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院肠道门诊病人标本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征及其耐药性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肠道门诊采集的病人肠道标本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从该医院肠道门诊采集的528份腹泻病人肠道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52例,检出率为9.85%。52株副溶血弧菌含5个血清型,以O3血清学菌群为优势菌群,占总检出例数的71.15%。所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对青霉素类和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88.46%和82.70%,对头孢噻吩和阿米卡星不同程度耐药。结论该医院地处沿海地区,腹泻患者病原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O3血清型为优势菌群,呈现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为防控相关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确诊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的82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阳性菌株的血清分型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 发生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患儿以年龄在30 d内最多,占54.9%;有53.6%的患儿来自新生儿科,20.7%患儿患有血液肿瘤病;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以O142K86、O126K71、O44K74、O127K63、O55K59居前5位,其中以O142K86型最为多见,占24.4%。药敏试验显示,临床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6.8%和70.7%;头孢亚胺培南和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最为敏感,敏感染率均达到了97.6%。结论 该医院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发病以新生儿及存在血液病等基础病患儿发病率高,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诱发化脓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肠道门诊病人标本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征及其耐药性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肠道门诊采集的病人肠道标本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从该医院肠道门诊采集的528份腹泻病人肠道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52例,检出率为9.85%。52株副溶血弧菌含5个血清型,以O3血清学菌群为优势菌群,占总检出例数的71.15%。所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对青霉素类和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88.46%和82.70%,对头孢噻吩和阿米卡星不同程度耐药。结论该医院地处沿海地区,腹泻患者病原菌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O3血清型为优势菌群,呈现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徐州市副溶血性弧菌(VP)分布及病原学特征。 方法 对样品进行常规检测,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 PCR技术检测VP的TDH、TRH毒力基因。 结果 徐州市水产品VP检出率为57.50%(23/40),其中2株trh基因(+); 23株VP中3株 (7.50%,3/40)未定血清型,其余20株分布在7个血清型,有O1、2、3、4、5、10、11型; 其中O1、O4、O5构成比为65.22%(15/23),是主要流行血清型。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中VP检出率为8.00%(4/50),其中2株为O3:K6血清型且tdh基因(+)。水产品中VP的trh基因阳性率为8.70%(2/23),未检出tdh基因;食源性腹泻标本检出菌tdh基因阳性率为50.00%,trh基因未检出。水产品中检出的VP主要对替卡西林、阿莫西林、妥布霉素、头孢呋辛、头孢西丁耐药;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的VP主要对阿莫西林和替卡西林耐药。 结论 徐州市水产品VP携带率高,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VP, 且携带毒力基因; VP耐药情况较严重;不同病原学特征的VP引起的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别。VP的防治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其血清型、耐药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对腹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VP的病原学特征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成人腹泻患者中致病性弧菌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腹泻门诊1000例成人腹泻患者的大便标本,并进行大便常规及大便培养,获取病原学资料。结果从1000例大便标本中,培养出各种病原菌为348例,检出率为34.8%。其中细菌主要以致病性弧菌为主,占71.8%(250/348)。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致病性弧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青霉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应用多种培养基和生化鉴定管分离培养致病性弧菌可检出大多数弧菌科细菌。对由致病性弧菌引起的腹泻应首选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和舒普深可作为二线药物应用,但不应选用耐药率较高的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查明引发浙江省宁波市某服饰公司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菌.方法 对采集到可疑食品和肛拭等标本参照GB/T4789-2003标准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参照霍乱防治手册检测菌株的CT毒力基因.结果 6份患者大便标本与14份轻微腹泻患者或腹部不适者大便标本中检出非O1群霍乱弧菌O29血清型9株,其中腹泻患者标本检出6株,轻微腹泻患者中检出3株,检出率为45.0%.未检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群和O139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剩余食物未检出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群和O139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为非O1群霍乱弧菌O29血清型所致.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急性腹泻患者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分布及分子分型特征。 方法:对2012年4~10月宁波地区VP临床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分型;用PCR检测毒力基因tlh、tdh和trh;对所有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 结果:962份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71份VP阳性,分离率为7.38%;71株菌分属17种血清型,O3:K6是最主要的血清型,共44株(61.97%),其次是O4:K8(5株);毒力基因检测发现71株tlh均呈阳性(100%),70株tdh阳性98.59%,仅3株trh阳性。MLST分析发现13种序列型(STs),主要为ST3型45株,占63.38%。 