转 ,肾功能恢复正常 ,2例治疗无效。随访 6 0~ 35 0d ,16例患者肾功能保持持续稳定 ,3例出现高血糖。结论 FK5 0 6替换CsA治疗肾移植术后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尸体肾移植术后加速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尸体肾移植术后加速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治疗。方法 对7例临床上诊断为加速性排斥反应的患者给予强有力的抗排斥治疗。结果 自1996年5月至1999年5月所行的300例尸体肾移植患者中,7例发生加速性排斥反应,发生率2.33%,经强有力的抗排斥治疗后6例完全逆转,排斥逆转率85.5%,目前6例均健康存活,带肾存活率最长已达3年半;1例治疗无效切除移植肾。结论 加速性排斥反应的防治重点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在肾移植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Ⅳ型胶原(Ⅳ-C)动态变化在肾移植术后监测中的意义。方法:检测61例肾移植患者血清Ⅳ-C浓度,观察不同病情状况时血清Ⅳ-C浓度的改变。结果显示:肾移植术前及术后动态测定血清Ⅳ-C浓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排斥反应(AR)、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和感染,可作为肾移植监测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谷欣权  霞等 《吉林医学》2001,22(5):266-267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CsA中毒时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 2R)变化 ,以探讨其在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10 6例肾移植患者血清sIL - 2R活性水平于肾移植手术前后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肾移植术前sIL - 2R与对照组差别显著 ,术后 1周内下降明显 ,2周~ 3周后有所回升并趋于稳定。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前 1d~ 3d血清sIL - 2R即有升高 ,经MP、OKT3冲击有效后迅速下降。并发感染时sIL -2R显著升高 ,CsA中毒时sIL - 2R变化不明显。结论 :动态监测sIL - 2R可以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Fu Y  Wang M  Ji X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6):452-453
目的了解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cICAM1)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观察87例肾移植及发生29例急性排斥、8例环孢素(CsA)肾中毒患者cICAM1的变化。结果移植术后cICAM1水平短暂升高后即随移植肾功好转而下降,至术后两周达正常水平。急性排斥时cICAM1显著高于移植肾功稳定组及CsA肾中毒组(P<0.001)。抗排斥治疗有效后,cICAM1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结论肾移植术后动态监测cICAM1的变化,不仅可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并观察其治疗效果,而且有助于急性排斥与CsA肾中毒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肾脏移植术后移植肾急性排异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首次行肾脏移植手术的患者69名,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穿刺结果,将患者分为排异组(ADCr,n=26例)和正常功能组(ADCn,n=43例).正常功能组在术后2~3周进行磁共振扫描,排异组在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且肾脏穿刺活检前后5日内进行磁共振扫描.测量移植肾在不同扩散敏感梯度系数(b值=200、400、600、800、1 000 s/mm~2)时的的ADC值.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在不同b值取值时,排异组ADC值均较正常功能组有明显降低(P≤0.05).不同b值下的ROC曲线显示,当b取800 s/mm~2时,DWI诊断肾移植后急性排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结论:DWI可无创性早期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受体(IL-18R)的变化,探讨IL-18R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受试者分为尿毒症组(n=32),肾功能稳定组(n=24),急性排斥组(n=8),长期存活组(n=12)和健康对照组(n=7).提取受试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双荧光标记的鼠抗人CD4/IL-18Rα及CD8/IL-18Rα单克隆抗体,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测定,计算机分析打印结果.结果 CD4/IL-18Rα及CD8/IL-18Rα在健康对照组(n=7)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9±3.4)%和(14.9±4.6)%,而在尿毒症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7.6±9.7)%和(28.0±5.6)%,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2,P=0.04).术后恢复顺利者及术后长期存活者外周血CD4/IL-18Rα及CD8/IL-18Rα的表达明显低于急性排斥反应患者.排斥反应发生时外周血CD4/IL-18Rα及CD8/IL-18Rα的阳性率分别为(31.9±11.6)%和(45.7±14.7)%,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激素冲击治疗后其阳性率分别为(4.6±1.7)%和(11.2±3.8)%,与激素冲击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结论 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后外周血CD4/IL-18Rα及CD8/IL-18Rα的变化,可以较早预测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预测肾移植后恢复情况,评估排斥反应对激素治疗的效果,为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选择抗排斥治疗方案提供简单、快速和非创伤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是移植肾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症状隐匿,且与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表现相似,增加了诊断难度;同时,由于不同病理类型的急性排斥反应治疗不同,因此若能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并合理治疗,将对移植肾患者预后有极大的帮助。目前超声检查为移植肾术后监测的常用手段,包括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及声学造影。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在定性水平观察移植肾的肾内灌注情况。三维超声测量更为精确,能够同时获得相关血管容积参数,为半定量指标。声学造影对血流灌注具有高度敏感性,是定量指标。三维超声及声学造影可能在急性排斥的诊断及鉴别上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次原位肝移植(其中2例再次肝移植)病人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治经过。结果对16例患者(5例终末期肝硬化、7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炎后肝硬化、1例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进行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12例.术后最长存活已超过4年。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3例、脑血管病变2例、肺部感染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肝上下腔静脉狭窄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胆道结石或胆泥3例、胆漏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慢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围手术期死亡6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ARDS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肝功能衰竭1例。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Mig、IP10、ITAC在肝移植术后的变化,探讨其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2005年4~9月30例肝移植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检查分为急性排斥组(AR,n=9)(排除3例术后感染患者),非急性排斥组(NAR,n=18).检测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3、5、7 d血清中趋化因子Mig、IP10、ITAC的表达,并与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或肝癌患者(肝癌肝硬化组,n=16)以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n=16)进行比较.AR组患者分别于确诊当天以及经激素冲击治疗后3、7 d检测血清中3种趋化因子的表达,并分析确诊当天3种趋化因子表达与肝脏穿刺活检Banff排斥活动指数(RAI)的相关性.结果:肝移植术前1 d AR组、NAR组患者血清Mig、IP10、ITAC表达与肝癌肝硬化组无明显差异,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移植术后3 d,AR和NAR组Mig、IP10、ITAC的表达水平均有上升,高于术前1 d的表达(P<0.05).AR组9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1、12和14 d确诊AR发生,术后各时间点患者血清Mig、IP10、ITAC表达明显高于NAR组(P<0.01);确诊AR当天Mig、IP10、ITAC的表达与RAI呈正相关(r=0.88、0.94、0.80).与确诊AR当天相比,经冲击治疗逆转后,3种趋化因子的表达也相应下降(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血清中趋化因子Mig、IP10、ITAC的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辅助特异、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肾移植急性排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ELISA法检测170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L-2R浓度。肾移植患者分为肾病组(n=27),慢性肾炎组(n=137),感染组(n=6),另设正常对照组(n=20)。结果:sIL-2R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者27例,分别为肾病组12例,慢性肾炎组9例,感染组6例,27例患者术后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临床证实为急性排斥者21例,余6例因感染引起,结论:血清sIL-2R浓度可以作为肾移植排斥反应早期诊断一个有实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