结论:宁波地区急性腹泻患者中VP分离株以O3:K6血清型为主,ST3型为优势序列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血清、耐药性检测,了解上海市浦东地区副溶血性弧菌主要血清群、血清型及耐药状况,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用WHO推荐的K-B纸片法,参照CLSI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2005版)进行耐药性鉴定;血清学检测采用玻片凝集法。 结果 从31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中,共分出9个群,44个血清型,O3:K6型共检出134件,占42.14%,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的主要血清型;菌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95%以上,对氯霉素、头孢噻肟、四环素等也存在耐药现象,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等8种抗生素则完全敏感。 结论 有必要加强对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包括对其耐药情况的监测,警惕超级耐药株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检出的3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以明确其传染源。 方法 参照 WS 271-2007等标准,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生化和血清学鉴定、KP试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PFGE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 软件对PFGE 分型图谱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17份样品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可分3个型别,以O3:K6为优势血清型,占70.59%,O2:K3和 O2:K28 两血清型所占比例不一。PFGE分子分型,按100%相似度可分6个基因型别,XC12001型为优势型别,占58.82%, XC12002~XC12006型所占比例不一,聚类分析显示XC12001和XC12002型、XC12004和XC12005型相似度较高。17株副溶血性弧菌药敏结果基本一致,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高达100%。10株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只携带tdh毒力基因,其余菌株tdh、trh1、trh2毒力基因全部阴性。 结论 此起食物中毒是以O3:K6血清型为主的不同克隆群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所致,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一起O44K74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О44Κ74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收治的104例患者的有关资料,包括食堂卫生情况、患者饮食情况、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生化试验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食堂的卫生状况较差,存在较多的污染环节.该组病例潜伏期1~28 h,平均潜伏期为8 h,发病高峰在餐后4~10 h.104例以腹泻(100%)、腹痛(88%)、呕吐(84%)、发热(63%)为主要表现.12份现场采集的细菌标本中,检出致病性O44K74血清型大肠埃希菌10株.62例住院病人的粪便标本中,O44K74血清型大肠埃希菌阳性16例(26%).经用抗菌药物及对症治疗3~5日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均消失,痊愈出院.结论:O44K74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由食物污染引起,其潜伏期短,临床症状以发热、腹泻、腹痛为主,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儿童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属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引起儿童细菌性痢疾的志贺菌属的血清型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0年6月~2003年10月门诊及住院患儿大便培养分离所得359株志贺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儿童细菌性痢疾福氏志贺菌感染占71.0%,宋氏志贺菌感染占29.0%;总耐药率为27.0%,其中福氏为31.4%,宋氏为16.2%。志贺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严重。结论福氏志贺菌是儿童痢疾主要的血清型,临床治疗宜根据药敏结果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浙江省余姚市引起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沙门菌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情况,为沙门菌引起的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用药以及肠道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余姚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同时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23份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沙门菌26株,检出率为11.65%。分为13种血清型,优势菌为鼠伤寒沙门菌(42.31%),其次是德尔卑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7.69%)。26株沙门菌株中男、女检出比为1:1.17,0~1岁占50%,1~2岁占38.40%,发病高峰5-10月。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敏感率较高。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耐药率 分别为26.92%、26.92%、19.23%、15.39%。检测发现有9株耐药菌,多重耐药菌7 株,其中1株鼠伤寒沙门菌耐13 种抗生素。结论 余姚市腹泻患儿沙门菌感染以0~2岁为主,女童较多见,发病高峰5-10月。儿童沙门菌感染的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的检出可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及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婴幼儿秋季腹泻标本进行致泻性大肠菌群分析.方法 对746例大便标本严格按照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鉴定程序操作分离致病菌,接种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筛选出大肠埃希菌,做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测出45例致泻性大肠菌群,阳性率为6.03%,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为主,血清型分布较广泛,最多见为O127a:K63,共8例,占17.8 %,见2株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4.4%).药敏结果显示耐药率较高,产ESBLs菌达68.9%.结论 婴幼儿秋季腹泻除常见沙门志贺菌外,致泻性大肠菌也是重要的致病菌群,且耐药情况较严重,临床实验室应加强致泻性大肠菌的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14.
618例腹泻患者共检出致腹泻大肠杆菌159株,检出率为25.7%,其中ETEC、EIEC、EPEC 的检出率分别为13.6%、7.9%、4.2%。ETEC 以产LT 为主:EIEC以O_(28ac):K_(73)和O_(112ac):K_(66)两型为主;EPEC 以O_(126):K_(71)和O_(44):K_(74)两型为主。ETEC 之CFA 的阳性率为51.2%,以产ST 最高。作者认为采用检CFA 来鉴定ETEC,有50%的菌株不需检测肠毒素;采用赖氨酸和动力两项试验筛选EIEC,有90%以上的菌株不需检测侵袭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一起聚集性腹泻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血清型、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和同源性,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聚集性腹泻事件,参照WS271-2007附录B3分离检测病原菌,聚合酶链反应测定毒力基因,最小抑菌浓度测定17种药物敏感度,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基因分型,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该次事件分离得到21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20株来源于患者肛拭样品,1株分离自餐厅从业人员肛拭样品;以O3:K6 15株(71.43%)为优势血清型,均为耐热直接溶血素、toxRS-new、orf8-up阳性,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oxRS-old阴性;O4:K8 4株(19.05%);O3:KUT和O4:KUT均仅有1株,各占4.76%。药敏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对两种药物(氨苄西林、头孢唑啉)100%耐药。PFGE分型按100%相似度分为7个型别。结论该次聚集性腹泻事件是以O3:K6血清型为主的不同克隆株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副溶血弧菌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运用玻片凝集法对505株副溶血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运用K-B纸片法对菌株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同时对菌株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 Version 6.64 分析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初步建立PFGE分子分型数据库。 结果 505株菌株中有117株血清型未能分型,O3:K6为患者分离株中的优势血清型,其中69.14%(56/81)的食物中毒分离株和61.87%(185/299)的散发病例分离株血清型为O3:K6型;监测食品分离株血清型分布呈现多样性,无优势菌株。99.41%(502/505)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505株菌株共获得221个不同的PFGE带型,有26株PFGE未能分型。监测食品分离株的PFGE呈现遗传多样性,无优势带型,并且与散发及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的PFGE带型不同。食物中毒与散发病例分离株的优势带型相同。耐2种或以上抗生素的菌株与其他菌株的PFGE型不相同,相同PFGE带型内的菌株血清型相同,不同时间、不同腹泻监测点之间存在完全相同PFGE条带。 结论 浦东新区未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存在多起疑似聚集性病例事件,但与监测食品分离株的遗传谱系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志贺菌在杭州市萧山区儿童腹泻患者中流行的主要血清型分布和耐药变迁,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浙江萧山医院临床分离自腹泻儿童志贺菌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所有数据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18株志贺菌中221株(69.5%)为宋内志贺菌, 96株(30.2%)为福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1株(0.3%);200株(62.9%)分离自年龄组为5岁的婴幼儿;志贺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97.1%,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达88.8%,头孢噻肟耐药率为44.7%,未检出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株,福氏志贺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为44.8%和33.3%,而宋内志贺菌未检出氟喹诺酮类耐药株;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耐药率在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和氟喹诺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杭州市萧山区腹泻儿童志贺菌感染以宋内志贺菌为主,青霉素类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很高已不适合临床使用,含酶抑制剂抗生素是治疗志贺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表现出耐药率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儿童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属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引起儿童细菌性痢疾的志贺菌属的血清型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0年6月~2003年10月门诊及住院患儿大便培养分离所得359株志贺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儿童细菌性痢疾福氏志贺菌感染占71.0%,宋氏志贺菌感染占29.0%;总耐药率为27.0%,其中福氏为31.4%,宋氏为16.2%。志贺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严重。结论福氏志贺菌是儿童痢疾主要的血清型,临床治疗宜根据药敏结果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主要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在烧伤感染中的分布及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用血清学和耐药谱对烧伤创面分离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1012株细菌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326株,分离率为21.70%,分型以PA12、PA3为主,检出产β-酰胺酶菌株68.40%(223株),其对作用较强的10种抗生素依次为亚胺培南、舒普深、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派酮、庆大霉素、头孢唑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烧伤科的流行情况与医院感染有一定关系,其血清型以PA12、PA3为主,且耐药率明显高于PA1、PA2、PA6型菌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腹泻患者中沙门氏菌的感染状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度,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市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并对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收集982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检出沙门氏菌32株(3.26%),分出16个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11株(34.38%),肠炎沙门氏菌4株(12.50%),德尔卑沙门氏菌3株(9.38%),吉韦沙门氏菌2株(6.25%),其他血清型散在分布。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检出的32株沙门氏菌对单一抗生素以四环素、氨苄西林和氯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在50.0%以上,2重耐药菌株有5株(15.6%),3重耐药菌株有11株(34.4%),5重耐药菌株有4株(12.5%)。结论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该市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中的优势菌,菌株的耐药性较强,耐药谱广;存在爆发感染的潜在风险,应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